“千亿猪王”秦英林:借弟弟彩礼钱养猪,稳赚2千亿,如今弟弟如何?
“风口上的猪”是小米科技开创人雷军对时机的生动比喻。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在,顺势而为犹如逆流而下,就是猪也能够起飞,但是逆势而为,就像是不进则退,就算是鸟类也只能事半功倍。
但是如何找到时机,又如何把握时机才是最大的难题,猪好找,风口并不好找。今天,我们就实打实地聊一聊,秦英林是如何靠养猪发家致富的。秦英林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一户普通农家,经过本身的不时努力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了工作,有了不断“铁饭碗”。不过出乎一切人预料的事发作了,1992年,秦英林辞去了公职,带着妻子回到了乡村老家,打算做起养猪的生意。
这可气坏了秦英林的父母,换做是谁也不能了解,为什么一个大学生放着好好地工作不做,要回乡村来养猪。要晓得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是少得不幸,只需大学毕业都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说后半辈子就能够衣食无忧了。但秦英林却回到了祖祖辈辈生活的乡村,父母对他的决议既诧异又愤慨,但事已至此,二老也不便当再说什么,只能支持儿子的想法,协助他一同创业。
秦英林和猪的渊源能够说是由来已久,他在大学时就开端揣摩如何养猪,为什么他对猪有这么深的执念呢?还要从他小时分的一次阅历讲起。秦英林出生在一个普普统统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见过不少的牲畜家禽,但是要说什么动物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那非猪不可。小时分,秦英林的父亲拿了一大笔钱买回了一头猪仔,一家人都希望着这头猪能够为家里带来一份额外的收入,但没几天的功夫,新买的猪就新奇的死掉了。
这对今天的农户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更何况是秦英林小时分。那时的他也搞不分明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这个疑问的种子也就在他的心里埋下,直到他考入大学,开端有才能本人研讨问题时,种子发芽了,那时的秦英林就开端打算开启本人养猪创业的事业。固然家里人不再纠结于秦英林的决议,但是养猪是需求本钱的。秦英林没了工作,带着妻子回到乡村,没有收入来源的他离了父母吃法都是问题,又哪里有本钱创业呢?
秦英林把眼光投向了本人的兄弟,他先是向哥哥借了8000元,但还远远不够。他又向弟弟借了12000元,这是家里准备给弟弟结婚的钱,但兄弟感情不断不错,弟弟也表示全力支持,有了启动资金的秦英林立即拿上这笔钱买回了22头猪,开端了本人养猪创业的生活。秦英林谋划已久的养猪事业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他开端把本人之前的方案落实到行动中去。秦英林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专业”的。
但是他之前也没有过完好的养猪经历,所以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时辰留意归结总结经历,为以后的范围化消费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他事事亲力亲为,不敢有一丝懈怠,能够说那是他最慌张的一段时间,由于童年时的遭遇让他格外敏感。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秦英林的事业开端有了起色,他的养猪场范围越来越大,他也有了科学系统的养猪办法,在面对死猪时他也能够冷静剖析缘由,遣散了童年时留下的阴影。
事业有成的他没有遗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毫无保存地向村民们传授本人的经历,协助大家发家致富。1997年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出色青年农民”,2001年中选河南省养猪协会副会长,连身价都超越了2千亿。秦英林的胜利离不开他的专业,也离不开他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能够义无反顾地随他回到乡村老家,他的兄弟能够不顾一切地给予协助,他的父母也在最关键的时辰选择了解他。
家人的陪伴是他胜利的关键,家人的不离不弃,全力支持让他能够全身心肠投入到事业当中,把企业从22头猪做到深交所上市。秦英林不断没有遗忘本人的乡里乡亲,也没有遗忘本人作为一名企业家的义务。从他事业起步阶段他就率领同村的村民一同发家致富,到了企业做大后他开端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下协助广阔的农民朋友。200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毁掉了南阳市左近的麦田,辛劳一年眼看就要颗粒无收的状况急坏了麦农,秦英林这时站了出来,他不惜冒着企业破产的风险向银行借款来收买发了芽的麦子,只为处理成百上千麦农的生计问题。
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对本人的产品请求很高,一切都是出于对社会义务的担当。在国度没有明令制止运用瘦肉精时他就率先反对运用瘦肉精,即便会进步本钱,降低收入他也在所不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凭良知为社会效劳。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不断没有遗忘本人的农民身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还能时辰凭良知做事。则就是一名企业家应有的担当,一家企业无论营收才能如何,假如是靠着狡诈剥削来做大企业,都是失败的,企业是社会组成的一局部,要与社会调和共生,而不是绞尽脑汁如何剥削社会。秦英林用本人的实践行动证明没有不出彩的行业只要不努力的个人,即便是最普通的行业也能够分发出不一样的光辉。
当人们一味地追求互联网经济逃避实体经济时,当企业想方设法选择躲避社会义务时,他用实践行动通知我们,凭良知做企业一样能够做大做强。秦英林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那些企业家学习。不自觉追求高额报答,兢兢业业做好本人的工作。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我们依都赖于社会开展,反哺社会就是哺育本人,在有才能时为本人、为家人、为社会做出一份奉献。
10月份饲料产量下降,养猪连赚两周,猪真的少了?官方发布预警!
谈到如今的养猪行业,大家都似乎似醒非醒,每个人对养猪行业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投机养猪的看到目前的行情都如同炒股,而专业养猪的只能做一天算一天,也无法对今后的行情进行更多的预测和分析,因为他们见到太多的好与坏,真对目前的养猪现状,相关工作者与行业中人事进行沟通,大致发现一些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比如说前段时间在江西举办的全国养猪高级培训班的学员来看,80%的学员都是新建猪场,投资规模巨大,都是最少投入500万到几亿的,他们主要一些是看到目前养猪比较赚钱然后把自己的资金用来发展养猪业,也有的是根据国家对养猪业的补贴政策自己先出部分资金然后由国家扶持。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各省特别多,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我国的养猪业会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专业的,另一种属于投机型。以下我们分别用专业和投机来分析这种情况,从今天到年底这半年,我们认为会发生几种情况,具体能否正确也只是作为参考。
1、饲料涨价导致养猪成本增加
我们与国内许多饲料企业探讨后发现,涨价是无法避免,饲料的生产避免不了添加磷酸氢钙(一种微量元素)这种微量元素由年前的不到2000元一吨上升到了6000元一吨,而且还要涨,国内产量最大、品质最好的是四川龙蟒集团,占全国销量的40%,而该企业位于四川绵阳,这次地震把企业给震停了,很多矿山无法进行采挖,要正常生产恢复也要等待余震过去,很多四川的饲料企业到到外省采购,由此造成产品上涨,其他的元素也在其中,因此给国内饲料企业打击很大,估计会使饲料企业大面积关闭和洗牌!只有大型的资金雄厚的可以生存,因此对养猪户来说也有着同样的含义!
2、肉价下跌
近段时间国家发改委给肉食产品的出口退税中降低了税率,从而等于限制了肉食产品的出口,并开放国外肉食产品的进口,更多的国外肉食产品进入中国,起到肉价缓冲的好处,主要因为奥运会的到来,具体几时又停止无人知晓!这种价格下跌并非说跌得很底,只能说不能有很高的价格。
3、集中出栏
我们与一些大型养猪(万头以上)了解发现,这些猪场上半年的出栏比较少,大部分会在7、8月份出栏比较多,因此这个时间段也许是猪价的低峰,这不得不让我们值得考虑。
4、洪水的发生
俗话说,有雪灾必有洪灾,如果发生了洪灾,会导致一部分地区的生猪由于饲料运输加大,疾病发生等情况出现,一个人要知道居安思危,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想办法去解决,保持高度警惕对我们来说事关重要,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国家再遭受过多的损失,保护好你自己等于保护好国家,国家强大了,你也最终是受益者!
5、做为养猪者要承受起价格的起伏
只有用心,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价格的跌落又会使得一些投机者放弃投资,因此专业养猪者还是最终胜利者,但是每天新的疾病在发生,只有多学习,才能战胜一切。
连续一年高价位运行的猪肉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郑州市商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最近市场上的猪肉仍有小幅上涨。猪肉何以能涨到历史最高?今后猪肉价格走势又会怎样?究竟如何才能使猪肉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们的生猪生产,出路到底在哪里?
“长期市场预警系统一定要建立起来,客观地来统计社会上的存栏情况。”“只有走向规模化,国家才能控制好这个市场。”这是畜牧专家给出的两条出路。
零售市场猪肉价格还在涨
4月3日11时40分,淮河农贸市场里来买菜的顾客还不多,这里有七八家猪肉摊位。商贩张女士一见记者走近就热情地招呼:“买肉哩?后腿肉14元一斤,排骨有13元的也有15元的(一斤)。”而在一路之隔的双汇专卖店,后腿肉每斤15.7元,排骨18块多。
“最近猪肉是不是又涨价了?”记者问。“过完年后,涨得并不多,一斤也就上下浮动1块钱左右。”张女士告诉记者,春节过后,买猪肉的人就少了,她一天只能卖出去一头猪。“俺也不想卖恁高,它落不下来。”张女士说,除了摊位费等各项成本,卖一斤肉也就是五毛钱的利润。“几年前每公斤卖六块时挣五毛,现在卖到二十多还是挣五毛。”
与张女士一样,其实许多农贸市场的商贩都不想让猪肉涨价。纬四路农贸市场经营猪肉的商贩程女士就有同样的想法。程女士是下岗工人,五年前,她和同样下岗的丈夫吕先生开始租用市场内的摊位卖肉。一年多来,收入没有因为涨价增加,反倒下降了,猪肉批发价格的翻倍增长,市场租赁费的提高都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她说,纬四路农贸市场原有肉摊15个,从2007年5月肉价上涨以来,直接导致五六个肉摊歇业。
郑州市商务局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期郑州市的猪肉市场价格与去年相比虽然仍在高位运行,但基本保持稳定,价格浮动均在合理范围内。
上游生产规模养殖场大幅增加
武陟万头猪场现在存栏生猪超过6000头,场长梁中志打算今年年底将生猪存栏量提高到1万头以上。关于每一头猪的利润,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出来一头商品猪,成本1200元左右,而一公斤生猪市场价17元左右,100公斤卖到1700元,一头猪的利润就是500来元。”
而在2006年,生猪价钱每斤2.8元,卖一头生猪的利润是100到150元,现在利润提高了将近300元。
“每头猪赚200元已是高的了,现在每头利润最高可以达到700多元,这是养猪户历史最高利润。”荥阳市养猪协会会长鲁百顺说。
有着11年养猪经历的鲁百顺每天都很忙,他除了要照顾自己名下的3个猪场、负责会员单位之间互通信息、交流饲养技术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定期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汇报生猪生产情况,还要提供相关建议,“我的建议很受重视的。”
按照郑州市的统计标准,现在郑州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有6000多家。在荥阳,存栏50头以上母猪、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就有150多家。
由于现在养猪利润很高,所以荥阳的养猪大户们都铆足了劲增加生猪生产,鲁百顺的3个场现在可以出栏生猪1万头,计划年底出栏两万头。
“现在规模养殖场户积极性很高,生产规模扩张较快,据最近对郑州市23个自然村、18个规模养殖场的调查,90%的场户均满负荷生产,存栏平均上升30%。”郑州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网上查询得知,全国的情况大抵如此。去年以来,由于养猪利润大幅提升,再加上国家的扶持政策,各地的规模养殖场增加了不少。
生猪供应为何不足?全国散养户下降50%
虽然饲料、人工、保育、防疫等成本增加了四成以上,但养猪利润相当可观,每头猪挣500元左右,这样的利润可以说是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规模养殖场又如此大干快上,为何市场上的生猪仍然供不应求?继而导致价格一路攀升呢?
“很多人都预测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会下降,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完全准确,因为现在生猪的存栏量仍然不足。”之所以抛出这样的观点,鲁百顺给出了原因。
“2006年那场席卷全国的蓝耳病,让2/3的小规模养猪场和千家万户的散养户,都尝到了苦头。50%以上的散户和小规模养猪户退出了生猪生产行列。生猪存栏数量的整体不足,造成了猪肉价格暴涨的畸形市场。”鲁百顺说,根据公开的数据,2006年以前全国的生猪生产格局是散养户占75%,规模养殖场占 25%,河南的情况是,规模场基本与散养户持平。“而现在太多散户退出了生猪市场。”
鲁百顺说,猪病对养猪业往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比如全国第一养猪大省四川,自几年前遭受猪链球菌后元气大伤,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已由生猪调出大省变成了调入大省。“猪群一旦得了病以后,它的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抗病能力非常差,一发病就要造成死亡。截至目前,还有很多散养户和规模猪场受疾病的影响,出栏率下降。”
散养户退出市场,生猪数量供应不足,不只鲁百顺一个人这样说。
“我们国家原本是全民养猪,现在好多农民都不养了,所以到市场供应环节,肯定是供不应求。”郑州市一名养猪大户这样分析肉价为何不断上涨。
武陟万头猪场场长梁中志说:“出一头猪,对农村饲养户来说能挣到800元,这么高的利润为什么他还不养呢?因为他的危险性太高了,养了1年,突然出疫情,猪就死掉了,也就是养成的系数太小了。”
梁中志举了个例子,一户农民喂了10头猪,3个月内可能会死上一半,利润再高,他也是赔钱的,所以现在没人养猪。因为农民出去打工,一个月也能挣上1000多元,相对来说没有风险。
为防止各种疫情的发生,生猪养殖户和养猪场,都在增加药物保健、疾病防治、猪舍消毒等费用。鲁百顺说,光这一项的投入就比几年前高出了4到6倍。“原来我一个场每月5000元的兽药就够了,现在每个月需要3万元的兽药。”
“只养十头二十几头猪的小散户没有这样的能力抵抗风险,所以大规模退出市场。而相比之下,我们河南甚至全国,上规模的养猪场还是太少了。”郑州市一名畜牧行业专家这样分析。
记者近日从郑州市畜牧局了解到,郑州六县(市)区不再养猪的散户超过80%。荥阳市王村镇韩村以前是养猪专业村,全村3700户有1900户养猪,而现在70%的猪舍是空圈。村里的养猪大户王天河说,由于行情不稳定,小户养猪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多,所以最近几年小户一直在减少,特别是去年,村里80%的小户都不养了。
专家观点解决问题有两条路
怎么把农民的积极性提高起来呢?“国家还得把疾病控制住,蓝耳病、5号病,损失都比较大,国家还得拿出更好的方法措施,需要人力、资金投入,猪不得病了,农民就敢喂了。”鲁百顺等养猪大户们还认为,政府应该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及时掌控市场生猪供求关系,将市场数据及时传递给养猪户。
那么,我国生猪生产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专家认为,要想让普通百姓能经常吃上价格合理适当的猪肉,就要健全生猪预警监管体系、变革生猪产业机制。这恐怕是解决问题的两条根本途径。
在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生猪生产直到现在依然没有走出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散养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生猪养殖的抗风险能力非常低。在疫情面前他们常常显得无能为力。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猪生产教研室副主任任广志的观点是:长期市场预警系统一定要建立起来。他说:“2006年5月到 2007年5月存栏情况出现问题,直接原因是病的问题。如果按正常的预测,是能够预测出来市场的情况,是可防可治的。各职能部门如果能像总理那样关注,生猪市场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目前的猪肉价格持续走高,虽然和散户大批退出市场有关,但从长远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吃肉问题,“只有走向规模化养殖模式、加大生猪生产投入,国家才能控制好这个市场。”任广志说,现在在我国,规模养殖、不上规模的养殖、千家万户散养,养猪业犹如一盘散沙,经营无序,因此,培植大型养猪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产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未来生猪生产的发展道路。
“我们国家肯定要走这个模式,国外多少年前已经走过了这个模式。像美国20世纪60年代有150万户是从事生猪生产的,到现在只有六七万户,缺少竞争力的户都慢慢给去掉了,但是其总的养猪存栏和出栏量都在9000万头左右。只有这样才便于养猪行业的成熟,便于这个市场不会这样大起大伏的。”
记得给分哦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当前养殖户最主要的是调整产能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从公司公告看,上市猪企养殖成本也已拉开差距。当前牧原商品猪完全成本已下降到7.35元/斤左右,而新希望、天邦、正邦的完全成本在10元/斤左右,温氏则是11元/斤
本周猪市热点
01、牧原饲料成本1.35,阶段性养猪成本5.1元
目前猪企养殖成本已拉开差距。据上市猪企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牧原商品猪完全成本已下降到7.35元/斤左右,而新希望、天邦、正邦的完全成本在10元/斤左右,温氏则是11元/斤。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牧原表示将以阶段13元/kg的完全成本作为2022年度成本端的奋斗目标。此外牧原集团创立人在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办公会上表示牧原的阶段性成本在5.1元/斤。
饲料作为养猪最大的成本,占到总体成本的70%左右。牧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饲料成本,平抑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包括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小麦、稻谷与豆粕等灵活搭配;根据生产需求和成本控制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降低采购价格;构建物流运输平台;拓展公铁海联运等多元化运输渠道,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目前公司饲料的加权平均成本在2.7元/kg左右。
02、养猪已连赚两周!10月份全国猪饲料产量环比下降0.7%!
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11月第2周,全国猪料比价为5.4,环比涨幅5.88%。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154.20元。养猪连亏23周后,已连赚两周。目前供需博弈激烈,预计短期猪价或继续小幅盘整,生猪预期盈利存在微增可能。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2021年10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报告。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猪饲料产量1091万吨,相比2021年9月的1099万吨,环比下降0.7%。
03、农业农村部: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
10月中旬以后猪价的上涨主要是消费的拉动,猪肉供应量并没有减少。在低价猪肉的刺激下,10月中旬以后市场腌腊肉、制品、储存等需求明显增加。供给端看,10月份全国规模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已经达到3023万头,同比增幅达111%,比9月份多了514万头。养殖场户已重新站上盈亏平衡点以上,这种上涨的趋势会不会延续呢?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这些仔猪育肥6个月就会长成肥猪出栏上市,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的基本面没有变。
从产能看,10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48万头,比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多了6%。现在看调减有了一定效果,能繁母猪存栏正在有序向正常保有量回调,预计可能到明年一季度才能调整到合适水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