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孵化后的小鱼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换水

换水时间为:

孵化后的小鱼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换水

一周后

刚孵化的小鱼苗不能换水,如果水脏的话就把脏东西用吸管吸出来,等到一星期后才能换水,而且是换四分之一的水。

鱼苗,也叫“鱼花”,指孵化不久的幼鱼,主要分为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两种。

春夏是水产养殖的放苗高峰期,养殖户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苗种下塘成活率。

晴天下塘。最好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时鱼苗适应最快,成活率也最高。

壮苗下塘。下塘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流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要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一昼夜,看鱼苗活动,浮头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

“无害”下塘。由于鱼苗较小,抵抗敌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较弱。鱼苗下塘前,必须用密眼网对全塘拉网1~2次,将塘中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野生杂鱼等可能危害鱼苗的生物清除,确保下塘鱼苗的安全。

适时下塘。过早鱼苗太弱,生命力较差,此时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过迟鱼苗由于卵黄囊已被吸收完,体质变差,容易死亡。应在鱼苗孵出4~5天,能自由游动、摄食食物时及时下塘,这是最佳时机。

开食下塘。放苗的头天下午每万尾鱼苗投喂2只熟蛋黄,用纱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黄汁喂鱼。当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黄增至4个,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鱼苗,必须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种的鱼苗,严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鱼苗混杂投放,否则会严重影响鱼苗成活率。

调温下塘。对从外地运来的鱼苗,尤其是尼龙袋充氧运来的鱼苗,由于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关较大,可将尼龙袋先敞开袋口,把袋放入池塘,并适当放些塘水,数十分钟后,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才能放苗入池。

、加水换水

定期加水是保持水质清新的一种方法,新鲜的水不仅可以带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溶氧,还可以稀释原水,使水质转好。当加水量较大时最好换水,换水量一般在三分之一以上。在水很肥或水质有老化趋势时,可通过加水或换水改善水质。

二、增氧

1.物理方法增氧用机械增加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速氧溶解于水中,通常使用各种增氧机、水泵充水、气泵向水中充气等都是物理方法增氧。是调节改良水质最经济、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2.化学方法增氧向水中添加能释放氧的化学物质,增加水中溶氧的方法。这些物质有过氧化钙、双氧水、二硫酸铵、高锰酸钾等。化学增氧能迅速增加水中溶氧,但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发生重浮头,紧急抢救时使用。

三、施无机肥

在喂饲料或施有机肥为主的养殖水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投饵施肥后,有机质积累过多,有些营养元素有效成份不足,营养不均衡,物质循环速度慢,水质老化。这些水体通常需要施速效无机肥料(主要是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使水体营养达到平衡,加速物质循环,使水质转为肥、活、嫩、爽。

四、生物方法

当水中有机物质积累过多,水质有老化趋势或已经老化,向水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光合菌、芽孢菌、硝化菌、EM复合生物制剂等)加速矿化分解有机质,消耗水中积累的过量物质(主要是氮),加速水体物质良性循环,从而调节水质。

五、调整放养模式

增加鲢、鳙的放养量,与吃食鱼的比例最好是1:2或1:1,提高鳙的放养量,在7月份以后,鳙,鲢的比例3:1,存鱼量不能少于75公斤/亩。

六、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调节改良水质的常用方法,作用效果迅速明显,但作用时间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目前使用的调节改良水质的化学方法和化学物质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