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种植基地在哪里(福建漳州三角梅基地是花木之乡)
三角梅种植基地有很多地方,但是福建漳州的种植基地是比较出名的一个基地。这里的三角梅以其花色鲜艳、花量大、花期长等优势出名,直到2020年底,漳州市的三角梅种植4万多亩,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三角梅种产销中心。
三角梅种植基地
全国各地种植三角梅的基地比较多,主要有福建漳州、海南、宜宾、广西、云南等地区。
其中福建漳州是全国著名花木之乡,除了中国十大传统名花——漳州水仙花名扬四海外。
福建漳州的三角梅以其花色鲜艳、花量大、花期长等优势,虽然发展起步晚,但后来者居上。
截至2020年底,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35.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35亿元。
其中三角梅种植4万多亩,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拉动运输等相关产业创收约5亿元。漳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角梅产销中心和全国三角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福建漳州三角梅基地介绍
春夏之交,正是漳州三角梅开花的季节。在高新区九湖镇新塘村福建坤泰三角梅有限公司基地里的各色精品三角梅却依然花开正艳。
饱满圆润的五彩花球花色娇艳,优美精致的花架。搭配上花柱、拱门、红旗和栩栩如生的三角梅动物造型产品更是创意新颖,让人赏心悦目。在繁花包裹中漫步,宛如“梦游仙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金雀、红雀、橙雀、白雀、粉雀五种花色的嫁接培植的三角梅珍品“中华神柱”。
该珍品2.4米的直径伞形树冠枝蔓舒展,高6米的裸根盘根错节,展现了古树蟠根、庞龙抱住的优美姿态。
公司董事长叶俊兴说:“曾获得海峡两岸花博会树王评选活动金奖‘中华神柱’是‘镇园之宝’。”
在九湖镇新塘村建立的百亩三角梅造型基地里,三角梅花墙、花柱、花瓶、花篮等造型产品姹紫嫣红。
而最为抢眼的体量硕大、形态逼真“飞机”、“一帆风顺”和栩栩如生的“孔雀开屏”、“大象”等动物造型产品。
花卉苗木产自哪里
白云区麦架镇以花卉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引进花卉企业的同时,在区、乡分别成立了花卉协会,不定期举办种植培训,从种植理论上、技术上给予群众“智力”支援。麦架镇现有花卉大棚965个,花卉种植面积近300亩,150多户农户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农”,花卉成品不仅占据了贵阳大部份市场,还远销四川、广州、湖南等地,是远近闻名的养花专业镇。
为进一步提高“花农”的种植技术水平,麦架镇组织了全镇43名“花农”前往昆明“取经”,对当地的著名花卉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花卉种植技术、花卉成品包装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麦架镇高坡村月季切花种植面积达450亩,2006年全村月季鲜切花产量预计将达800万支,07年将突破1000万支。所产月季鲜切花除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外,另有2/3的产品通过海宇花卉有限公司和今年4月成立的麦架镇高坡村花卉协会销往北京、广州、沈阳、上海等地,并且还有一部分切花出口到澳大利亚。
2001年第十一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在白云区成功举办后,区委、区政府把发展花卉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经过发展,07年底,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产值超过1.1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区。其中玫瑰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800多亩,种植玫瑰200多万株,高坡村也被誉为全国“玫瑰第一村”。
为了发展好这一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项目,白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更高标准,更高速度发展花卉产业”的战略要求和安排部署,与国内玫瑰生产知名企业昆明海宇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供水、统一供肥、统一管理技术的管理模式。还采取多用腐殖质土以增厚肥力,加入珍珠岩以疏松土壤,安装滴箭设施以统一灌溉,推广了压枝技术以增加光合作用、控制开花期等技术,增加种植的科技含量。为了更好的储存鲜切花,该区建有4个冷库,可同时储存玫瑰20多万枝。
基地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注意农户技术培训。为加强基地建设管理,昆明海宇公司随时派驻科技人员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手把手向农户传授技术,还至少每月一次对农户进行培训;同时基地还时常派出人员赴云南等地接受技术培训,仅7月份派出的一批培训人员就有30多人,使科技种植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科学种植玫瑰再麻烦农户也不怕,怕的是种出的玫瑰卖不出去。基地在建立之初就未雨绸缪,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稳定的销售途径。按照合同,海宇公司会收购40%左右,同时花卉协会和在基层涌现的5名乡村经纪人也保障了销售的通畅。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大城市,订单源源不断。
基地建成之初,大多数农户持观望态度,积极性不高,第一期报名租赁承包的仅7户。而现在玫瑰种植的高效益极大的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家争先恐后的报名租赁连栋棚,或者在棚内打工,当起了产业工人。玫瑰基地带动农户300多户,创收近600万元。农户秦红兵承包了40多个大棚,仅07年一年收入就达到了20多万。
奉化乃历史文化名城,花卉种植在800多年前已有记载。1866年,三十六湾村开始花卉专业生产,到本世纪50年代,已形成若干专业生产基地。1984年,三十六湾村依靠发展花卉致富,当年人均收入达到8121元,为是年全国首富村。进入九十年代后,奉化的花卉业发展日趋成熟,全市现有花卉苗木面积3万亩,年产1500多万株,盆景150万盆,有500多个品种,大宗产品有樟等,是华东各大中城市绿化用树木的重要供给基地。已形成溪口、萧王庙、白杜等专业生产镇乡和三十六湾、上山、长岭、西圃等专业村。以花木业为带动,全市已拥有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企业家,其中资质二级的家,三级的家。工程施工范围已经辐射到全省各地及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奉化市花木协会已经成立,同时,组建于八十年代初的奉化市花木研究所也开始重新工作,目前正以优良苗木的引进、培育为重点,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促进花木这一产生重放异彩。计划到2003年,全市花木总面积达到15000亩,年销售额达到1.8亿元。重点是规划发展“中国奉化生态农业示范区”江口到溪口沿线的花卉苗木走廊和白杜林场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兴办花木特产市场——“中国花木城”,以促进花木的产业化经营。(奉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