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领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主要技术要领须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统。在设计方面,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水肥一体化的灌水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泵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特别忌用大水漫灌,这容易造成氮素损失,同时也降低水分利用率。
二、施肥系统。在田间要设计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
三、选择适宜肥料种类。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氨水、尿素、硫铵、硝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等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漏,以免堵塞管道。
四、灌溉施肥的操作。
1.肥料溶解与混匀: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一般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
2.施肥量控制: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3.灌溉施肥的程序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选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第二阶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第三阶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
总之,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农区只要前期的投资解决,又有技术力量支持,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灌溉施肥与冲施肥哪个效果更好一些
灌溉施肥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灌溉施肥技术是把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两个基本因素水分和养分相结合建立灌溉和施肥的技术系统。灌溉施肥因节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冲肥是将粉状或颗粒状固体肥料包括尿素、磷二铵、硝酸铵、氯化钾或颗粒复合肥等固体颗粒,甚至腐殖酸等有机肥料撒在蔬菜地表,然后通过灌水用水冲施肥料。这种方式遇上气温较低时,颗粒复合肥料不易马上溶解,要经过数日才能溶化渗入土中。可见水冲肥的施肥方式粗放,一般是通过大渠道将灌溉水输送到田头后,采用地面灌溉方式,或畦灌或沟灌都具有大水冲肥的特点。亩均灌水量可达60~80立方米之多。施肥量也较多,都在20~30公斤。例如钾肥推荐量,在冲施肥中全水溶硫酸钾或硝酸钾的使用量提高到15公斤以上,这显然是过量而不合适的。这样的大水大肥既可能造成肥水的淋失,降低利用率,又会出现水肥不均匀的问题而降低农产品的高产和优质。因此,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这种方式已经表现出弱势化。
灌溉施肥的灌水方式较多,但基本特点都是加压条件下的管道系统灌溉。可以采用小管出流、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多种方式。它们与大水漫灌相反,具有精量灌溉的特点。肥料种类既可选液态也可用固态,但要求其水溶性强,含杂质极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如果要用沼液或黄腐酸等有机液肥,事先要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可见灌溉施肥系统需要泵、管道、溶肥池、贮肥液罐和施肥机等配套设备。以滴灌施肥为例,将作物当前生长阶段所需的水、肥,通过滴灌管道输送到作物根围。由于水肥定量、定时和准确供应,所以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产和优质的特点。
总之,灌溉施肥的主要特点是施肥均匀、少量多次和及时供应。要求根据作物种类和不同生育期的需肥量进行差异化配制,并与所灌水量匹配。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的挥发损失。这一点很重要,即使水冲肥也难以完全避免挥发损失。所以灌溉施肥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在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将要被广泛采纳。
最后要提醒,灌溉施肥的关键技术是要掌握适时适量供应水肥的原则,其依据是目标作物营养需求的时空规律,确定合适的施肥时期和施肥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