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稻常用农药

1、三环唑该药预防水稻稻瘟病有特效,属于预防性杀菌剂,治疗效果较差,一般在病害发生前施用。特别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施用三环唑时,应避免身体直接接触药粉或药液。必须在收割前21d施用。施药后1h下雨不会影响药效。该药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应以预防为主。

水稻常用农药

2、富士1号

在水稻稻瘟病发病初期施用该药效果较好。使用该药时田间要有水层并保水,不可与强碱性农药混用。如有误食,可用浓食盐水催吐,解开衣服,将中毒者放在阴凉,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不能在养鱼田中施用。防穗瘟时要在收割前14d施用。

3、灭病威

该药是由多菌灵和硫磺组成的复配剂,在水稻稻瘟病发生初期施用效果较好,但不能超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宜在水稻收割前20d施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此药。

4、异稻瘟净

用该药防治稻瘟病时,特别是灿稻品种,如果喷雾不均匀,浓度过高,药量过多,稻苗会产生褐色药害斑。该药不能与碱性农药、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及五氯酚钠等混用。安全间隔期为20d。本品易燃,不能接近火源,以免引起火灾。如有误服中毒,可注射阿托品,口服解磷定。

5、稻瘟酞

该药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残效期为10d,安全间隔期为21d。该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对桑蚕有一定的影响,在桑园附近用药时应注意风向。

6、克瘟散

在水稻分蘖期用该药防治稻瘟病时易产生药害,开花期用药过量对千粒重也有影响,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克瘟散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施用中要注意安全防护。如眼睛出现红肿,可用维生素B2或氯霉素眼药水治疗。若不慎中毒,立即吞服2片硫酸阿托品,并送往医院诊治。

7、井冈霉素

该药是防治稻纹枯病的特效药,无毒副作用,具内吸性,耐雨水冲刷,喷药后2h下雨不影响药效,一般用药2次可有效防治纹枯病。施药后的3d内,应保持稻田水深在3―6em。在晴天早、晚有露水的时候和风力小于3级时喷粉效果更佳。安全间隔期为14d。如果与异稻瘟净乳油、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混用防治水稻纹枯病,比单一使用效果更好,并能同时兼治稻瘟病。

8、菌核净

于水稻纹枯病病蔸率达到20%时开始用该药,根据病情间隔10~15d再喷1次。菌核净能通过食道引起中毒,无特效解毒药。若发生中毒,对患者可采取对症治疗。

9、纹达克

在水稻分蘖期纹枯病病蔸率达20%-30%时使用该药。纹达克对人畜毒性虽很低,但万一误服本药,应尽快催吐并马上去医院治疗。

10、DT杀菌剂

使用DT杀菌剂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期施用易发生药害,宜在孕穗中期和孕穗末期各施药1次。该药对十字花科作物易产生药害,用时要慎重。叶面喷洒时,稀释倍数不得低于400倍,安全隔期为5~7d。

11、叶枯净

该药主要用于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水稻在秧苗期和抽穗杨花期对叶枯净敏感,喷药时要掌握好浓度。重复喷药也易产生药害,应注意喷药均匀。安全间隔期为7~10d。用药时要注意人身安全,不得抽烟、吃东西,如有中毒应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12、代森铵

用代森铵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时,如果药液长期附着在皮肤上可残留黑色斑点,对皮肤有刺激性,若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肥皂水洗净。该药对豆科类作物易产生药害。

13、叶蝉散

该药主要用于防治飞虱及稻叶蝉等。叶蝉散不能与除草剂敌稗混用或同时施用,需相隔10d以上,以防造成药害。叶蝉散还易对芋头,薯类产生药害,靠近芋头、薯类的稻田慎用。

14、杀螟松

该药主要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杀螟松对十字花科蔬菜和高粱有药害,使用时应注意。对鱼类有毒,应避免将剩余药液倒入河流、鱼塘,也不要在河流、鱼塘洗涤此药容器。

15、速灭威

该药能防治多种水稻害虫。因部分水稻品种对速灭威敏感,所以该药最好在水稻分蘖末期施用。浓度不宜大,以免叶片发黄变枯。该药对蜜蜂杀伤力大,不宜在水稻花期施用。

16、西维因

该药能防治水稻多种害虫。瓜类作物对该药敏感,不宜使用。蜜蜂对该药敏感,不宜在水稻花期施用。

17、扑虱灵

该药主要用于防治稻叶蝉及稻飞虱。扑虱灵残效期30d左右,在飞虱低龄若虫期用药,能控制害虫种群增长,可起到治前(代)控后(代)的作用。该药对天敌安全。施药时应保持田水2~3cm深,这样可提高防治效果。在配制药液时应搅拌均匀,现配现用。残药勿倒入鱼池。用药时须避免直接接触药粉或药液,如果被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干净。若不慎误饮,应立即催吐并治疗。该药对桑树,白菜、萝卜易产生药害。该药的安全间隔期14d。

(栏目责编 汪元欣)

答:科学使用农药是提高农药防治病虫效果的关键。农药品种很多,剂型、功能、用途不同,有的农药只具备一种功能,如杀虫剂,只能用来防治虫害而不能防治病害。近年来为方便使用和提高防治效果,复配农药品种增多,如有机磷与菊酯类农药复配,扩大了杀虫范围,提高了防治效果,延迟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只有了解农药的性能、特点,才能做到农药使用正确、适时、适量。

为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除了保护天敌,实行生物防治病虫外,必要时采取农药防治病虫仍是目前生产无公害果品可行的应急措施。因此,根据农药的特性和病虫为害特点选择相应的药剂非常重要。如防治红蜘蛛、绿盲蝽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就必须选用有内吸和触杀作用的药剂才能奏效,用有胃毒作用的农药效果不好。相反,防治桃小食心虫、棉铃虫、刺蛾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就要选用有胃毒作用的药剂来除治。再如,有的农药只杀成虫、若虫,不杀卵,因此,当某种害虫成虫和卵同时存在时,就要选择既杀成虫又杀卵的药剂,才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再如有的农药对温度敏感,如双甲脒防治红蜘蛛,在20℃以上效果好,但超过32℃易产生药害,使用双甲脒时应避免早春使用,夏天使用时应在傍晚时喷药。

适时用药是提高防治病虫害的关键:如防治病害要在病菌侵染期用药,后期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喷药保持其防治效果,如发现症状再防治,只能控制不蔓延,已丧失根治的用药期。如防治棉铃虫,抓其幼虫1~2龄用药效果最好,到5龄再防治不仅增加用药量,提高了防治成本,加重了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防治难度。此外,还要根据药性决定施药时间。如采用灭幼脲3号防治1~2龄棉铃虫,因其药效慢,必须提前3~4天使用。适时用药还含有选择喷药时间的问题,如防治绿肓椿象,最好在傍晚喷药,因为绿盲蝽喜欢傍晚、夜间活动,白天在黑暗处藏匿,傍晚喷药可直接喷到害虫身上,再是夜间蒸发量少,药液保湿时间长,害虫出来活动,粘上药液即可死亡,从而提高了防治效果。

交替使用农药:延缓病虫耐药力的产生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的重要原则。如已禁用的一六〇五防治红蜘蛛,在20世纪60年代用2000倍防治效果很好,到80年代用800倍防治基本无效,多菌灵也不如刚开始使用时的效果好,其原因是多年连续使用造成害虫、病原菌耐药性提高的结果。为减少病虫耐药性的产生,每种农药不能连续使用,要与其他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同类型的农药交替使用无效。如多菌灵不能与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因二者属于同类型药物,与波尔多液、代森锰锌交替使用,可以减少其耐药性的产生。

正确地混合使用农药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又一技术: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成本,治虫、防病效果不减。杀成虫效果好与杀卵效果好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起到药效互补的作用。如红蜘蛛发生期一般是成螨、若螨、卵同时存在,单用阿维菌素防治就不如和四螨嗪一起混用的效果好,因为阿维菌素防治成螨和若螨效果好,但不杀卵;而四螨嗪杀卵和若螨的效果好,二者混用药效互补,提高了防治效果。

目前,农药大部分是触杀和有渗透作用,内吸农药较少,只有将农药喷到病斑或虫体上防治效果才好,因此要了解病虫为害部位,如防治山楂红蜘蛛,该虫主要是为害叶背面,因此喷药重点是叶背面。再如防治会飞的害虫,采用挤压式喷药,对一株树要从树冠的最上面依次向下喷药直至地面,连树下的作物一起周密喷洒;对一片果园最好从园边缘同时向园内喷,防止害虫的逃逸,保证防治效果。目前生产上也存在用药的误区,有的农民朋友认为农药混合得越多越好,将5~6种农药混在一起使用,既增加了用药成本,效果又不好。如把辛硫磷与马拉硫磷一起混用其意义不大,因为同属有机磷农药且作用相同,如马拉硫磷与乙酰甲胺磷混用,虽然同是有机磷农药,但一个是胃毒型,一个是内吸型,二者混用能起到药效叠加的作用,扩大了防治范围。还有的果农认为,用药浓度越浓疗效越高,其实不然,农药浓度高引起人、畜中毒,造成植物药害事例屡见不鲜。在该种农药的要求浓度范围内,只要喷药适时均匀周到,完全能达到防治要求。过高的浓度只能加快病虫耐药性的产生和农药更替速度,增加了病虫防治难度。总之,人们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地使用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既要控制病虫为害,又不给环境和果品造成污染,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红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