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乳油剂与微乳剂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生产的农药大多是适合于喷雾的剂型,以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为主,悬浮剂也有相当产量。从药效上分析,这三种剂型是有些差别的。
第一,杀虫剂的乳油效力要显著高于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同一种农药有效成分以选用乳油为好。但叶面喷雾用的杀菌剂,以油为介质的剂型对杀菌作用的发挥并无好处,宜选择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叶面喷洒用的除草剂,因杂草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层,含有机溶剂的乳油、浓乳剂、悬浮剂等剂型都可以选用。具有良好润湿和渗透作用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剂型也可选用。施用于水田田泥或土壤中的除草剂,以颗粒剂和其他能配制毒土的剂型用得比较多。
第二,作为乳油的替换剂型,悬浮剂的药效虽次于乳油,但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因为悬浮剂的颗粒要比可湿性粉剂细得多,悬浮剂中含有的多种助剂有利于药剂颗粒粘附在生物体表面,从而提高药效。
微乳剂
micro-emulsion
该剂型由液态农药、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热力学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因而不燃不爆、生产操作、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农药分散度极高,达微细化程度,农药粒子一般为0.1~0.01微米,外观近似于透明或微透明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对靶体渗透性强、附着力好。微乳剂也属于液态农药剂型非溶剂化剂型,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剂型,有逐渐取代传统乳油的趋势。我国研制成功的有8%和20%氰戊菊酯微乳剂、45%吡虫啉微乳剂、5%和10%氯氰菊酯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20%氯氰菊酯与灭多威混合微乳剂等。
又称可溶化乳油,水质乳油等,因乳状液粒径极小(0.01~0.1μm),故又得名微乳剂。配制微乳剂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以水代替溶剂,乳化剂用量比乳油用量高,且需加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微乳剂的形成和稳定。该制剂由于表面活性剂用量多,使油水间的表面张力极低,在使用浓度下仍保持微乳状态。因此具有增加活性、提高原油利用率的特点,而且稀释液稳定,对电解质耐性高。另外,水代替了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不易燃,使生产、运输、贮藏安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