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袁隆平研制出了海水稻,海水为什么可以种植水稻,有什么原理?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一直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米则是我们的主食之一。

袁隆平研制出了海水稻,海水为什么可以种植水稻,有什么原理?

大米需要在淡水中生存。而如今在袁隆平院士和陈日胜教授的努力下,盐碱地也可以种植水稻了。我国的盐碱地已达数亿英亩。一旦海米高产,给中国带来的价值将无法估量。在此基础上,将养活数百万人。然而,海米研究的过程异常困难和艰辛。

它叫“海水稻”不是因为它就种植在海上,而是对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这种水稻可以在海边滩涂生长,海水的短期浸泡不会对其造成影响。那么种在盐碱地会怎么样呢?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告诉你,首批耐盐碱水稻收割测评——最高亩产620.95公斤!

海水稻耐盐性比较强,大概是0.6%~0.8%,适合种在咸淡水交界的出海口三角洲、海边滩涂、低洼盐碱地等地方。不过海水稻偏向于野生稻类型,产量很低,每亩只有200公斤左右。

最基本的经验是需引淡水灌溉进行洗盐,灌溉水的含盐量在0.15%以下,灌水量在1000m3/667m2左右,把土壤含盐量降至0.2%以下。1980年以后滩涂种稻在江苏沿海地带普遍推广,产量高的可达到800~900kg/667m2。淡水洗盐的指标没有变,单产的提高主要是品种改良和推广了水稻叶龄模式为基础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所致。同时将含盐量控制在0.2%及以下,是现有水稻品种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淡水灌溉洗盐地开发种稻的必需条件。

袁隆平团队在内蒙古试种海水稻,海水稻运用了哪些技术?

水稻是人们最熟悉的植物,米饭天天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每个人都知道水稻是生长在淡水田中的。但是,你知道还有两种奇特的水稻吗?它们就是可生长在盐水里的“海水稻”和比人还要高的“巨人稻”。

海水稻是耐盐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上生长的特殊水稻。2016年10月开始,“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技术团队重点研究培育它。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0.3%以下,这次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0.6%的咸水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这些咸水是依靠人工用海水和淡水混合调制而成的。

全球大约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而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据测算,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千克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千克,能养活8000万人口。

同时,海水稻的灌溉使用半咸水,节约了淡水资源。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的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同时,海水稻生长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很少有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在海水稻喜获丰收的喜讯传来后,湖南长沙又传来好消息。一种平均1.8米、最高达2.2米的像巨人一样的水稻试种成功。第一批收割的巨人稻亩产突破1吨。巨人稻健壮结实,茎杆直径粗约1厘米,不仅抗病、抗倒伏能力强,还自然放养了不少鲑鱼、泥和青蛙。它们和水稻周期同步,同时管理,可节约成本。通过采取“巨人稻+青蛙+泥鳅+链鱼”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可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巨人稻让我们可以“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乘凉”。

海水稻运用的技术有: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是一类可以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并非直接生长在海水里,而是在海水经过的土地种植,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因此可让荒地变为良田。

扩展资料:

耐盐育种可以节省盐碱地种稻灌水少部分的成本,同时发展盐碱地种稻,切不可忽视大量淡水灌溉洗盐这一最基本的条件,耐盐育种仅是一项配套的措施。上亿亩大规模发展的滩涂种稻,是一个长期的理想目标。

虽然“海水稻”暂时还不能生长在海水里,但大量的海滩和内陆盐碱地,将是“海水稻”的用武之地。目前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海水的含盐度为3.3%—3.5%,目前中心培育的“海水稻”用0.3%—0.6%调制海水灌溉,随着“海水稻”研究的继续推进,期待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

百度百科——海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