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外沉淀池防护标准
养猪场外沉淀池防护标准有3点。
1、进、出水的水质实测。据生活污水成分的物晌变化进行定期测试,以丰富、完善设计资料,指导工程设计。
2、关于标准图的采用。化粪池国标图纸的采用,简化了设计工作,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也保证了设计质量,便于施工与预、决算。
3、清掏周期。化粪池的清掏周期与粪便污水温度、气温、建筑物性质及排水的水质、水量有关。
养猪厂化粪池建造规范
化粪池计算与,化粪池设计一共有猪N头,每头猪每日污水定额q。
污水在化粪池内的停留时间t,以及实际使用卫生器具的猪的头数与设计总人数的百分比α。
污泥含水率b=95%,浓缩后污泥含水率c=90%。
腐化期间污泥缩减系数k=0.8,化粪池清掏周期T按90d,180d,360d。
设计确定,清掏后熟污泥的容积系数20%,合流系统每条猪每天污泥量a=0.7L/头.d。
分流系统每头猪每天污泥量a=0.4L/头.d有关.
以上参数根据规范GB50015-2003p71-72页确定.
化粪池的有效容积(W)由污水容积(W1)和污泥容积(W2)组成.
W1=N*q*t*α/(24*1000)
W2=1.2*(a*N*α*T(1-b)*k)/((1-c)*1000)
1.进、出水水质实测
无害化卫生户厕 三格化粪池化粪池出水水质、杂质去除率、处理效果的实测资料不如给水与排水处理设施的测试资料齐全。应在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别建筑,在不同季节、同日不同时间对化粪池进、出水质、处理效果进行全面测试,且根据生活污水成分的变化进行定期测试,以丰富、完善设计资料,指导工程设计。
2.关于标准图的采用
化粪池国标图纸的采用,简化了设计工作,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也保证了设计质量,便于施工与预、决算。但国标图纸适应性毕竟有一定限制。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化粪池设计这一环节,尽量不套标准图,同平流式沉淀池设计一样,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使化粪池尺寸尽量满足沉淀的水力要求,以确保处理效果。另一方面,标准图须不断完善、补充,在国标图指导下,编制各省、各市的参考标准图,且应根据粪便污水是否与其他生活污水合流、建筑物类别(住宅、公共建筑、学校等)污水流量的不同,编制当地各类标准图,以提高适应性,确保处理效果。还应考虑便于施工的最小池容积。
3.清掏周期
化粪池的清掏周期与粪便污水温度、气温、建筑物性质及排水水质、水量有关。设计清掏周期过短,则化粪池粪液浓度过高,与实际清掏周期差距过大,影响正常发酵和污水处理效果,甚至造成粪液漫溢,影响环境卫生。设计清掏周期过长,则化粪池容积过大,增加造价。《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以下简称《规范》)要求清掏周期为3~12个月,实际设计中多取3~9个月,而酸性发酵阶段的酸性发酵期为3个月,酸性减退期为5个月左右。实践证明:清掏周期的取定,应兼顾污水处理效果、建设造价、管理三个方面因素清掏周期一般不宜少于12 个月。上元门水厂宿舍区平房群共用化粪池,使用人数200人,生活污水标准每人30L/d,污泥量每人0.4L/d,进入化粪池新鲜污泥含水率取95%,发酵后污泥含水率取90%,设计清掏周期选取12个月,经计算化粪池容积为21m3。
4.停留时间
三格式化粪池的设计化粪池的停留时间是关系污水处理效果和化粪池容积与造价的重要指标停留时间过短,则污水处理效果差}停留时问过长,又增加化粪池容积与造价,且布置困难。停留时间的取定,应兼顾污水处理效果与建设造价两方面因素因考虑到发酵产生气泡对沉淀要求的层流状态的影响,化粪池流线转折多对沉淀的不利影响,生活污水排放的瞬时变化大对进水流量均匀的影响,化粪池的停留时间应留有余地。《规范》要求:停留时间取12~24小时。实践证明:停留时问不宜少于2d小时,以保证污水处理效果上元门水厂宿舍区化粪池的停留时间为24小时。
5.抗渗设计
为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化粪池应按水工构筑物要求进行抗渗设计,抗渗标号不宜过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6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