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浇水原则
设施栽培土壤管理技术,正确的栽培,提升菜农收入
在蔬菜生产中,它与露地栽培以及贮藏、加工等措施相配合,对于保证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有重要作用。设施地地上覆盖遮断的自然降水,人工灌溉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地上覆盖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的肥、气、热及物理化学性质都不同于大田环境,因此进行特别讨论。
一、设施地水分管理
水分是土壤因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而在设施地的作用更显重要。设施地地上覆盖遮断的自然降水,人工灌溉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同时设施地内的蒸发量也常小于露地。简易设施地因地温较低,蒸发量也小,浇水之后地温更迅速下降。因此设施地栽培的浇水量宜小,间隔时间宜稍长;简易设施地的浇水时间以晴天中午前后为宜。空中喷灌常使空气湿度过高而引起较多病害,一般以采用地面小喷灌或沟灌为宜,地下灌溉尤佳。
二、设施地盐分管理
因设施地的自身构建和耕作管理问题,造成设施地土壤不同程度的退化,较为普遍和严重的是土壤盐化和酸化、作物所需养分种类失调、微生物区系趋于单一以及土传病虫害加剧、土壤板结等,这主要是由于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引起的。防止土壤积盐危害,减少盐分积累对蔬菜的危害,应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盐害的发生。
1.科学施肥
采取测土施肥等方法合理施肥,多施进口水溶肥,增加土壤的缓冲能力。深翻土地与施有机肥结合效果较好。氮素过剩的土壤可施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如作物秸秆等。
三、设施地养分管理
设施地土壤的复种指数高、茬次多、肥料投入量大,一般为大田施肥量的4~10倍,是植株携走量的2~10倍。要防止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调,具体措施如下:
1.测土施肥
定期测量土壤中各元素的有效浓度,并结合蔬菜需肥规律确定是否施肥及施肥量大小,避免盲目施肥。
2.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中含有各种蔬菜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能够全面补充营养,且各元素释放缓慢,不会发生营养过剩危害。此外,有机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能促使被土壤固定的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有效营养成分。
3.根据肥料特性施肥
多种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氮肥的当年利用率只有30%~40%,残留较多,且多为水溶性氮,应测土施肥,防止过量施用时造成危害;施用时要基肥和追肥并重。磷肥易被土壤固定,且当年的利用率低,因此磷肥要以翠姆磷酸二氢钾肥为主,集中深施在定植沟中,可隔年施用。钾肥在缺钾地块施用时利用率高,并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要施在表土下,减少被土壤固定的数量。此外,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施肥的增产效果,避免营养失调。
3.现阶段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节水灌溉技术大体有:渠道防渗、低压管道灌溉、喷灌、微灌4种。
一、渠道防渗技术
(1)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
(2)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采取防渗措施,用节下来的水可扩大灌溉面积,降低了灌溉成本;二是在通过相同流量情况下,防渗渠道阻力小,流速快,可减少过水断面,降低工程投资;三是渠道防渗后可减少看水员,降低管理费用;四是渠道防渗可省工、节电、节水。
(3)防止渠道冲刷,渠道防渗外壁有防冲、防淤、防止坍塌作用,能够保持渠道稳定,保证输水安全等。
防渗渠道虽有以上优点,但也存有一定的缺点:一是高寒地区冻坏现象比较明显;二是维修费用较大;三是占地多,与低压管灌相比,多占地2%左右;四是不利于农田耕作。
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它具有省水、节能、节地、宜管理、省工省时等优点,它与渠道想比,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92%-95%,可使单位面积毛灌水定额减少30%左右,节约能耗25%以上,节地2%左右,同时可缩短轮灌周期,扩大灌溉面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喷灌技术
喷灌的优点有:一是提高作物的产量。二是节约用水。三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四是节省劳动力。五是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喷灌的主要缺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风的影响较大。二是蒸发损失大。三是一次性投入大。
四、微灌技术
微灌的特点,具有省水、节能、灌水均匀、增产效果显著等优点,但由于灌水器的出口流道很小,很容易产生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堵塞,灌水器的堵塞是当前微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