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人们施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
1、施用化肥促使作物产量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2、过量施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3、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降低作物品质而且可能导致肥害、药害;
所以,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应该要科学施肥喷药,否则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解决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的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也许短时间内,你的收成会很不错。
但是从长久考虑,那样施肥对土地会有毁灭性的损失:土壤板结保水、保肥、透气性不好,土壤粘性大、可塑性强,耕作性下降,这是由于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了。
你说的施肥过多应该是说的化肥吧,长期使用有机肥配合化肥应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那么长期使用化肥为什么会破坏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呢?
首先你要知道团粒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土壤的团粒结构是由土壤中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形成的微团聚体,然后经过一些作用形成的团聚体。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建议你去百科中学习土壤胶体的知识。
但是简单的说腐殖质含量和正价阳离子(AL3+ FE2+ CA2+等)对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影响较大。另外人为的耕作、土壤的冻融及干湿交替、根系的生长所产生的挤压都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影响。
长期使用化肥不使用有机肥,会导致土壤ph降低,一些碱性条件下不易溶于土壤溶液中的盐基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在土壤溶液随雨水流失,这些正价盐基离子是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和保持的物质。
再有就是腐殖质,长期用化肥忽略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腐殖质含量降低,而它是最重要的胶结剂。腐殖质有很多负电荷,阳离子交换量很大。
1、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治理养殖业粪便污染。
2、加强规范农村塑料、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加强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对秸秆进行综合处理。
3、加快对农村旱厕改造的步伐,尽快给农村排水渠加盖板。
4、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要基于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就农业发展带来的土地污染而言,要针对化学污染的主要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化学中和反应原理使得土壤中的有害元素或者过剩元素进行中和吸收,达到化学除污的效果。
5、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本身对于农业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与认识,除污意识的引导以及科学有效的除污方式引导能更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和进行农业环境保护。所以加强农民农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于农业土地污染防治和农业环境保护而言将事半功倍。
扩展资料:
农田环境污染的表现:
1、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在一些农村,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塑料袋等到处乱扔,“白色污染”严重。由于不按科学配制,超标使用大量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影响耕地质量
轻视有机肥的使用,长期过量地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不适当的使用,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很大影响。一些农村做饭用柴,砍伐树木现象严重,好多地方变得满目疮痍,严重破坏了植被,造成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