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现代花卉生产中,为了保证花卉品质,控制好植株的高度成为关键技术。借助化学农药控制株高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类“农药”被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B-nian(B9),A-Rest(A-瑞斯特),Cycocel(CCC矮壮素),Bonzi(邦济)。
B-nian(B9):学名为琥珀酸2-2甘油二甲醛,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生长抑制剂。B9其实是商标名,是生产中常用的叫法。B9通过叶面吸收,采用喷施方法,施用后进入植株体的各个部位。在现代化温室育苗生产中,整个苗期通常都要用几次。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喷施不能灌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原产热带的花卉对B9反应不敏感,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其在叶面很快挥发,所以药效也会受到影响,因此B9在北方地区比较适用。此外,B9只有在叶片湿润的条件下才能渗透到植物体内。在傍晚或环境湿度较高的情况使用B9会效果较好。而且,喷施后18小时以内最好不要使用喷洒的方式浇水,以免叶面上的药物被冲走。
A-Rest:这种矮壮素的活性很强,在很多植物上都适用。既可喷施又可灌根,不过叶面喷施活性会更强,而且其使用方便,施用后效果很好,很容易被植物吸收。用量在5~25毫克/千克。但市场价格会比同类产品略高。该种药剂选择早上喷施较好,避免白天浇水时被水冲掉。
Cycocel(CCC矮壮素):是一种氟化物类矮壮素的商标名称。可喷施也可灌根。在一品红、杜鹃以及大多数花坛花上都可使用。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喷施浓度比较低,在750~1000毫克/千克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该类矮壮素的喷施浓度要控制好,过高会导致植物中毒,表现出的症状是在喷施后3~5天内嫩叶叶面上出现白斑或白色晕斑。该种矮壮素还可以与B9混合使用。在一品红上使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其药效比单独使用要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先确定该矮壮素的用量,确保植物不会中毒,然后再确定B9的用量。
Bonzi(邦济):是一种适用性广泛的三唑类药物。适合于灌根使用。因为它比较容易被茎秆吸收,并进入到植物生长尖中,在此具有良好的活性。大花三色堇、天竺葵以及蔓长春花对此反应良好,但在蔓长春花使用时要注意用量,量大会导致叶片出现黑斑。此外,在海棠上使用要慎重,容易伤苗。该种药剂对药液浓度要求很高,一定要精准,而且每株上的喷药量要一致,避免以后生长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农药污染,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残留的农药对生物的毒性称为农药残毒,而保留在土壤中则可能形成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
农药的使用对动植物、土壤、水质的危害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先就如何进行防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药的管理以及对农药使用的宣传
农药的管理在我国不是很严格,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导致农药的使用泛滥。今后,相关部门应该做合理的规划,将农药使用细则规范化,争取做到有理有据、有效使用。
在我国,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集约化、机械化,大部分的生产活动还停留在小规模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为了追求作物的产出量及经济效益,往往会过量使用农药。所以,相关部门在对农药进行合理的管控下,应该在农民中加强农药使用知识的宣传,并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使用量。
(二)适时监测农药污染浓度
在各地农业集中生产区域应建立健全农药监测机制,定时监测弄作物、土壤、水质中农药的残留量,统计数据,做长期规划,根据水体和土壤自身对农药的缓冲能力和自净能力,考量环境的容纳力,在相关环保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协助下,逐步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三)加强农药污染的执法力度
现有农药的使用量均已超出规定用量,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农药污染导致的危害性的执法处理。现阶段,可从经济处罚入手,逐步发展到民事、刑事的执法上来。只有国家和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农药的使用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才能不断强化人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地享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农药生产工艺
农药污染性强,潜伏时间长,低剂量即可致死,加之我国现有农药使用不规范,农药污染问题日益显著。治污治本,要想源头上解决,必须从农药生产的源头入手,加大农药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基础研发,提升其性能水平。在入场农业和其他林业的生产中,积极研究污染系数低的农药品种,有效控制农药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合理管控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固废的排放,更新生产线与生产装备,优化工艺流程,确保农药污染的最低限值。积极研发植物源农药,替代毒性较强的农药,进而减少和避免农药污染问题的发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