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梨(蔷薇目蔷薇科乔木)详细资料大全
沙梨(学名: Pyrus pyrifolia (Burm. f.) Nakai)是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高达7-15m。小枝光滑,或幼时有绒毛,1-2年生枝紫褐色或暗褐色。叶卵状椭圆形,长7-12cm,先端长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缘具刺毛状锐齿,有时齿端微向内曲,光滑或幼时有毛; 叶柄长3-4.5cm。花白色,径2.5-3.5cm,花柱无毛; 花梗长3.5-5cm。果近球形,浅褐色,果肉沙糯爽口; 花萼脱落。花期4月; 果熟期8月。
主产于长江流域,华南、西南也有。喜温暖多雨气候,耐寒力较差。 繁殖多以豆梨为砧木进行嫁接。
沙梨为中国栽培沙梨的基本种,栽培品种多为此种改良而来,也是庭园观赏树种。
(概述来源:)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沙梨 学名 :Pyrus pyrifolia?(Burm. f.) Nakai 别称 :雪梨、麻安梨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蔷薇科 亚科 :苹果亚科 属 :梨属 组 :脱萼组 种 :沙梨 命名者及年代 :(Burm. f.) Nakai,1926 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主要品种,近种区别,栽培技术,林地选择,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整形修剪,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7-15米;小枝嫩时具黄褐色长柔毛或绒毛,不久脱落,二年生枝紫褐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长卵形,先端圆钝,鳞片边缘和先端稍具长绒毛。 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7-12厘米,宽4-6。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有刺芒锯齿。微向内合拢,上下两面无毛或嫩时有褐色绵毛;叶柄长3-4。5厘米,嫩时被绒毛,不久脱落;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长1-1。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边缘具有长柔毛,早落。 伞形总状花序,具花6-9朵,直径5-7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幼时微具柔毛,花梗长3。5-5厘米;苞片膜质,线形,边缘有长柔毛;花直径2。5-3。5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外面无毛,内面密被褐色绒毛;花瓣卵形,长15-17毫米,先端齧齿状,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长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5,稀4,光滑无毛,约与雄蕊等长。果实近球形,浅褐色,有浅色斑点,先端微向下陷,萼片脱落;种子卵形,微扁,长8-10毫米,深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也耐水湿,耐寒力差。主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地区也有栽培。根系发达,优良品种很多,形成南方系统(沙梨系统)。 分布范围 产中国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适宜生长在温暖而多雨的地区,海拔100-1400米。 主要品种 中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地栽培的梨品种,多属于该种。例如安徽宣城的雪梨,浙江台州的?包梨,湖州的鹅蛋梨,诸暨的黄章梨等。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日本培育了很多新品种,如长十郎、今村秋、二十世纪、早生赤等。 近种区别 该种与白梨( P。bretschneideri Rehd。)相近,但后者的叶片基部常呈楔形,花形较小,果皮**,可以区别;该种与秋子梨( P。ussuriensis Maxim。)的异点,在其果皮褐色,不具宿萼;又秋子梨的叶片上具有显明的刺芒锯齿和花柱基部具有疏毛,也与本种不同。 栽培技术 林地选择 选择地形开阔,背风向阳的低山缓坡地,土壤疏松,温暖多雨,pH值6-7.5的砂质壤土。在风口地带,或雨量缺乏,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选用。 灌溉 3-5月为沙梨枝叶盛长期。需水较多,故5月中旬以前需灌1次透水。花后1-1.5月,如降水不适,应灌水,以减少落果。中国南方4-6月一般雨水充沛,但在7-8月要注意灌水、灌溉的方法有沟灌、浇灌、喷灌和滴灌穿,夏季灌水,因土温高,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施肥 沙梨保水保肥力差,宜施用半腐熟的有机肥料。如施用速效性肥料,则应少量多次施入,以免肥水流失。施肥方法有:撒施、沟施、穴施、环施、喷施。在翻耕前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结合耕作翻入土中。梨树移栽时可结合整地、作畦或播种、移栽及生育期中,采取开沟或开穴的方法施肥。补充某种养分不足时采用喷施,即将无机肥料、微量元素或生长 *** 素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到梨树上,喷洒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追肥时采取穴施、环施和沟施,追肥时间一般在萌发前。在定苗后,现蕾花期,果实采收后进行,一般套用易溶于水的肥料,追施化学肥料时,即在行间开浅沟施肥。 中耕除草 中耕能使表土疏松,切断土壤毛细管水分上升的途径,减少上壤永分的蒸发和提高土壤温度。除草能减少水肥消耗,防止病虫滋生和蔓延。中耕除一草要选晴天或阴天土壤湿度不大时进行。苗期植株幼小,杂草容易滋生;天气干旱,土壤易板结,中耕次数应多。成株期,枝叶生长茂盛,土壤疏松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雨后或灌水后应及时中耕,避免土壤板结。 整形修剪 幼树修剪时要少疏枝、乡枝、轻短截,促进树冠扩大。对每年所发生的长枝,除用作骨干枝和辅养枝外其余要尽量用于培养结果枝组;中、短枝则应多保留些,长势过强的要适当控制;长势较弱的可通过缓放,促其及早成花。对骨干延长枝要逐年减短,中干长势过强的应适当加以控制,对枝组的培养应根据骨干枝所发新枝的类别进行处理、一般短枝可不短截。对长枝,空间大可逐年短截,培养成大型枝组。对角度开张过大的骨干枝,外围长枝可适当短截,骨干枝过密可适当疏除一定量的大枝。仍要分年量主层主枝多,长势旺,可采取疏枝或除去的办法缓和树势。对过多过密的辅伎,可分批疏除。当树势开始衰弱时,应及时进行局部更新、在主、侧枝前端2-3年人部位选择角度较小、长势比较健壮的背上枝为主、侧枝的延长枝头,把原延长枝头去掉,如果树势已经严重衰弱,部分骨于枝也即将死亡时,可及早进行大更新。在树冠内部选择着生邓位适宜的徒长枝,通过短截,促进生长,用于代替部分骨干枝,更新修剪必须与增施肥料相结合,才能恢复树势,稳定树冠和维持定的产量。 主要价值 果实、果皮: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用于咳嗽、干咳、烦渴、口干、汗多、喉痛、痰热惊狂、便秘、烦躁。根:止咳嗽。
目前,污水处理技术尽管很多,但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分离、转化和利用。分离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方法,把污水中的悬浮物或胶体微粒分离出来,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或者使污水中污染物减少至最低限度。转化是指对已经溶解在水中、无法“取”出来或者不需要“取”出来的污染物,采用生物化学、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使水中溶解的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的物质,或者转化成容易分离的物质。总之,污水处理应使水中污染物朝有利于治理的方向发展。污水处理后可应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地下水回灌、景观、娱乐、河流生态维持等方面,不同的用途对污水处理有不同的要求。 一、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是城市污水回用的一个大用户,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花卉和林地的灌溉。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时,不仅能给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而且污水中的氮、磷、钾等成分也为土壤提供了肥力,既减少了化肥用量,又增加了农作物产量,而且通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可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尤其污水回用可控制农村地区无节制地超采地下水。但如果污水水质不能满足要求,则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农药以及重金属在作物和土壤中积累,降低农产品质量及产量。回用污水中污染物的限度要以作物种类及生长阶段以及水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