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国再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遗成功对国家来说有哪些意义?

成功申遗的意义当然是对文物保护起到宣传推介的作用,还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或者对文化旅游的提升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同时呢,申遗成功也意味着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有了国际影响力。从而也就有了更多的投入去保护它,甚至扩大知名度。

中国再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遗成功对国家来说有哪些意义?

第一,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水利部也有表示,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这是对一个国家发展的肯定和认可呀。人类生存本就需要水资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应该也不为过吧。

第二,世界遗产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相互依存。它代表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证明了人类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首先,一个申遗的过程必然是不容易的对的吧,因为毕竟它象征且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发展,所以,如果能够为某物申请世界遗产并且还很成功的申请成功了,那么必然要恭喜。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很大的让世界认识到了这一物品。

总之呢,申请世界遗产且成功对一个国家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不然也不会有些国家抢着申请了不是。既然咱们国家申请成功了,那也就证明了咱们国家的实力!

我国哪些水利工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不是坎儿井,而是都江堰。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

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扩展资料: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参考资料:

都江堰-百度百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选,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分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自我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以来,截至2016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0项,包括世界自然遗产11项,世界文化遗产3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四项:一是都江堰,二是杭州西湖,三是哈尼梯田,四是中国大运河,先后于2010年11月、2012年6月、2013年6月、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一些入选的世界遗产是以水利工程为重要依托或重要基础的,如北京颐和园、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云南丽江古城等。2014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设立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截至2016年11月8日,中国已有10项灌溉工程入选。分别是:浙江湖州太湖溇港、陕西关中郑国渠、江西槎滩陂三项工程、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宁波它山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8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