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兽药利福平10%的使用说明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全部灭菌、痊愈。传统的休息和营养疗法都只起辅助作用。

兽药利福平10%的使用说明

一、抗结核化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一)化疗原则从流行病学方面,化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结核病传染期、降低亡率、感染率和患病率。对于每个病人,则为达到临床和生物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临床上有结核毒性症状、痰菌阳性、X线病灶具有炎症成分,或是病灶正在进展或好转阶段,均属活动性肺结核,是化疗的适应证。对硬结已久的病灶则不需化疗。对于部分硬结、痰菌阴性者,可临床观察一段时间,若痰菌仍阴性,X线见病灶无活动表现、无明显结核毒性症状者亦不必化疗。

1.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活动性病灶处于渗出阶段,或有干酪样坏,甚至形成空洞,病灶内结核菌以A群菌为主,生长代谢旺盛,抗结核药物可以发挥其杀菌或抑菌最大作用。此时病灶局部血管丰富,药物浓度也高,可使炎症成分吸收、空洞缩小或关闭、痰菌阴转。所以早期对活动性病灶进行合理化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实验证明肺内每1g干酪灶或空洞组织中约有结核菌106-1010条。从未接触过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并非完全一致。大约每105-106条菌结核菌中可有1条菌因细胞在因突变而对异烟肼或链霉素耐药。同时对这两种药物均耐药者约在1011条结核菌中只有1条,同时耐3种药物的菌则更少。由此而见,如果单用一种药物治疗,可以消灭绝大部分敏感菌,但会留下少数耐药菌继续繁殖,最后形成耐药菌优势生长。但若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则因耐药菌罕见,效果比单药治疗为佳。

用药剂量要适当。药量不足,组织内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疗效不佳,且细菌易产生继发性耐药。滥用药物或药量过大,非但造成浪费,且易产生毒副作用。结核菌生长缓慢有些只偶尔繁殖(B、C菌群),因此应使药物在体内长期保持有效浓度。规律地全程用药,不过早停药,便是化疗成功的重要关键。要严格遵照化疗方案所订的给药次数和间隔(如每日1次或每周3次)用药,避免遗漏或中断。疗程不足使治疗不彻底、增加复发率。坚持合理全程用药,一般可使痰菌阴转率达到95%以上,停药后5年复发率低于2%,病率显著降低。合理化疗可在门诊定期随访。由于减少了传染源,结核病的流行也因而得到控制。

2.药物与结核菌血液中(包括巨噬细胞内)药物浓度在常规剂量下,达到试管内最低抑制菌浓度(MIC)的10倍以下时才能起杀菌作用,否则仅起抑菌作用。常规用量的异烟肼和利福平在细胞内外都能达到此要求。称为全杀菌剂。链霉素和吡嗪酰胺也是杀菌剂,但链霉素在偏碱的环境中方能发挥最大作用,且很少渗入吞噬细胞,对细胞内结核菌无效;吡嗪酰胺可渗入吞噬细胞,只在偏酸环境中才有杀菌作用;因此两药都只能作为半个杀菌剂。乙胺丁醇、对氨水杨酸等皆为抑菌剂,这些药物常规剂量在体内均不能达到MIC的10倍以上,由于毒副反应又不能再加大其剂量。

早期病灶内的结核菌大部分在细胞外,此时异烟肼杀菌作用最强,链霉素次之。炎症使组织局部PH值下降,细菌代谢减慢(C菌群),连同一些被吞噬在细胞内的结核菌(B菌群),都对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敏感。杀灭这些残留菌(B、C菌群),可以减少日后复发。

(二)化疗方法

1.“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以往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酸钠12-18个月治疗结核病,习惯称为“常规疗法”。但由于疗程太长,病家常不能坚持全程而影响疗效。自发明利福平以来,化疗效果有很大改进。现在联用异烟肼、利福平等2个以上杀菌剂,具有较强杀菌(对A菌群)和灭菌(对B、C菌群)效果,可将疗程缩短至6-9个月(短程化疗),而疗效(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复发率均与“常规化疗”同样满意。

2.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实验证明,结核菌与药物接触数小时后,延缓数天生长。因此,临床上有规律地每周3次用药(间歇用药),能达到每天用药同样的效果。在开始化疗的1-3个月内,每天用药(强化阶段),其后每周3次间歇用药(巩固阶段)与每日用药效果同样好,且因减少投药次数而使毒副反应和药费都降低,也方便病人,有利于监督用药,保证全程化疗。使用每周3次用药的间歇疗法时,也要联合用药,每次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剂量可以适当加大;但有些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等)由于副反应大,则不宜加大每次投药剂量(表2-9-2)。

3.督导用药抗结核用药至少半年,有时长达一年半之久,病人往往不能坚持。医护人员按时督促用药,加强访视宣教,取得病人合作,是作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强化阶段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每日一次投药可形成血中药物高峰浓度,较每日分次用药疗效为佳,且方便病人,提高病人坚持用药率和效果。

表2-9-2常用抗结核药物成人剂量和主要副反应

药名缩写每日剂量间歇疗法一日量(g)制菌作用机制主要副反应异烟肼H,INH0.30.6-0.8DNA合成周围神经炎偶有肝功害利福平R,RFP0.45-0.6*0.6-0.9mRNA合成肝功损害,过敏反应链霉素S,SM0.75-0.1△0.75-0.1蛋白合成听力障碍、眩晕、肾功损害吡嗪酰胺Z,PZA1.5-2.02-3吡嗪酸抑菌胃肠道不适、肝功损害,尿酸血症,关节痛乙胺丁醇E,EMB0.75-1.0**1.5-2.0RNA合成视神经炎对氨水杨酸钠P,PAS8-12***10-12中间代谢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肝功损害丙硫异烟胺1321Th0.5-0.750.5-1.0蛋白合成胃肠道不适、肝功损害卡那霉素K,KM0.75-1.0△0.75-1.0蛋白合成听力障碍、眩晕、肾功损害卷曲霉素Cp,CPM0.75-1.0△0.75-1.0蛋白合成听力障碍、眩晕、肾功损害

*体重<50kg用0.45,≥50kg0.6;S、Z、Th用量亦按体重调节;△老年人每次0.75g;**前2月25mg/kg;其后减至15mg/kg.***每日分2次服用(其它药均为每日一次)。

(三)抗结核药物理想的抗结核药物具有杀菌、灭菌或较强的抑菌作用,毒性低,副反应少,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药源充足;经口服或注射后药物能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并能渗入吞噬细胞内、浆膜腔和脑脊液内,疗效迅速而持久。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等。以下介绍主要抗结核药物。

1.异烟肼(isoniazid,H)具有杀菌力强、可以口服、副反应少、价廉等优点,能抑制结核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并阻碍细胞壁的合成。口服后,吸收快,能渗入组织、通过血脑屏障,杀灭细胞内外的代谢活跃连续繁殖或近乎静止的结核菌。胸水、干酪样病灶和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也很高。剂量:成人每日300mg(或每日4-8mg/kg),一次口服;对小儿每日5-10mg/kg(每日不超过300mg)。结核性脑膜炎和急性粟粒型结核病,剂量可以加倍(加大剂量时有可能并发周围神经炎,可用维生素B6每日300mg预防;但大剂量维生素B6也可影响异烟肼的疗效,故一般剂量异烟肼不需加用维生素B6)。待急性毒性症状缓解后可改回常规用药剂量。异烟肼可予气管内或胸腔内给药。异烟肼在体内通过乙酰化灭活。乙酰化的速度有个体差异。快速乙酰化者血清药物浓度低,有认为间歇用药时须加大剂量。

本药常规剂量很少发生副反应,偶见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抑制或兴奋)、肝脏损害(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单用本药3个月,痰菌药有70%耐药。

2.利福平(rifampin,R)为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是广谱抗生素。其杀灭结核菌的机制在于抑制菌体的RNA聚合酶,从而阻碍mRNA的合成。本药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和偶尔繁殖的结核菌(A、B、C菌群)均有作用,常与异烟肼联合应用。成人每日1次,空腹口服450-600mg.本药副反应轻微,可有消化道不适、流感症候群,有时可发生短暂性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近年来一些长效的利福类衍生物陆续问世,如环戊哌嗪利福霉素(rifapentine,DL473,利福喷汀)在人体内半衰期长,故每周口服一次,疗效与每日服用利福平相仿。螺环哌啶利福霉素(ansamycin,LM427,利用布汀)对某些已对其它抗结核药物失效的菌株(如鸟-胞内复合型分支杆菌)的作用比利福平强。

3.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能杀灭吞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剂量:每日1.5g,分3次口服。副反应有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胃肠道反应和肝损害。

4.链霉素(streptomycin,S)为广谱氨基甙类抗生素,对结核菌有杀菌作用,能干扰结核菌酶活性,阻碍蛋白合成。对细胞内的结核菌作用较小。剂量:成人每日肌肉注射1g(50岁以上或肾功能减损者可用0.75g),间歇疗法为每周2次,每次肌肉注射1g.妊娠妇女慎用。

5.乙胺丁醇(ethambutol,E)对结核菌有抑菌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时,可延缓细菌对其他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剂量:25mg/kg,每日1次口服,8周后改为每日15mg/kg,副反应很少为其优点。有时发生胃肠道不适。剂量过大时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视野缩小、中心盲点、红绿色盲等,停药后多能恢复。

6.对氨水杨酸钠(sodiumpara-aminosalicylate,P) 为抑菌药,与链霉素、异烟肼或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可以延缓对其他药物耐药性的发生。抗菌作用可能在结核菌叶酸的合成过程中与对氨苯甲酸(PABA)竞争,从而影响结核菌的代谢。剂量:成人每日8-12g,分2-3次口服。副反应有胃纳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应停药。本药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也可每日12g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避光静脉滴注,1个月后仍改口服。

(四)化疗方案视病情轻重、痰菌有无和细菌耐药情况,以及经济条件、药源供应等,选择化疗方案。化疗方案多种多样。现有抗结核药物较多,还不断有新药出现。无论何种方案,符合前述化疗原则方能奏效。现举例如下。

1.初治病例 未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例中,有的痰涂片结核菌阳性(涂阳),一般病情较重,有传染性;也有的涂阴性,病变范围不大;所用化疗方案亦有强弱不同。

初治涂阳病例,无论培养是否阳性,可以用异烟肼(H)、利福平(R)和吡嗪酰胺(Z)组合为基础的6个月短化方案,痰菌常较快转阴,疗程短,便于随访管理。举数种方案如下:

⑴前2个月强化期用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每日1次;后4个月继续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每日1次,写作2S(E)HRZ/4HR.

⑵亦可在巩固期隔日用药(即每周用药3次),写作2S(E)HRZ/4H3R3.

⑶亦可全程隔歇用药,写作2S3(E3)H3R3Z3/4H3R3.

⑷强化期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杨酸(或乙胺丁醇),巩固期用2种药10个月,写作2HSP(E)/10HP(E)。

⑸强化期1个月用异烟肼、链霉素,巩固期11个月每周2次用药,写作1HS/11H2S2.

以上⑴、⑵、⑶为短化方案,⑷⑸为“常规化疗”方案。若条件允许,宜尽量采用短化方案。

初治涂阴病例若培养也为阴性,但X线及临床表现提示活动性肺结核者,应慎重排除其他肺部疾患。除粟粒性肺结核或有明显空洞者可采用初治涂阳病例的化疗方案外,其他初治涂阴病人可用以下较弱方案;2SHRZ/2H2R2,2H3R3Z3/2H3R3或1SH/11HP(E),并随访痰菌有无阳性。

2.复治病例初治化疗合理,结核菌产生继发耐药性,痰菌阳性,病变迁延反复。复治病例应该选择联用敏感药物。结核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可以帮助选药,但一般费时较长,价格较贵。故临床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病人既往详细用药情况,选出过去未用的或很少用过的,或曾规则联合使用过的药物(可能结核菌仍对之敏感),另订方案,联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复治病例,一般可用如下方案:

(1)2S(E)HRZ/4HR,督导化疗,保证规律用药。6个月疗程结束时痰菌仍未阴转者,巩固期可延长2个月。如延长治疗仍未阴转,可采用下述复治方案。

(2)初治规则治疗失败的病人,可用2S3H3R3Z3E3/6H3R3E3.

(3)慢性排菌者可用敏感的一线药与二线药联用,如卡那霉素(K)、丙硫异烟胺(1321Th)、卷曲霉素(CP)等,在严密观察副反应情况下进行治疗,疗程以6-12个月为宜。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斯伯沙星sparfloxacin等)有中等强度的抗结核作用,在常用药物已耐药的病例可以加入联用方案。痰菌阴转、或出现严重药物副反应不能耐受时,为停药指征。

(五)考核疗效的指标、失败原因及对策

1.考核指标痰的细菌学检查是考核疗效的主要指标。痰菌转阴,说明病灶内菌量大为减少或已绝迹,不再是社会传染源。如果恢复阳转,提示病变复发,说明治疗失败。对初治病人使用合理化疗数天后痰中菌量便开始锐减,2、3周后培养法多可转为阴性。痰菌检查特异性高,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小;肺部X线检查也是监测病情转归的重要依据,与痰菌结果和临床表现结合分析,可以对疗效作出判断。

2.化疗失败疗程结束时痰菌未能阴转,或在疗程中转阳,X线显示病灶未能吸收、稳定或恶化,说明化疗失败。其重要原因多为化疗方案不合理,未规律用药或停药过早,或者细菌耐药,机体免疫力低下等。为了避免失败,化疗方案必须正确拟订,病人在督导下坚持早期、适量、规律、全程联用敏感药物。新方案应包含两种以上敏感药物。

二、对症治疗

(一)毒性症状结核病的毒性症状在有效抗结核治疗1-2周内多可消退,不需特殊处理。对于干酪性肺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有高热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以及胸膜炎伴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应以卧床休息及使用抗结核药物为主。有时毒性症状过于严重,或胸腔积液不能很快吸收,可在使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每日15-20mg,分3-4次口服),以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促使渗液吸收,减少纤维组织形成和胸膜粘连的发生。毒性症状减退后,泼尼松剂量递减,至6-8周停药。糖皮质激素并无制菌作用,而能抑制机体免疫力,单独应用可促使结核病变扩散。此激素对已形成的胸膜增厚和慢性胸腔积液并无作用。因此,必须在有效的抗结核药治疗基础上应用。

(二)咯血病人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往往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必要时可用小量镇静剂、止咳剂。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咯血时慎用强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和呼吸中枢,使血块不能咳出而发生窒息。要除外其他咯血原因如二类瓣狭窄、凝血机制障碍、肺梗塞、感染、异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咯血较多,应采取患侧卧位,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脑垂体后叶素5单位加入50%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有效;亦可将10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脑垂体后叶素有收缩小动脉、包括心脏冠状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作用,减少肺血流量,从而减少咯血。此药还能引起子宫、肠平滑肌收缩,故对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病人及孕妇均忌用。注射过快可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咯血过多,根据血红蛋白和血压测定酌情给予小量输血。大量咯血不止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出血部位后,用浸有稀释的肾上腺素海绵压迫或填塞于出血部位止血。可用Fogarty导管气囊压迫止血。亦可用冷生理盐水灌洗。或在局部应用凝血酶或气囊压迫控制出血。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出血灶后,向病变血管内注入可吸收的明胶海绵作栓塞治疗。反复大咯血用上述方法无效,对侧肺无活动性病变,肺功能储备尚佳又无禁忌症者,可在明确出血部位的情况下考虑肺叶、段切除术。

在抢救大咯血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有窒息征象,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体位,轻拍背部,以便血块排出,并尽快挖出或吸出口、咽、喉、鼻部血块。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三、手术治疗

近年来外科手术在肺结核治疗上已较少应用。对于大于3cm的结核球与肺癌鉴别困难时、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阴转者、或单侧的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已丧失功能并有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者,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结核性脓胸和(或)支气管胸膜瘘经内科治疗无效且伴同侧活动性肺结核时,宜作肺叶-胸膜切除术。手术治疗禁忌证有:支气管粘膜活动性结核病变、而又不在切除范围之内者;全身情况差或有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满意,请采纳,谢谢了……。

抗生素配伍禁忌(兽用)

一、抗生素选择的原则:

① 认真阅读并理解药品的各种说明;

② 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选择敏感度高,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好副反应少的药物;

③ 要熟悉细菌获得性耐药性的动性及对各种抗生素敏感度的变迁;

④ 要了解各类抗生素作用特点及同类抗生素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

二、 理想抗生素应具备的特点:

① 广谱、杀菌;

② 长效、高效;

③ 给药方便、安全、无副作用;

④ 感染组织穿透性好;

⑤ 不易产生耐药性;

⑥ 配伍性好。

三、 使用抗生素时的注意事项:

① 病毒感染时为防止条件性细菌的继发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② 在未确定何种致病菌时,要用广谱抗菌药物,以提高杀菌覆盖面,避免病菌漏网;

③ 掌握用药时机和期限,早期和急性期使用效果好;

④ 要控制使用剂量,保证效果;开始剂量要稍大,一般为维持剂量的两倍,称首剂量;以后再用维持剂量巩固疗效;

⑤ 根据药代及药效动力学,决定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

⑥ 联合使用时要十分注意配伍禁忌等。

四、 常见抗生素治疗失败原因:

① 细菌产生耐药性;

② 给药途径不当;

③ 给药时机不当,剂量不当;

④ 靶组织(病灶)药物分布差;

⑤ 贮存不当;

⑥ 判断错误,导致误诊;

⑦ 混合感染;

⑧ 药物配伍不当。

五、 抗生素(化疗药物)的联合配伍:

目的:降低药物毒性,扩大抗菌谱,增加疗效。

根据抗菌药物抗菌的强度(抑菌或杀菌)和作用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类:繁殖期速效杀菌剂,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第二类:静止期慢效杀菌剂,包括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

第三类:速效抑菌剂,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

第四类:慢效抑菌剂,包括磺胺类

①第一类和第二类联用有增强抗菌作用,如青、链霉素;

②第一类和第三类联用会有拮抗作用;

③第一类和第四类联用可能无影响即无重大意义,如青霉素类+磺胺嘧啶(SD)类;

④第二类和第三类联用有协同作用;

⑤第三类和第四类联用有协同相加作用;

⑥第二类和第四类联用有协同。

六、 抗生素配伍禁忌规律:

1、 与抗菌增效剂配伍:如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TMP(三甲氧苄氨嘧啶)和DVD(二甲氧苄氨嘧啶)

增效剂:氟喹诺酮类(沙星类)==1:5

增效剂:四环素类==1:4

增效剂:磺胺类==1:5

增效剂也与青霉素、氨基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红霉素、多粘菌素等联合,增加疗效;

2、 一般来说,禁止同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因大多数具有交叉耐药性);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氢化泼po尼松)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抗免疫作用等,经常用于治疗炎症和全身性严重感染。由于其具有抗免疫作用,能降低动物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所以,要求在使用本类药物同时,必须配合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

4、 多数化疗药物在静注给药时应单独使用。

5、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氢化泼po尼松)禁与氯霉素、多粘菌素E、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混合使用注射;[可与青、链霉素、痢菌净、氟哌酸(诺氟沙星)、鱼腥草、穿心莲等大多抗生素配伍];

6、 多粘菌素E注射液禁与卡那霉素、青霉素G、氢化可的松类、磺胺类钠盐混合注射;[多肽类抗生素,用于阴性菌较好,不易耐药,对绿脓杆菌(化脓、脓疱)疗效好];

7、 硫酸链霉素禁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混合使用

禁与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以免增加毒性

禁与碱类药物混用,如磺胺类钠盐针剂等(破坏)

禁与Vc、VB1混用(减效);

8、 糖盐水可与5%NaHCO3配伍静注;

9、 CacL2、葡萄糖酸钙禁与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硫酸链霉素等配伍混用;

10、 Vc禁与Ca剂(CacL2、葡萄糖酸钙)、抗生素、VB12(Vc、VB1使VB12生物效价降低)、碱类等合用;

11、 氟喹诺酮类(沙星类)注射液、复方磺胺制剂类注射液等禁与糖水注射液稀释静滴;

12、 庆大霉素禁与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半合成青霉素等联合静滴

13、 一般来说,头孢菌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多肽类)、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均应单独静滴;

14、 氯霉素禁与卡那霉素配伍

禁与碱性药物如人工盐(氯霉素失效)、磺胺类、洁霉素类、氨茶碱、安钠咖、安乃近等混合;

禁与酸性药物混合(反应,形成沉淀,静注易导致栓塞血管);

一般情况,氯霉素最好单独使用;

氯霉素、氨茶碱可与5%糖水配伍静滴,但要缓慢;

氯霉素与红霉素、土霉素以1:1:1配伍治疗喘气病效果好;

氯霉素与北里霉素以2:1配伍疗效高;

15、 激素类药物,严格来说,如催产素等要求单独使用,尽量不要与抗生素配伍使用。催产素可与葡萄糖配伍静滴止血;

16、 磺胺类药物一般单独使用(TMP、DVD等也属于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与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配伍,疗效增强

磺胺类药物禁与许多抗生素类药物、糖盐水、镇静类、退热类药物等配伍(易发生沉淀析出);

磺胺类药物禁与普鲁卡因混合配伍使用,也禁止治疗期间同时使用;

磺胺类药物禁与酸性药物同时使用(增加泌尿系统副作用);

磺胺类药物禁与Vc(失效)、头孢拉定、头孢氨苄、氨苄西林合用(疗效降低);

磺胺类钠盐针剂禁与复方氨基比林、5%NaHCO3等针剂混用(沉淀);

磺胺类药物禁与氟甲砜霉素、罗红霉素一起使用(毒性增强)

17、 青霉素、链霉素、葡萄糖酸钙、盐酸普鲁卡因等酸性药物禁与安乃近、安痛定、氨基比林等碱性药物配伍;

18、 氯丙嗪与水合氯醛配伍使用(氯丙嗪作麻醉前给药),可增强水合氯醛的麻醉强度和延长麻醉时间,增加镇痛作用,并可减少水合氯醛剂量1/3—1/2;

19、 强心药洋地黄毒甙(dai)、苯甲酸钠咖啡因、樟脑磺酸钠、咖啡因(如安钠咖等)等与钙剂(如CacL2、葡萄糖酸钙)合作,因Ca2+有兴奋心肌作用而呈现协同强心作用,但易致心肌疲劳;

20、 将安钠咖与溴化物(如溴化钠)合用制成安溴注射液,可发挥咖啡因和溴离子对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双向调节作用,用于动物癫痫与马疝痛的治疗;

21、 VB12禁与Vc、VB1溶液混合,否则,VB12生物效价降低;

22、 碘/氯/解磷啶(2-PAM)溶液与碱性药物混合易水解成毒性极大的氰化物;(碘/氯/解磷啶主要用于有机磷中毒解毒:20—30mg/kg体重溶于10%糖水中缓慢静注,半小时后,无明显好转,再输一次(静滴));

23、 红霉素(乳糖酸盐)的水溶液与NacL(生理盐水)、CacL2溶液混合则产生沉淀;

红霉素(乳糖酸盐)的水溶液与NaHCO3注射液混合析出游离子碱沉淀;

红霉素(乳糖酸盐)的水溶液与糖盐水输液混合6h后,效价下降12%;

红霉素与氯霉素、杆菌肽锌、链霉素等合用有协同作用;

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都是大环内酯类)与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等配伍,疗效增强;

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都是大环内酯类)禁与盐酸林可霉素配伍(降低疗效);

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都是大环内酯类)禁与磺胺类药物、氨茶碱、卡那霉素等配伍(毒性增强);

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都是大环内酯类)禁与CacL2、NacL等配伍(沉淀、析出游离碱)

24、 ZnSO4在中性碱性液中易水解成Zn(OH)2沉淀,若加入少量硼酸使溶液呈弱酸性,可防止ZnSO4水解而得到稳定的ZnSO4滴眼液

25、 头孢菌素类与氨苄青霉素(氨/安比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联用对肾的毒性大,应注意);

26、 青霉素G与杆菌肽锌(多粘菌素类)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

青霉素禁与碱类、林可霉素、磺胺类钠盐针剂混用(分解失效);

青霉素禁与无机酸、有机酸、有些盐酸盐(如盐酸青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盐酸氯丙嗪等)等混用(浑浊失效);

青霉素禁与浓度高于1%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混合(浑浊)(但生成的普鲁卡因青霉素可肌注);

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与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喹诺酮类等配伍疗效增强;

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禁与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配伍(疗效降低);

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禁与Vc、Vc-多聚磷酸酯、罗红霉素等配伍(沉淀分解失效);

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禁与氨茶碱、磺胺类药物等配伍(沉淀分解失效);

27、 四环素类与庆大霉素合用对绿脓杆菌作用增强;

四环素类与氟喹诺酮类、氯霉素、呋喃类(治疗肠道感染疗效好)、链霉素等有协同作用;

四环素类与泰乐菌素、泰牧菌素、TMP等配伍疗效增强;

四环素类禁与青霉素、Vc、氨茶碱、葡萄糖酸钙、CacL2等针剂混用(浑浊失效);

四环素类(金霉素、强力霉素等)禁与三价阳离子(如AL3+)(形成不溶性难吸收络合物);

28、 NH4cL能酸化尿液而可加强四环素和土霉素在尿路的抗菌作用;

29、 北里霉素(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与氨基甙类或氯霉素以1:2配伍疗效高;

30、 盐霉素、莫能霉素等聚醚类抗生素禁与泰妙菌素(支原净)、竹桃霉素等配伍混饲;

31、 痢菌净(乙酰甲喹):穿心莲==1:15(含量)

痢菌净(乙酰甲喹):二萜类内酯==5:1(含量)

32、 环丙沙星:利巴韦林:TMP/DVD==4:2:1(含量)

33、 (动物牛黄中提取的抗炎抗毒成分)牛磺酸与青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病毒唑等配伍疗效高;

34、 碘酊禁与碱、生物碱、水合氯醛、酚、Na2S2O3、淀粉、鞣酸等同时使用或接触;

35、 复方利巴韦林注射液:利巴韦林:安乃近==1:6(含量);

36、 5%NaHCO3注射液禁与酸性药物、生理盐水及磺胺类等药物配伍应用;

37、 林可霉素混饲44--77ppm主要用于促进仔猪增重,减少仔猪腹泻;

林可霉素:壮观霉素==1:1混饲(120ppm:120ppm)主要用于母猪分娩前后各10—15天,可预防产后三联症;

林可霉素:壮观霉素==1:2混饲(120ppm:240ppm)主要用于禽MH、猪血痢疗效好,优于单用或优于泰乐菌素;

盐酸林可霉素与甲硝唑合用有疗效增强作用;

盐酸林可霉素与罗红霉素、替米考星、磺胺类、氨茶碱等合用有浑浊、疗效降低;

38、 支原净(泰妙菌素)与金霉素协同配伍特别适用于消化道和呼吸道混合感染;

39、 (盐酸)麻黄碱(20—50mg/次)/氨茶碱(200—500mg/次)+尼可利米(250—1000mg/次)+地米(2—5mg/次)/氢化可的松(4—12mg/次)联用肌注治疗喘气病;

平喘药(麻黄碱/氨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及兴奋大脑皮层。主要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血压过低等,哺乳期家畜禁用,反复应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作用减弱;

40、“VB1+氯化氨甲酰甲胆碱”针剂,有开胃增食作用;

40、 氟甲砜霉素针剂禁与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钠(溶液呈碱性)、头孢拉定(禁与氨茶碱配伍于溶液中)、头孢氨苄等}、磺胺类、呋喃类、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药合用(毒性增强,但与β-内酰胺类配伍降低疗效);

氟甲砜霉素针剂禁与叶酸、VB12等配伍(抑制红细胞生成);

氟甲砜霉素针剂与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粘杆菌素等合用疗效增强;

41、 氨茶碱与Vc、盐酸多西环素、盐酸肾上腺素等酸性药物混合发生浑浊分解;与氟喹诺酮类混用降低疗效(析出沉淀);

42、 硫酸安普霉素1万IU:TMP/DVD10mg配伍肌注;

43、 氟喹诺酮类禁与利福平、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呋喃类、罗红霉素等混合或同时使用,否则,会使氟喹诺酮类药物失效或减弱;

氟喹诺酮类禁与金属阳离子(Ca2+、Mg2+、Fe2+、AL3+等)合用(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氟喹诺酮类与链霉素、新霉素、庆大、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磺胺类等配伍有疗效增强作用

氟哌酸禁与氯霉素、呋喃坦啶、利福平、抗惊厥药(休眠、镇静类)等配伍;

氟哌酸能抑制茶碱、咖啡因、氨替比林的代谢而能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伍用时需防止这些药物中毒;

44、 盐霉素配伍组合(料中)(盐霉素、、盐霉素钠盐、莫能霉素等聚醚类抗生素禁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合用);

盐霉素20—50ppm+卡巴氧50ppm

盐霉素20—50ppm +喹乙醇50ppm

盐霉素20—50ppm+呋喃唑酮150ppm

盐霉素20—50ppm+阿散酸100ppm

母猪料中:

盐霉素60ppm

仔猪料中(7日龄—30kg):

盐霉素60ppm+卡巴氧40ppm

盐霉素60ppm +喹乙醇100ppm(仔猪后期)

盐霉素60ppm +呋喃唑酮200ppm

中猪料中(30—60kg):

盐霉素20ppm +喹乙醇50ppm(≥35kg禁用)

盐霉素20ppm +阿散酸100ppm

仔猪料中、中猪料中最好用盐霉素系列配伍,因盐霉素促生长效果好;

45、 泰乐菌素配伍组合(料中)

仔猪料中:

泰乐菌素50ppm+呋喃唑酮200ppm+TMP120—150ppm

泰乐菌素50ppm+氟哌酸150ppm+TMP30ppm

泰乐菌素50ppm+抗敌素20ppm

泰乐菌素100ppm+磺胺二甲嘧啶110ppm

46、 抗敌素配伍(料中):

仔猪料中:

抗敌素10—20ppm+杆菌肽锌50—100ppm

中猪料中:

抗敌素10ppm+杆菌肽锌40ppm(杆菌肽锌禁与喹乙醇、土/金霉素合用)

防治仔猪下痢最好用泰乐菌素系列配伍或用抗敌素系列配伍

47、 金霉素配伍组合(料中):

仔猪前期(7日龄—15kg)料中:

金霉素75ppm+阿美拉霉素20ppm

仔猪后期(15—30kg)料中:

金霉素75ppm+硫酸粘杆菌素10ppm

硫酸粘杆菌素60ppm

48、人工盐(Na2SO444%+NaHCO336%+NacL18%+K2SO42%)禁与稀盐酸混合(中和失效);

人工盐禁与胃蛋白酶混用(降低酶活性);

人工盐禁与MgSO4混用(沉淀);

48、 安钠咖禁与Vc、VB混合(反应中和);(Vc、VB禁与碱性较强的氨茶碱、安钠咖等合用);

安钠咖禁与含鞣酸物质混合(白色沉淀或沉淀);

安钠咖禁与酸类混合(沉淀);

49、 氯丙嗪禁与青霉素G盐、金霉素、NaHCO3、含巴比妥类药物制剂如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复方水杨酸钠等针剂(浑浊);

氯丙嗪禁与有机酸类混合(分解);

50、 普鲁卡因(含有对氨基苯甲酸成分)禁与磺胺类药物混合(减效);

普鲁卡因禁与碱类混合(水解失效);

普鲁卡因禁与鞣酸混合(失效);

普鲁卡因禁与氧化剂混合(分解);

51、 生理盐水(NacL)禁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红霉素混合(浑浊);

生理盐水(NacL)禁与溴化物混合(减效);

52、 敌百虫禁与碱类、碱性药物等混合(易生成敌敌畏,增加毒性);

53、 硫酸粘杆菌素与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罗红霉素、替米考星、喹诺酮类等配伍,疗效增强;

硫酸粘杆菌素禁与硫酸阿托品、先锋霉素Ⅰ、新霉素、庆大霉素等配伍(毒性增强);

54、 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与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盐酸多西环素、TMP等配伍疗效增强;

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禁与Vc等配伍(抗菌减弱);

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禁与同类药物配伍(毒性增强);

55、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硫酸粘杆菌素等配伍疗效增强;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禁与氨茶碱、Vc、磺胺类、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配伍(沉淀、分解、降低疗效);

56、 鞣酸蛋白禁与胰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同服,因这些蛋白质与鞣酸结合,即失去活性,鞣酸可使FeSO4、氨基比林、洋地黄类等药物发生沉淀;乳酶生禁与铋剂、鞣酸、活性炭、酊剂等合用,因他们能抑制、吸附或杀灭乳酸杆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