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井镇的水利资源
凉水井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小(三)型水库2座;山塘127口;水窖460口;溪、河2条,山泉140处。
林家沟水库(小(一)型) 位于方家坪村林家沟,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
该工程于1975年2月开工,1977年8月大坝完工,坝高43米(全系料石砌成),总库容量3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00万立方米,设计灌面8300亩。渠道工程(1975年至1985年)完成干渠1条,长6.7公里,支渠5条23.74公里(全系料石浆砌)。工程总投资191.8万元(国家投资,不含维修费),群众投劳87万个工日。
王家沟水库(小(二)型)位于方家坪村林家沟,在原山塘基础上于1984年建大坝,1986年完成渠道配套(主干渠),1987年完成支渠配套,库容量35万立方米,干渠1条长5公里,支渠4条1.4公里,设计灌面1000亩,多年来,实际有效灌面384亩,主灌泡木寨村。
喻家沟水库(小(三)型)库容量2万立方米,由群众投工修建,支渠配套长1.5公里,1991年修建,有效灌溉面积160亩。
镇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小(三)型水库2座,山塘127口,水窖640口,溪河2条,山泉140处,最大的林家沟水库总容量350万立方米,主渠道6.7千米,凉水井至王家山3.8千米,灌溉面积3500亩。全镇有输电干线5条,总长128千米,年用电量139万千瓦小时左右,实现村村通电。思铜公路在镇境内18千米,有凉水井镇至王家山19.2千米,凉水井镇至磨溪、关口24千米,凉水井镇至磨石溪23千米,正在逐步实现了维修改造。全镇安装了程控电话850门,移动电话6000余部。
全镇现有中学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1所,小学16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有5860人,任职教师26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30个,医疗技术人员37人。
旅游方面可以以林家沟、王家沟、喻家沟三座水库为载体,建立水上乐园、休闲山庄,岩上可以以天然森林为屏障建立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目前我镇正在以息乐溪村华溪沟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打造集休闲、观光、水上游乐、土家文化、农家小吃等旅游项目。
2008年我镇按照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衡量标准,以财政增收、农民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科教兴镇”、“生态立镇”发展战略,围绕“一园两冀”(即:“一园”就是利用铜遵公路优势,在华溪沟—周家坝一线发展经果林、花卉、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农家小吃和服务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拉动息乐溪、凉水井村经济发展;“两冀”就是在园区以东的关口、水晶、磨溪三个村重点发展烤烟等经济作物,辐射张家坳、磨石溪、胡家庄,在园区以西的磨石溪、胡家庄两个村建优质米基地,辐射谢家寨、张家坳、息乐溪、凉水井村。)总体规划,以项目带动、资金拉动为途径,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能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运用且管理简便;设备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适用于质地较密实的土壤,在砂性土壤上会产生大量深层渗漏损失;容易发生超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渍害和盐碱化,或沿田面发生跑水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土地平整要求较高,地形复杂的地区平整土地的投资相对较大.因此,地面灌水方法比喷灌和滴灌更要注意改善和提高其灌水技术,以达到节水、省工、稳产、高产和低成本的目的.
在果园生草条件下,大水漫灌和长畦通灌,都是很浪费水的,水流受草的拦截,离水源远近不同的地段,灌溉量差别很大.应该制止漫灌和长畦通灌,推行以下节水的地面灌溉方法:
①小畦灌溉.能够一株果树一畦,或2—4株果树一畦,畦越小,越节水.小畦灌溉须修筑主渠、支渠和毛渠,影响果园机械作业,适于家庭承包的小果园.也可用软塑料管取代支渠、毛渠,原渠道占地可稍垫高, 以便行走机械,抑制畦埂与渠埂多而影响机械作业的缺陷,且省水,值得倡导,但软管要接在有一定压力的水龙头上,有的果园与管道喷药同用一个供水系统,也十分便捷.
②细流沟灌.即行间暂时灌溉时由机械开多条沟灌水.随开沟随灌水,并及时覆土保墒 .
因此,改进传统的沟、畦灌水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水均匀度,减小灌水定额是一项投资小、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农业节水增产措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