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平方米的猪舍大棚降温用什么降温方法好?
在夏季,大多数地区猪舍内环境温度偏高,必须考虑防暑。在南方地区,通常采用开敞式或有窗式建筑结构,舍内气温基本受舍外气候状态控制,因此在高温期间也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猪舍降温方法很多,其中的机械制冷方法,由于设备和运行费用都很高,使其极不经济,一般不予采用。
绿化遮荫和荫棚遮荫能有效阻挡太阳辐射能,在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湿度不太大的地区,遮荫是简单有效的降温方法。
通风也是一种有效的降温方法,夏季自然通风的气流速度较低,往往要采用机械通风来形成较强气流,进行降温。但过高的气流速度,从生理上看对猪获利不多,而高气流的摩擦会使猪不舒服。此外,单靠通风至多只能使舍内温度接近舍外空气温度,所以单纯通风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过根据大猪怕热不怕寒,小猪怕寒不怕热的特点,有的人认为仔猪靠单纯通风已能达到降温目的。
冷水降温是利用远低于舍内气温的冷水,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而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舍内空气温度的降温方法。此法是利用水的显热升温来降低舍内空气温度。如果用低于露点的冷水,还具有除湿冷却的优点。但是水的显热较小(4.18千焦/千克·摄氏度),冷却能力有限,故需消耗大量的低温水。除有可能利用丰富的低温地下水的情况,一般不采用冷水降温。
蒸发是适用于猪舍的一种降温方式,水在蒸发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蒸发潜热,从而降低气温。在常温25摄氏度的情况下,水的蒸发潜热量为2442千焦/千克,与15℃冷水升温至25摄氏度时的冷水降温法相比,在相同水耗量的情况下,蒸发降温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比冷水降温大58倍,因此蒸发降温效率较高。不过,在高湿气候条件下,水已无多大蒸发余地,故降温效果不佳。
土层-空气换热降温在国外被有的猪场采用。据资料介绍,在地下3米深处由中心辐射状埋设12根风管,每根30米长,一端与埋在舍中的竖管相通,另一端与舍外的装有风机的竖埋管相通。启动风机后,风流经风管与地层换热。冬季加温,夏季降温。当冬季舍外为-28℃,经地下管进入舍内的空气温度达到了1℃。夏季舍外气温为35℃时,空气流经地下风管后可降低到 24℃。某猪场在地下埋20根直径为18厘米、长35米的风管,当送风量10000立方米/小时,可使舍内常年保持15-21℃气温。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资料并未说明这套装置使多大面积的猪舍取得这样的降温效果。
滴水降温是另一种经济有效的降温方式,适合于单体定位的公猪和分娩母猪。在这些猪的颈部上方安装滴水降温头,水滴间隔性地滴到猪的颈部,由于猪颈部神经作用,猪会感到特别凉爽。此外,滴水在猪背部体表散开,蒸发,对猪进行了吸热降温。滴水降温不是针对舍内环境气温降温,而是直接降低猪的体温。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已是一种生产性降温设备,主要是靠蒸发降温,也辅以通风降温的作用。由湿帘(或湿垫)、风机、循环水路及控制装置组成。湿帘降温系统在于热地区的降温效果十分明显。在较湿热地区,除了某些湿度较高的日数,这也是一种可行的降温设备。湿帘降温系统中,湿帘的好坏,对降温效果影响很大,相对来说经树脂处理的做成波纹蜂窝结构的湿强纸湿垫降温效果好,通风阻力小,结构稳定,安装方便,可连续使用多年。当其垫面风速1~1.5米/秒时,湿垫阻力为10~15帕,降温效率80%。湿帘(或湿垫)也可应用白杨木刨花、棕丝、多孔混凝土板、塑料板、草绳等制成。白杨木刨花制成湿垫时,若增大刨花垫的厚度和密度,能增加降温效果,但也增大了通风阻力。白杨木刨花湿垫的密度为25千克/立方米,厚度为8厘米的结构较合理。刨花湿垫的合理迎风面风速为0.6-0.8米/秒。每次用完后,水泵应比风机提前几分钟停车,使湿垫蒸发变干,减少湿垫长水苔;在冬季,湿帘外侧要加盖保温。白杨刨花湿垫一般每年都要更换一次,波纹湿强纸湿垫大约有5年使用寿命,这往往不是强度破坏,而是湿垫表面积聚的水垢和水苔,使它丧失了吸水性和缩小了过流断面。在使用过程中,白杨木刨花会发生坍落沉积,波纹湿强纸也会湿胀干缩,这都会使湿帘出现缝隙造成空气流短路,降低应用效果,应注意随时填充和调整。湿帘降温系统既可将湿帘安装在一侧纵墙,风机安装在另一侧纵墙,使空气流在舍内横向流动。也可将湿帘、风机各安装在两侧山墙上,使空气流在舍内纵向流动。
喷雾降温系统是将水喷成雾粒,使水迅速汽化吸收猪舍内显热量。这种降温系统设备简单,具有一定降温效果,但使舍内湿度增大,因而一般须间歇工作。当一滴重1克的水被喷成直径为0.008-0.01厘米的雾粒时,总表面积将扩大数百倍,这就大大地加快了水汽化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喷雾是通过几个途径来发挥降温作用的:喷头将水喷成直径为0.1毫米以下的雾粒,雾粒在猪舍内漂浮时吸收空气中大量显热很快地汽化;喷出的雾粒可以造成局部降温状态,使舍内空气对流;部分水分喷落在猪身上,直接吸收猪体上的热量而汽化使猪感到凉爽。喷雾降温时,随着气温下降,空气的含湿量增加。到一定时间后(据试验1-2分钟左右),达到湿热平衡,舍内空气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此外,地面可能也被大水滴打湿。如果继续喷雾,会使猪舍过于潮湿产生不利影响,猪越小,影响越大,因此喷头必须周期性地间歇工作。这种舍内呈周期性的高湿,对舍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如果舍内、外空气相对湿度本来就高,且通风条件又不好时,则不宜进行喷雾降温。喷雾时辅以舍内空气一定流速可提高降温效果。空气的流动可使雾粒均布,可加速猪体表、地面的水分及漂浮雾粒的汽化。对体大一些的猪的喷雾降温,实际上主要不是喷雾冷却空气,而是喷头淋水湿润猪的表皮,直接蒸发冷却。这种情况下对喷头喷出的雾粒大小要求不高,喷头可在每栏的上方设一个,喷头喷雾量为0.0017米3/10头·分。喷头向下安装,形成的雾锥以能覆盖猪栏的3/4宽度为宜。用时间继电器将喷雾定为2分钟,每小时循环喷一次。喷雾压力2.7千克/平方厘米,喷头安装高度约 1.8米。要想获得更小的雾粒,须采用专门喷头,增大喷雾压力。目前农业建筑用的高压微雾降温系统,雾粒直径仅为数微米。这样小的雾粒,一般湿度情况下在舍内漂浮2米就可完全汽化,降温效果十分明显。这种降温系统由于管路中压力高达几十千克每平方厘米,故设备费用相对较高。为保证高压设备的安全,应请专业公司制作、安装。
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的六大注意事项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的六大注意事项解说
一、养殖生产管理
1. 及时修补被雨水冲刷损坏的塘埂及设施。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调节水位减少水位差,防止倒埂逃鱼。
2. 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池塘,造成水体浑浊,引起光照不足,易造成池塘缺氧现象,应增加开增氧机时间,必要时24h开机。
3. 降雨易导致水温降低,鱼类摄食减少,应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和预防水质恶化,可在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和抗应激能力。新一代小肽营养液“斯大灵”具有诱食促生长、保肝护胆和提升肠道免疫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斯大灵不仅能促进养殖品种的健康生长、也能降低养殖成本,真正做到“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目前已在多地得到成功应用。
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防止雷击、设施漏电、电线落水等引发的触电意外。
二、灾后复产管理1. 对灾后死亡的水生动物要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死鱼烂虾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谨防水灾次生危害的发生。及时清除池塘四周杂草及水体漂浮物,防止其腐烂污染水体。
2. 及时修复受洪水淹没的池塘和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3. 加强灾后防疫工作,做好养殖水体消毒,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池塘水体均匀泼洒消毒,以有效地防止因伤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疾病。
4. 稳步增加投饲量,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提高养殖品种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需对症用药。
5. 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摸清存塘量,根据市场行情和周边苗种供应状况,重新调整生产计划,确定补苗计划,及时补放苗种。
6. 及时调控池塘水质,准备好生产物资,通过精细化管理,弥补洪水带来的损失。生产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加强投喂管理和疾病预防,减少洪水等带来的损失。新一代小肽营养液“优激灵”具有络合毒素、增强抗应激能力、稳定藻相等多重作用,早已成为不少养殖户调控水质和培育苗种的重要工具。
暑期随着气温以及水温升高,水产养殖业进入疾病高发季;同时多地陆续进入雨季,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引发多种疾病,广大养殖户务必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夏季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是水产动物生长的主要季节,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水环境较为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研究提出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1.水质调控:夏季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差大,水产动物代谢旺盛,底层水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环境稳定。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一次,水位保持在1.5-2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加强对池塘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增氧等应对措施。
注意监控养殖池水溶氧,勤开增氧机,谨防养殖鱼缺氧、浮头,增氧机的使用应当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高温期间经常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会加快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促进养殖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保持水体状况良好。
2.饲养管理:选用恰当适合的饲料、采取科学合理的投喂,是夏季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要保持新鲜、无杂质、不变质。投喂次数和投喂饲料量要根据天气、气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体规格等不同因素,做出合适判断并及时调整。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晚上一般不投喂饲料。
夏季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为宜。夏季持续高温,会出现表层水温度较高但下层水温较低的情况,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可以通过设置遮阳设施、逐渐加深池塘水位、使用低温水降温等措施减少水体温差,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高温出现应激反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