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关于阿富汗的英文介绍

阿 富 汗 概 况

关于阿富汗的英文介绍

国名: 阿富汗 (Afghanistan)

独立日:8月19日(1919年)

阿富汗新年(阿历):3月21日

独立纪念日:8月19日

开斋节:(每年日期不定,随伊斯兰阴历而变)

古尔邦节:(每年日期不定,随伊斯兰阴历而变)

国旗:2002年2月5日,阿富汗采用新国旗。新国旗是根据1964年的阿富汗宪法设计的,由黑、红、绿三色长条图案和阿富汗国徽构成。

国家政要: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 (Hamid Karzai) ,2001年12月22日任阿临时政府主席,2002年6月13日在阿富汗紧急支尔格大会上当选为过渡政府总统,任期至2004年大选。2004年11月当选阿富汗总统,任期5年,12月宣誓就职。前国王查希尔

自然地理: 面积652300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1000米。全国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主要河流有阿姆河、赫尔曼德河、喀布尔河和哈里鲁德河。大陆性的气候使全国干燥少雨,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季节明显,冬季严寒,夏季酷热。

人口: 2775万(2002年7月),普什图族占40%,塔吉克族占25%,此外还有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土库曼族、俾路支族和努里斯坦族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其它地方语言有乌兹别克、俾路支、土耳其语等。98%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0%属逊尼派,其余为什叶派。

一名科奇人牵着骆驼走在喀布尔北部的草原上。科奇人世世代代以游牧为生,每年冬季从阿富汗北部地区迁移到相对温暖的南方

阿富汗的三大民族

普什图族有人口1100万,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40%。普什图人对国家断断续续统治了两个世纪。被推翻的国王查希尔、塔利班领袖奥马尔、前总理希克马蒂亚尔都是普什图人。绝大多数普什图人是穆斯林逊尼派。普什图人主要居住在兴都库什山以南。从19世纪下半叶起,普什图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脉向北迁移,因而那里留下几个普什图人的飞地(在昆都士、迈马纳和马扎里沙里夫地区)。在阿富汗北部,普什图人不到15%。

坐落在兴都库什山深处的巴米扬镇

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有人口500万,占全国人口25%。塔吉克人属穆斯林逊尼派,是阿富汗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民族,在国家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大多数部长、银行家和大商人都来自这个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巴达赫尚、塔哈尔、赫拉特、朱兹詹、萨曼甘、巴尔赫、昆都士等省份以及潘杰希尔谷地。大多数喀布尔人也是塔吉克人。如果不把拉巴尼短暂的执政算进去的话,塔吉克人总共统治过阿富汗两次——14世纪、20世纪20年代末。阿富汗塔吉克人的主要语言是达里语。而东北部地区的塔吉克人讲塔吉克语。塔吉克人是北方联盟的骨干。已故的马苏德将军、拉巴尼总统、法希姆将军、伊斯梅尔汗将军都是塔吉克人。

第三大民族乌兹别克族有人口230万。乌兹别克人相当稠密地居住在靠近独联体的省份。阿富汗的乌兹别克人是穆斯林逊尼派,主要讲两种语言——乌兹别克语和达里语。

马背上的“叼羊”比赛

首都: 喀布尔(Kabul) ,人口约215万(2003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左右。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33个省,省下设县、区、乡、村。各省名称:喀布尔、巴达赫尚、塔哈尔、昆都士、巴尔赫、朱兹詹、法利亚布、巴德吉斯、赫拉特、古尔、萨尔普勒、萨曼甘、巴格兰、巴米扬、帕尔旺、瓦尔达克、卡比萨、拉格曼、努尔斯坦、库纳尔、楠格哈尔、洛加尔、加兹尼、乌鲁兹甘、法拉、尼姆鲁兹、赫尔曼德、坎大哈、扎布尔、帕克蒂亚、帕克蒂卡、霍斯特、代孔迪。

简史:15世纪以前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15世纪末欧洲至印度的海路开辟后,阿变得闭塞。1747年,阿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起独立的一度强盛阿富汗王国,成为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国家。19世纪后,阿成为英国和沙俄角逐的场所。1838—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阿战争失败;1878年英第二次侵阿并与阿签订甘达马克条约,阿丧失外交权。1885年沙俄强占阿领地“彭迪”绿洲。1893年阿国王阿卜杜尔·拉赫曼和英国签订阿富汗和英属印度间的“杜兰线”新国界协定。1895年英俄缔结协定,私分帕米尔地区,并将瓦汗地区划为英俄缓冲地区。1919年阿富汗人民打败英国的第三次入侵后获得独立,并定8月19日为阿富汗独立日。1929年1月阿右翼宗教势力和部族武装在英唆使下暴动,推翻了阿曼努拉王朝。同年,出身王族的纳第尔自法国返阿,击败部族武装,自立为王。1933年11月,纳第尔国王被刺,其子查希尔继位。

2004年2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两名女子从一个服装店前走过。塔利班政权已经倒台两年多,一度被禁止的服装店重新出现在喀布尔街头,但在阿富汗一些边远省份,保守势力相当强大,女子服装店仍然被禁止开张。

1973年前首相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掌权。1978年4月,阿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政府,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执政。次年9月,人民民主党内讧,哈菲佐拉·阿明杀死塔拉基取而代之。1979年12月苏军武装入侵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扶植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傀儡政权。阿富汗人民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掀起了反对外国侵略的武装斗争,建立了许多武装抵抗组织。1987年11月,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做出决定,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正式改名为阿富汗共和国。1989年2月15日,苏联被迫从阿全部撤军。苏联撤军后,由于各派在权力分配上无法取得一致,阿富汗爆发内战。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总统宣布辞去一切职务。1992年4月28日,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同年12月,伊斯兰促进会主席拉巴尼当选为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任期二年,但由于拉逾期拒不交权,阿国内各派权争加剧,军事冲突愈演愈烈。1994年学生武装“塔利班”异军突起。1996年塔利班将拉巴尼政权逐出喀布尔,建立政权。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9·11”事件后,美国迅速在阿富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塔利班及“基地”组织被基本肃清。2001年12月5日阿临时政府成立,卡尔扎伊被推举任临时政府主席。2002年6月11日至19日,阿富汗紧急支尔格大会在喀布尔召开,选举产生了以卡尔扎伊为总统的阿富汗过渡政府内阁,任期至2004年大选。2004年11月,卡尔扎伊以绝对优势当选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任期5年,12月宣誓就职。

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的马力出租

车。在赫拉特,这种马车价格比普

通的出租车便宜,拉车的马也被打

扮的“花枝招展”,成为城市的一景

政治:2004年1月,阿富汗制宪大支尔格会议(大国民会议)通过新宪法。根据新宪法,阿富汗实行总统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下院和上院组成。下院议员总数在220-250人之间,各省至少有1名女性议员。下院议员由人民以自由、普遍、不记名和直选的方式产生,任期5年。上院议员则分别由各省议会选出1名,任期4年;各省之区议会选出1名,任期3年。上院其他三分之一议员,由总统在专家和阅历丰富的人中任命,其中两名为残疾人代表。同时,总统任命的人中50%须为女性。伊斯兰教为国教、军队国家化、男女平等、各民族平等、国家统一等,均作为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写入了新宪法。阿富汗政治进程大事记 阿富汗的主要政党 阿富汗政治体制的演变 阿富汗大选

在喀布尔一家珠宝首饰店内,店员(右)在等待买青金石首饰的顾客。青金石是一种非常独特而稀少的岩石,由蓝色矿物、不定量的黄铁矿、方解石及其他矿物组成,呈独特的深蓝、淡蓝及纯青色。它既可做雕刻摆件,又可制首饰。上等青金石每公斤价值约300美元,最差的也不低于40美元。青金石被阿拉伯国家称为“瑰宝”。阿富汗是世界上最主要和最著名的青金石产地,青金石被誉为该国的“国石”。

经济:阿富汗是个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阿矿藏资源较为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及绿宝石等。阿可能拥有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铜矿、全球第五大铁矿脉,7300万吨煤。此外,天然气储藏量约为1852亿立方米,石油储量约为9500万桶。阿富汗的河流大部分是内陆河,多注入沙漠和湖泊。主要河流有阿姆河、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和哈里鲁河等。多年战乱使阿工业基础几陷崩溃。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电力、制糖和农产品加工等。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农牧业是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耕地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棉花、甜菜、干果及各种水果。主要畜牧产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食品、机动车辆、石油产品和纺织品等。二十多年战乱,使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通讯系统、轻重工业、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生产生活物资短缺,曾有6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阿富汗过渡政府成立以来,采取了诸多举措刺激国内经济重建。阿政府积极利用国际援助,恢复国内经济造血功能,大力进行交通、能源、水利灌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颁布了投资法,鼓励国外商企赴阿投资。阿经历了多年凋敝后已逐渐开始战后经济重建进程。货币名称:阿富汗尼(Afghani),简称阿尼。2002年10月7日,阿过渡政府发行新币阿尼,与旧币比值为1:1000。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喀布尔时报》(阿官方报纸)、《喀布尔周报》(阿唯一一份英文报纸)、《祖国报》、《阿尼斯报》等。阿富汗广播电台成立于1925年,对外用9种语言广播。阿富汗电视台于1978年建立,用波斯语、普什图语播放。

外交:阿富汗政府历来奉行独立、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阿过渡政府成立后,奉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坚持与各国交好原则,努力融入国际社会。

与中国关系:阿富汗于1955年1月20日与中国建交。在1979年以前,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两国***多次互访。苏联侵阿期间,中国政府不承认阿政府。1992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2005年4月阿富汗副总统哈利利访华。

坎大哈激战:美军遇三大幽灵?48小时仅推进200米

坎大哈,阿富汗南部重镇,塔利班昔日的发源地、今日的“老巢”。

以美军为首的驻阿联军本月开始发动了2001年侵阿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势,代号“坎大哈合作”。

中国青年报记者这几天一直与在坎大哈最前线目睹这一激烈战事的两位中国记者保持着信息沟通,实时关注一线战况。

目标:攻占塔利班“精神家园”

跟随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采访的郝先生介绍说,从该师第2旅指挥部发布的消息来看,美军是9月1日正式发动“坎大哈合作”军事行动的,约有2.5万美军和阿富汗国民军参战,计划将在9月18日阿富汗议会大选后一天完成基本战略目标。

据驻阿美军南方司令部的公共事务联络官凯瑞中校介绍,“坎大哈合作”的目标,是通过大规模军事行动切断塔利班进入坎大哈的武器和人员流动路线,恢复塔利班传统影响区内民众对卡尔扎伊政府的信心,并将塔利班政治人物逼到谈判桌上来。

在这些目标中,一个最具有影响意义的行动是,夺取塔利班的“精神家园”、塔利班最高***奥马尔出生和发迹的老家——辛格萨尔村。

辛格萨尔村距离当地的美军基地仅3公里,邻近阿富汗1号公路——北约联军运送物资的战略要道。

北约驻阿联军几年前曾在扎里区发起过一次强大攻势。但为此付出28人死亡的代价而夺占该地后,仅几个月塔利班就又卷土重来。其后,联军陆续攻打辛格萨尔村4次,但都未能实质控制该村。

郝先生跟随采访的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第502团2营,此次作战任务就是负责攻占辛格萨尔村。

开战前,2营营长切奥夫中校曾向郝先生表示:“塔利班已经在那里修筑工事、挖战壕,布设迫击炮阵地和埋设地雷,号称要把辛格萨尔村变成‘钢铁防线’。我们2营的1000名官兵和400名阿富汗官兵将共同发起这场争夺战。我们这次一定要成功!不能像马尔贾战役那样,打完后直挠头说‘我们都干什么了?’”

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502团2营是好莱坞大片《兄弟连》的原型,而此次“坎大哈合作”军事行动中夺取塔利班“精神家园”的重担就交给了这支部队

激战:48小时仅推进200米?

为了切断塔利班的物资供应线,“坎大哈合作”行动第三阶段的重点将是坎大哈的扎里区。扎里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位于坎大哈南部,是塔利班武装向坎大哈市区输送武装人员、爆炸物,发动恐怖袭击的基地。美军只有控制扎里区,才可能控制住塔利班的行动能力。

郝先生说,尽管驻阿美军方面不愿透露最后总攻的时间表,但综合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可以判断,9月12日至18日之间,美军很可能发动最后一击的全面作战。

塔利班对美军战略意图和进程表应该是有所领会的,目前正通过埋设路边炸弹、派狙击手袭扰等战术,不断迟滞美军的攻势。

身在坎大哈美军中的郝先生向本报记者描述说,目前,坎大哈西北部的战事昼夜不断。9月5日,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下属一个连的驻地一天内三度遭到塔利班武装的袭击。

“几乎每天一到下午4点,塔利班武装分子就会突然冒出来,将突击连驻地的房子团团包围,猛打一通。而一旦听到有美军直升机飞来驰援的声响,他们就立即散去,消失得无影无响。”郝先生说:“美军此次坎大哈之战,一大目标和原则就是要收服当地民众人心,因此,美军飞机即使飞临战场上空,在不能完全确定目标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进行轰炸、扫射。”

郝先生所跟随的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第502团2营下属突击连官兵,在距连部驻地仅100米处就接连遭到路边炸弹袭击。其进攻也步履维艰,激战48小时却仅向塔利班控制的村庄推进了200米。战斗中,3名阿富汗国民军士兵被塔利班狙击手打死。

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面对农民和猎人组成游击小股武装却举步维艰,束手无策。

艰难:三大“幽灵”挥之不去?

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2旅320炮兵团1营营长弗莱明中校说,在坎大哈作战的美军遭遇三大“幽灵”困扰与威胁。

首先,是神出鬼没的塔利班武装和自发打击美军的塔利班同情者。他们“打了就跑”的战术更让美军束手无策。

以坎大哈的阿尔甘达卜地区为例,骨干塔利班仅三四十人,其中最活跃的指挥官级人物只有四五个。但当地百姓不拿枪时是平民,操起枪就成了塔利班的伙伴。

弗莱明中校承认,当地支持喀布尔政府和美军行动的人仅为10%。

此外,主要种植葡萄和石榴树的阿尔甘达卜地区,到了夏天就像个“绿色海洋”,视野所及不过三五米。美军即便出动无人机、侦察直升机,也无法搞清树下人的活动。这也是塔利班武装可以轻松逼近美军驻地而美军官兵轻易不敢巡逻的原因。

此前,美军巡逻队数次与村民交涉,希望能出钱砍掉美军驻地附近的果树,但村民始终不同意。美军如果强行砍树,肯定会与村民发生更大的冲突。

已三度赴阿作战的弗莱明中校说:“我宁愿在阿富汗北部作战也不想来这里。在北部地区,你只需要封锁几条高原通道,就可以卡断对手的咽喉。而这里,无数的田间小道可以通往任何地方,你根本不知道应该封锁哪里。塔利班武装可以步行,可以骑驴,可以骑摩托运送武器弹药,而美军的战车再先进,也不可能在果园中穿行。”

艰难:三大“幽灵”挥之不去?

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2旅320炮兵团1营营长弗莱明中校说,在坎大哈作战的美军遭遇三大“幽灵”困扰与威胁。

首先,是神出鬼没的塔利班武装和自发打击美军的塔利班同情者。他们“打了就跑”的战术更让美军束手无策。

以坎大哈的阿尔甘达卜地区为例,骨干塔利班仅三四十人,其中最活跃的指挥官级人物只有四五个。但当地百姓不拿枪时是平民,操起枪就成了塔利班的伙伴。

弗莱明中校承认,当地支持喀布尔政府和美军行动的人仅为10%。

此外,主要种植葡萄和石榴树的阿尔甘达卜地区,到了夏天就像个“绿色海洋”,视野所及不过三五米。美军即便出动无人机、侦察直升机,也无法搞清树下人的活动。这也是塔利班武装可以轻松逼近美军驻地而美军官兵轻易不敢巡逻的原因。

此前,美军巡逻队数次与村民交涉,希望能出钱砍掉美军驻地附近的果树,但村民始终不同意。美军如果强行砍树,肯定会与村民发生更大的冲突。

已三度赴阿作战的弗莱明中校说:“我宁愿在阿富汗北部作战也不想来这里。在北部地区,你只需要封锁几条高原通道,就可以卡断对手的咽喉。而这里,无数的田间小道可以通往任何地方,你根本不知道应该封锁哪里。塔利班武装可以步行,可以骑驴,可以骑摩托运送武器弹药,而美军的战车再先进,也不可能在果园中穿行。”

其次,是自制爆炸物造成的伤亡已占美军伤亡总数的65%,而在塔利班控制的阿尔甘达卜地区,自制爆炸物难以计数。

据称,美军驻地四周即便白天刚清除完爆炸物,晚上塔利班就会再来埋设。

第三,是苏军当年留下的“地雷流民”。20多年前苏联军队在阿尔甘达卜地区作战时,曾埋设数量巨大的地雷。如今,由于河流改道,这些地雷被河水从上游一路冲下来,每天都在移动,成了“地雷流民”,威力不小,心理影响更大。

由于美军无力大规模排雷,这对于原本就对坎大哈乡村地形不熟的美军来说,更是一大灾难。

关键:民心向背决定胜败?

郝先生向本报记者谈到,毕业于西点军校、已在阿富汗作战44个月的美军2营营长切奥夫中校曾对他说:“攻心为上!这是能否真正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

自北约驻阿联军在阿富汗发动军事行动以来,居高不下的平民伤亡,不断激起阿富汗老百姓越来越严重的反美情绪。卡尔扎伊政府也多次公开就此事向联军抗议。

为了减少平民伤亡,目前,在坎大哈基地训练场,每天都可以看到美军工兵部队在教步兵如何用炸药炸开厚实的阿富汗土墙,却又不对房子造成太大的破坏,以免引发坎大哈老百姓的反感。

9月3日,在驻阿联军南方司令部的记者吹风会上,美军曾对外透露了一系列“攻心计划”:“坎大哈合作”行动完成后,准备投资50万美元,在奥马尔老家辛格萨尔村修建一个新市场、小型水坝和从村里通往新市场的道路。据称,这些工程将全部交给当地的工人和工程师来完成。

驻阿美军南方司令部的公共事务联络官凯瑞中校也表示:“军事行动是为了保证基本的安全。我们得设法告诉当地民众,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政府。只有真的争取了当地的民心,我们才有成功的机会。这也是我们能采取的最好的办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