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引路人养猪户事迹材料--倾心种养铸就幸福生活
当你走进纸厂乡灯草塘村曦曦养殖场,洁白的彩钢瓦房显得格外醒目,房内有生活区,养殖区,消毒区。房外有堆粪棚,雨污分离设施,尿液收集池沉淀池。猪圈里有仔猪、育肥猪、母猪共计300余头。这就是灯草塘村王金琼家的养猪场。通过养猪,她从一名普通农民转变成为村产业发展引路人。
一、几经波折,选定养猪产业
说起为什么年轻人选择养猪这个产业,王金琼说道,原来在家里也养过猪,但是养得少,主要是养猪过年。但2010年结婚后,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夫妇俩人和几个朋友到昭通去寻找考察项目,经过努力,与昭通天乙獭兔公司签订了养殖协议,回家后便兴高采烈的启动獭兔养殖场建设。由于自身养殖技术和獭兔公司种兔问题,导致没有养殖成功,最终只能把小兔送给亲朋好友们,只要听说谁要兔子,立马联系,免费送养。就这样,獭兔养殖彻底失败。由于失败欠账和怕别人笑话,认真考虑后,才决定养殖比较熟悉的猪。2012年,在纸厂乡党委政府和县畜牧局的帮扶下,建设了曦曦养殖场,引进了本地还没有的优质种母猪和公猪,通过不断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改变饲喂方式等手段,王金琼家的猪场走上正轨。由于品种优势,猪价也比农户自养的每公斤高2至三元。其他散养户也纷纷把自家母猪赶往养殖场配种。而且有猪生病或者其他情况都打电话咨询,农户小猪价格也同步提高。
二、倾心种养,谋划多元发展
发展养殖,环境治理很重要。王金琼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环境治理,时常带头打扫周围环境卫生,注重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除了发展养殖外,王金琼还把发展的目光放在种植上,在纸厂乡,海拔低地方种植了大树青椒,有了不错的经济收入,而在半山区,只有核桃一项收,何况核桃树下还没有什么收入,王金琼下步打算种植魔芋来填充林下经济的空白。
三、 不忘初心 ,引导群众共同富裕
王金琼发展养殖致富了,但她并未满足,她希望把更多的贫困户引上发展之路,尽早实现脱贫奔康。为了帮助散户养殖,她宁愿冒风险去帮助。就像种公猪给散养农户的母猪配种一样,明知道这不科学,对养殖场有一定的风险,但只有农户们愿意慢慢接受科学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她宁愿加强养殖场的圈舍消毒。对一些散养户的技术请教,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迫切希望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同时,魔芋种植她也计划自己先搞起来,让其他农户能真真实实看见后在带动他们发展。她要用自己来当实验品来引导群众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法律分析:
202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养猪规模,各地对养猪用地政策有所放宽。如果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用于养猪场建设的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养猪场用地是在基本农田以外的土地上建设的,应由本人申请,经自然资源部备案。
法律依据: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出《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当前,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平稳运行,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形势需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作为当前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主动服务。要主动与农业农村部门对接,摸清情况、了解需求,抓住薄弱环节、及时解决问题,为稳定生猪生产切实提供用地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二、落实和完善用地政策。一是,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猪养殖用地空间,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二是,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三是,鼓励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安排生猪养殖生产,鼓励利用原有养殖设施用地进行生猪养殖生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鼓励支持政策。三、提高用地服务效率。按照“放管服”的要求,进一步简化用地手续、降低用地成本、提高用地取得效率。生猪养殖设施用地可由养殖场(户)与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协商并签订用地协议方式即可获得用地。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用地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指导养殖场(户)了解用地规定,帮助协调用地问题。同时,掌握用地情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改变养殖用途,确保农地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