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唐煎茶,宋点茶,明瀹茶,户户饮茶,四般闲事,你都知道哪些?

文编辑/向日葵风车(旅行与茶)

唐煎茶,宋点茶,明瀹茶,户户饮茶,四般闲事,你都知道哪些?

前一篇介绍神农尝百草;周、秦汉时期武阳买茶;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初次饮茶;的茶发展时期。到了隋唐,两宋茶叶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从帝王到平民,高度的茶文化,普及全民的饮茶习惯,形成一系列的茶习俗,到了明清的改煎煮为泡茶的方式沿用至今。茶的雅俗共存,一直是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

户户饮茶成习俗

隋唐,两宋,元

到了唐朝,终于诞生了第一部以茶为主题的专著——《茶经》。陆羽在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 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足见得,茶的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 历史 ,在唐朝,由于修文息武,重视农作,这便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茶叶的贸易也迅速兴盛起来,唐朝成为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饮茶的人遍及全国,有的地方,户户饮茶已成为习俗。如当时武夷山采制而成的蒸青团茶就极负盛名。到中唐以后,全国有70多州产茶,辖340多县,分布在现今的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两宋时期,茶叶生产得到空前发展。全国茶叶产区有所扩大,各地精制的名茶繁多,茶叶产量也有所增加。其中,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对茶的喜爱可见一斑,不仅撰写了《大观茶论》,还将嗜茶之风带入宫廷,这也使得举国上下流行起茶事活动。

到了元代,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至元中期,老百姓制茶技术不断提高,讲究制茶功夫,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茗茶,在当时被视为珍品,在南方极受欢迎。元时在茶叶生产上的另一成就,就是开始用机械来制作茶叶。据王桢记载,当时有些地区采用了水转连磨,即利用水力带动茶磨和椎具碎茶叶,显然较宋代的碾茶又前进一步。

从煎煮改为泡饮

明、清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过去某些弊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一措施对制茶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代制茶的发展,首先反映在茶叶制作技术上的进步。元代茗茶杀青是用蒸青法,而到明代一般都改为炒青,少数地方采用了晒青,且人们开始注意到茶叶的外形美观,把茶揉成条索。所以后来一般饮茶就不再煎煮,而逐渐改为泡茶了。

清末,中国大陆茶叶生产已相当发达,全国大陆共有16省(区)、600多个县(市)产茶,面积达到1500多万亩,规模居世界产茶国首位;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4%,产量已超过800万担,居世界第2位。1984年全国出口茶叶280多万担,约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16%。江南栽茶更加普遍。据记载,1880年中国出口茶叶254万担,1886年最高达到268万担,这是当时中国大陆茶叶出口最好年份的记载。

[茶的基本连载]

阅读资料: 1. 英国,罗伯特·福琼,两访中国茶乡 2. 中国,姚国坤,惠及世界的一片神奇树叶 3. 法国,皮埃尔·约瑟瑟夫·雷杜德画植物图绘 4. 中国,罗威尔主编,中国茶的基本 5. 中国,郑国建主编,中国茶事 6. 中国,吴觉农,茶经述评 7. 美国,乌克斯,茶叶全书 8. 美国,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 历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