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蔬菜有哪些?
问题一:绿色蔬菜有哪些 绿叶菜这类蔬菜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喜凉性绿叶菜,如菠菜、茼蒿、芹菜、芫荽(香菜)等,另一类是喜温性绿叶菜,如苋菜(米苋)、蕹菜、落葵(紫角叶)、番杏(洋菠菜)等。特点是营养丰富,不仅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保健有益。绿叶菜类的蔬菜,如大白菜、芥菜、花椰菜、包心菜、蕹菜、苋菜、香菜、芹菜、莴苣、茼蒿、菠菜等。所谓的绿色蔬菜就是没有使用化学肥料和药物的。在一些偏远山村就有,现在市场上许多所谓的绿色蔬菜可信度不好。如果你想吃绿色的,就多多去农村走走,农民都很热情,不会让你失望。我们以前也经常去采风,到农民家借宿,他们的款待也不错。当然,你还是得给别人一点好处,三五几百的给别人,到时候你走的时候就不会两手空空的了
问题二:深绿色蔬菜有哪些 深色蔬菜指深绿色、红色、桔红色、紫红色蔬菜。常见的深绿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芹菜叶、空心菜、芥菜、西兰花、茼蒿、韭菜、萝卜缨。
常见的红色、桔红色蔬菜有: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红辣椒等。常见的紫红色蔬菜有:红苋菜、紫甘蓝、蕺菜等。
问题三:红绿色蔬菜有哪些?黄绿蔬菜有哪些? 红绿色蔬菜有红叶香椿、红叶甜菜。紫色菜苔、紫色甘蓝,苋菜、西红柿、胡萝卜、木瓜、红薯、柑橘类水。其颜色来自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叶绿素及**成分。有增强活力,预防老化及抗癌的功效。
黄绿蔬菜有菠菜、油菜、黄瓜、胡萝卜、玉米、西红柿、西兰花、猕猴桃等,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都能防止眼睛的功能性退变。
两者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象西红柿、有胡萝卜是又红又黄,呵呵呵。
问题四:五种颜色蔬菜有哪些 绿色:以绿色为主的蔬菜有菠菜、芹菜、青椒等。绿色菜给人以清新、鲜活之感。绿色蔬菜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及Vc,具有抗氧化及保护肝脏和眼睛的作用。
**:以**为主的蔬菜有南瓜、**甜椒,**西葫芦等。它们给人以清香、脆嫩的感觉,使人倍觉清新、味甜。**蔬菜亦富含类胡萝卜素,可延缓皮肤衰老,而且对肝脏有益。
红色:以红色为主的蔬菜有西红柿、胡萝卜、红辣椒等。它能给人以醒目、兴奋的感觉,能提高人们的食欲并能 ***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西红柿中含有的番茄红素既有强抗氧化功能,番茄红素能有效地预防前列腺癌,对子宫癌、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
紫色:以紫色为主的蔬菜有紫茄子、紫苏、紫豆deng。这类蔬菜富含维生素P,其胡萝卜素含量少于蔬菜,但多于白色蔬菜。紫色蔬菜食之味道浓郁、能调节神经、使人心情愉快,并对防治高血、咳血、紫斑病有益。
白色:以白色为主的蔬菜主要有茭白、莲藕、冬瓜、大白菜、菜花、白萝卜等,它们给人以质洁、清锭、鲜嫩的感觉,对调节视觉平衡和安定情绪有一定作用,同时有益于防治高血压和安正。白色蔬菜的胡萝卜素含量比不上深色蔬菜。
日常生活中必须同时食用多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方能起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作用。广吃兼收,营养才能均衡。希望能帮到你哦
问题五:哪些蔬菜可以称得上是绿色无污染蔬菜呢? 黄瓜、西红柿、茄子、土豆本身并无所谓是不是绿色蔬菜的问题,因为一般认为,无农药残留、无污染的蔬菜才是绿色蔬菜。
按照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蔬菜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的总称。“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严密的监测和控制,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在各个环节的污染,确保蔬菜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安全标准以下,不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优质”是指蔬菜的商品质量要符合标准要求。“营养”是指蔬菜的内在品质,即品质优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
为了保证绿色蔬菜的无污染、安全、优质和营养的特性,开发和生产绿色蔬菜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卫生标准等。绿色蔬菜的标准又分为AA级和A级标准。AA级绿色蔬菜要求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等,并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级绿色蔬菜则要求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的《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允许 *** 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问题六:绿色无公害蔬菜有哪些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有关国家或农业行业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并经产地或市场质量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经有关部门认证后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销售的蔬菜产品。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无公害蔬菜有四层意思,第一是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要求,第二是按标准规定的程序生产,三是产品质量经检验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四是产品要经过有关部门认证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因此,生产无公害蔬菜应从这四个方面抓起。 绿色无公害蔬菜必须满足个条件 1、周边环境没有污染,包括水、大气; 2、使用清洁的有机肥,不使用化学肥料; 3、不使用农药 如果是加工的绿色产品,还要考虑加工过程 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的蔬菜就属于无公害蔬菜啦
问题七:有机蔬菜和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有什么区别 (一)绿色蔬菜
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是绿色蔬菜。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2)农作物种植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二)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这是蔬菜生产追求的也是人们期望的最高目标。
(三)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即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
无公害果蔬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农药残留量不超标:无公害果蔬中不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允许标准。
(2)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果蔬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允许标准,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
(3)“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标:无公害果蔬必须避免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商品菜中的“三废”和废原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 国家禁用的高毒农**种有: 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内吸磷(1059)、久效磷、甲拌磷(3911)、磷胺、氧化乐果、甲基异柳 磷、治螟磷、水胺硫磷、杀扑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涕灭威、克百威、林丹等剧毒、高毒农药以及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农药。
种植绿色蔬菜前景
2019年国家对农业方面有哪些扶贫政策_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 工作计划 2018 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为切实推进产业扶贫到户、到产业,增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带动和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 结合全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际, 制定 2018 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县委 脱贫攻坚 决策部署,按照全 县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形成决战攻坚态势,确保如期脱贫摘帽的 工作部置。
发起农业产业扶贫强劲攻势,以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 路为目标,以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起的带起来为原则,扎实推进农 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分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8 年全县如期整体全面脱贫,金竹畲族乡大通 村、谷岗乡水口村等 26 个贫困村退出十三五 69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9825 人脱贫,贫困发生率控制在 1 以内,全面实施产业全覆盖,着 力实现产业稳定增收。
三、 农业产业扶贫计划 1、 设施蔬菜全县新增设施蔬菜 1500 亩, 达 5000 亩,各乡镇均应打造 100 亩以上大棚蔬菜示范点,加快高山 蔬菜发展,年产高山反季节商品蔬菜 05 万吨,引导特色蔬菜种植, 戴坊淮山,金竹茅苔韭,南村山露菜要作为特色品牌扩大种植,新增 食用菌 1000 亩。
通过发展蔬菜产业,计划带动 400 户贫困户脱贫,年户均增收 15 万元。
2、烟叶产业全县烟叶种植面积 166 万亩,烟叶收购总量 465 万 担, 实现总产值 057 亿元, 创烟叶税 2160 万元, 通过发展烟叶产业, 计划带动 200 户贫困户脱贫,年户均增收 1 万元。
3、蚕桑产业全县规划发展桑园约 3000 亩,桑园面积 155 万亩, 养蚕 1 万张,产茧 8000 担,总产值达 1600 万元。
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计划带动 68 户养蚕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 14 万元。
4、油茶、毛竹产业全县油茶林总面积 189 万亩,2018 年计划油 茶新造林面积 4000 亩,带动贫困户 50 户,户均增收 3000 元。
全县现有竹林面积 35 万亩,毛竹总株数 3900 万株,主要分布在 南部山区五个乡镇,面积虽大,但大多是低质低效低产的竹林,2018 年进行毛竹低改尾欠 10000 亩,带动贫困户 50 户脱贫,户均年均增 收 3000 元。
5、绿色生态水稻推进 1 万亩绿色生态水稻种植基地建设,进行 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创建绿色生态水稻知名品牌,提升大米市场竞争力。
通过发展绿色生态水稻产业,带动 500 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 4000 元。
6、稻田养鱼全县发展稻田养鱼 1 万亩,每亩投放 6-7 鱼苗 300 尾,平均 25 公斤亩,产值 500 万元,带动贫困户 500 户,户均增收 2000 元。
7、黄牛产业发展能繁母牛 08 万头,饲养母牛 50 头以上养殖户 12 户,新建 7 个规模养殖场,种植优质饲草 1 万亩,出栏肉牛 05 万 头,带动贫困户 500 户,户均增收 4000 元。
8、 特色种养业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 大力发展食用菌、 果树、 甲鱼、养蛇、竹鼠、泥鳅、花猪等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发展新的特色 养殖, 最大限度地拓宽贫困户选择面积增收渠道, 丰富产业扶贫业态。
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带动贫困户 1000 户脱贫,户均增 8000 元。
9、全面落实产业脱贫贷。
重点选择无能力发展产业又无力务工的贫中贫、 困中困未脱贫对 象,安排龙头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扶贫带动 经济体实施产业脱贫贷, 实现失能弱能失智弱智特困对象产业脱贫贷 全覆盖。
确保其产业扶贫收益不少于 3000 元。
10、扶贫基地。
以县财政专项产业基地建设奖补资金为引导,重点打造 10 个县 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带动每个乡镇 1-2 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发 展,推动每个行政村发展 1 个以上脱贫主导产业,力争覆盖带动贫困 户 1000 户以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真正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振 兴乡村,开展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县富民工程来抓,成立县 农业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具体负责农业产业扶贫工 作, 落实工作责任, 细化工作措施, 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到位, 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强化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服务小组。
由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 训,现场技术指导等,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分组分片包干,在关键农 时季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家巡回指导,督查验收等工 作,确保农业产业生产技术入户到田。
3、广泛宣传引导。
在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区树立标牌,在项目区的村组通过公告栏、 墙报、横幅等加强宣传,及时总结发展农业产业好经验、好做法、好 典型,大力宣传发展农业产业的政策举措和行动成效,积极调动各方 参与发展农业产业,营造发展农业产业的浓厚舆论氛围,扩大社会影 响。
4、落实扶持政策。
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 将整合资金重点投向特色农业产业 形成合力,放大资金聚合效应,大幅度提升产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 对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引领和杠杆作用。
在有关农业项目和专项资金安排上, 优先向贫困村、 贫困户倾斜。
把握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谋划扶持产业发展的项目和措施,加 大扶贫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5、加强督查验收。
县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农业产业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督促整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每月一检查,每季一督查,半 年一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认真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有关资料, 包括物资采购手续, 发放凭证, 开展工作的照片等生产结束后,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生产现场进行 验收,并做好汇总考核评价上报等工作,在发展生产过程中,不按技 术要求,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由纪检监察部门予以查处, 确保 2018 年如期脱贫摘帽。
2019年国家对农业方面有哪些扶贫政策_农业部关于产业扶贫政策的解读
农业部关于产业扶贫政策的解读导语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我部认真贯彻中央 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立足贫困地区发展实际,采取超常规措施,努力促进贫困地 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一、关于大力培养具有竞争力龙头企业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是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 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 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 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积极引导龙头企业 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在行业、资 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培植产业基础、注入稀 缺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拓宽增收门路。
2017 年 3 月,农业部在河北阜平召开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 会,会同北京、天津两市,组织 120 多家企业、经销商和批 发市场对接环京津 28 个贫困县, 签署各类合作协议 168 个, 有力促进了当地产业扶贫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还组织企业与西藏、南疆方面对接,在特色 品种保护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推广、品牌提升、市场销售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 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 业在产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直接投资建基地、联合兴 办加工、产销对接、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促进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
二、关于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产业扶贫优惠政策 2016 年 9 月,印发《农业部关于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倾 斜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 (农计发 〔2016〕 94 号) ,明确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现 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防灾减灾等项目 资金安排上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
据初步统计,2016 年,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累计安排 14 个 片区各类农业资金约 270 亿元,主要用于种子工程、畜禽水 产良种工程、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 系、退牧还草、农村沼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以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粮棉油高产创 建补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财政 专项,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农民 收入的增加。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利用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积极 协调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倾斜支持力度,为当地产业扶贫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 关于促进“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 形成“一村一品” 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2016 年,农业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系统总结河北平泉食 用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带动脱贫的经验做法,形成《发 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范例》报告,同时面向全国 再筛选一批优秀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范例。
2016 年 12 月开始,农业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系列产业 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对全国贫困县党政负责同志开展培训, 现场观摩产业扶贫范例,通过集中讲授、经验交流、媒体宣 传等形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达到解惑、释疑、增信心、 强能力的目的,切实指导各地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助推 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此外, 开展新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 其中近 30% 的示范村镇位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 服水土、接地气的产业扶贫案例,推进贫困地区“一村一品” 发展, 实行整村推进、 整体开发, 一村带多村、 多村连成片, 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早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四、关于拓宽贫困地区贫困户增收渠道,从被动“输血”向 主动“造血”转变一是通过总结推广宣传直接帮扶、订单帮扶、股权收益、信 贷收益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 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指导贫困地区贫困户、 村集体、 企业建立多方受益机制, 把带动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安排产业扶 贫项目的前置条件,通过项目牵引,把贫困户“粘”在产业链 上。
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会 同财政部重点面向种养大户、 家庭农场主、 农民合作社骨干、 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创业青年,培养一批爱农业、懂 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将农业部、中组部共同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 调整为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实施,2016 年共举办 177 期示范 培训班, 遴选 1.77 万名种养大户、 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 负责人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学习交流,提高贫困 户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信心。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完善贫困地区利益联结机制,支 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扶贫产业发展就近就地就业,引 导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总结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 托管等帮扶模式,使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更加紧密、让贫 困户受益更加精准。
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教育培训计划,优先安排贫困地区人员参加各项学习培训内容,促进 农业综合技能提升, 真正实现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的转 变。
五、关于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积极运用 PPP 模式引导 社会资本投入贫困地区 2016 年底,农业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引导 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 (发改农经 〔2016〕 2574 号) , 部署了重点领域与路径, 要求各地围绕重点领域, 选择适合当地特点、对农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需求长期 稳定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开展试点。
为扎实推进农业领域 PPP 项目,农业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 委共同筛选第一批试点项目,拟于近期公布,通过跟踪、指 导、调度,及时做好试点项目经验总结,形成可复制模式, 逐步推广。
下一步,农业部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 PPP 试点 项目跟踪,做好建设模式和经验总结,适时召开现场会予以 推广,稳步推进农业领域 PPP 项目。
六、关于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 农业部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等 16 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 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 (国开办发 〔2016〕 40 号) , 建立健全扶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注重带动 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电商脱贫。加强农业电商政策指导。2016 年 5 月,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 8 部门共同印发了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9 月印发了《“十 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提出了支持农业电子 商务发展的具体政策和重大工程。撬动市场企业力量。
2016 年,农业部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网库、邮乐网 等 5 家大型电商企业签署了具体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农业 电商合作, 4 月开展苹果电商销售月行动, 累计销售苹果 5.4 万吨。
6 月与京东进行对接, 谋划开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专栏。
11 月组织“中国农垦旗舰店”在苏宁、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上 线。
12 月组织苏宁、 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线下经销商赴贵州 剑河对接,及时解决土鸡滞销卖难问题,同时帮助当地政府 建立特色产业长效扶贫机制。
建设农村双向物流配送体系。商务部积极推动整合农村相关 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和公共仓储配 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推动第三方配送、共同 配送在农村的发展,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利用电子商务为贫困地区提供市 场营销服务,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帮助开拓农产品市场,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脱贫增收。商 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加大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全部纳入支持范围。
农业部 版权声明
2019年国家对农业方面有哪些扶贫政策_2019年度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类项目申报指南
2019 年度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类项目申报指 南(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申报书(产业类)”)2019 年度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类项目分为示范基地项目、 科技特派员服务与创业项目、面上项目三大类。
一、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类示范基地项目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经费。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 100 万元。
(三)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 2 年, 起止时间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四)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须同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围绕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 生猪、马铃薯、青稞、荞麦、蚕桑、林竹、牛、肉羊、兔、 家禽、水产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确定 1 个主导产业,开展 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建设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培 育区域特色农业品牌。(2)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示范应用优质专用动植物突破性 新品种,转化推广作物优质丰产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 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机械化生产、防灾减灾等先进适用技 术,集成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构建种养循环和高效立体种植 模式,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 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3)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要与高等 院校、 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建设科技特派员站点、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创天地、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科 技扶贫在线服务站点等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有效供 给,打造科技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
2.考核指标。
示范基地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 高, 劳动生产率、 土地产出率要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50%以上,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30%以上。具体包 括以下四个方面: (1)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新品种 1—2 个,推广新 技术 5 项以上,开发新产品 2 个以上,培育 1 个以上农业产 业知名品牌或拳头产品。
(2)基地规模。主要粮油作物基地核心面积 300 亩以上, 带动连片面积 1000 亩以上;特色经济作物及林木产业基地核 心面积 200 亩以上,带动连片面积 600 亩以上;猪羊年出(存)栏 2000 头以上, 牛年出(存)栏 500 头以上, 家禽、 兔年出(存) 栏 10 万只以上,特色水产等养殖水面 100 亩以上。民族地 区示范基地规模原则上可降低 50%。
(3)科技服务。
建立科技特派员站点、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科技扶贫在线服务站点、星创天地 等科技服务平台 1 个以上, 拥有定点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及“三 区”科技人员等 3—5 名,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活动 5 次以上, 培训技术骨干 20 名、新型农牧民 200 人次以上。
(4)精准扶贫。探索建立科技扶贫模式,完善帮扶贫困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 3 个贫困村、50 户以上贫困户脱 贫,助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 1000 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镇 2000 名贫困农民增产增收。民族地区(含深度贫困地区)原则 上可降低 50%。
(五)有关要求。
1.由重点贫困县、插花贫困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 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科研院所、高 等学校申报。企业申报,年产值须 2000 万元以上;农民专业 合作社申报,年产值须 500 万元以上。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 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民族地区申 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值可下浮到 40%。重点贫困县 外的企业,申报在重点贫困县实施的项目,应取得企业注册 地科技主管部门同意。2.重点贫困县内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或大学专科毕业 3 年以上。重点贫困县以外的项目负责人应 具备科技计划项目要求的资格条件。
3.凉山、阿坝、甘孜每个州申报不超过 4 项,其他市 每个市申报不超过 3 项(含扩权县),其中:每个县申报不超过 1 项, 由市(州)科技局负责统筹。
优先支持尚未获得示范基地 项目支持的重点贫困县,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县、2019 年计划 脱贫摘帽县,适当平衡在不同区域实施的项目。
4.填报《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申报书(产业类)》,并在 项目名称后标注“示范基地”,提供相应附件。申报材料要有 明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 ; 要有直接带动和帮扶精准识别贫困 户、贫困人口清单,并提供乡村证明材料。
5.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 1:2,申报时须 出具资金配套证明。市、县可整合相关资金,倾斜支持省上 支持的示范基地项目。
二、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类科技特派员服务与创业项目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按照一般、综合项目进行分类支持,综合项目每项支持 经费不超过 100 万元,一般项目中深度贫困县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 30 万元、其他重点贫困县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 超过 20 万元、 插花贫困县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 20 万元。
(三)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 2 年, 起止时间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四)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1)一般项目。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支持 88 个 重点贫困县、72 个插花贫困县,依托县内生产力促进中心、 农技推广机构、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星创天地、专家大院、 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平台,联合省、市“三区”科技人员和科 技特派员,采用“一县一团”的方式建立科技特派团,面向县 域贫困村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 技术服务,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创办、领办农 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及企业等,指导、带动农民就 业创业,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贫困地区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
(2)综合项目。
构建科技特派员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及全省 服务体系,组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查和成果转移 转化活动,开展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培训,引导科技特派员 开展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为 160 个县科技特派团提供项目 咨询、业务指导、工作督导等综合服务。
2.考核指标。(1)一般项目。每县建立科技特派团 1 个、人数不少于 8 人,服务领域要涵盖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服务目标要满 足县域农业发展科技需求。科技特派员通过 “ 一对一”“一对 多”的方式,实现对县域贫困村全覆盖。指导培育壮大 1—2 个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指导建立 1—2 个科技示范基地, 指导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 作社 1 家, 为有贫困村的每个乡镇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 3—5 名。开展技术服务 20 次以上,组织技术培训 10 次以上,培 训贫困农民 200 人次以上。
(2)综合项目。
初步建成科技特派员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及 全省服务体系; 开展全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查和 成果转移转化活动 2 次, 促成 100 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 开展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培训 2 期,培训科技特派员 300 人 次; 组织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开展技术服务 100 次;组织开展科技扶贫督导 150 次。
(五)有关要求。
1.一般项目由 88 个重点贫困县、72 个插花贫困县具有 独立法人资格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农技推广机构、林业技术 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及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等主体,联合省、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科研 单位共同申报。综合项目由省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特 派员服务机构申报。2.重点贫困县内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或大学专科毕业 3 年以上。重点贫困县以外的项目负责人应 具备科技计划项目要求的资格条件。
3.88 个重点贫困县、72 个插花贫困县,每县申报一般 项目不超过 1 项。
4.填报《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申报书(产业类)》,并在 项目名称后标注“科技特派员”,并提供相应附件。一般项目 附件中要有科技特派员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实现 对县域贫困村全覆盖的台账。
5.项目配套资金不作要求。
三、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类面上项目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 20 万元。
(三)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 2 年, 起止时间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四)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和重点。
(1)秦巴山区。重点支持优质粮油、特色林果、道地中药 材、名优茶叶、食用菌、蔬菜、优质蚕桑等种植业,肉羊、 肉牛、特色家禽等养殖业及其林下种养、经济林木集约化经营等领域,以及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电商等 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
(2)乌蒙山区。重点支持名优粮油、蔬菜、蚕桑、茶叶、 名特优水果、畜禽养殖、特色水产品、烤烟等区域主导产业 和中药材、林竹等特色产业,以及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保 鲜、储运、电商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
(3)高原藏区。重点支持林果、秋淡季蔬菜、食用菌、道 地药材、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牧草生产等区域特色产 业,以及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电商等先进适 用技术示范推广。
(4)大小凉山彝区。重点支持优质稻谷、苦荞、烟叶、蚕 桑、花卉等主导产业,晚熟芒果、优质石榴、优质苹果、鲜 食脐橙、优质水蜜桃等特色水果,建昌黑山羊、半细毛羊、 生猪、家禽等特色畜牧业,以及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保鲜、 储运、电商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
(5)插花贫困地区。重点支持区域特色农业生产、农(林) 产品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
2.考核指标。
项目实施范围应至少覆盖 1 个贫困村, 示范推广新品种、 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 2 项,建立科技扶贫示范 点 1 个,开展技术培训 4 场、200 人次,直接带动建档立卡 贫困农户 10 户、辐射带动农户 30 户增产增收。(五)有关要求。
1.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农业专合组织、科研 单位等主体申报。省级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申报项目必须在 88 个重点贫困县实施。重点贫困县外的企业,申报在重点贫 困县实施的项目,应取得企业注册地科技主管部门同意。
2.重点贫困县内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或大学专科毕业 3 年以上。重点贫困县以外的项目负责人应 具备科技计划项目要求的资格条件。
3.2019 年计划脱贫摘帽县申报不超过 2 项,其他重点 贫困县、插花贫困县申报不超过 1 项;涉农省级科研院所、高 等学校申报不超过 2 项。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县、2019 年计划 脱贫摘帽县,适当平衡在不同区域实施的项目。
1、种植绿色蔬菜的方向是对的,但是,由于,种植绿色蔬菜产量低,相对成本较高,市场销售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目前,多数种植户得不到种植绿色蔬菜的相应收入。
2、种植绿色蔬菜目前在技术上最容易达到标准的是生育期短的绿叶菜,如韭菜等,生育期较长的番茄等,从坐果到成熟在25度的条件下需要45天(国产品种),很难保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发病,只要发病就要打农药,可能会导致农药超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