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黄河入海口在哪里,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值得打卡的景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的一句诗,诗中写出了黄河的其实磅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直至现在一些游客也喜欢到黄河边上观赏黄河,那么它的入口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黄河入海口在哪里,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值得打卡的景点

黄河入海口在哪里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

黄河入海口有原生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天堂。黄河入海口垦利濒临渤海,海岸线全长142.57公里,既有河海交汇处黄蓝分明的神奇景观,也有碧海蓝天的海滨特色。黄河入海口附近盛产名优海产品,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的美誉。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如何治理才能永久造福华夏?

1、黄河水变清。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巨大努力,毛乌素沙地治理、黄土高原变绿等成效也非常显著,黄河水中泥沙已大量减少。

2、水网化,即黄河、淮河、长江三河联水及微山湖、洪泽湖、高邮湖三湖联动。目前,纵向上淮河水70%在杨州附近入江,横向上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淮沭新河入海。黄河从郑州至徐州宿迁一直到河口,与淮河形成水网,泥沙入黄海造陆。洪水、枯水由微山湖、洪泽湖、高邮湖作为蓄水池进行防洪与灌溉。如此巨大面积畅通的河湖连通,如建成可消纳此次河南大雨造成的巨量洪水。当然,如此工程涉及铁路、大桥、管线改造及民居搬迁等巨大成本。彼时,南北有京杭运河、黄淮连线、淮江连线,东西有三河入海通道,形成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以航运形式连接,环微山湖、洪泽湖、高邮湖大型水域经济区。中国经济从城市圈、城市群升级到三山(嵩山、桐柏山、大别山以东城市片。

民国时期,东营村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全村500多户,3000多人中,有150户卖儿鬻女,36户背井离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改造低产田1400亩,兴建3座小型水库,修筑山塘,改善灌溉条件。1959年,在塔座门挖长300米,深32米,宽22米排洪沟,并用沟土在陈沙埕修筑内堤,沟堤相济,排洪防风。1964年,在荒废的海滩上平整蛤埕。至1969年,花蛤产量达1000吨,占全县花蛤产量之半,成了名闻遐迩的“花蛤之乡”。

“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了所谓“重钱轻粮”的黑样板,错误地被批判。结果水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1973年,在南江围海造田1000亩,修建库容14万立方米的地面水库,引水灌田。村集体并先后投资400万元,用于修公路,拉电线,建学校,盖工厂以及举办福利事业。

1978年后,继续发展花蛤与农业等生产,花蛤年产达750吨,粮油自给有余。1983~1987年,全村社会总收入年均递增9.7%。户均收入万元以上的有300多户,占总户数的15%;80%的户有余款,村民十有九户盖新房,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每座楼房造价在1~3万元,最高的达17万元。兴建学校,至1989年,小学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还兴建福清县首家村级中心幼儿园,教学楼2层8间,于1990年11月落成。对五保户,免费供应粮食、燃料,月发生活费30元。老人寿终时,丧事简办,另给家属抚恤金460元。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31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元。

1994年末,全村2524户,10537人,社会总收入2242.8万元,其中渔业收入273.3万元,村镇企业收入322.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734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