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世界山茶育种情况如何?

山茶杂交育种始于1942年,英国L.C威廉斯用怒江山茶与日本山茶进行种间杂交,获得成功。他育成的许多新品种就是山茶属内种间杂交得到的最早的品种。60多年过去了,山茶种间杂交很有前途。美国W.L.阿克曼等人利用普通油茶抗寒性的特点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既抗寒又花型大、色彩鲜艳的杂交种。

世界山茶育种情况如何?

世界山茶育种家选育新品种着重在以下方面:观赏价值高的;大花型和小花型;**系列的育种;抗病与耐寒品种;具芳香性的品种。为了有效地进行这些项目的育种,就必须收集多种多样的栽培种和野生种,建立内容丰富的种质基因库。由于基因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花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去建立山茶基因库。山茶育种在这些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日本广岛大学对白山茶和金花茶的杂交研究,花色呈淡粉色;九州大学对云南山茶和金花茶的杂交开展早期鉴定研究很有成效。日本人山口勘夫1990年报道过通过杂交结合胚培养途径培育出的4个淡**品种,其中1个以金花茶为母本、山茶作父本,另3个均以山茶作母本。他的这一试验,事实上推翻了“以金花茶为母本,各色山茶为父本是培育**山茶新品种的有效途径”这一假设。金花茶的杂交育种研究,日本做得最好。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山茶,品种上万,多姿多彩,佳丽倍出,因而深受青睐。芳香山茶育种、大花型、齿瓣型、抗寒和抗病品种选育工作,西方山茶育种专家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1960年,美国著名山茶育种家霍华德先生用怒江山茶作母本,以琉球山茶为父本,首次成功地获得了香山茶杂交种。紧接着美国的阿克曼先生在1962—1963年期间用雪山山茶为母本,授以琉球山茶的花粉,也获得了香山茶杂交种。1968年阿克曼将他的杂交品种登记命名为“粉香”,之后又产生了一个变种,称之为“粉香变”。美国华盛顿国立树木园着重研究抗病、耐寒品种的育种,他们用冬红茶梅和油茶杂交,选育出耐-23~-24℃的品种冬蔷、雪风、白冰。美国的大花品种“大卡特”品种群、“明天”品种群、“马卡德”山茶大家族等,花型巨大,颜色多变。许多红山茶珍品,如**珍品“黄达”、芳香珍品“克瑞墨大牡丹”、花瓣带锯齿珍品“南特”、奇花型珍品“魔术城”、怪叶型珍品“皱叶奇花”等,还有那些云南山茶杂交种,不仅包含了亲本云南山茶的花径巨大、色彩明艳的特点,更使其花色如中国广泛栽培的红山茶一样丰富多彩,像栽培红山茶一样具有很大的抗逆、抗寒性,因而也就不得不受到我们的关注和喜爱。与美国相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微型的山茶品种十分推崇。新西兰山茶育种家杰姆先生在山茶育种了20多年,曾用丝纱罗品种与琉球山茶杂交,1981年得到了很香的甜香水品种。后来,他又培育了烈香、松达斯、超香、凯蒂莉、佩迪之香、冰溶等近10个香品种。1998年出版的高继银等编著的《世界名贵茶花》,介绍了国外山茶品种847个,品种彩色照片723幅,其中云南山茶杂交种140多个,美国培育的就有100个,澳大利亚26个,新西兰16个,英国1个。这些杂交种是从云南山茶大桃红、大玛瑙、大理茶、牡丹茶、张家茶、紫袍、厚叶蝶翅等品种杂交选育出的,其中大部分是从大桃红和大玛瑙杂交选育的,有少数是从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个数。

总的来看,山茶的育种中心在日本、美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意大利、德国也搞得不错。

印度茶叶的种植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的茶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推动了日本茶道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茶与茶文化以浙江为主要通道、以佛教为传播途径传入日本。自唐代至元代,日本使节和留学僧纷纷来到浙江的佛教圣地修行求学,在回国时,将茶的种植知识、煮泡技艺以及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带到了日本,使茶道在日本发扬光大。在这些使节和学问僧中,与茶文化的传播有着直接关系的是最澄。在最澄之前,天台山与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如天宝十二年(753年)的鉴真等,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派的教义,也有科学技术和生活习俗,其中就包括饮茶之道。

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我国茶文化在日本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开始被陆续传播至东南亚邻国。越南与我国接壤。东汉末年,佛教传入越南,并于10世纪被尊为国教。我国茶叶传入越南的时间最迟不晚于这一时期。越南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于19世纪开始大规模地种植、经营茶叶。随后,越南引进南亚的茶种与制茶的技术设备,使得茶叶的生产与贸易发展迅速。1684年,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从我国取茶籽试种,随后,又分别引入日本、阿萨姆(印度)茶籽试种。通过各方努力,印度茶文化发展至19世纪后叶已达“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的程度。斯里兰卡于17世纪引入我国茶籽,1780年试种,1824年后,又大量引入我国茶籽及印度茶籽进行扩种,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予以指导。

唐代,我国茶叶传播至西亚阿拉伯地区,从此正式进入阿拉伯国家。据《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回纥人用马来交换茶叶,在供自己饮用的同时,又将部分茶叶贩卖至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从中获取暴利。西亚的土耳其于1888年开始进行茶叶种植,先从日本引入茶籽试种,后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经过分批开发、种市后,其茶业规模逐渐成形并不断向前发展。?

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主从广 州运少量中国茶籽至加尔各答,印度总督 哈斯丁斯寄了一部分给东北部不丹包格尔 栽植,其余茶籽栽植于英军官凯特私人的 加尔各答植物园中,这是印度最早的栽植茶 树的纪录。1788年,英国自然科学家班克斯最早提 倡由中国引种至印度;并应东印度公司之 约,写小册子介绍中国的种茶方法。同时指 出比哈尔、兰格普尔和可茨比哈尔等地适宜种茶。1834年,印度总督本廷克成立茶叶委员 会,研究中国茶树究竟有无可能在印度繁殖。 该会秘书戈登来中国调查栽茶制茶方法。中 国制茶工人和技师亦于1837年到达阿萨姆。 1838年制成第一批茶叶约250公斤,东印度 公司董事会认为质量很好,并以高价公开出 售。次年即有95箱印度茶叶运抵伦敦。与此 同时,在印度公司董事会还批准了英国商人 立即组织职权萨姆茶叶公司”的请求,这家 公司于1839后在上阿萨姆正式成立,投资为 50万英镑。从总的情况来看,19世纪50年代以前印度植茶业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到19世纪60年 代以后,英国许多资本家在印度纷纷投资兴 建茶园,掀起了第一次种茶高潮。印度的第一个茶叶公司成立于19世纪40 年代,英属印度政府把除了查布瓦茶园以外 的所有茶园出售给该公司(查布瓦茶园为一 个中国人购买经营)。该公司在1852年售茶获 利,第一次向股东分红,消息传开,引起轰 动,私人资本跃跃欲试。1857年英国镇压印 度民族大起义后,改组印度政府,把印度置 于英王的直接管辖之下,英国资本大规模进 入印度,相当大一部分投人种茶业,各种茶 叶公司纷纷涌现,1881年在加尔各答成立印 度茶业联合会。成立之初,联合会的成员拥 有10.3万英亩茶园。联合会在茶的种植、加 工、运输、销售等方面协调成员的利益,交 流情报、技术,采取共同措施,抢占国际市 场,打击排斥中国茶。19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到印度的海底 电缆铺设完成,印度各主要城市电讯业务迅 速发展起来,了解欧美的市场信息、联系供 销订货业务在顷刻之间就可以完成。英国资本凭借其雄厚的实力,组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庞大公司,大大提高了印度茶的国际竞争能力。例如,1892年成立的马丁公司拥有铁路、煤矿、船坞、茶叶种植园、锰矿、水泥厂、电力公司、保险公司等,其竞争实力,中国的单家独户的茶农和行商坐贾难以望其项背。19世纪70年代以后,印度茶出口逐年上升。1875年印度茶销往伦敦2950万磅,1881年为4575万镑,1886年增加至7650万磅。1893年英国从印度进口 10814万磅茶,从斯里兰卡进口 640.8万磅,从中国只进口了 3206万镑,仅占15.6%。印度茶园经营走专业化、企业化道路,相对集中,规模较大,茶叶种植园(场)是印度茶叶生产的基本单位,多属大公司或私人经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