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设备对养殖业的作用和关系?
现代规模化养殖及畜牧工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时至今日,我国的养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善于经营和管理,通过利润扩大再生产滚动式发展,逐步扩展了饲养规模,有些企业的家禽饲养规模达到5~20万只,并开始采用自动化方式饲养(通风、喂料、饮水、清粪、拣蛋)。另一方面,龙头企业逐步完善了各个链条中利益分配,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同时防疫工程建设、防疫意识加强。具有了市场抗风险能力,规模也越来越大。
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规模企业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国外优良品种蛋鸡年单产18~20Kg,产蛋期成活率93%以上,而我国目前蛋鸡生产水平单产普遍处于16Kg左右,个别达到18Kg以上,产蛋期存活率一般在85%左右,多数鸡场处于微利和维持经营状态。究其原因,除了难以控制的疫病与较低的饲养技术以外,畜牧工程技术上的缺陷是最大的问题。目前还有众多养殖企业在投资购买设备时不懂得如何选择现代化产品,结果导致设备利用率低、畜禽良种优良性不能充分发挥。 养殖设备涉及养殖生产不同领域的多种设备。以生产环节来划分的话,我们基本可以将现代化养殖设备及技术分为:
一、禽舍建筑
从建筑方面而言,现代的禽舍建筑改变了过去的高成本砖混结构,研制开发了简易的节能开放型、大棚式、拱板结构禽舍以及复合聚苯板组装式禽舍;在能源利用方面,现代禽舍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照明或取暖;人们还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养殖开发了生物床养猪,而垫料发酵也开始应用于肉鸡与肉鸭的饲养中。所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都在节约资金和能源方面获得了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今后几年,禽舍的发展方向将是养殖开发半封闭式禽。它能够利用开放式自然光能的有点弥补密闭式禽舍耗能高的缺点,同时还有利于生物安全控制。这种模式有其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例如:轻钢禽舍,轻钢禽舍跨度大、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它能有效利用建筑空间,使建筑造型简洁、美观,并使构件规格整齐统一,适用于现代规模化养殖业,并能适应我国南北不同的天气条件。如配上现代养殖设备,可加大养殖密度,并准确估计上市天数和重量。
二、 蛋鸡、肉鸡笼养技术
主要体现为离地高密度饲养方式的采用。这种方式减少了家禽与粪便的接触,有利于控制疾病,同时也提高了饲养密度,减少了占地面积,使蛋鸡产蛋率提高了6~10%,受精率提高10%左右。笼养鸡设备根据其断面型式有叠层型、阶梯式、半阶梯式。笼层数量可以是单层、双层、三层,直至八层;种鸡、蛋鸡、肉鸡都有相应的鸡笼。
目前,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紧缺或昂贵、种鸡笼养人工受精劳动强度大及污染等问题,因此有待进行群体本交笼的研究与开发,并根据家禽体重大小研究笼具的网铁丝粗细与笼具大小参数;根据禽舍不同宽度、长度设计开发不同类型的笼具。
三、 喂料及饮水设备
喂料设备包括料塔、输送器和喂食机,喂食机则有螺旋弹簧式、链式、索盘式、行车式等多种,除了行车式喂食机仅用于笼养外,其它各种既可用于平养,也适用于笼养。螺旋弹簧式和索盘式在笼养中是开放式送料,平养则可以封闭式送料。螺旋弹簧式喂料机由料箱、输料管、绞龙、料盘和驱动电机组成。适用于肉鸡、蛋鸡、种鸡、火鸡、鸭等多种家禽。由于其饲养集中在食盘中央,料位可调,可阻止鸡抓扒和溅撒饲料,因此可大大节约饲料。盘体由耐用的抗紫外线塑料制成,拆卸简单,易于清洗。
饮水系统包括水箱、水压调节器、过滤器、水管和饮水器。饮水器有乳头式、杯式、钟式和吊塔式多种,简易养鸡场也可用长条水槽。吊塔式饮水器仅用于平养。从节约用水和防止细菌污染的角度看,乳头式饮水器是家禽饲喂环节最理想的供水设备。不过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的是乳头饮水器的密封性能,必须选择优质不漏水的饮水器。根据结构不同一般分为锥阀式和球阀式。
锥阀式:由高质量不锈钢或高品质塑料制成。阀门元件的排列和宽跨度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供水系统。该产品的特点在于采用了锥阀式的下水方式,从而保证其下水充足。
球阀式:上部采用锥形水针,不但能控制水流量,还能防止水滴溢出造成浪费。同时由于产品属于球阀式下水,因此虽然下水量较柱塞式的产品有所减少,但在密封性能上则具有一定优势!
用喂料机和饮水器不仅免除了人力、提高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节约饲料和饮水,还能保证家禽的采食和饮水卫生。
四、 通风设备
现代通风设备能够排出禽舍内的废气,有利于家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为家禽高效生产创造了环境条件。早期通风设备采用工业用风机,导致禽舍噪声大,能耗高,投资大。这不仅给养禽场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导致舍内环境条件差,影响了家禽的生产性能。随着农用高效节能风机以及禽舍纵向通风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通风设备在节约电能,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营维修费用、降低噪声与改善舍内外环境等方面已经有了显著进步,通风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五、 舍内湿帘降温设备
如果禽舍内仅有风机等通风装置,没有相应的降温装置配合使用,禽舍在夏季便容易超温,导致家禽发生中暑现象,对家禽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湿帘降温设备便是能有效解决夏季炎热,减少舍内高温热应激对家禽造成危害的重要工具。湿帘降温设备与纵向通风风机配套使用,可使夏季舍内温度由35~36℃下降到28~30℃的家禽适宜温度,基本确保了家禽在高温季节的正常生产。
六、 禽舍冬季取暖设备
热风炉、暖风机以及正压管道送风技术对于禽舍冬季取暖是非常重要的。风机能够将引进设备的新鲜空气先经加热后再送到禽舍内。通过与加热系统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了冬季寒冷季节禽舍内温度问题。投资少,热效率高,耗煤少。不过使用热风炉仍然存在设备过于干燥且舍内温度不均的问题,所以,今后要继续展开研究,着重考虑通过加湿的方式来解决舍内的温度分布问题。
七、 禽舍环境自动控制技术
禽舍环境控制技术是能够对禽舍内以家禽日龄为基础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素环境进行智能控制的一整套硬件与软件系统。目前,禽舍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如根据舍内不同区域温度自动开启风机风量大小、调整风机通风方向等,这样才能把环境控制与生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对于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而言,先进的现代化养殖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现代先进的畜牧工程设施、设备相配套,中国养殖业可能还停留在八十代初期的水平,现代规模化养殖难以实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先进的畜牧设施、设备其性能特点各不相同,必须与养殖企业的不同生产方式、目的及规模相配套。用户需要更多地了解相应的畜禽设施、设备性能和特点,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配套设施及设备的生产效率。中国的畜牧工程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家禽孵化养殖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研制出更科学的、更先进、更实用、效率更高的设施、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养殖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水产养殖技术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1.?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苗种的选择
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些本地的水产品种,可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后期的快速生长也有积极作用。另外,优良的苗种还可以降低后期病害的发生率,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也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如果因为养殖需要,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品种,一是要接受渔业管理站的健康检测,防止外来苗种携带病原,造成本地水域污染;二是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养殖,观察确定不会对环境或其他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后,再在公共水域进行养殖。
3.?饲料的科学喂养
水产生态养殖中,对于饲料的投喂也有专门的要求,除了要根据水域内苗种数量多少确定投喂量外,还要坚持“由少增多,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特别是对于养殖新手,应先投喂少量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域(池塘)中饲料剩余情况,如果无剩余,下次投喂时可以适当增加饲料量。直到观察到水域中有少量饲料剩余,此时投喂量即为最佳。科学进行饲料投喂,能够减少水域因为饲料残余而导致水质败坏、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的情况,保证了水质纯净、健康。
4.药物的规范使用
生态养殖中,对各类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十分关键。基于生态养殖理念的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到对常见疾病的有效防范,例如掌握某一类疾病的发病规律,了解其致病原因,这样就可以在疾病暴发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更换水体、进行水体消毒等措施,避免爆发疾病带来损害。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则需要按照渔业管理站的指导进行科学用药,使用低毒高效的绿色药物,精准把握用量,在短时间内取得治病效果,且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益生菌的选择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适宜淡水养殖品种生长的有益菌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菌类的选择工作。首先,就是要挑选自然水域中的菌类,这一类菌类不仅能够帮助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同时也是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菌类的投放也需要注意数量,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其次,就是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合适的种菌,通过这些种菌可以促进菌类更好的生长,以此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最后,就是在采购种菌时,一定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并且经过一些试验确认种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水产品进行繁殖的生产行为,其整个过程都是以人工饲养为主。
所谓的陆基养殖指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而是采用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技术。
主要装置是采用环保型的信息技术,进行集约型水产养殖。
陆基养殖相对于传统的淡水养殖有多不同之处,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路基养殖数量是传统养殖的三倍。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在国际水产养殖当中都是比较先进的养殖技术,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养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传统水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水质环境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减少养殖的占地面积。由此可见,陆基养殖占地面积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少,适合于很多城市的运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