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方法_红薯田间管理方法

在红薯的 种植 中期是红薯生长的重要时期,所以中期的红薯管理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具体的 方法 技术是什么样的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方法_红薯田间管理方法

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

 一、防旱排涝 当叶片中午凋萎,日落不能恢复,如连续5~7天,有条件的可浇水,促进红薯快速回复生长,浇水量起垄栽培的以半沟水为宜。遇到多雨季节,使垅沟、腰沟、排水沟?三沟?相通,保证田间无积水。特别应注意低凹易涝地雨期积水的及时排除,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湿度过大对红薯造成的影响。

 二、打顶提秧不翻秧,化学调控,促控结合 对于底肥充足,雨后有旺长趋势的薯田,不要割秧,在封垄期打顶的基础上,当分枝长度达到1尺左右时,再打顶1~2次,最大叶面积系数以不超过5.0为宜。雨后将淤土中的薯秧提起,放回原处,不打乱叶片的合理布局,不损伤茎叶,拉断蔓上的细根,抠断红薯笼头靠表层土壤中的纤维根,减少植株对水分的吸收。仍有旺长趋势时,每亩用15%多效唑75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打,10天后仍有旺长趋势,可再喷一次。如因氮肥过多引起的旺长,可喷施1~2次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但如果茎叶生长不足,叶面积系数不足3.5时,可喷施1%的尿素与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适当促进。

 三、防治病虫草害 红薯生长中期会遇到造桥虫,甘薯天峨、甘薯麦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一旦发生可用50%辛硫磷1500液叶面喷打。如果发现有紫纹羽病(植株下部土层出现紫色菌丝,环包薯块,后期造成薯块腐烂)危害,应将病株及病土一并挖出,带至田外深埋,在原处撒上生石灰粉,或喷打多菌灵杀菌剂,控制蔓延。红薯封垄后,薯田残余的一些零星杂草会越长越大,与红薯争光争肥,一旦发现,要及时拔除。

红薯田间管理方法

 1.扎根缓苗阶段的治理,扎根缓苗阶段是从栽后长出新根到块根开端构成,历时1个月左右。红薯定栽后要实时查苗补苗,以包管全苗,栽秧后,如遇大旱,应实时浇缓苗水,以利扎根成活。普通在栽插后,要浇一次,今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以松土,提温,消弭杂草,合时喷洒新高脂膜促进植株敏捷发展利于根构成。

 2.分枝结薯阶段治理,栽插后30-40天跟着温度升高,茎叶发展加速,块根持续构成膨大应实时增强水肥治理,如遇天旱可随水亩追5-8斤尿素,浇后要及早中耕松土保墒,

 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的治理,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此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叶面积系数到达最大,普通在这一期间,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此期正值旱季,温度高,植株发展快,为避免徒长,可用50PPM的多效唑液加地果壮蒂灵在田间平均喷打,以叶面沾满药液而不流为佳,可促进果实发育,使红薯优质高产。在此期,地下部块根敏捷膨大,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为促进薯块膨大,可亩用膨大素一袋(12)克兑水15公斤隔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4.茎叶阑珊块根膨大阶段的治理,8月中下旬后,红薯发展后期,茎叶由迟缓发展直至阻滞;营养输向块根,发展中间由地上转到地下,治理上要维护茎叶维持正常心理功用,促进块根敏捷膨大。治理办法,包管泥土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天色亢旱无雨,泥土干旱,会使茎叶早衰影响碳水化物的构成、积聚,形成减产,因而要实时浇小水,但在红薯收刨前20天内不宜浇水,若遇秋涝,要实时排水,以防硬心与腐朽,在 处暑 前后红薯叶进入回秧期。为避免早衰,延伸和加强叶中的光协作用,促进薯块肥大,进行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半斤兑水30-40公斤加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喷打,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如共同运用膨大素结果更好。

 5.摘顶。当红薯主茎长至50厘米时,选晴晴天气上午摘去顶芽;分枝长至35厘米时持续把顶芽摘除。此法可按捺茎蔓徒长,防止营养耗费,促进根块膨大,可增产20%~30%。

 6.裂痕灌肥。红薯进入块根膨大期,表土层会呈现裂痕。此时,每亩用清水粪肥750~1000公斤,对磷酸二氢钾500克(也可用过磷酸钙5公斤、草木灰50公斤,辨别用水浸泡过滤),夹杂在粪肥中,早晨或黄昏沿裂痕灌施,灌后用土填塞裂痕,还喷洒地果壮蒂灵防畸形果、裂果,可增产20%~30%。

红薯旺长高产的方法

 控制红薯旺长,使红薯的产量得到提高,具体的办法主要有:及时给红薯打顶,将红薯秧上的嫩头摘下来,长度以3厘米左右为好,一般每隔15天打顶一次,打顶2~3次即可。如遇大雨,雨后将薯秧提起来,然后放回原处,提秧不翻秧。如果发现红薯蔓出现疯长,应及时采取化学控制,每亩用多效唑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每7~10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

红薯适时收获的要点

 红薯的收获适期,应根据气候条件、安全贮藏时间和下茬作物的安排等确定。但是,收获过早,会显著降低红薯的产量;收获过晚,红薯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不耐贮藏,切干率下降。所以收获时要注意?地?、土?、留?、用?四个要点。

 ?地?就是根据地温来收获。地温在18℃左右,红薯重量增加很少;地温在15℃左右,红薯停止膨大;地温长时间在9℃以下,就会发生冷害。因此,一般在地温18℃时就开始收刨红薯,在枯霜前收刨完毕。切干用的春红薯或腾茬种冬小麦的一般在 寒露 前收刨,留种用的夏红薯在 霜降 前收刨,贮藏食用的红薯稍晚一些收刨,但在枯霜前一定要收完。

 ?土?就是根据土壤干湿来收获。土壤过干或过湿,对红薯收获均不利。过干,土壤含水量减少,地温变化大,红薯易受冷害,且不易收刨。过湿,土壤含水量过多,红薯不仅不易收刨,而且含水量大,收获后不耐贮藏。土壤过湿时应先割去红薯茎蔓,晒几天,待土壤稍干再收刨。

 ?留?就是根据是否留种来收获。留种用的夏红薯,宜在晴天上午收刨,在田间晒一晒,当天下午入窖,不要在地里过夜,以免遭受冷害。

 ?用?就是根据用途来贮藏。红薯收刨后,可在地里进行选薯,去掉病、残及水渍的薯块,并按不同用途和品种分别贮藏。从收刨到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翻倒次数,并要注意轻拿、轻放、轻装、轻运,以免碰伤薯皮。

红薯种植技术的基本方法

红薯起源于我国,是富含膳食纤维、脾胃地下茎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可加工成多种产品。目前红薯种植大多是少量自给的形式,大面积种植是城市供给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有着巨大的需求。现在我们来谈谈种植后的管理技术。

增长措施

1、扦插后3天,检查存活率。如果苗木丢失或枯萎,要及时补充。如果它们存活下来,用一些轻肥料和水来帮助它们生长。

2、如果在种植中使用除草剂,可能就没有草了。如果不使用,则在杂草暴露时需要喷洒相应的除草剂。喷洒应在晴朗无风的下午进行。在其他时期,如少量的草也可以人工拔出,对于种子草必须先拔出种子。

3、在生长期,为了长势好,可以在慢苗期施用一定量的水分和有效氮肥;在根膨大期,每隔一周施用一次复合肥。

4、夏季如果降雨量过多,植株生长旺盛,营养和水分充足,不利于块根生长。因此,可以进行一次或两次,以打破一些纤维根,避免消耗。但是我们不能把树苗翻过来。

水资源管理

红薯喜干燥、深透气的土壤环境,雨量过多,水分过多积累,地下块茎窒息腐烂,或出现骨化、分叉现象。因此,暴雨过后,及时检查沟渠排水是否良好。有时应加设深沟,疏通被杂草堵塞的水沟,使水迅速排出。如果夏季干旱,必须每天日落后人工浇灌。必须彻底灌溉,而不是干湿交替。

病虫害防治

红薯病虫害少,主要危害是红薯蛾类。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颗粒剂防治幼蛾已足够。如果出现黑斑,多菌灵可用于根灌溉控制。一般种植后可用于防治。

红薯种植后,尤其是大面积种植时,做好上述管理方法非常重要。这些措施对保持增产更为必要。如果你了解一般的现场管理方法,你就会知道如何结合实际更好地应用它们。

红薯在条件较好的地方 种植 ,那么红薯种植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红薯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红薯种植技术

 一、 苗床育苗:

 催芽育苗是整个反季节栽培的重要环节,育苗时间适当提早于2月中旬把种薯,移入保护地苗床育苗。苗床使用双层薄膜保护,种薯整齐排列,盖一层细土后平铺一层地膜,再拱架盖一层薄膜,以提高苗床地温。及时在平铺地膜上打孔引苗,以免晴天高温烧坏嫩苗。苗床第1个月每7天喷1次水,l个月后每星期喷2次水肥,(株高达15厘米时)每7-10天剪一批,自第1次剪菌开始每星期喷2次水肥,浓度适当加大,保证再生幼苗养分供给。

 二、施足基肥

 选择沙壤土地块,早春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3吨,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

 三、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以起到增温保墒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昼夜温差,种植红薯一般可采用高垄覆盖双行交错栽插方式,整距60厘米,覆盖面50厘米,小行40厘米,株间交错,株距33厘米,亩留4000株左右,垄高适中,如栽植期间过于干旱,可采用平盖平栽,以利幼苗生长。

 四、适时早栽

 适时早插,合理密植: 4月中旬是幼苗插植适期,此时常年早春气温回暖基本稳定,栽秧适期是晚霜结束后10厘米地温达15℃以上时即可开始栽秧,上年冬或当年初提早翻耕晒白,种植时再起垄整畦。畦带为宽50cm,4月上、中旬根据苗床出苗速度陆续剪苗插植,采用线平插方式,增加薯苗入土节数以提高结薯数。每亩插3500-4000株,株距33cm左右。插植时间不宜超过4月20日,否则收获时间推迟,将影响连作晚稻的插秧季节

 适时早栽是红薯增产的关键,在适宜的条件下,栽秧越早,生长期越长,结薯早,结薯多,块根膨大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栽秧过晚,生长期缩短,红薯少而小,产量低品质差,栽秧适期是晚霜结束后10厘米地温达15℃以上时,(4月中旬左右)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即可开始栽秧,为提高栽秧质理确保苗旺,栽秧时要剔除?老硬苗?和弱病苗,选用壮苗栽插,栽时最好将大小苗进行分级,分别栽插,使其均衡生长,为防治红薯黑班病,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秧苗基部2-3寸、10分钟。红薯应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争取浅栽,栽插深度一般以5-6厘米为宜,栽插时要求封土严密,深浅一致,使叶片露出地面,浇水时不沾泥浆,秧苗露头要直,秧不宜露的过长,以防大风甩苗影响成活。

 四、田间管理

 1、扎根缓苗阶段的管理,扎根缓苗阶段是从栽后长出新根到块根开始形成,历时1个月左右。红薯定栽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栽秧后,如遇大旱,应及时浇缓苗水,以利扎根成活。一般在栽插后,要浇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以松土,提温,消除杂草,促进植株迅速生长利于根形成。

 2、分枝结薯阶段管理,栽插后30-40天随着温度升高,茎叶生长加快,块根继续形成膨大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如遇天旱可随水亩追5-8斤尿素,浇后要及早中耕松土保墒,

 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此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叶面积系数达到最大,一般在这一时期,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此期正值雨季,温度高,植株生长快,为防止徒长,可用50PPM的多效唑液在田间均匀喷打,以叶面沾满药液而不流为佳,在此期,地下部块根迅速膨大,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为促进薯块膨大,可亩用膨大素一袋(12)克兑水15公斤隔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4、茎叶衰退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8月中下旬后,红薯生长后期,茎叶由缓慢生长直至停滞;养分输向块根,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块根迅速膨大。管理 措施 ,保证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天气久旱无雨,土壤干旱,会使茎叶早衰影响碳水化物的形成、积累,造成减产,因此要及时浇小水,但在红薯收刨前20天内不宜浇水,若遇秋涝,要及时排水,以防硬心与腐烂,在 处暑 前后红薯叶进入回秧期。为防止早衰,延长和增强叶中的光合作用,促进薯块肥大,进行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半斤兑水30-40公斤进行喷打,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如配合使用膨大素效果更好。

 5、摘顶。当红薯主茎长至50厘米时,选晴好天气上午摘去顶芽;分枝长至35厘米时继续把顶芽摘除。此法可抑制茎蔓徒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根块膨大,可增产20%~30%。

 6、裂缝灌肥。红薯进入块根膨大期,表土层会出现裂缝。此时,每亩用清水粪肥750~1000公斤,对磷酸二氢钾500克(也可用过磷酸钙5公斤、草木灰50公斤,分别用水浸泡过滤),混合在粪肥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缝灌施,灌后用土填塞裂缝,可增产20%~30%。

 四、喷缩节胺。当红薯秧长至50~60厘米长时,每亩喷缩节胺10毫升或助壮素20~25毫升,能起到控上部促下部、促使块根迅速生长作用,可增产15%~20%。

 五、适时收获

 红薯的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但收获的早晚对红薯产量、留种、贮藏、加工利用,轮作倒茬都有密切的关系,收获过早会降低产量,收获过晚会受低温冷害的影响,红薯的收获适期,一般是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 1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一般在 寒露 前后收刨完毕。

红薯种植要点

 苗床育苗

 催芽育苗是整个反季节栽培的重要环节,育苗时间适当提早于2月中旬把种薯,移入保护地苗床育苗。苗床使用双层薄膜保护,种薯整齐排列,盖一层细土后平铺一层地膜,再拱架盖一层薄膜,以提高苗床地温。及时在平铺地膜上打孔引苗,以免晴天高温烧坏嫩苗。苗床第1个月每7天喷1次水,l个月后每星期喷2次水肥加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保护幼苗茁壮成长。(株高达15厘米时)每7-10天剪一批,自第1次剪菌开始每星期喷2次水肥,浓度适当加大,保证再生幼苗养分供给。

 施足基肥

 选壤土择沙地块,早春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3吨,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

红薯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

 红薯除部分食用外,大部分用作饲料加工和加工淀粉。因此,宜选择高淀粉型红薯良种豫薯868、YS86、湘幅1号、SL?19、湘薯17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出粉率高,产量稳定,抗性强,种植效益比普通品种高。

 二、培育壮苗

 育苗要求苗全、苗齐、苗匀、苗壮。育苗方法主要有温床育苗、薄膜育苗和露地育苗三种,高产栽培一般选用温床育苗。

 (一)温床育苗

 1、苗床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风向阳、3?5年未种过红薯的疏松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细。

 2、苗床制作

 苗床一般做成宽1.3m左右,便于盖膜,长度视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每亩大田需苗床10m2左右),深度40?50cm(以厩肥、农作物、秸秆为酿热材料),床底挖成龟背形。

 3、填放酿热物

 床坑挖好后,将新鲜猪牛粪、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分层垫放,厚度50cm左右,如秸秆比例过大,可泼一些新鲜人粪尿,促发酵。然后在酿热物上铺5?8cm厚的肥土。如不挖坑,在平地做堆床的,四周要用稀泥封闭,防止散热。

 4、适时排种

 温床育苗可选择栽插前1个半月左右排种,露地育苗要求土温在14℃以上才能排种,根据以往 经验 ,我市温床育苗一般3月上旬进行,露地育苗推迟10?15天。要选择中等大小(150?220克),皮色鲜明无病斑的健壮薯块,亩(大田)用种量75?90公斤,排种密度13cm?16cm,每平方米排种量22.5?25公斤。排种前先消毒,将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10分钟即可。排种时薯块头部朝上,底部朝下,大薯排深小薯排浅。排种后复土,复土不宜过厚,只要种薯不外露,就可盖土后用地膜低拱覆盖保温。

 5、苗床管理

 (一)要坚持前期高温催芽,中期适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的温度控制原则,主要通过低拱膜的盖、揭管理来调温控温。齐苗前以催为主。床温保持在30?35℃,温度超过30℃要及时揭膜降温,薯苗长至6?7叶时,转入炼苗为主,在气温不低于20℃时,揭膜炼苗,经3?5天炼苗后即可剪苗栽插。二是加强肥水管理,苗床不宜过干或过湿,床土发白要少量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每次采苗后追施一次腐熟稀薄粪尿水,提高薯苗产量。同时注意搞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二)薄膜覆盖育苗。苗床不堆放酿热物,只覆盖塑料薄膜,这种苗床省工省料,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床温难以控制,排种时间比温床育苗推迟7天左右。

 (三)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不放酿热物也不盖膜,方法简单,省工省料,但用种量大,出苗少而缓慢,且排种时间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才能排种,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进行。

 三、大田栽培

 (一)深耕与垄作

 1、深耕

 红薯是块根作物,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肥沃适度。深耕能加厚活土层,改善通气性,加强蓄水能力,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因此,不管是平作或是垄作,深耕都是提高红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2、垄作

 与平作比较,垄作优点:①便于排灌,有利抗旱防渍。②加深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③增大土壤与外界的接触面而使受光面积增大,土壤昼夜温差扩大。据涟源市斗笠山镇塘溪村1999年试验结果,红薯高垄双行栽培比普通栽培法亩增鲜薯540公斤,增产24%,起垄方式与规格:按1m分厢起垄(包沟)垄高30?40cm,垄面成小拱形,每垄交叉插双行(行距40?50cm),株距26?33cm,每亩4000?5000株,起垄时注意按水平方向进行,以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肥

 红薯为喜钾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为2:1:3,宜采用底肥为主,重施钾肥的原则科学施肥。根据红薯需肥规律和生产试验,亩产鲜薯3000公斤左右的高产丘块,要求亩施腐熟的厩肥3000?4000公斤,N、P、K含量30%的红薯专用配方肥35?40公斤作底肥,底肥在起垄时施入,如平作,在翻耕时施入,追肥分两次施用,移栽成活后新蔓长5?10cm时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对水淋蔸,移栽后50?60天,亩用10千克30%红薯专用肥加硫酸钾5kg结合中耕条施追入。

 (三)合理密植

 红薯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栽插方式确定,短蔓直插密度一般亩插6000株左右,长蔓斜插宜稀,一般插2500?3500株。

 (四)栽插

 1、栽插时间:适时早插有利增产。应掌握气温稳定通过18℃为栽插的上限。一般4月下旬即可栽插,确保红薯高产,争取在5月下旬插完。

 2、剪苗:剪苗时间要看栽插时间配合进行,一般苗高20?25cm剪苗。剪苗时要在离地2个节上平剪,随剪随插。

 3、栽插方法。

 主要有两种

 ①直插

 在下透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薯苗较短,仅4?5个节,薯苗垂直入土2?3个节,外露1?2个节。优点是插苗较深,能吸收下层水分和养分,能抗旱耐瘠,成活率高,栽插省工,缺点是下部节入土太深,通风不良结薯少,入土节不多,单株结薯数较少。

 ②斜插法

 高产栽培红薯一般采用斜插法。要求薯苗长有5?7个节,入土2?3个节,露出2?4个节,优点是单株结薯数增加,近土表易结大薯,缺点是抗旱能力比直插稍差。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蔸,确保全苗

 红薯插后常因干旱、病虫为害或栽插不当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现象。因此,在插后3?7天要及时查苗补蔸,对补栽的薯苗要实行重点管理,赶上前苗。

 2、中耕除草

 在薯蔓满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结也易滋生杂草,中耕是这一阶段特别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进行2?3次。薯苗活蔸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在薯蔓满田前完成第三次中耕。田间杂草较多的,可用盖草能70?100ml对水50公斤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3、茎蔓管理

 不翻蔓、不提蔓。我省各地都有翻蔓的传统习惯。理由是拉断不定根,避免长成小薯,同时便于除草。事实证明翻蔓扰乱了茎叶自然生长状态,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和重叠,降低光合效能,同时拉断了不定根,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样制约生长,造成减产。因此,在茎蔓管理上要积极改变传统习惯,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4、综合防治病虫害

 红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注意合理轮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用敌克松1000倍液淋蔸。虫害主要有蛴螬、卷叶虫、斜纹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间杂草,田间虫害严重时可用2.5%敌杀死500倍液进行防治。

 5、防旱、抗旱

 在适时早插的基础上,要早追苗肥,促薯蔓早满田,提高抗旱能力;其次是在薯蔓满田之前搞好中耕,防土壤板结;第三是不翻蔓、不提蔓;第四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严重时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马水。

 (六)及时收获

 红薯的收获物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志,红薯的收获期主要由气温决定。一般在当地平均气温下降到15℃左右开始收获。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获为宜。收获过早,缩短了块根膨大时间,产量和出粉率低,同时较高温度下收获的薯块容易引起?烧窖?,不能安全贮藏。收获过迟,低温影响降低薯块淀粉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出粉率降低,耐贮性降低。

红薯的价值

 营养

 红薯块根中含有60%-80%的水分,10%-30%的淀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质、油脂、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 灰分等,若以2.5Kg鲜红薯折成0.5Kg粮食计算,其营养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都比大米、面粉高,且红薯中蛋白质组成比较合理,必需 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粮谷类食品中比较缺乏的赖氨酸在红薯中含量较高。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 维生素A、B、C、E),其淀粉也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1.胡萝卜素

 维生素A素有?护眼小卫士?之称,维生素A是由胡萝卜素转变而成的。红薯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含量可高达40mg/100g鲜白地瓜,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2.食用纤维

 白地瓜所含纤维相当于米面的10倍,其质地细腻,不伤肠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动,有助于排便,清理消化道,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减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体自身中毒,降低肠道致癌物质浓度,预防痔疮和大肠癌。同时纤维素能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液中含糖量减少,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3.糖和蛋白结合物类

 白地瓜含有丰富的粘液蛋白,这是一种多糖与蛋白质混合物,对人体有特殊的保护作用,能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关节腔、膜腔的润滑和血管的弹性,由于这种物质可防止物质在动脉管壁上沉积而引起的动脉硬化,可以防止肝及肾脏等器官结缔组织的萎缩,可以减缓人体器官的老化,提高肌体免疫力。白地瓜还含有糖蛋白,具有很好的抗突变、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4.钾

 白地瓜含钾量高,它可以减轻因过分摄取盐分而带来的弊端。钾还是保护心脏的重要因素。由于钾是碱性元素,白地瓜pH值为10.31,是生理碱性食品,有中和体液的作用。适当食用白地瓜,有利于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对人们的健康、发育和 智力开发 都有益处。

 5.抗癌物质

 白地瓜中有一种叫?去氧表雄酮?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对脑细胞和内分泌腺素的活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能延缓智力衰退和增加人体的抵抗力。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赖氨酸、植物纤维、去氢表雄酮,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