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青双上绿芽茶属于哪里的特产
太青双上绿芽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双上绿芽”产自湖南澧县太青山,是澧县太青山有机食品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有机绿茶。“双上绿芽”历史悠久,元朝时即享誉全国,明朝成为贡品,2004年,经湖南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茶叶。
“双上绿芽”产自澧县太青山,太青山亦名太清山,山峰多在海拔800米之上,鸭母尖海拔1019.5米,为“澧县屋脊”,太清山长年云雾缭绕,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自古产茶。“双上绿芽”在生长过程中采用有机环保植物肥,采摘过程注意细节,采摘人员不得使用化妆品、涂脂抹粉、喷洒香水等。制作更可谓十分讲究,用料是高山上谷雨前采摘的独芽,芽长20毫米,经过摊青、杀青、理条、提毫、干燥、包装等6道工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制作时大师用双鼻感嗅香型变化,心气神合一控制机械运转,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神秘色彩,制出来的茶外形条直秀丽,色泽翠绿光润,汤色清澈明亮,其香清鲜持久,口感醇厚甘甜。每公斤极品,需芽头约八万个左右。
“双上绿芽”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国际认证,欧盟(IMO)有机认证和国家农业部有机茶认证。先后获得了“湖南名茶”、“中国名茶”、“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光荣称号,2010年被选为湘商大会和2011年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指定用茶。
国家农业部发出公告,澧县“太青双上绿芽茶”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由国家农业部备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
地域范围
太青双上绿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东经111°12′35″—111°31′34″,北纬29°42′57″—29°57′39″茶叶种植区域,总生产面积3333.33公顷(其中:太青乡859.33公顷,杨家坊乡670.4公顷,火连坡镇369.73公顷,甘溪滩镇355.87公顷,方石坪镇346.53公顷,码头铺镇384公顷,洞市乡347.47公顷),年产茶叶干品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双上绿芽”茶采摘独芽,经机械与手工组合工艺精制而成。其干茶外形扁直秀丽,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爽;香气高鲜持久,有特殊栗香,回味悠长;叶底嫩绿鲜亮,芽头饱满、完整、匀齐,弹性强。冲泡杯中,茶芽直竖,亭亭玉立。干茶芽头80000个/公斤左右。干茶含水量5%以下,手握微感刺手,轻捏即碎。2、内在品质指标。综合各种检测报告分析“双上绿芽”茶理化性质优异。茶多酚总量在18.7~28.7g/100g之间,水浸出物含量在38.2~51.2g/100之间,咖啡碱含量在1.5~4.2g/100之间,总皂甙含量在0.3~1.2%之间,锌含量在3.5~5.5mg/100g之间,硒含量在7.5~12.0μg/100g之间,同时含有硫胺素、钙、核黄素、镁、烟酸、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维生素A、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等多种营养元素。优异的理化性质形成了太青“双上绿芽”茶滋味鲜爽、香气高鲜持久的品质特征。同时太青双上绿芽茶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3、安全要求:太青双上绿芽茶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
近年来,“双上绿芽”茶以国家级示范社——澧县云秀太青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为技术平台,以省级龙头企业——澧县太青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为技术引导,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省茶业集团为技术依托,运用优质茶苗,在太青乡等7个乡镇推广先进的有机茶种植、加工技术,现已建成了茶园40000亩。其特有的“双上绿芽茶手工制作技艺”为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上绿芽”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旗下现有双上绿芽、太青云峰、太青毛尖、太青银峰、太青绿茶、双上红叶、澧州红红茶、城头山黑珍茶等一系列高中低档、绿、红、黑茶类产品。双上绿芽有机茶已通过农业部中绿华夏与德国色瑞斯国际有机认证,产品己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地设立销售网络,覆盖20多个省、市的大中城市,并通过省茶业集团出口到欧美市场,远销海外。
上海地区茶梅盆景种植方法及注意事项:
茶梅花色多样,开花期长,色彩瑰丽,淡雅兼具,树形优美,枝条大多横向扩展,姿态丰满,着花量多,因 此很适合盆栽欣赏。养好茶梅的关键是:盆土要适宜,施肥要清淡,浇水要得法,遮荫要适当。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又不积水为宜。
1、光照:喜光喜暖喜通风。茶梅喜光,从中秋至翌春宜置于通风良好的日照充足处。茶梅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8℃至25℃。盛夏时,中午要避强光暴晒,而早上或傍晚宜多见阳光,以利于花芽分化和花蕾的发育。
夏季每日早晚各浇1次,冬季可数日浇1次,除冬季外,还应隔几天向叶面喷1次水,以保持叶面清洁。
浇水必须浇透。施肥宜清淡,特别在幼苗期。一般2-3月份可施l一2次人类尿,促使其枝叶生长;4-5月施1次饼肥水,促其花芽分化;9-10月再施1次磷肥,促其开好花,也有利于过冬。
除冬季应移入室内过冬外,茶梅均应放在荫棚下养护。
冬季,移入室内后室温不可超过7℃,以3-6℃为宜。
茶梅可用扦插、嫁接、压条和播种等方法繁殖,一般多用扦插繁殖。扦插在5月进行,插穗选用5年以上母株上的健壮枝,基部带睡,剪去下部多余的叶片,保留2- 3片叶即可。也可切取单芽短穗作插穗,随剪随插。插床要遮荫,约经20一30天可生根,早晚逐步透光,幼苗第二年可移植或上盆。
2、盆土适宜
盆栽宜选择质地疏松、肥沃、排水畅通、微酸性的培养土。北方宜用腐叶土或泥炭土为主配成的培养土。茶梅栽植用盆以泥瓦盆为最好,以利透气、吸水,新盆用水浸泡一昼夜退火后才可用;旧盆必须用水清洗干净,消毒后再用,以防病虫害。茶梅小苗宜用小盆,随着植株的长大,再逐渐换稍大一点的盆,盆的大小与植株大小要合比例。盆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的山泥或沙质壤土,粘性土、碱性土均不适合,石灰土更忌用,百栽不活。盆底孔要通畅,盆底先铺一层粗砂粒或粗渣粒,以利排水和通气。栽植时间最好在早春2-3月,栽好后,浇一次透水,放半阴、避风、温暖处缓苗1-2周,即可恢复生长,并可正常进行养护管理了。
3、施肥清淡
施肥要力求清淡,且充分腐熟。若施生肥或浓肥会烧伤根系。尤其是一、二年生小苗,根系嫩弱,更不能施浓肥。一般情况下,2月至3月施一次稀薄氮肥,促进枝叶生长;4月至5月间施一次稀薄饼肥水,以利花芽分化;9月至10月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促使花大色艳。为使盆土保持适当酸度,可结合施肥浇施矾肥水或用青草泡刷的水浇灌。新栽植的茶梅小苗,开始切忌施肥,如过早施肥,易造成小苗死亡,由于茶梅小苗的生长环境变了,加之在起苗时烧根、断根,邮途中又有伤害,栽后又要适应新的环境,恢复生机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如果刚刚开始生嫩根,就连连追施肥料,势必会烧死苗株。因此,栽后两三个月不能浇施根肥。待发叶生根时,给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加喷极少量尿素氮肥,加速茶梅小苗的旺盛生长。7-10天喷一次,连喷1-2个月,通过叶片吸收养分,促进根系的生长,直至长出新枝叶,并基本老化,才能追施浇根肥,但开始不能浇施浓肥,要做到淡肥勤施,半月一次,促使其根壮叶茂,快速生长。
4、浇水得法
适当浇水是新植茶梅成活的关键。特别是邮寄小苗,浇水更要仔细,使其地上部分的茎干枝叶与地下部分根的供水与蒸腾平衡。邮寄苗由于挖苗时植株根须的损伤及邮途期长,其根、枝、叶受伤害较严重,造成复活能力差,根系吸水能力更差,如浇水过多,盆土过湿,造成根系缺氧,呼吸受阻,致使根系窒息而死亡,第一次浇足水后,只要盆土不过干就不要浇水,每天向植株及盆面喷水2-3次,保持盆土微湿润即可,既保证了叶面不缺水,又不使盆土过湿,直至茶梅小苗开始发芽、展叶长新枝,表明已成活,才可正常浇水。
浇水宜保持盆土湿润而又不使之过湿。浇水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切忌浇拦腰水。
5、遮荫适当
茶梅性喜阴湿,半阴环境最适宜。一般每年4月至9月,应在萌棚下养护。夏季烈日强光会灼伤叶和芽,造成叶面卷曲、枯焦而脱落。即使是秋冬季节,光照过强对其生长发育也不利。 茶梅性喜阳光充足,春季应接受全日照。由于新植茶梅早春经受不住寒风日晒,应把它放置在室外避风、温暖、半阴处;如室外寒冷,应置于室内有散射光照处,随着气温的回升,才可把盆逐渐置于室外。承着气温的继续升高,中午前后可把盆放置南屋北窗台或北屋阳台上,只接受朝阳和夕阳,而避开中午前后的直射阳光。入夏应放于廊檐下或院中的棚架下。如无以上设备,可用稀疏苇棚遮荫,以免中午前后的强烈阳光灼伤叶子,导致病害的发生。
6、病虫防治
茶梅的病虫害较少,主要病害有灰斑病、煤烟病、炭疽病等,要早防早治,一旦发病,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300倍液喷杀。如有介壳虫、红蜘蛛等为害,可用人工刷除,有红蜘蛛发生,可用泡烟叶水掺辣椒水喷杀,效果也很显著。一般不要用农药,以防污染环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