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花紫罗兰
紫罗兰花期较长,花朵丰盛,花序硕大,色彩丰富,有香味,可用作花坛、花境的布置材料和盆栽美化居室,也是很好的切花植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切花紫罗兰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切花紫罗兰种植的方法
紫罗兰的生态习性
紫罗兰喜冬暖湿润,夏凉干爽的气候环境。苗期稍耐荫,花蕾形成及开花期喜充足阳光。较耐寒冷,能耐短期0℃左右低温,但不耐霜冻。忌暑热多湿气候,梅雨天气易发生病害。一般以冬季种植,春季开花为主。由于周身具有柔毛,体内水分蒸发较少,生长期一般可少浇水,花期需适量浇水。根系极发达,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粘重土及排水不良地难以生长。
类型及品种
园艺品种甚多,有单瓣和重瓣两种品系。重瓣品系观赏价值高;单瓣品系能结种,而重瓣品系不能。一般扁平种子播种生长的植株,通常可生产大量重瓣花;而饱满充实的种子,大多数产生单瓣花的植株。花色有粉红、深红、浅紫、深紫、纯白、淡黄、鲜黄、蓝紫等。在生产中一般使用白花、粉花和紫花等品种生产切花。
主要栽培品种有白色的?艾达?(Aida)、淡黄的?卡门?(Carmen)、红色的?弗朗西丝卡?(Francesca)、紫色的?阿贝拉?(Arabella)和淡紫红的?英卡纳?(Incana)等。依株高分有高、中、矮三类;依花期不同分有夏紫罗兰、秋紫罗兰及冬紫罗兰等品种;依栽培习性不同分一年生及二年生类型。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通常栽培多为二年生品种。在云南省,于11月播种,播种后,在15℃-22℃条件下,7-10天发芽,再经30-40天左右,具有6-7片真叶时定植。3月即可开花。播种时要将盆土浇足水,播后不宜直接浇水,若土壤变干发白,可用喷壶喷洒或采用?浸盆法?来保持土壤湿润。苗盘放在遮荫处,并盖上遮荫物,待出苗后应逐渐撤去遮荫物,使其见光。
注意秋播的时间不能太晚,否则将影响植株的生长、越冬、开花的数量及质量。
栽培管理技术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作栽培基质。切花多进行温室栽培,种植地忌积水。苗高8-10cm时可定植。栽种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株,等间距穴栽。紫罗兰为直根性植物,不耐移植。因此为保证成活,移栽时要多带宿土,尽量不要伤根系。定植后浇透水。在生长前期应控水蹲苗,保持土壤处于微潮偏干状态,一般3-4天浇一次水。气温越低,浇水越少。环境温度升高后,加大浇水量,否则植株长得较矮,会对切花品质造成影响。栽植时应施足基肥,生长前期视植株长势适当施肥。施肥一次不要太多,要薄肥勤施,否则易造成植株徒长,当植株孕蕾后,追施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周一次。
紫罗兰喜光,需全日照。温度通过塑料大棚来调控,控制在10℃-30℃之间,越冬时温度不宜低于5℃。在云南,冬天通过封闭塑料薄膜来提高温度加以保护,夏天,掀开塑料薄膜,利用通风来降低环境温度,这有利于切花的生产,并且成本低廉,产量较高,品质上乘。
在植株生长过程中,随着花序增长,植株重量增加,植株易倒伏,影响切花品质并造成施肥浇水困难,且影响通风,易染病害。因此在花蕾期应张网。此外,在适宜期注意中耕除草,以利于土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从而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为花卉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夏季高温、高湿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
紫罗兰的主要病虫害有:
(1)叶斑病:是由连作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等原因引起的。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源;
②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③实行轮作;
④沿土壤表面浇灌,避免在植株上喷水;⑤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
(2)猝倒病:主要通过土壤和肥料传播,湿度过大,土温过高,播种过密,幼苗生长瘦弱等情况下易发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拔除病株;
②对土壤进行消毒;
③幼苗出土前期,适当控制浇水;
④发病初期用50%的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灌。
(3)腐烂病:主要是由于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而造成。
防治方法:适当控制水分,透光通风。
(4)根结线虫病:主要通过灌溉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带病土壤和残株是侵染的主要来源。
防治方法:
①进行土壤消毒;
②进行药剂处理。
(5)虫害:主要是蚜虫,积聚在叶、嫩芽及花蕾上,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受害部位出现黄斑或黑斑,受害叶片皱缩、脱落,花蕾萎缩或畸形生长,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蚜虫能分泌蜜露,导致细菌生长,诱发煤烟病等病害。
防治方法:
①通过清除附近杂草来消除;
②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等。
切花采收与贮藏
当花枝上1/2-2/3小花开放时采收。采收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好。此时植株体内的细胞含水量较多,能使鲜花保鲜时间延长。从茎基部采剪,使花枝更长。每束10-20支,绑扎好后基部放入容器中充分吸水,再用包装纸或塑料薄膜包裹后,冷藏或装箱上市。切花花枝在4℃温度下可保持3-4天,3-4天后就应回到室温环境中。
紫罗兰切花的栽培要点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作栽培基质。切花多进行温室栽培,种植地忌积水。苗高8-10cm时可定植。栽种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株,等间距穴栽。紫罗兰为直根性植物,不耐移植。因此为保证成活,移栽时要多带宿土,尽量不要伤根系。定植后浇透水。在生长前期应控水蹲苗,保持土壤处于微潮偏干状态,一般3-4天浇一次水。气温越低,浇水越少。环境温度升高后后,加大浇水量,否则植株长得较矮,会对切花品质造成影响。栽植时应施足基肥,生长前期视植株长势适当施肥。施肥一次不要太多,要薄肥勤施,否则易造成植株徒长,当植株孕蕾后,追施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周一次。
紫罗兰喜光,需全日照。温度通过塑料大棚来调控,控制在10℃-30℃之间,越冬时温度不宜低于5℃。在云南,冬天通过封闭塑料薄膜来提高温度加以保护,夏天,掀开塑料薄膜,利用通风来降低环境温度,这有利于切花的生产,并且成本低廉,产量较高,品质上乘。
在植株生长过程中,随着花序增长,植株重量增加,植株易倒伏,影响切花品质并造成施肥浇水困难,且影响通风,易染病害。因此在花蕾期应张网。此外,在适宜期注意中耕除草,以利于土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从而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为花卉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夏季高温、高湿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月季温室栽培,产花期从10月至翌年5月,其中以12月至翌年3月价值最高。南方温暖地区如广州、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等露地栽培月季,周年均可供应切花,但是市场价格起伏很大,圣诞节、情人节和春节等节日价格最高。因此,需有意识地调节花期,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1、对温度的调控。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提供月季生长的适宜温度,就能使月季连续不断地开花。
2、修剪、摘心和控制水肥。在节日大量需要切花,提前6~8周修剪1次,然后减少浇水量,迫使其休眠1周。如为了国庆供花,必须在8月初开始恢复生长,一般品种新梢抽出60天后即可开花,正好赶上节,但仍要摘心1~2次,直到全株的主枝、侧枝的数量足以产生大量的花朵为止。
3、调节花期的参数。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春夏两季两茬采收的时间相隔6周左右,秋季至冬季要7~8周采切1次。这可以作为通过摘心以及控制温度、光照、湿度来调节花期的一个参数。 1、扦插法。嫩枝扦插在春末或秋初进行。若采用喷雾装置更易成活,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在地温20.5℃、气温10℃、相对湿度70%~80%时发根最易;
2、嫁接法。砧木多为野蔷薇实生苗,1~2月为嫁接适期,嫁接方法主要有芽接和枝接;
3、组织培养。多选取刚谢花后、半木质化枝条的第3~7节,除去枝条上的叶片,消毒后切成单芽茎段进行培养。 月季喜光照充足,不耐荫蔽,每天需接受5小时以上的阳光直射。喜温和,忌炎热,怕严寒。多数品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白天15~26℃、夜间10~15℃。白天温度太高,生长迟缓,花少而小,花朵不耐久,花色易褪、易变;而温度低于13℃,则产花量减少,采花期延迟。月季最适宜生长的相对湿度是75%~80%,如果相对湿度过大,易患黑斑病和白霉病;相对湿度太低,则叶片和花朵易变畸形。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地势高、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栽植,生长健壮,花繁叶茂。
1、定植。种植畦需深翻,并结合翻地施入牛粪、猪粪、鸡粪和复合肥等改良土壤。南方高温、多雨的天气应采用高畦种植,双行式、三行式或四行式定植,株距为30厘米、行距35厘米。
2、肥水管理。月季栽培周期可达5~6年,开花多,需肥量大,应根据植株生长、天气状况及品种等确定好施肥次数和施肥量,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通常是把月季所需的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配成复合肥料施用。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一般每2~4周施用1次。
3、修剪疏蕾。生长期要注意修剪、疏蕾,并及时除去开花枝上的侧芽、砧木上发出的芽及接穗上的根,以促使株型合理、开花集中、花大色艳。
4、遮荫降温。南方温暖地区切花月季露地栽培夏天气温高尤其要注意遮荫和防雨,冬天一般无需加温。 1、适期采收。通常为开花前1~2天,南方地区花蕾尚未开口就可采收。采切的时间还与品种有关,红色和粉红色品种一般在头两片花瓣开始展开、萼片处于反转位置时采收,**品种稍早于红色和粉红色品种,白色品种则稍晚于红色和粉红色品种。在晚春和夏季,又比秋季和早春早一些采切。用于贮藏的月季比正常采收早1~2天采切。
2、适度合理剪切花枝。花枝剪切时一般要有5个节间距或更长一些,剪下后让花枝吸透水,然后按花枝长度分级,每30枝扎成1束,上市出售。
3、入库贮藏。采切后的月季如果不立即上市出售,可入库贮藏,贮藏的温度为1~3℃,相对湿度为90%~95%,最好插入水中或保鲜液中进行湿藏。若需要贮藏2周以上时,最好干藏在保湿容器中,温度保持在-0.5~0℃,相对湿度要求85%~95%。
4、采切后的运输。近距离运输可以采用湿运,即将切花的茎基用湿棉球包扎或直接浸入盛有水或保鲜液的桶内;远距离运输可以采用薄膜保湿包装。干贮的月季切花在运输前,宜再切除花枝基部1厘米,并插入含糖的杀菌液中处理4~6小时。
5、蕾期采切的花枝要催花。可于采切后置于每升500毫克柠檬酸溶液中,在0~1℃冷藏条件下过夜。然后把花枝基部置于上述催花液中,在温度23~25℃、相对湿度80%和1000~3000勒克斯连续光照下处理6~7天,可达到出售要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