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当地人的生活是怎么样
不少学生会选择去丹麦留学,那么丹麦人的当地人生活是怎么样呢?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丹麦当地人的生活
一、国家幸福指数高
丹麦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因为丹麦的人民生活很富足,很幸福。一项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的评比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富足。
二、把幸福洋溢在脸上的老夫妻
根据排名,头5个幸福地依次为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荷兰,它们不但地理位置邻近,而且都高度繁荣。盖洛普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基本需要得到较大满足,所以比较幸福。
三、人们生活富足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227个国家的经济数字,丹麦2009年的人均国家生产总值是3.6万美元,优于其它196国。
人们总是用“水泥森林”来形容大都市,都市人似乎总是冷漠、孤单。而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同样是大城市却有一种乡间般的质朴。
四、丹麦人的“幸福密码”
在“全球幸福指数排名”及“世界幸福数据库”排名中,丹麦人的幸福感经常高居全球前列。在丹麦呆了几天,我终于体会到了丹麦人的“幸福密码”。
五、超市的环保标识
就听说丹麦是高福利国家,人们生活富足,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很强,有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味。在哥本哈根街头一家普通超市里,我排队准备结账,却发现这儿的收银台内压根没有收银员,顾客们自觉排队,自己在收款机前操作付款。
六、小镇时光
排在我前面的一个老太太熟练地把商品从购物筐里取出,在条码机前逐一刷过,再用信用卡结了账。一百多平方米的超市内,七八台收银机同时工作,却只有一位超市工作人员在出口处帮助顾客付款。这家超市的门口连国内常见的防盗报警门都没有,超市对顾客的信任可见一斑。
七、丹麦地铁
后来我发现,原来丹麦人对别人的信任远不止于此。地铁是哥本哈根人常用的交通工具,地铁票价不菲,两站地需要约30元人民币,而乘客完全自觉购票。
一路上记者没看到售票员、检票口或者查票员,乘客都在自动售票机上自觉购票。初次乘坐哥本哈根的地铁时,我还以为免费乘地铁也是丹麦的福利制度之一。坐得次数多了,对哥本哈根人的热情感触更深。只要我们在站台上查看地铁线路图,就会有当地人主动问我们想去哪儿,告诉我们需要换乘的线路;就算是差点坐过站,也有过路人帮我们按住地铁门,以便让我们及时下车。
八、车窗外的景色
在丹麦,除了地铁系统的售票是全自动的,火车也全靠乘客自觉买票。从哥本哈根市到赫尔辛约市的火车上,我和同事随便找了个车厢坐下,便开始小声聊天。可刚说了没几句,前排一位老太太就转过身来,指了指车厢门上的一个小牌子。原来,丹麦的火车分为静音车厢和普通车厢。静音车厢可以让疲惫的乘客安静休息,而好动的小朋友也可以在更加敞亮的普通车厢里玩。我们急忙向老太太道了歉,换到普通车厢坐下。不过,丹麦人的充分信任也让我们意外逃了一次票。在从赫尔辛约市返回哥本哈根的路上,为了赶上飞机,我们没来得及买票就跳上了即将发车的火车。这一路上,尽管北欧森林和波罗的海的风光交错而过,但我却因为逃票无心欣赏。
九、骑自行车是他们休闲锻炼的一大乐趣
对于丹麦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安逸宁静的,骑自行车是他们休闲锻炼的一大时尚。500多万人口的国度拥有自行车420万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十、丹麦人的食住行
1.吃
丹麦的国土面积很小,所以人们格外珍视每一寸种植粮食的土地。在该国,进行过采矿、铸钢等生产活动的土地,不消毒是没资格干别的用的。种菜之前,农民会采用高温、水冲洗或者生物分解的方法,把“脏土”彻底清洁一遍,消除污染隐患。为了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冒“绿色食品”混进市场,丹麦人还发明了一种辨别仪器,能快速检测出食品中是否残留有化肥成分。
不少搬到丹麦的中国人告诉记者,他们来了之后嘴都被“养刁”了:喝的牛奶是从牧场运来15小时之内的;蔬菜是从田里摘下不到400分钟的;水果买回来用手一擦就能入口……说实话,丹麦人的餐桌远不及中国人的丰富,但吃得放心,是记者在当地感触最深的一点。
丹麦人特别爱吃火腿,养猪业因此很发达。据统计,该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猪比人多的国家。全国有1000多万头生猪,而丹麦的人口却只有500多万。为了减少养猪带来的污染,丹麦学者呼吁把一部分猪圈迁到波兰和罗马尼亚。记者在丹麦日德兰半岛参观养猪场时,发现当地农民为搞环保还发明了独家的养猪秘方。他们给1万多头猪吃的饲料中添加了氨基酸,猪吃了这种饲料,粪便中的氮含量就会减少,从而改善了排泄物污染环境的问题。为了让猪随时呼吸新鲜空气,猪圈顶部还安装了价值10万欧元的换气扇。农场经理告诉记者,由这种“绿色环保猪”做的火腿口感特别好,每周都能收到欧洲各地的订单,看似很高的饲养成本早就挣回来好几倍了。
2.住
刚到丹麦时,记者为装修房间去买吊灯,一进门就看上了一盏设计极其简约但个性十足的灯具,导购员说它叫“哥本哈根五角球”,是很著名的款式。后来记者才知道,哥本哈根是著名的设计之都,虽然不及米兰、巴黎的奢华光环,但“丹麦设计”却以环保、实用的风格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当地人的家居生活中。在丹麦买家具,除了看价签,还有一个标签是必看的,上面标明了这件家具的环保指数,它在丹麦像家电的质量认证和节能指数一样重要。丹麦的木制家具很少刷油漆,一般使用自然的上蜡工艺,因此少了光鲜亮丽,多了回归自然的亲近感。
记者到丹麦朋友家做客,发现他们铺的地板是用亚麻籽油、松香、米粉、黄麻等天然原料做的环保产品,据说从不需要打蜡,打扫时省时省力,将来还能降解再利用。这种地板现在在丹麦很常见。记者还看到一把奇怪的连体椅子,朋友解释说这叫“交谈椅”,是供一家三口人坐在一起聊天的。在日德兰半岛的城区,很多人家的屋顶上搭有木架子,一问才知,原来是给丹麦鹤筑巢孵蛋的地方。在丹麦没有人养鸟,鸟儿只是遵循着生态规律繁衍生长。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们爱鸟护鸟的风尚。
三种住宿方式可供选择?宿舍、租房、寄宿
中国留学生在住宿方面一般有三个选择?大多数本科生会选择住在学校宿舍(多为双人间)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外租房或寄宿在当地人的家里。
3.行
1/3的上班族骑车,汽车和游艇一样贵丹麦是非常富裕的国家,开车代步本是小菜一碟,可政府为了减少汽车出行,将车辆及汽油的价格定得非常高,税也很重,一部车和一艘游艇的价钱几乎一样。以前只知道荷兰是欧洲的自行车王国,没想到在哥本哈根有1/3的上班族骑车,其中包括高官、富豪和名流。连首相也自称是单车爱好者。
有些国家光是嘴上提倡民众骑车,哥本哈根政府却在硬件设施上动了真格。他们给自行车设立贯穿全城的专行道,确保每天上午前往市中心的道路不会遇到红灯。而且自行车道从高度上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分开,一目了然,安全可靠。专行道开通之日,哥本哈根市长还赶到街上为骑车上班的人送上果汁和热茶。如今,该市的自行车专行道达到了300多公里,骑车上班时最高时速可达20公里。
如此多的人骑车一要归功于丹麦人传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做得好,为骑车者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这方面,丹麦是我们这个“自行车大国”的榜样。
2022年8月26日,由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赢家品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维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相关单位联合发起的“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重磅推出系列大讲堂,为广大家庭农场主提供宏观指引和发展赋能。
2022年11月1日,联盟系列大讲堂第一课“二十大召开——新征程上家庭农场的机遇与发展”顺利开课。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举国收藏、举世瞩目。
在此背景下,联盟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利庠、国家生物饲料开发工程中心首席战略官姚民仆、安佑集团首席技术官洪翊_对中国现代化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方向作深刻分析与分享。
张利庠: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的家庭农场经营策略在《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的家庭农场经营策略》的课程分享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乡村振兴重大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专家张利庠教授指出,我们要明确二十大的核心精神“守正创新”,因为当今在俄乌战争、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恰逢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更需要通过“守正创新”加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全面、全程”的共同富裕。
而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然要打造中国式农业强国,且其中又以实现“畜牧强国、养猪强国”为发展重点,转化为切实指标则是提高中国畜牧产业“六率”——科技贡献率、资源利用率、质量达标率、调控有效率、价值转换率、可持续增长率。
在此背景下,家庭农场的赋能至关重要,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的基本经营单元,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目前全国有家庭农场约390万家、农民合作社约220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约9万家,通过赋能活跃的优质农户,实现适度规模养殖,获得稳定高效益的养殖成绩并保障猪粮安全。
但从生猪产业的规模化趋势来看,目前全国前20家集团猪企占据了28%的市场,并且还在成长;散养中小户少了40%,并且还在萎缩。
如果大型猪场按照年增15%的速度扩张,6年以后,猪农还在吗?没有了家庭农场,养猪人还是农民吗?养猪还是农业吗?
张利庠认为,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不是好事!国计民生的产业掌握在高度垄断的大资本手中存在风险,猪周期一来资本往往跑得最快,因此必须赋能家庭农场。
而赋能家庭农场的核心方向有3点,让农民有事做、让农民好做事、让农民做好事。
具体方案上,对现代化家庭农场的赋能主要包含6个工程:
1、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生态循环低碳工程;
2、农户经营主体培育、渠道通路建设工程;
3、经营方式三产融合提升发展工程;
4、新型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
5、中国企业精准服务、经营管理提升工程;
6、家庭农场经营人员综合素质CEO工程。
据此,安佑打造了现代化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产增值,而且切实有效地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满足环保要求并创造了新的价值提升:
最后,张利庠强调:50-500头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家庭农场是我国真正的养猪主力,真正解决家庭农场做不好的事情,满足并引导他们的需求,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立身之本。
姚民仆:高举二十大农业强国的旗帜,加快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中国著名农牧企业管理专家、国家生物饲料开发工程中心首席战略官、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专家姚民仆分享了《高举二十大农业强国的旗帜,加快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的课程,指出要避免中国养猪产业走进死胡同,必须走公司加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
姚民仆强调,我们要认清“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
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我国小农户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数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全国有2.3亿农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
我国农业基本的资源贫富和人地关系格局,决定了农业的主流将长期是小规模经营,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养猪事业必须走家庭农场的道路,美国的大规模农业工业化模式存在重大弊端。
在上述模式下,美国的食物里程(指食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距离)平均高达1300-2000英里,这意味着一种食物从地里收获,经过“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零售”等环节到消费者手中消耗了大量石化能源,并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有统计显示,美国为了生产1卡路里热量的食物,大约需要消耗含10卡路里能量的石化能源。
因此很多专家为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的农业前景感到担忧,美国也有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必须逐渐以小型多样化经营的生态农场替代大规模工业化农场,实现更环保、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姚民仆表示,农牧业要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背后就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而这些技术需要以下10大工程推动开发——良种选育、健康养殖、精准营养、饲料资源、标准化推进、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种养结合、品牌培育、食品深加工、养殖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未来中国最有前途、最具竞争力的家庭农场,就是能将100公里范围内所有地缘性原料利用起来,不仅最大化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喂出的猪农产品风味极佳,并且运输半径最短,新鲜的绿色农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要实现对未来“高效率、高效益”的展望,核心方向就是提升“劳动生产力、饲料转化力、畜禽生产力”。
姚民仆强调,如果以国内成本最优的猪企与丹麦养猪水平对比,每头猪还多付出成本331元,如果我国生猪养殖达到丹麦的水平则不必在猪周期下亏损;因为生产水平的差距,我们每年多死了一亿多头猪、多养了500-1000万头母猪。
因此,只要高举二十大农业强国的旗帜,围绕10大工程稳固提升养殖水平,在加快现代家庭农场发展的同时一定能有更好的养殖效益、更高的经济效益、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赋能方向安佑集团首席技术官、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专家联络负责人洪翊_在《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赋能方向》的分享中指出,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成立的宗旨是助力传统家庭农场及中小养殖户转型升级为现代家庭农场,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为什么要收藏家庭农场的发展?
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和《中国畜牧兽医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20年,年出栏99头以下的小户和散户,市场比重从85.1%下降到26.3%;100头到4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6.2%增长至16.6%;年出栏500~9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2%上升到10.8%;1000~29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2%上升到13.5%;年出栏3000~49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1.4%上升至7.4%;年出栏5000~99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1.4%上升至7.3%。
按照当前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中国未来养殖业规模结构可能变成集团化养猪场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剩余市场份额分别由“规模化养猪场占25%、家庭农场占15%、散养户占10%”。
显而易见,随着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家庭农场及散户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家庭农场对比集团化猪企的弱势在于“资金不足、信息数据的获取与运用能力低、现代化技术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低”等,优势在于“负债率低、折旧费用低、人员稳定、决策更快”,通过扬长补短家庭农场也有机会实现迎头追赶。
例如通过与丹麦、荷兰的对比可知,尽管养殖主体为家庭农场,但通过在“育种、组织、猪群健康度、资源利用率、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也能实现高产值高效益的养殖成绩,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家庭农场的振兴,必须要往现代化方向发展。
联盟据此设计了科技农场模式,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防非化”4大层面提升猪场管理水平,在此模式下一个人可以轻松管理两栋1000头产能的猪舍,实现年出栏5000头,并显著降低因“管理不当、疾病多发”等负面因素造成的损失。
在此模式下,尽管前期成本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建设而增加,但随着年出栏量的提升、饲养效益的提升,反而实现造肉成本从16元/公斤降低至14元/公斤,并通过“无抗猪肉、品牌猪肉”的增值使得每头猪多赚100-300元。
为了帮助更多家庭农场实现“高产值、高效益”的养殖,并助力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实现,联盟邀请了“养殖科技领域、育种领域、营养领域、疫病防控领域、环保领域、经营领域”的诸多著名专家:
洪翊_挚诚地表示,通过专家凝聚起来的顶尖智慧,联盟希望能高效发挥出“举办现代家庭农场赋能大讲堂、组建‘现代家庭农场发展导师团和专家智库’、探索现代家庭农场增效增值经营模式、推广现代家庭农场数智化自动化模式、探索和实践现代家庭农场零排放与循环农业模式、推广现代家庭农场品种改良计划、推进现代家庭农场联防联控防非”等18项主要功能,帮助家庭农场成功实现增效增值。
具体来看,联盟对家庭农场的赋能工作主要包含“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线上大讲堂、科技成果应用、增效增值方案、全国各地线下交流”4大主项。
以线上大讲堂举例,专家赋能课程规的划有“成绩改善、健康管理、饲料饲养、环境把控、经营管理、猪场增值”6大层面,不仅从宏观上给予现代化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引,更全方位覆盖在养殖水平提升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所有难题与管控细节。
所有相关课程会在以下两个平台发布,大家及时收藏可以获得最新、最前沿的课程与信息。
最后,洪翊_许下美好愿景:希望透过联盟赋能工作,制定标准化操作,帮助农民增值增效,实现养殖规模化、智能化,完成低碳循环农业,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让中国家庭农场成为世界的典范。
结语:
本次大讲堂的圆满举办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畜牧业承担着“让人民更健康、让食物更安全、让农民更富裕、让环境更友好”的重要责任;“猪粮安天下”不是一句简单的标语,而是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祖国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通过二十大的召开,我们亲切感受到农民与祖国发展血脉相连,相信在乡村振兴的有力推进中,还会涌现出更多像“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这样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组织,赋能天下猪农共创绿色养殖、共迎幸福生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