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区周边有什么景点值得推荐
海埂公园,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云南省“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市南郊,“高原明珠”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约10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0米,占地750亩。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地处昆明市区的南部,背靠西山森林公园,紧邻高原明珠滇池,距市区10公里,云南民族村作为全国著名的主题文化公园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黄金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接待信息发布单位,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浓缩于湖光山色之中,融峻山秀水、玲珑景致和珍稀植物于园林绿化之中。景区占地面积为1264.96亩,其中水域面积463.96亩。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建成开放的有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藏族、景颇族、哈尼族、德昂族、壮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傈僳族、普米族、满族、回族、瑶族、阿昌族共25个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滇池大舞台、民族团结广场、风味食品城等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
永昌湿地公园位于船房河入滇口南侧,前身是永昌鱼塘,原有面积198亩。该鱼塘不仅割断、减小了草海水面,还因多年的养殖经营成为了滇池草海的水体污染源。在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度假区实施退人退房退塘,拆除原有防浪堤长880余米,拆除鱼塘围堰坝埂1100余米,清理水面、附坝杂草及垃圾11万余平方米,清挖淤泥57000立方米,彻底打通了原鱼塘与草海相连通道,水面面积由原来的198亩扩大到现在的220亩。同时,度假区工作人员利用清挖出的淤泥在已拆除的鱼塘防浪堤、坝埂原位置,堆砌鸟类栖息景观小岛,种植水杉、垂柳、杨树、红枫、小叶榕等乔木3240余株,菖蒲、旱伞草、荷花等水生植物36.67万余株。
艺术园以大色块的园林布局,简洁明快,正面远眺西山,后面流水环绕。从东门入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东骧神骏”群马奔腾的巨型雕塑。马匹充满灵性,力道雄健,多骨丰筋,天然奔放,全无圈养之气息,真乃神骏也。在树木环绕之中,由三重圆门、清风明月亭、“吉祥永驻”的孔雀雕塑等组成的东花园幽雅恬静。
滇池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外海”而存在的一片水域,位于滇池的北部。原来的湖域深入昆明市城区,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围湖造陆”而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现仅残存海埂大坝以北的小片水域,与昆明城中的大观河、西坝河相通。水质劣V类,但在昆明市政府的大力治理下,草海的水质正在逐渐恢复。现已成为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滇池红线哪86个项目
中山杉近30年的部分示范种植区
1、中山杉1998年就开始在浙江临海、三门试种,表现出很好的抗风、耐盐碱、耐水湿等特性,但在浙江用量一直很小。“瑞安、温岭是沿海防护林的试点,当地林业部门购买的中山杉都用在了沿海防护林工程上..
2、在上海滨海森林公园主动和其他树种搞抗逆性竞赛,结果他们培育的中山杉在上海发展到了1500亩的规模。事实证明中山杉是抗逆性在所有树种中最优秀的。
3、2007年底南通如皋林业部门分别将中山杉和东方杉两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二年多以来,经过科技人员的试验观察,中山杉302,118长势良好,树干挺拔优美,生长速度较快,抗盐碱性表现优良,到2010年将拟建中山杉防风林1000亩。
4、在江苏盐城滩涂土地面积大,但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立地条件差,现有树种相对单一。为使沿海生态防护林建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的复合型稳定的生态系统,使我市林业实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盐城市林业站选择了很多耐盐树种进行对比试验,从试验结果看,杉类耐盐的树种有中山杉。2011年拟建中山杉经济林1000亩以上。
5、江苏东海县李埝林场在瘠薄的片麻岩山地上栽种的中山杉属试验林,在1994-1988年中山杉苗木长势良好。到2009年该林场将在山地上种满中山杉苗木。
6、中山杉在徐州市绿色通道工程中的应用徐州市机场路从连霍高速徐州东出人口至观音机场,为长30.3km的标准一级公路。效果非常好可以在全国推广种植。
7、在江苏泗阳一直以意杨为木材产业构成现状,通过内引外联,中山杉在泗阳开始发展种植。中山杉302,401的生长速度不亚于意杨,但是木材质量比意杨好很多。因此有关林业部门也准备大投入引进中山杉种苗。
8、在安徽凤台区因为当地挖煤形成了很多坑常年积水,其它树木没有办法种植。2008年在华东花木合作社引进了中山杉和落羽杉,中山杉的表现好与落羽杉。中山杉基本全部成活,落羽杉死亡部分。为中山杉在安徽落户打下良好基础。
9、为丰富湖北省优良生态绿化树种,同时也为规范和引导湖北省林木良种引种、试验和推广行为,湖北省种苗站把中山杉定为湖北省2008年主要引进的生态、用材林树种,在全省首次规模性地完成了中山杉7个系号5000株苗木的引进工作。
10、现正积极将中山杉向北方地区推广,已在大连、东营、烟台、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试种,其中石家庄种了4年,天津种了7年,表现依然良好。
11、在云南随着滇池湖滨中山杉种植的不断深入推进,不久的将来,这种美景将出现在滇池畔。100万以上的中山杉苗木已经种植完毕,下一步依然任务艰巨。有1.8万亩土地要种植中山杉。
法律分析:86个名单未公布,但该项工作已经展开,正在整改。截至目前,长腰山片区、龙门社区山邑村、融创文旅城等项目已全部或部分拆除。
法律依据:《云南省滇池“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3 年)》 第五章 管理保护目标 第二条 具体目标
(一)“退”的目标科学划定湖滨生态带,违规建筑、设施、产业100%迁出,湖滨带修复面积达到3.95万亩;沿湖滨生态带边界建设生态廊道,形成滇池湖滨生态区“人退湖进、还湖于湖”的空间管控格局。
(二)“减”的目标在湖滨生态带外侧建立滇池保护缓冲带,确定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容量、承载人口上限和城乡发展规模上限;落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节水发展,流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6%,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含河道生态补水)达到80%以上,实现从“环湖造城、环湖布局”向“离湖布局、远湖发展”的转变。
(三)“调”的目标调整农业种植品种结构,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完成环湖路临湖一侧及外延200米范围内6181亩花卉种植大棚和6000亩蔬菜种植大棚拆除,实施花卉产业绿色种植提升改造面积3.3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31.5万亩,确保2023年流域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降低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的销售使用。
(四)“治”的目标全面抓好城乡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较2020年增长3%,基本完成老城区合流制溢流排口改造;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100%;确保环湖截污体系进一步完善,入湖河道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湖体水生态恢复工作稳步推进。
(五)“管”的目标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及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建立湖泊智慧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逐步完成“美丽河湖”评定,湖泊保护治理公众满意度不低于90%。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