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春秋时期的一些变革事例!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春秋时期的一些变革事例!

问题描述:

帮我找下春秋时期的一些变革事例哈!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变革

西周后期,由于被剥削者集团本身的逐渐瓦解,以周宣王“料民太原”为标志,旧的剥削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旧的土地制度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新的剥削方式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新土地制度之形成便成为必然,而新关系与新制度的形成过程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发生的经济方面的变革运动。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

1.历史背景:王室式微;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大;戎狄的威胁使在国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2.春秋诸霸

“霸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汉书·严安传》)

“率诸侯而朝天子,天下化之,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

主要事件和战争

周郑交恶

迁邢封卫(存邢救卫)

葵丘之会(前651年)

宋楚泓水之战(前638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2年)

晋秦郩之战(前627年)

晋楚邲之战(前597年)

两次“弭兵之会“(前579年,前546年)

争霸战争的历史意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使用渐多

牛耕逐步推广

水利兴修,利于农业

2.生产关系的变化:

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一种解释:井田制的瓦解)

许多奴隶身份转化为农奴,自耕小农增多

赋税制度的变化,突出的事例有:

齐国之“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相地而衰征”

晋国之“作爰田”、“赏地而悦众”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作丘甲”(前590年)

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

郑国“作丘赋”

独立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出现

压迫和反抗

“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兽恶其网,民恶其上”,“民弃其上,不亡何待?”

暴虐如晋灵公,酷政如齐国(齐景公时“踊贵屦贱”),奢侈如蔡侯,昏愦如卫懿公。

劳役、兵役是人民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小国人民,更是不堪重负,深受其害。

反抗斗争的形式:

民愦

据险聚众抗暴,如“ 萑苻之盗”

国人的斗争(卫国、莒国均发生过)

统治阶级的夺权斗争

1.“私室”对“公室”的斗争

2.鲁国“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与“公室”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公室卑,三桓强”,是“三分公室”(前562年)、“四分公室”(前537年),鲁国国君的权力架空,政权实际落入“三桓”之手

3.田氏代齐

齐国田氏的来历(陈国公子完、田恒子)。

前476年,田恒(田常)消灭齐国强族,掌握齐国大权

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姜齐变为田齐

4.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晋国经常发生内乱,“公族”势力消耗殆尽。出现“六卿强,公室卑”的局面,“晋之公室尽矣”。

韩、赵、魏三家大夫日渐强大,先打败范氏、中行氏,又联合消灭智氏,分晋而立(前453年,但到前403年才得到周天子的正式批准)。

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新兴力量崛起,权力下移,社会更趋活跃,奴隶改变身份、获得自由的可能性增大(“人臣隶圉免”)。新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正在形成中。最大的意义在于:社会关系、社会组织进一步冲破“血缘”的锁链,民意也依托“天意”得到充分的肯定。《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师旷与晋悼公间的讨论,悼公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此处卫君指卫献公)。师旷曰:“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性,匮神之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举例如齐懿公之被杀。懿公为公子时,与邴戎之父猎,争获弗胜。及即位,断丙戎父足,而使丙戎仆。庸职之妻好,公纳之宫,使庸职骖乘。五月,懿公游于申池,二人浴,戏,职曰“断足子”,戎曰“夺妻者”。二人俱病此言,乃怨。谋与公游竹中,二人弑懿公车上,弃竹中而亡去。(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左传·文公十八年》略同)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魏文侯(前445---前396年在位)、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2.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前382---前381年,时楚悼王当政)

3.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两次公布法令: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前350年)

4.其他各国的变法(赵、韩、齐、燕等)

5.变法的实质和最大的成效:中央集权政体的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动

1.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

2.农业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

3.手工业和商业的显著发展

4.城市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临淄、邯郸、郢等)

5.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6.地主阶级逐步成为主要的统治阶级,封建官僚制度因之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分别是什么

(1)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期:代田法 播种工具耧车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技术 沿用至今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有的地方一年三熟

(3)灌溉技术的发展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灌溉工具——曹魏时期:翻车;唐朝时期:筒车;宋朝时期: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