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时的蔬菜栽培技术有哪些?
南北朝及其以前时期,蔬菜的栽培技术已十分丰富而细致。南北朝以后,我国的蔬菜栽培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比如育苗移栽技术,元代时栽培瓜类、茄子、芋、莴苣、芥菜等都采用育苗移栽。元代已注意到瓜类和茄子是喜温蔬菜,种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在气温尚低的农历正月,必须设法创造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进行催芽,才能使其萌芽。
当时系采用瓦盆或桶盛粪秽,待其发热,将瓜类、茄子的种子插入,经常浇水,白天置于向阳处,夜里置于灶边等种子发芽后,种于肥沃的苗床中。适时用稀薄的粪土浇灌,并搭矮棚遮护。待瓜茄苗长到适当大小时,带土移栽至本田。
这种方法相当于现在的冷床育苗,而利用粪秽发热催芽,与现在利用温床育苗的道理是一致的。可见当时已知道粪秽发酵能产生相当高的热量,必须等发酵高峰过去后,才能用来给喜温的蔬菜催芽。
清代后期,已把育苗移栽视为栽培某些蔬菜的必要措施。如:栽培结球甘蓝,就必须进行育苗移栽才能确保包心。这时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专营培养菜苗出售的菜农。
清代文献中出现“苗地”这一名称。当时对早春培育辣椒的苗地有严格的要求:苗地要选择高燥肥沃之地,预先施以基肥,并精细整治。播种之后,苗地上要搭矮棚遮护雨雪,防寒保暖。幼苗出土后,遇天气晴朗,白天应揭去棚顶,使幼苗见日光。
到惊蛰后,将瓜类或茄果类蔬菜的种子用水泡涨后密播于最先挖的堂子中,覆以谷壳,再盖以草荐。草荐是用干枯的谷秆编织成的床垫。发芽后,天气晴朗时,白天揭去草荐,夜晚用草荐盖好。
待子叶展开后,按一定的株距行距每两株相并,移至第二次挖的堂子中。经十余日长出两片真叶后,按1寸左右的株行距移至第三次挖的堂子中。如此经数次移栽,到天气转暖时,定植至本田。其时堂子中的甘薯藤、稻草、牛粪等已腐熟,可用来做肥料。
软化栽培技术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蔬菜园艺。比如韭黄的生产,北宋时已出现,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首次记载了培养韭黄的方法:冬季,将韭根移至地窖中,用马粪壅培,即可使其长1尺多高。并且正确地指出,由于不见风日,所以长出来的叶子黄嫩,因此名之为“韭黄”。
我国农业素有集约栽培的传统。早在西汉时,就有在甜瓜地里间作空心菜和小豆的做法。发展到清代,间套作更加细致,已经将蔬菜与大田作物及经济作物间套种,达到在一块地两年可以收获13次。
各种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大棚蔬菜生产有着土地利用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移动方便、生产技术要求不严等优点,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一起来看看。
温室大棚土壤消毒的方法随着设施栽培的普及和推广,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这为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条件。但是,设施条件下温湿度极有利于病虫害的生长和传播,特别是土传病虫害。如何进行温室大棚的土壤消毒现在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般土壤消毒用甲醛、呋喃丹等药剂消毒,这不但需要一定的经费开支,而且药剂的残留对人体的健康不利。现在介绍一种既省钱效果又好的消毒方法?太阳能消毒方法。
每年将用旧的废薄膜收好留作土壤消毒用,在7、8月份利用太阳直射时间长温度高来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方法为:每667平方米施入碎稻草1000?2000kg、生石灰30-60kg(ph6.5以下,如ph6.5以上用同量的硫铵),深耕,整地成宽60?70cm、高30cm的小厢,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地表面积使地温升高快。厢面上盖上旧薄膜,沟内灌满水至厢面湿透为止。将温室大棚天膜盖严密封7d以上(天气晴好时为7d,如阴雨天多时间要加长),采用该方法地表温度可达80℃以上,一般的病虫都能杀死。这种消毒方法因为室棚内温度高,要将室棚内的不耐热的物品搬出室棚外。
降低湿度预防棚室病害每种病害都需有适宜的发病环境条件,在棚室管理中尽量避免出现发病的环境条件,既可防病于未然,又省下了打药的成本,避免了农药污染。湿度是多种病害发生的关键条件,棚室内防病要以降低湿度为中心。
1、浇水。播种前、定植后要浇足底水,缓苗后浇足缓苗水。尽量减少在生育期浇水,防止生长期过频的浇水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生长期如需浇水,可开沟灌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2、覆盖无滴膜。棚室由于内外温度差异大,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气湿度严重。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也结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气湿度不严重。
3、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降低空气湿度。灌溉时用膜下灌水法也可降低空气湿度。
4、合理密植,利用大小行栽培。棚室内定植密度勿过大。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小行栽培,以利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5、中耕松土。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6、通风。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排出湿气,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7、浇水时间。寒冷季节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提高温度。等到了中午和下午时再加大通风,排出湿气。
8、减少传播病害途径。蔬菜病害的病菌从越冬、越夏或病株中心传染到其他植株,都有一个或数个传播途径。
在管理中阻断这些途径,可减轻病害的流行。以芹菜为例: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传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减轻病害的流行传染;软腐病、病毒病等主要依靠农事操作、接触传播,在田间管理时,尽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触,减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虫传染,及时防治蚜虫可减少传染。
可使棚菜获高效的方法一、园土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3-5克多菌灵或溴化甲烷处理,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二、双层覆盖:在大棚内覆盖地膜或增设小拱棚。覆盖地膜可使土表土壤温度提高2℃,增设小拱可使蔬菜生长环境的气温保持在15℃以上。
三、改进架膜方式: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料绳代替竹竿为攀附物,能减少遮光度,提高光合效益。
四、改进灌水方式: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大水漫灌,可使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10%以上。
五、选用无滴棚膜:此种植上不会凝聚水滴,适光率可达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涂灭滴灵或每日坚持清扫,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强光照。
六、撒草木灰:在大棚经常撒干草木灰,可抑制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促使蔬菜健壮生长。
七、增施二氧化碳。在棚内燃烧沼气,既提高了棚温,又增补了二氧化碳气体。
八、设置反光幕。在棚室后墙设置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能增强弱光区的光照,提高2℃-3℃地温。
九、施用生长调节剂。正确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长激素,可促进植株生长,防止落花落果。
各种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蔬菜的种植时间表:
(1)喜热型不经霜打。如:西红柿、茄子、青椒、甘薯、花生、四季豆、毛豆、各种菜豆、西瓜、南瓜、黄瓜、葫芦、苦瓜、丝瓜、甜瓜、苋菜、空心菜、玉米、芋头、芝麻、向日葵、空心菜等;
(2)喜寒型 不耐热。幼苗时需要凉爽的天气,成熟时霜寒可以增进风味。如:大白菜、白萝卜、芥菜、甘蓝、卷心菜、花菜、花椰菜、芜箐、土豆、生菜、莴苣、胡萝卜、芹菜、甜菜、菠菜、芹菜、香菜、小白菜、上海青、洋葱、葱、韭菜等;
(3)耐寒型可以过冬如:蚕豆、豌豆、油菜、芦笋、荠菜等。
喜热型蔬菜:要在春季解霜,天气转暖,气温稳定后栽种。长得比较慢的喜热型蔬菜,要早一些栽种,有的可能要不等解霜先在温室里育苗,以保证能有足够长的时间成熟。至于长得快的喜热型蔬菜,如空心菜、苋菜等,则可以从春季一直种到夏末初秋。
喜寒型蔬菜,在没有霜的地区,秋季和冬季都可以种;有霜的地区,要在夏末初秋种,以保证在降霜前成熟。在寒冷的地区,春季也可以栽种,不过需要先在温室里育苗,再移栽到户外。成熟得快的喜寒型蔬菜,如樱桃小萝卜、小白菜、上海青、生菜,不管是南方北方,春季都可以栽种。
耐寒型蔬菜,幼苗期间非常耐寒,但需要温暖的天气才能长大成熟。所以一般在初霜前一些时候栽种,使其长出幼苗来过冬。在寒冷的冬天,幼苗并不会冻死,但几乎停止生长,等来年开春天气转暖后,继续生长。
蔬菜种植时间的选择
关于时间的选择,大家有各自的习惯,有人按季节,有人按月份,下面试着提供一些按照不同时间分类适合种植的蔬菜品种供朋友们选择参考。
春秋与播种
适合春播的蔬菜:菠菜,小青菜,苋菜(喜热,最好在5月份播种),生菜,茄子,黄瓜,空心菜,韭菜,红薯藤,菊花菜,辣椒,番茄,丝瓜,冬瓜,南瓜,豇豆,苦瓜,西瓜,扁豆,木耳菜等;
适合秋播的蔬菜(要种些耐寒的蔬菜过冬):菠菜,花菜,黑心乌(乌踏菜),大蒜,香菜,菜苔,牛皮菜,萝卜,葱,莴苣,生菜,芹菜,豌豆苗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