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陈州文言文答案
1. 《王建传》古文翻译
你好是这个吗?
破慕容主于参合,帝(魏道武帝)乘胜将席卷南夏。于是简择俘众,有才能者留之,其余欲悉给衣粮遣归,令中州之人咸知恩德。建以为宝覆败于此,国内空虚,获而归之,纵敌生患,不如杀之。帝曰:“若从建言,非伐罪吊人之义。”诸将咸以建言为然。建又固执,乃坑之。帝既而悔焉。
翻译;
王建是北魏初年魏道武帝拓跋珪手下将领。初为左大夫,后迁散骑常侍,为冀、青二州刺史,封真定公。
东晋太元二十年(395)王建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市东南)大破后燕慕容宝的军队。开始,拓跋珪想留下有用的人,遣返数万俘虏。王建则坚决反对,认为是纵敌养患,应全部杀掉。拓跋珪采纳了这个建议,全部坑死,可不久又后悔了。
2. 急求文言文翻译 王建及的
王建及,许州人。少年时代侍从李罕之,跟随李罕之投奔到晋国(这里指后晋),担任匡卫指挥使(官职名)。梁国(这里指后梁)、晋国在柏乡开战,在鄗邑(地名)野外的河边相持不下,镇州、定州的兵控制着河桥,梁兵猛烈的攻打。晋庄宗登上高台望见镇州、定州的兵即将被打败,回头对李建及说:“桥被梁朝的部队夺取了,我们的部队就危险了,怎么办?”李建挑选了二百人骑马突击梁兵,梁兵被打败,撤退了。跟随晋庄宗在莘县、故元城打仗,都率先冲锋陷阵抢占城池,因为军功多次被任命为辽州刺史(官职名),统领“银枪效节”部队。
晋国攻打杨刘,李建及亲自背着芦苇填城下的壕沟,率先登上城墙攻打了下来。跟随晋王在胡柳打仗,晋兵被打败,和梁国部队抢夺一座土山,梁兵先到达,登上土山不好阵势。晋庄宗来到山下望见梁国部队阵列牢固整齐,大声对自己的军队说:“今天的战争,能占领这座山的部队取胜。”并指挥骑兵攻击,李建及指挥“银枪军”挺进,梁国部队撤下土山败走,在土山的西边布阵,晋兵于是抢到了土山。将领们都说:“我们走散的士兵还没有集结,又到了傍晚,不应该再出战了。”阎宝说:“他们在山上,我们在山下的时候,还能击败他们,何况现在我们从高处向下攻打他们,这个机会不能错失啊。”李建及认为他说得对,就对晋庄宗说:“请您站在高处看我们打败敌人!”随即对众人大声说:“今天所损失的军需物资都在山的西边,何不去取回来!”然后率领骑兵攻击梁国部队,梁兵被打败。晋国部队于是驻扎在德胜(地名),在河上建设了南北两座城。梁国将领贺瑰攻打南城,用竹篾拧成绳索把战船都系在一起,晋国的部队渡不了河,南城非常危急。晋庄宗在军营门口堆积金银布匹,悬赏招募能破坏梁国战船的人,以至于吐火写咒的艺人巫师都来应征。李建及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持着槊(一种兵器)大声说:“梁国、晋国的部队就隔着一条河,何必用那种(艺人巫师的)手段!我今天就能打败他们。”就用大瓮装满柴禾,从上流放火焚烧梁国战船,李建及又命令二个小船满载装甲士兵跟在后面,用斧子砍断敌人系船的绳索,梁国士兵都被打退。晋国部队得以渡河。因为晋军援救南城,贺瑰撤销了包围退走了。
自从晋庄宗得到魏博(人名),李建及统领“银枪效节”部队。李建及当将军,喜欢用自家的财产分散给士卒。晋庄宗派宦官韦令图监视他的部队,韦令图说:“李建及很得军心,恐怕会有别的(叛变)心思,不能让他带重兵了。”晋庄宗就任命李建及为代州刺史。李建及很郁郁的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3. 《赵犨》文言文翻译赵犨,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人,世代担任忠武军牙将。赵犨天资机灵矫健,小孩的时候喜欢做行军布阵的游戏,自己指挥,发号施令,其他的小孩都不敢乱动。他的父亲赵叔文见到后,说:“他肯定能广大我家的门楣。”长大后,喜欢读书,学习击剑,善于射箭。会昌(唐武宗年号)时期,跟随军队讨伐潞州,收复天井关,又跟随军队 *** 少数民族的叛乱,忠武军的功劳最多,升任为大校。
黄巢攻入长安,赵犨所在的地区盗贼兴起,陈州人到节度府,请求让赵犨担任刺史,上书到朝廷请示,得到批准。赵犨上任后,召集下级官员们商议说:“黄巢如果不死在长安,一定会向东出关,陈州是第一个他要经过的地方。”于是增高城墙,挖深沟壑,充实仓库,收集柴草,准备防守。百姓有家产的都让他们进城,修整铠甲兵器,招募彪悍勇猛的士兵,全部安排自己的子弟带兵。黄巢战败,果然向东逃窜。敌人的将领孟楷带领一万人进犯,赵犨迎战并擒拿住了他。唐僖宗表彰他的功劳,升任他为检校司空。黄巢听说孟楷了死,又惊又怒,全部兵力驻扎在溵水,和秦宗权合兵好几十万,挖了五道战壕,分各路攻打陈州。陈州人非常害怕,赵犨下令说:“士卒最看重的是建功立名,如今虽然众寡不敌,男人应当在绝处求生,光害怕没有什么作用。就算为国而死,不也比活着做贼好吗?我家吃的是陈州的俸禄,誓死打败敌人保卫陈州,有不同意见的斩首!”众人都听从他的命令。赵犨带领精兵出战,多次打败了敌人。黄巢更加恼怒,发誓一定要屠城,于是在陈州旁边建起八仙营,俨然宫殿一般,分封百官、部门,储备粮食打算持久围攻。秦宗权运输铠甲兵器等军需品,敌人的阵势更加大了。赵犨经历大小几百次作战,各自胜负差不多,稳定军心,于是派人到朱全忠那里乞求救援。不多久,汴军到了,在西北扎营,陈州人很振奋,赵犨带兵奋击敌人,大败了他们。包围共计三百天才得以解围。
中和(唐僖宗年号)五年,提拔他为彰义军节度使。黄巢虽然失败,秦宗权的势力开始大了,占据地方几千里,屠杀了二十多个州,只有陈州依靠赵犨没有沦陷,因为功劳担任检校司徒,加封为泰宁、浙西两节度使,都在陈州一同受封。龙纪(唐昭宗年号)初期,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忠武军节度,仍然统领陈州,陈州流亡的人接连都回来了。赵犨和弟弟赵昶关系非常和睦,后来年老,全部把军事托付给赵旭,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
赵犨把忠心和力量全用来坚守孤城抗击敌人,黄巢最终失败灭亡。但他依附附朱全忠,也依靠朱全忠的力量是自己振兴起来,所以每次运输调动协助朱全忠行动,他都比其他镇率先。
赵昶,字大东,神采轩昂,内心沉厚,讲究法度。打败孟楷时功劳很多。黄巢围困陈州时,赵昶夜里指挥军队,疲劳了就睡,就像有神灵帮助。黎明时候和敌人决战,战士奋力作战,捉住敌人首领好几个,斩获首级一千多。赵犨统领泰宁,以赵昶担任陈州刺史、检校尚书右仆射。当时,地方谈论忠心、勇猛以及吏治,都推举赵犨、赵昶。赵犨年老后,让他留守后方,升任忠武节度使,也留在陈州。又加封为检校司徒。劝说百姓耕种纺织,对百姓广施恩惠。又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宁(唐昭宗年号)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三岁,追赠为太尉。
赵犨的儿子赵珝,字有节。雄壮刚毅,喜欢读书,善于骑射。黄巢围困陈州时,他激励部下,约定以死报国。因为先人的坟墓在敌人的地盘,他担心被糟蹋,连夜征募敢死队取来先人的灵柩。兵器库里有张巨弩,机关坏了,不能发射,赵珝自己琢磨修理,发射的箭矢远达五百步,人马都能射穿,敌人害怕不敢接近。因为功劳被任命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并担任处州刺史。
赵昶的军队叫做忠武军,赵珝升任行军司马。赵昶死后,赵珝担任忠武留后,政事简洁,部队上下都很安定。朱全忠上书推荐他担任忠武军节度使。陈州的土地松软经常坍塌,赵珝堆填砖瓦铺平地面,于是没有了隐患。三次升迁到检校太保。光化(唐昭宗年号)三年,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侍中,封为天水郡公。依照三国时邓艾的旧迹,掘开翟王渠灌溉稻田来发展农业。一家有三个节度使,相继二十多年,陈州人感到很应该。
天复(唐昭宗年号)初期,韩建统领忠武军,任命赵珝为知同州节度留后。唐昭宗回到长安,下诏让他入朝,赐号“迎銮功臣”。以检校太傅的身份担任右金吾卫上将军,跟随朝廷东迁。一年多后,因为疾病免官。去世时,五十五岁,追赠为侍中,陈州人为他罢市举哀。
4. 求文言文翻译王建及的急随便翻译一下,如果不对请不要见怪,这个故事我没看过,不过看样子似乎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情: 王建及,许州人,年轻时(或从小)就跟随李罕之,李罕之到晋,当了匡卫指挥使。
梁与晋在柏乡这个地方发生了战争,在鄗邑的野河上相距,晋的镇、定两路兵马控制了过河桥,梁军突击。 庄宗看见镇、定两路兵败,向建及问道“如果梁夺了河桥,咱们就危险了!现在应该怎么办?” 建及选了两百名士兵攻击梁军,梁军兵败,解了围。
以后攻打莘县和故元城,都是冲锋陷阵,累计功劳被封为辽州刺史,并将银枪效节军。 在攻打的战争中,建及背着葭苇(一种植物)去填平沟壑,率先登城。
晋军败后,与梁国争夺一个土山。梁军先到,占领了土山,摆好了阵仗。
庄宗到了山脚,看见粱军阵营整齐,对军士们说:“今天的战斗!能占领土山就能获得胜利!”就率领骑兵攻击,建及率领他的银枪军跟随,粱兵败退,在山的西面列阵,晋军就占领了土山。将领们都说:“溃散的士兵还没集结,而且天色已晚,不适合战斗。
”阎宝说到:“我们在山下,他们在山上,还可以打败他们,更何况现在我们居高临下。” 建及同意他的看法,就对庄宗说:“请您登高看着我打败敌军!”并对军士大喊道:“今天咱们丢失的轴重都在土山西面,现在咱们去收回来!”就率领部队攻击梁军。
粱大败,晋军得胜。 粱将贺瑰攻打南城,用竹笮(一种易燃的材料)将战舰隔绝在河上,晋军无法渡河,南城危在旦夕。
庄宗将金钱布匹堆积在军门,招募能破粱战舰的方法,甚至连使用法术的人都来了。建及身披铠甲,手拿长槊(一种长兵器)说道:“晋军粱军不过间隔一条河,何必用投机取巧的方法!看我今天攻破它!”就在大瓮(一种大容器)中放上薪草,在上流放火焚烧粱的战船,建及率领两船士兵相随,用斧子打破竹笮,粱军就都逃走了,晋军渡过河,救了南城,解除了贺瑰的威胁。
庄宗得到银枪将军王建及,建及当将军,爱将家资送给士兵。庄宗让宦官韦令图当他的监军,韦令图说:“建及很得人心,怕他有其他的想法,不可以让他率领精锐部队。”
就将建及改封为代州刺史,建及郁郁而终,年纪仅仅五十七岁。 。
5. 雨过山村(唐)王建古文翻译原文: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雨过山村》是由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流传至今,脍炙人口,深受诗歌迷的喜爱与推崇。这首七言绝句以简炼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前两句,点明题目,“鸡鸣一两家”言居家之少,当为山村特有之景象,“竹溪村路板桥斜”写出了山村景色的静谧深幽。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第四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以花之“闲”,反衬农家在春蚕季节之忙,造语清新,韵味无穷。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写景写人及人事,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诗歌译文
雨里鸡鸣一两家,——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竹溪村路板桥斜。——竹林里小溪潺潺,木板桥歪歪斜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姑嫂相互叫着去浴蚕,
闲着中庭栀子花。——院子里的栀子花正在开放却没有人看。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嫂嫂和小姑相互呼唤去清洗蚕子,庭院里的栀子花因为农忙而没有人来欣赏。
作品鉴赏编辑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 *** 之象征,故少女 *** 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4.D 5.C 6.D 7.(10分,每小题5分) ⑴(史敬思)射死十多个梁兵,恰逢天下大雨,晋王才能和随行的人一同逃走,(通过)从尉氏门上面吊绳子下来而出逃。
(得分点:“会”译为“恰逢”、“得”译为“能”、“缒”译为“用绳子将人或物从城墙上往下送”、“大雨”译为“下大雨”各1分、句子大意1分) ⑵(史敬思的五队人马)抓到几十个梁兵,都杀掉了,各队留下其中一人,放他让(他)逃去,告诉他说:“晋王的大军快到了。”(得分点:“纵”译为“放”、“逸”译为“逃”、“且”译为“将”或“快”各1分、、“梁兵数十”定语后置、句子大意各1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
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D项,将:jiàng,动词,率领。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C项,后从庄宗入魏博,败刘掞于故元城,累以功历贝、相二州刺史。十八年,晋军讨张文礼于镇州,建瑭以先锋兵下赵州,执其刺史王珽。
所以选C。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原文中没有涉及“灭掉了梁太祖”的内容。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会”译为“恰逢”、“得”译为“能”、“缒”译为“用绳子将人或物从城墙上往下送”、“大雨”译为“下大雨”“纵”译为“放”、“逸”译为“逃”、“且”译为“将”或“快”、“梁兵数十”定语后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史建瑭,雁门人。晋王任雁门节度使时,他的父亲史敬思任九府都督,跟随晋王入潼关攻破黄巢,收复京师,在陈州进攻秦宗权,曾率领骑兵作为先锋。
晋王向东追击黄巢到冤朐,返回时经过梁,在梁的城北驻扎。梁王在上源驿摆酒,只有史敬思和薛铁山、贺回鹘等十多人侍奉。
晋王喝醉了,在梁驿(上源驿)留宿,梁兵在晚上围攻他们。史敬思登上驿楼,射死梁兵十多人,恰逢天下大雨,晋王才能和随行的人一同逃走,从尉氏门上面吊绳子下来地出逃。
而史敬思被梁兵追上,被杀。 史建瑭年轻时在军中任副校,自从晋降服丁会后,和梁在潞州相对峙,史建瑭已是晋军的先锋。
梁兵多次被史建瑭杀死,常常相互告诫要躲开史先锋。梁派遣王景仁进攻赵,晋军救赵,史建瑭率先锋兵经过井陉,在柏乡交战。
史建瑭、周德威共同攻击梁军,大败梁军。因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祐九年,晋进攻燕,燕王刘守光向梁请求军队增援,梁太祖亲自率兵进攻赵,包围枣强、蓚县。这时晋的精兵都在北方进攻燕,只有符存审和建瑭率三千骑兵屯驻在赵州。
梁军攻破枣强后,符存审把守下博桥。史建瑭把他的部下五百人马分成五队,自己率一队,约定各自捉取梁军割草放牧的人十个到下博会合。
到傍晚,抓到梁兵几十人,都杀掉了,各队留下一人,放他逃去,告诉他说:“晋王的大军快到了。”第二天,史建瑭率领一百骑兵打着梁的旗帜,混在割草放牧的梁军中,在傍晚叩开梁的营门,杀死守门的士兵,放火大叫,斩杀几十上百人。
而梁派出去的割草放牧的人,各自都碰上了晋兵,有的已经不见了,那些被放回来没有被杀的士兵,回来后都说晋军快到了。于是梁太祖在晚上拔营离去,蓚县人追击他们,梁军丢下的粮草武器不可胜数。
梁太祖这时正患病,从此更加严重。而晋军因此能同心协力收复燕,全是他们两人的功劳。
后来随唐庄宗进入魏博,在旧元城打败刘掞,积累功劳历任贝、相二州刺史。十八年,晋军在镇州讨伐张文礼,史建瑭率先锋兵攻克赵州,抓到刺史王珽。
7. 雨过山村的阅读答案《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答案:首句“鸡鸣一两家”,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显出山村之“幽”。次句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
2"雨过山村”中的闲好在何处?
答: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
8. 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7分)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D。
(1)(3分)表达作者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2)(4分)白首老翁在夕阳中悠然自得垂钓,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1. 灌溉田地是不是四个字的成语
灌溉田地不是四个字的成语,就是普通的名词短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扩展资料: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4、风格具有典雅型
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2. 灌溉的灌字有什么四字成语醍醐灌顶、抱瓮出灌、灌夫骂座、戳心灌髓、五丈灌韮
一、醍醐灌顶
意思: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意见,受到很大启发。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译文:哪能知灌顶有醍醐,使得我整个人都醒悟了。
二、抱瓮出灌
解释: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自:《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译文:“挖隧道,进入井,抱着坛子取水灌溉。”
三、灌夫骂座
解释: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译文:武安侯就生气,弹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在室。
四、戳心灌髓
解释:刺心并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难以忍受。
出自:宋文茂《李班长学文化》:“秀英见祝怀成坐在一边戳心灌髓地说风凉话,怕又挑起事来。”
译文:“秀英见祝怀成坐在一边戳心灌骨髓地说风凉话说,怕又挑起事来。”
五、五丈灌韮
解释:用来讽刺那些思想保守,守着老一套,拒绝接受先进经验的人。
出处:汉·刘向《说苑·反质》:“卫有五丈夫,俱负缶而入进灌韭,终日一区。邓析过,下车,为教之曰:“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灌韭百区不倦。”五丈夫曰:“吾师言曰:‘有机知之巧,必有机知之败。’我非不知也,不欲为也。子其往矣,我一心溉之,不知改已。”
译文:汉刘向《说苑·反本质》:“卫有五个丈夫,每人都背着瓦罐进进浇灌韭菜,整天一区。邓析过,下了车,为教他说:“是关键,后重的,前轻,命令说桥,每天浇灌韭菜百区不厌倦。”五个丈夫说:“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技巧,必须有机械的失败。’我不知道的,不想做的事。你可以走了,我是一个用心灌溉的,不知道改变已经。”
3. 四字成语灌溉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语出]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近义] 茅塞顿开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 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4. 四字成语灌溉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
[释义]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语出]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近义] 茅塞顿开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 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