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什么是合理的茶园种植模式,茶树合理种植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什么是合理的茶园种植模式,茶树合理种植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①茶林间作。间作要强调种间的合理结合,种间常存在共生互利现象。如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结合,可以分别利用各自的光幅;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结合,可以吸收不同层次养分。但种间往往也存在竞争与相克。我国古籍对茶园选择树种有明确记载,如《北苑别录》记有惟恫木则留,桐木之兴与茶相宜;《茶解》中更具体地提出:茶园不宜杂以恶木,惟桂、梅、辛夷、玉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其下可莳芳兰、幽菊与诸清芳之品一。茶树原是生长在大森林蔽阴下的一种经济作物,经过漫长历史的繁衍过程,形成了耐阴、喜温、喜湿、需酸的特性。我们在茶园四周及梯式茶园梯坎、路旁,种植杉树、水杉、乌桕、合欢、泡桐等高型树木,创造一个人工生态环境,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

②茶果间作。空地较大的丛栽茶园内可间作山楂、桃树、樱桃、板栗、柿树等果树,只要管理得当,对茶树的产量和品质没有影响。

③茶花间作。在茶园内间作月季、菊花、兰花、红花、牡丹;园边、梯坎可种植金银花、桅子花、桂树、辛夷、玉兰等,这些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④茶农间作。对覆盖度没有超过60%的茶园可实行茶农间作,一年三种植三收入。冬季间作蚕豆、豌豆、蔬菜、苕子等;夏季间作黄豆、花生;秋季间作绿豆等。为了保证作物生长期,每次间作均在在茬作物收获前半月左右种地。

⑤乔(树木)、灌(茶树)、草(绿肥或农作物)种植。对梯宽为2米左右,覆盖度没有超过60%的茶园,实行乔木、灌、草立体种植。可在梯面靠里栽2行-3行茶树,靠外栽乔木(树林或果树),中间间作农作物或绿肥。

农田种茶技术:

一、种植

1、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土质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过磷酸钾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的比较合适。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部分枝叶,必要时在高温的旱季还要适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

二、、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措施包括中耕除草、施肥、水土保持与灌溉等。茶叶树行间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发,使水渗到土中,增加土壤空隙,减少水土流失。一般每年春、夏、秋季各进行一次,深度7-10㎝为宜,茶园“封行”前宜浅耕,“封行”后结合施肥进行。

1、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料,因此必须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能获得稳产、高产。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幼龄茶树春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沟施为好。采叶茶树所需肥料,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一般每50㎏鲜叶施肥量,氮肥2.0-2.5㎏、磷肥0.5-0.7㎏、钾肥0.5-0.8㎏。基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2-9月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佳。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水土保持。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设好排灌系统,间种绿肥、盖草、培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三、树冠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稳产和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修剪是一项重要措施。经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顶端优势促进其侧枝和腋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扩大树冠,培养强壮的骨干枝。

1、修剪时期。一般以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育处于旺盛时期进行为宜(秋季9-11月)。

2、修剪程度。两龄茶苗,高度在30㎝以上,开始分枝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15㎝以上的植株体剪去,三龄苗,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30-35㎝以上的植株剪去;四龄苗,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40-45㎝的植株体剪去。

3、修剪方法。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篱剪。每次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剪时尽量留下分枝的外侧芽,以使植株向外侧展。有病害或过于细弱的枝条应当剪去。经三次修剪茶叶树基本骨架已养成,即可轻采养蓬。预计四年成园后每亩产茶叶300-400斤,管理方法得当的,还可逐年提高产量。对树势衰老、萌芽力不强的老茶树,可视树势分别进行重修剪或台刈,重修剪可在茶树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剪去,台刈离地面4-5㎝处全部刈去,时间在春茶前后进行。

四、茶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的危害很大,病虫种类很多,目前全国已发现的约400多种。在生产防治工作中大力提倡以栽培技术、人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施用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应严禁使用。

1、茶叶病害: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枝和果。

防治方法:⑴清园;⑵增施肥料,恢复树势;⑶喷波尔多液。

2、常见茶叶害虫:根结线虫害、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小绿叶蝉、茶叶螨等。

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

五、鲜叶采摘

采摘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既是收获过程,又是管理措施,也是制茶工艺的开端。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采摘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树势。

1、及时采、标准采。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大多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高级茶原料要求一芽1-2叶,粗老茶可以一芽4-5叶,采摘时,须根据要求标准及时进行采摘,否则芽叶粗老,同时也影响下轮茶芽的萌发。

2、留叶采。芽叶是茶树主要的营养器官,采茶与茶树生育相矛盾,因此采摘茶叶时应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生长较差或更新后不久的茶树春夏季各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茶叶采摘后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发酵、不发酵、半发酵三种,即为红茶、绿茶、乌龙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