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化肥工厂排出来的水对环境污染大不大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工业区废水危害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污染物
1、病原体污染物?
畜禽饲养工业废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医疗行业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2、耗氧污染物?
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3、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水体富营养化后,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水平。水体富养化严重时,湖泊可被某些繁生植物及其残骸淤塞,成为沼泽甚至干地。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出现"赤潮"现象。
常用氮、磷含量,生产率(O2)及叶绿素-α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防治富营养化,必须控制进入水体的氮、磷含量。
4、有毒污染物
有毒污染物指的是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持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如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毒性与摄入机体内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同一污染物的毒性也与它的存在形态有密切关系。价态或形态不同,其毒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如Cr(Ⅵ)的毒性比Cr(Ⅲ)大;As(Ⅲ)的毒性比As(Ⅴ)大;甲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得多。另外污染物的毒性还与若干综合效应有密切关系。从传统毒理学来看,有毒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有三种:(1)相加作用,即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其总效果大致是各成分效果之和。(2)协同作用,即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一种成分能促进另一种成分毒性急剧增加。如铜、锌共存时,其毒性为它们单独存在时的8倍。(3)拮抗作用,两种以上的毒物共存时,其毒性可以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如锌可以抑制镉的毒性;又如在一定条件下硒对汞能产生拮抗作用。总之,除考虑有毒污染物的含量外,还须考虑它的存在形态和综合效应,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污染物对水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有毒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重金属。如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汞、镉、铅危害较大;砷、硒和铍的毒性也较大。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这类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促进慢性病的发展。(2)无机阴离子,主要是NO2-、F-、CN-离子。NO2-是致癌物质。剧毒物质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排放。(3)有机农药、多氯联苯。目前世界上有机农药大约6000种,常用的大约有200多种。农药喷在农田中,经淋溶等作用进入水体,产生污染作用。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的毒性虽大,但一般容易降解,积累性不强,因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明显;而绝大多数的有机氯农药,毒性大,几乎不降解,积累性甚高,对生态系统有显著影响。多氯联苯(PCB)是联苯分子中一部分氢或全部氢被氯取代后所形成的各种异构体混合物的总称。
多氯联苯剧毒,脂溶性大,易被生物吸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难以和酸、碱、氧化剂等作用,有高度耐热性,在1000~1400℃高温下才能完全分解,因而在水体和生物中很难降解。(4)致癌物质。致癌物质大体分三类:稠环芳香烃(PAHs),如3,4-苯并芘等;杂环化合物,如黄曲霉素等;芳香胺类,如甲、乙苯胺,联苯胺等。(5)一般有机物质。如酚类化合物就有2000多种,最简单的是苯酚,均为高毒性物质;腈类化合物也有毒性,其中丙烯腈的环境影响最为注目。
5、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特别在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排入海洋的石油估计每年高达数百万吨至上千万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石油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清洗石油运输船只的船舱、机件及发生意外事故、海上采油等均可造成石油污染。而油船事故属于爆炸性的集中污染源,危害是毁灭性的。?
石油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进入水体后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复氧作用,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它们死亡。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严重时使鸟类大量死亡。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质量降低。
6、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是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后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开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水体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以进入生物体蓄积起来,还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水中主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有40K、238U、286Ra、210Po、14C、氚等。目前,在世界任何海区几乎都能测出90Sr、137Cs。
7、酸、碱、盐无机污染物
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酸、碱中和生成盐,它们与水体中某些矿物相互作用产生某些盐类),使淡水资源的矿化度提高,影响各种用水水质。盐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矿废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渣。另外,由于酸雨规模日益扩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矿化度增高。
水体中无机盐增加能提高水的渗透压,对淡水生物、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在盐碱化地区,地面水、地下水中的盐将对土壤质量产生更大影响。
8、热污染
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一些热电厂及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均可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速度随之加快,使某些有毒物质(如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毒性提高,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加速某些细菌的繁殖,助长水草丛生,厌气发酵,恶臭。
鱼类生长都有一个最佳的水温区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合鱼类生长,甚至会导致死亡。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如热带鱼适于15~32℃,温带鱼适于10~22℃,寒带鱼适于2~10℃的范围。又如鳟鱼虽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温度则要低于14℃。一般水生生物能够生活的水温上限是33~35℃。
除了上述八类污染物以外,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在于使水产生泡沫,阻止了空气与水接触而降低溶解氧,同时由于有机物的生化降解耗用水中溶解氧而导致水体缺氧。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有明显毒性。
水体污染的例子很多,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有许多工厂,每天均有大量废水排入运河,使水体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Zn,Cd,Pb,Cu等)及酚、氰化物等含量大大超过地面水标准,有的超过几十倍,使水体处于厌氧的还原状态,乌黑发臭,鱼虾绝迹,不能用于生活、农业等用水;水体自净能力差,若不治理,并控制污染源,水体污染还会进一步扩大。
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总体上可划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在水环境化学中较为重要的,研究得较多的污染物是重金属和有机物。我国水污染化学研究始于70年代,从重金属、耗氧有机物、DDT、六六六等农药污染开始,目前研究的重点已转向有机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有机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存留期长,容易沿食物链(网)传递积累(富集),威胁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因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章着重介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环境化学行为。
二、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的运动过程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立即发生各种运动。下面以海洋为例作一简介,其他水体的情况,可以类推。
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和植物。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数量上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当人类向水中排放污染物时,一些有益的水生生物会中毒死亡,而一些耐污的水生生物会加剧繁殖,大量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使有益的水生生物因缺氧被迫迁栖他处,或者死亡。特别是有些有毒元素,既难溶于水又易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汞在水中的含量是很低的,但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含量却很高,在鱼体内的含量又高得出奇。假定水体中汞的浓度为1,水生生物中的底栖生物(指生活在水体底泥中的小生物)体内汞的浓度为700,而鱼体内汞的浓度高达860。由此可见,当水体被污染后,一方面导致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有毒物质不断转移和富集,最后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命。
三、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水体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著名的水俣病、痛痛病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2)、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芘和其他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被悬浮物、底泥吸附,也可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如鱼类)就可能诱发癌症。?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人畜粪便等生物污染物污染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肠炎、霍乱等;肠道内常见病毒如脊髓灰质类病毒、柯萨奇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皆可通过水体污染引起相应的传染病。1989年上海的"甲肝事件",就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600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4)、间接影响。水体污染后,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如某些污染物在一定浓度下,对人的健康虽无直接危害,但可使水发生异臭、异色,呈现泡沫和油膜等,妨碍水体的正常利用。铜、锌、镍等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水体的卫生状况。
(5)、水体污染既可严重危害生态系统,还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1)、铅: 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证实
(2)、镉: 对肾脏有急性之伤害
(3)、砷: 对皮肤、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证实
(4)、汞: 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伤害主要器官为肾脏、中枢神经系统
(5)、硒: 高浓度会危害肌肉及神经系统
(6)、亚硝酸盐: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婴儿的影响最为明显(蓝婴症),具致癌性
(7)、总三卤甲烷: 以氯仿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发生的是膀光癌
(8)、三氯乙烯(有机物): 吸入过多会降低中枢神经、心脏功能,长期暴露对肝脏有害
(9)四氯化碳(有机物): 对人体健康有广泛影响,具致癌性,对肝脏、肾脏功能影响极大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篇一:开阳县渔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笔者就近年来全县渔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当前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为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渔业发展措施、推进全县渔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开阳渔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渔业发展主要指标
20xx年,全县水产品总量完成313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72吨,淡水捕捞产量41吨,实现渔业产值376万元(现价)。稻鱼养殖面积316公顷(其中:稻田生态渔业176公顷),稻鱼总产106吨;全县淡水养殖总面积250.47公顷(其中:池塘养鱼14.47公顷、山塘养鱼57.33公顷、水库养鱼178.67公顷),成鱼产量分别56吨、32吨和78吨。
(二)发展特点
1、宜渔水域快速增加,渔业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1)是全县现有小型以上水库32座(其中:小一型10座、小二型22座),总面积4589.2亩,水库库容量3175万立方米;
(2)是正在启动实施白安河、毛竹林等3座小一型水库和詹家湾等4座小二型水库建设,又可以增加水库面积1629亩、新增水库库容量1240万立方米;
(3)是构皮滩、大花、格里桥、南江、紫江等5个电站将相继建成,5年内开阳将形成总面积32.12平方公里的淹没区,新增水面48795亩(其中:构皮滩水库—开阳库区40935亩、大花电站—开阳库区2365亩、格里桥电站—开阳库区1757亩、南江电站库区1318亩、紫江电站—开阳库区2420亩),可新增加库容量19.48亿立方米。5.5万亩大水面为开阳渔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2、池塘、山塘、水库养殖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随着渔业养殖比较效益变化,开阳渔业养殖结构逐步调整,从20xx年以前以稻田养殖为主逐步调整为以池塘、山塘、水库养殖为主的结构模式,2008年,池塘、山塘、水库养殖面积增加到250.47公顷,水产品产量达166吨、占养殖产量的61%,总产量的53%。
3、特种养殖起步,设施渔业从无到有
20xx年,我县申请国开资金实施《开阳花梨田坝大鲵养殖小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大鲵养殖房280平方米、专用养殖池100口、配套饵料鱼养殖池塘1560平方米,饲养大鲵170尾。该小区建设标志着我县特种养殖已起步实施,设施渔业从无到有。此外,通过考察选址,冯三双山、双流三合等地有流水资源,为下一步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创造了资源条件。
4、执法力度加强,渔政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
(1)是自20xx年起,连续实施“乌江流域—开阳段”春季禁渔管理、开展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行为,实施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及环境保护;
(2)是通过市场检查和质量抽检等形式,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
(3)是通过养殖宣传、兽医经营户培训以及开展水产养殖用药专项检查等形式,实施渔业生产投入品监督管理以保障水产品生产安全,我县渔政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
调查统计:5年来,渔政部门共立案查处渔业违法案件26起,行政处罚37人,没收电鱼机等作案工具多台,罚款5000元;实施市场水产品质量抽检17批次,抽检水产品52样次,样品检测全部为阴性;开展渔业投入品宣传17次,专项检查46次。
5、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启动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保护
自20xx年起,我县连续实施了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清龙河“十里画廊”水域累计放流鱼种达220万尾,并实施河段承包管理、春季禁渔管理、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等措施,开展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天然水域渔业资源枯竭得到遏制,并出现恢复势态。
6、县级渔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
在建立健全渔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基础上,于20xx年成立了赋予管理职能的县渔政执法大队,于20xx年成立了赋予渔业生产安全职能的县渔业船舶检验站,县级渔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为下一步渔政管理、渔业安全监督和渔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基础薄弱、宜渔水域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开阳县渔业以池塘养鱼、山塘、水库养殖为主。但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管理原始粗放,效益低下,水域开发利用仅为27%,资源利用率低,而且渔业生产总量小、渔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0027%,全县渔业发展落后。
(1)是全县无鱼种繁殖场,县内使用的鱼种全部依靠外进,鱼种繁育体系缺失,成为我县渔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是在网箱养殖等产能较高,价格优势明显的集约化养殖产品的冲击下,造成大部分养鱼户因亏损而放弃养鱼,水产部门多年引导和培植的稻鱼工程以及池塘等水面闲置较多,宜渔水域资源利用率低。
(3)是渔业生产总量小,与市场消费需求量相差甚远,全县各集贸市场大量冲斥着从县外调进的商品鱼,全县渔业发展严重制后。
(二)生产手段落后,渔业产量效益极差
由于水产养殖技能普遍欠缺,绝大部分水产养殖户管理原始粗放,渔业养殖单产极低,效益极差。
(1)是养殖品种单一,具有价格优势的名优品种养殖微乎其微。有近70%的养殖水体仅养了一两个品种,大多数为鲤鱼、草鱼,且放养量不足、投放的鱼种规格偏小,水体利用率低,单位产量小;
(2)是投放的饲料原始,并且严重不足。通过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养鱼户养殖过程中不投放饲料,成为典型的“白水”养鱼,而投饲的养鱼户也大都选择畜禽粪便、饲草等营养成分低的饲料,选用专用颗粒饲料的极少,全县鱼用颗粒饲料年销售量不到5吨,目前我县尚无一家鱼饲料经营店;
(3)是养殖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因水质管理不当造成的死鱼事件时有发生。
(三)设施渔业近乎空白,名优养殖开发不力,渔业结构调整停滞不前 一是除2008年建成1个大鲵养殖小区外,再无其它设施渔业项目建设,县内设施渔业近乎空白,集约化水产养殖更是无从谈起;二是虽然水产技术部门曾经开展过云斑鮰、斑点叉尾鮰、克氏鳌虾等名优品种的试验示范养殖,但未能得到推广应用,县内水产养殖仍然停留在常规品种上,名优水产品开发不力,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停滞不前。
(四)执法装备缺乏,渔政管理工作滞后,资源环境保护和渔业安全生产无法保障
我县渔政管理工作滞后,除了有渔政执法队伍不完善、渔政执法人员缺乏原因外,还有渔政执法装备缺乏,执法条件落后等因素。天然水域春季禁渔管理、非法捕捞专项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渔业生产投入品监管、渔业船舶检验等都无法到位,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和渔业安全生产无法保障。
调查统计:自20xx年县渔政执法大队成立以来,县财政没有安排过渔政执法经费,也没有添置过任何渔政执法装备、水产品整理检测设备和渔业船舶检验设备。
(五)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先进适用水产技术推广不力,渔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1)是渔业科技服务体制不健全,县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是水产站、渔政执法、渔船检验的三合一综合站,加挂牌子,却不增加编制,而乡级则无水产机构,出现水产技术服务体系断层;
(2)是水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全县农业系统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仅有4人,乡镇无法配备专职水产技术人员;
(3)是水产技术宣传普及不力,大部分养鱼户无水产养殖技术,生产盲目,水产乡土人才稀缺。全县渔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调查发现:全县仅有的4名水产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还有两人工作不在岗。
(六)投入机制不完善、且投入严重不足,渔业发展缺乏动力
多年来,由于县、乡政府对渔业发展的投入近乎空白,长期投入缺失导致产业基础薄弱、渔业经济总量小、人才稀缺、渔业科技无法提高、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渔业发展缺乏动力。
调查显示:自19xx年成立水产站以来,县乡对渔业发展的投入为零,使我县的渔业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周边区县。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充分利用构皮滩等5个电站相继建成在开阳形成近5万亩大水面资源契机,科学制订《开阳县渔业发展规划》,实施大水面健康养殖和集约化网箱养殖,把开阳库区定为为“贵阳市名优水产品网箱养殖基地”, 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渔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做大作强开阳水产业
(1)是科学界定各水域养殖功能、合理布局各水域养殖类型、科学确定各水域养殖容量;
(2)是积极推广渔业新品种、新技术,优化渔业养殖结构,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3)是根据《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审核管理,规范渔业养殖行为;
(4)是在开阳港设立渔业专用码头、修建水产品交易市场1个在花梨乡翁昭村新建面积200亩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和50亩的天然鱼类驯养繁育基地,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渔业发展创造条件。
调查测算:到20xx年,最终实现年生产水产品5000吨(其中:养殖产量4600吨、天然水域捕捞产量400吨),年创渔业产值7200万元(静态值),使渔民通过渔业养殖增收致富的目标。
(二)加大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养殖健康,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1)是严格按照水面1‰的自净环保比例设置以名优水产品为主养品种的投饵型网箱养殖。按照水面1%的比例设置投饵型网箱养殖,以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2)是加强水生动物病害监控工作,制定《开阳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实施方案,指导渔民预防控制水生动物病害。
(3)是开展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工作,有效控制疾病传播,确保渔业健康养殖。四是加强渔业生产投入品监督管理,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提高我县水产品质量,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评测:全县大水面投饵型网箱养殖设置总量在40亩以内,不投饵型网箱养殖设置总量在400亩以内。
(三)完善渔政管理执法装备、提升渔政管理能力,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1)是结合我县天然水域广、库区水域面面积大(5万亩),库岸线长,渔政执法和水上安全救护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实际情况。尽快落实构皮滩水域中型多功能(含水上救护功能)的渔政执法船1艘、渔政执法快艇1艘、执法车1辆以及相应的渔政通讯、渔政宣传和渔政执法工具。大花水库—开阳库区配备渔政执法快艇1艘,及相应的渔政通讯、渔政宣传和渔政执法工具配备,完善渔政管理执法装备,以迅速提升我县的渔政管理能力,保障大水面渔政管理的需要,
(2)是依法实施全县天然水域捕捞许可管理,指定水域、按捕捞限额规定作业捕捞。全县《捕捞许可证》核发数量严格控制在40个以内,年许可捕捞总量控制在400吨以下,以保护天然水域鱼类资源;
(3)是“三证”管理渔业生产用船和渔业捕捞船舶,确保渔业船舶生产安全。
调查测算:按每1000亩天然水域水面为1个作业单位核发捕捞渔船登记,全县《捕捞许可证》核发数量在30个以内。
(四)培育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渔业产业化建设
(1)是培育和扶持渔业经营合作组织,引导、鼓励、支持渔业生产者组建渔业养殖协会、渔业经纪人营销协会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渔业互助合作组织,加快渔业经营组织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县渔业产业化发展目标。
(2)宣传、动员、引导渔民参加“全国船东互保”保险,增强渔民应对市场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我县渔业稳定发展。
篇二:关于我县稻田养鱼的几点思考
稻田养鱼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稻田养鱼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田养鱼、鱼养稻,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了水稻病虫害。它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有效途径。因此,xx县具有丰富的梯田资源优势,稻田养鱼是当地人民对其所处生存环境的积极适应与能动创造,在xx县发展稻田养鱼,既符合县情,又符合效益原则;既可以与xx生态环境相适应,又能与当地社会文化运作高度协调,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和研究任务。
一、xx稻田养鱼的现状
xx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75%,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财政总收入802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境内一般海拔高200—1900米,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113毫米,无霜期271天。总幅员面积2189.88平方公里。在海拔1600米至800米的地区,全县有大小河流上千条水面达50万亩,且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稻田养鱼标准,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xx县有19万亩连片的梯田资源,无平川坝子,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建国前就有部分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民族群众利用稻田进行养鱼的习惯,但均采取粗放粗养方式,单产低,多为自食,不成商品生产。20xx年实施稻田养鱼工程示范项目1600亩,落实在新街、胜村、牛角寨等三个乡镇四个点,已完成投放鱼种工作。全县养鱼面积64450亩,圆满完成计划,同比增长7.47%;水产品产量2500吨,同比增3.31%;生产鱼苗400万尾、鱼种80吨,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33.33%和31.15%;投放鱼种248吨,同比增长9.25%。
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中,稻田养鱼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提供安全优质水产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将推广稻鱼工程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来抓: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县、乡、村层层签订合同,做到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奖惩分明;成立领导小组协调稻田养鱼项目资金、物质,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咨询服务和鱼苗鱼种调供等事务;形成了以政府组织协调,业务部门牵头实施,农民投工投劳受益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二是措施有力,各乡镇围绕实施稻田养鱼项目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政策,把稻田养鱼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
三是加大扶持,各乡镇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增加投入。
2、扩大面积,农民增收。
一是扩大了示范养殖范围,增加了项目区农民收入。xx县通过水产技术部门大力开展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从20xx年开始,连续八年承担实施省级“稻田养鱼工程示范村”项目,共实施稻田养鱼工程示范面积7385.9亩,涉及农户2661户,受益人口11970人。项目涉及14个乡镇,43个村民小组。示范工程共投放规格30克以上的鱼种106821.7公斤,平均每亩投放14.5公斤,共产鱼553.94吨,平均亩产75公斤,比常规养殖亩产17.6公斤增57.4公斤,并实现稻谷的增产。
二是综合利用,提高了社会效益。发展稻田养鱼,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收到“一多两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好效益,稻田养鱼使项目区水稻平均单产增5%,保障了水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丰富城乡菜篮子,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苗种场的发展,带动了农家乐等休闲渔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效益。稻田养鱼具有减少田间杂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通透性,降低水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能使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稻田养鱼的推广和普及,缓解了天然水域野生渔业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3、稻田养殖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一是养殖区域不断向宜渔区域扩展。沙拉托乡通过推广稻田养鱼技术,解决了山区半山区吃鱼难的问题。
篇三:201x渔业热点问题解答
1、我市在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如何?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大力推行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标准,全面开展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苗种生产管理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强化渔药、渔饲料使用监管,查处经营、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及不符合规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开展水产品质量监测,促进了养殖水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对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市场的水产品质量抽检结果表明,全市养殖产品无药残超标,不带特定疫病,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2、国家规定的水产品抽检中不得出现的药残品种有哪些?
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071-2001)规定的32种禁止使用的药物都不得检出;目前,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检测中,对上市鲜活水产品质量安全药残抽检检测主要是: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呋喃唑酮),霍乱弧菌。
鱼饲料质量监控抽检中不得检出添加剂主要是:已烯雌酚、喹乙醇、瘦肉精。
3、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行政许可有哪些?办理程序怎样?
目前,我市渔业行政管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有5 种:
(一)江河渔业捕捞许可
按照《渔业法》规定,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从事水生动物、水生植物采捕作业的单位或个人,须向船舶登记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捕捞许可证,同时还规定在批准发给捕捞许可证时,应有渔船检验证书和渔船登记证书。
(二)水产种苗生产许可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生产水产种苗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发给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后准予生产。
水产种苗生产许可办理程序: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发证机关接到申请后对其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等进行综合审核,30日内完成核发,不予许可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水域养殖许可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据申请领取养殖证。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
证制度试行方案》要求,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承包人按规定签订承包合同后,到所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注册登记,领取养殖证。
发证程序:
①申请。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单位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②审核。发证机关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
③批准。发证机关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四)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许可(如前所述)。
(五)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 国家及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应有适宜驯养、繁殖水生野生动物的固定场所和必需的设施,必需的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其办理程序是:
①申请单位和个人提供上述情况的书面报告。
②县级渔行政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属国家二级鱼类和省重点保护的,报市渔政部门审核后转报省水利厅批准,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由省转报农业部批准。
4、渔业资源保护措施有哪些?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四川省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为维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正常繁衍和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渔政管理机构主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一)实施江河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捕捞渔船数量;
(二)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实施许可证制度;
(三)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所有天然水域实施春季禁渔制度,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包括游钓);
(四)对重要的渔业资源水域,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禁渔区,禁渔区内常生禁止一切捕捞活动;
(五)禁止炸鱼、毒鱼、电鱼及禁用的渔具渔法捕鱼;
(六)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人工放流鱼种增殖渔业资源;
(七)加强水域环境监测,水环境治理,严禁污染渔业水域;
(八)在天然江河修建电站、建闸筑坝或其他水下工程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补救措施,并给予必要补偿。
5渔业资源保护的效果如何?
渔业法颁布以来,我市依法建立了市、县(区)渔政管理机构,深入开展渔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实施渔业各项许可制度,严厉打击电、炸、毒鱼行为,处罚各种违章作业,查处水域污染,加强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保护。近几年,通过政府的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渔政部门实施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我市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恢复,特别是在绵阳城区“三江”水域鱼类资源增长较快,保护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天气好时,每天在城区70公里的江岸上有数千根钓鱼杆游钓,有人钓到二十多斤重的鲤鱼、草鱼,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