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信息技术在农业节水中主要融合了哪些技术

节水农业是随着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技术在农业节水中主要融合了哪些技术

1、农艺节水,即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

2、生理节水,即植物生理范畴的节水,如培育耐旱抗逆的作物品种等;

3、管理节水,即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

4、管理节水,即灌溉工程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精准灌溉、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

扩展资料

节水农业的优点:

1、节约了土地。以往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五级渠道输送到田间的,而在田间还要挖大量的埂、畦、沟渠,这样真正有效的种植面积只有70~80%,而采用喷、微灌取消了田埂、沟渠,可增加种植面积15-20%,这就节约了土地。

2、经济效益好。农民增产、增收:采用节水灌溉节约的水能扩大可灌溉的农田面积,以此来增加产量,采用节水灌溉有利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灌溉,因为采用节水灌溉是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到需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总的说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显著增加农业产量。

当然由于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作出正确的选择,并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节水灌溉普遍能取得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省肥、省钱;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群众总结节水灌溉有"三节、三省、二增"的显著优点。

如:河南省平舆县在7.8万亩项目区内打1575眼井,配套喷灌机1000套,与非项目区相比每亩净增收159元,一季作物增收的效益就可回收投资90%,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每投资1元钱,可以增产2公斤粮。你们看这效益有多显著。

3、减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采用传统的地面沟灌、畦灌、自流漫灌,要大搞平整土地,这就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量,采用喷灌后,土地基本不需平整,种地实现了"三无",即无渠、无沟、无埂,大大减轻了水利建设的工作量,有力促进了农业向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4、有利于保护环境。渠道防渗,田间实行节水灌溉,就能有效地防止由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缓解了由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引用河水带来的环境问题。

总之,节水农业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下的供水能力,为有效利用天空降雨和灌溉水来达到农作物最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节水不是最终的目的,准确的说法是高效用水。

而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中心,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节水农业

自动控制技术在灌溉领域的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的灌溉系统,能够实现精确的水量控制和灵活的时间调度,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提高农田产量,从而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精确的水量控制。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根据经验和感觉进行灌溉,容易造成水量不足或过量的问题。而自动控制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和作物需水量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灌溉水量。这种精确的水量控制能够保证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避免水分过度或不足对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其次,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灵活的时间调度。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固定的灌溉时间,无法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象条件进行灵活调整。而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智能地控制灌溉时间和频率。通过合理的时间调度,可以避免在高温和风速较大的时段进行灌溉,减少水分蒸发和喷灌时风蚀损失,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

此外,自动控制技术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通过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水分状况和灌溉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同时,农民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远程控制灌溉系统的启停和调整,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投入。灌溉工程采用自动控制的优势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精准性?自动化控制不仅可以实现整个灌溉系统每组灌水单元精确地启闭时间控制器,从时间上保证了整个区域的灌水均匀性和时间的准确控制,同时也可以实现不间断的灌水,只要预先设定好灌水的程序,无论是否有人去操作或是在多么恶劣的天气,它都会按照设定好的时间不间断的执行下去。例如可以在夜晚执行灌溉程序;园林灌溉可以非常方便的错开城市用水和用电高峰灌溉等。

(2)高效性?对于一个大型的灌溉区域,由于区域跨度大,如果采用人工操作管理,效率很低,要满足整个区域的灌水,需要大量的人工协作劳动启闭灌水单元,而采用自动化控制,则不需要每天用大量人工去手动启闭阀门,可通过田间控制器按照系统工作制度对所有灌水单元进行运行,或者可以让所有灌水单元在设定好的程序下自动运行,甚至是可以通过一台计算机实现整个区域或者更大区域的灌水管理和监控,大大提高运行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的开支。

(3)节水增益性?自动化控制不仅体现在时间的精准控制上,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连接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不仅可以保证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大风或是降雨的时候,自动停止灌溉,避免无效灌水所造成水的浪费,还可以连接智能型的传感器,根据当天的气象条件计算蒸发蒸腾量,自动生成灌水程序,真正实现按需补水,提高灌溉质量。对于坡地,自动控制器可以设定喷灌灌水器间歇灌溉,将过去连续灌溉容易产生地面径流,通过分割为几次灌溉,以减少坡地地面径流,既节约灌溉水量,又增加产量,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4)方便性?田间控制器管理一定区域下的灌水操作,只需进行简单的编程或是一键开启操作等就可以完成这个区域的日常灌水,这种集约化管理方式为管理者提供了方便。而且有些控制器支持加装手持无线遥控装置,可通过手持遥控器在现场任意地点开启或关闭指定阀门,大大方便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5)智能性?传感器带来科学化管理,可完全根据当天的气象条件或不同根系深度有效降雨制定和实现日常智能化灌溉制度。同时,管理人员也可简单的从控制器或中央计算机上获取需要的管理资料,如灌水制度、工作日志?、日/季度/年用水量、气象资料和不同根系深度的有效降雨量等。另外,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控制系统还支持远程遥控技术,如利用现有的手机网络、电脑局域网等实现远程的管理和监控,完全不受地域的限制。

(6)安全性?人工管理的方式存在着大量的人工管理活动,像一些道路隔离带,人工的灌水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人工灌水时常会忘记盖阀门井盖,如果是在游客较多的公园或广场,游客一不注意就会出现危险。对于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所有管路设施以及控制设施全部安装隐蔽在地下,而且不会有什么人工的管理活动。尤其对于采用中水实现自动化灌溉,减少白天灌溉,减小中水对游人健康影响。

由此看来,自动化控制有着多方面的优越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费用越来越贵,管理水平越来越高,采取自动化也许初期投入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节水性,还是从节省人工等方面,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