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洲多大了
刘步洲
刘步洲,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长期从事蔬菜保护地栽培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率先开设“蔬菜保护地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课程;主编中国第一部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蔬菜保护地栽培》,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蔬菜人才;积极参与并筹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对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文名:刘步洲
别名:伯华
出生地:河北省唐山丰南县
出生日期:1923年5月15日
职业: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农学院
代表作品:《蔬菜保护地栽培》
人物经历
刘步洲,字伯华。
1923年5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丰南县。
1942-1946年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毕业。
1947-1948年北平农林实验所技士。
1949-1950年河北省保定农事试验场技术员。
1950-1951年河北省高级农业学校教员。
1951-1954年北京农业大学农场技士、园艺系助教。
1954-1993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1-1989年任海淀区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
主要论著
1刘步洲等.北京郊区阳畦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56
2刘步洲主编.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1980,1989共三版)
3刘步洲.北方蔬菜.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
4刘步洲参编.中国蔬菜栽培学(主编其中第三篇保护地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5刘步洲参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6刘步洲参译.蔬菜生物生理学基础.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7刘步洲,刘宜生,安志信等译.营养液栽培大全.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8刘步洲,聂和民,张福墁.塑料大棚的结构与性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9刘步洲译.果菜保护地栽培变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农业科学.1980(2)
10刘步洲译.地温对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天津农业科学.1980(2),等等。
园艺贡献
刘步洲到北京农业大学任教不久,适逢农业部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国农业及农民经验进行调查,他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深入北京市郊区农村、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中国蔬菜保护地栽培有悠久的历史,2000多年前农民就利用温泉水做温室热源种植黄瓜,在冬季获得产品。刘步洲对中国农民的智慧和成果十分重视,他参加并负责调查北京郊区的蔬菜保护设施如阳畦、北京温室(单屋面温室)等的结构、性能特点及栽培技术。为获得第一手材料,白天他在田间与农民一起劳动,晚上深入农户进行访问调查,请一些老农口授他们的宝贵经验,并加以记录、总结。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他得到了丰富的材料,回校后经仔细加工、整理,作为主编编撰了《北京郊区蔬菜栽培》一书,1956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农业院校的师生和蔬菜生产人员主要的参考书,对中国尤其是北方的蔬菜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50年代,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后,北京农业大学率先成立了蔬菜专业。刘步洲认为要解决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问题,必需大力发展蔬菜的保护地生产,这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他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一个“蔬菜保护地栽培教研室”,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为新学科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迁至海淀区东北旺马连洼,教学基地一片空白,在他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建立起一栋栋北京改良式温室,阳畦、改良阳畦,风障畦等蔬菜保护设施,起到了试验、示范的作用,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创建蔬菜保护地教学基地的同时,刘步洲还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他主持组织了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1961年8月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至今还是唯一的一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蔬菜栽培学》(下卷)——《保护地栽培》,此书由刘步洲主编。1978年,仍在他的主持下,该书进行了全面修订,于1980年7月出版了《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的修订版。1987年在刘步洲组织领导下,该书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体现出农业工程的特色,内容也更加丰富。该书受到从事蔬菜保护地栽培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者的欢迎,各高等农业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一直作为主要教材或参考教材沿用至今。近30年来,这部专著一直在中国的蔬菜保护地栽培及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2年2月荣获农业部首届农科本科部级优秀教材奖。这是对刘步洲多年来为中国蔬菜保护地栽培学科发展所做贡献的最好评价。
教育贡献
刘步洲一生从事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学生。他十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一直坚持课堂教学,终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就是在升为教授、年事已高,也坚持上讲台。自1951年到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任教后,他年年承担教学任务。他对教学兢兢业业,经常备课到深夜。由于他生产经验丰富,讲课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因而非常受学生欢迎。刘步洲虽然是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教授,但他从来不摆架子。在校内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大学生的课程,他都一丝不苟。在校外,许多生产单位请他讲课,他有求必应。仅在1979年就到过13个大中城市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20多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北京农业大学从陕北迁回北京,昔日的蔬菜保护地教学用温室已面目皆非,只剩下框架,无法使用。当时刘步洲已年近6旬。为了创造教学条件,他和工人及年轻教师一起,起早贪黑修复温室。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劳动,破旧的温室焕然一新,大学生有了教学的现场,研究生有了试验的条件,刘步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时刘步洲还担任蔬菜栽培教研室的主任,为恢复和重建蔬菜专业的教学基地,他到处奔波,争取经费,与全专业的教师们共同努力,终于使蔬菜栽培学和保护地栽培学的课程走上了正轨。在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刘步洲积极招收研究生。尽管当时经费不足,教学和科研条件还不完善,但他克服种种困难,勇挑重担,先后培养了9名硕士生,其中有7名出国深造,学有所成,目前已经是国内外设施园艺界的后起之秀。刘步洲对待学生和年轻教师十分关心。学生们毕业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请他去现场指导,他从不推辞。对于青年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工作,他都大胆放手让助手去干,在问题面前,他主动承担责任,有了成绩却把助手推在前面。在他的培养下,年轻教师很快成为教学与科研的骨干力量。
蔬菜大棚一般是按平方或者总投资补贴的,各个地方有差异。
基本为2元/平方,或者设施造价总额的25%左右,每个地方每年补贴也不同,具体还是需要参照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政策。
详情请看以下的蔬菜大棚补助政策 。
蔬菜大棚补助政策 :
(1)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界投资建设温室大棚。
新建日光温室每栋补助1万元,新建春秋大棚每栋补助0.2万元,新建智能化自动调控联栋日光温室每亩(棚内面积)补助2万元。
(2)鼓励连片开发、规模化建设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以园区或村为单位,给予基础设施配套补助。
连片建设日光温室50栋以上的,每栋日光温室按0.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建设春秋大棚100栋以上的,每栋春秋大棚按0.1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混合建设总栋数100栋以上的,每栋日光温室按0.5万元的标准、每栋春秋大棚按0.1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园区内建设冷藏设施、加工车间、技术中心、交易市场等基础工程的,按所建工程投资总额的20%进行补助。
申报立项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
(3)贷款贴息。
新建日光温室每栋可贷款2万元、春秋大棚每栋可贷款0.3万元、智能化自动调控联栋日光温室每亩可贷款4万元。
在上述贷款限额内,市财政给予为期两年的利息补贴。
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要制定优惠信贷政策,做好设施农业信贷扶持工作。
(4)鼓励支持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争创名优品牌。
凡取得“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分别给予1万元、5万元、10万元补助。
凡取得省级、国家级名牌认证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
(5)以乡镇为单位,建设温室大棚总数达200栋以上,聘请高级蔬菜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的,经农业主管部门考核验收和菜农评议合格的,每年对乡镇按每200栋补助3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贴。
以园区或村为单位,建设温室大棚总数达50栋以上,并聘请高级蔬菜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的,经农业主管部门考核验收和菜农评议合格的,对园区或村补助经费3万元(连续补助三年,三年以后不再补助)。
(6)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挂靠,定期安排果蔬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温室大棚建设新工艺、新设施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组织培训农业技术员、园艺工、农艺工和种植农户。
(7)逐步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帮助农户规避生产经营风险,采取农民投保、政府补贴的方式推进农业保险事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