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能否养殖南美白对虾?
概 述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率占25%~30% 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65%以上。
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其外形酷似中国对虾、甲壳薄,体青灰色(或白色),额角稍向下弯,尖端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头胸甲较短(故出肉率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肝脊明显;第一触角具双鞭,长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步足无上肢;腹部第1至第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无缘侧刺;雌虾不具纳精囊,属开放式类型,所以精荚易脱落,造成获取受精卵困难。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峰和突起。
一、形态特性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相似。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呈白垩状,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2~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出肉率比较高。额角侧沟比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鳃甲刺。肝脊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步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不具纳精囊。已经成熟的个体原纳精囊位置处于第4~5对步足间,纳精囊的外骨骼呈倒“Q”状。属于开放型外生殖器,目前已知的开放型外生殖器的对虾有5种,即:南美白对虾、蓝对虾、西方对虾、白对虾、史氏对虾。开放型交接器纳精囊比较容易脱落,人工繁殖虾苗比较困难。雄性第1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呈卷筒状,其表面布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沟缝和突起。
南美白对虾雌雄个体不论成熟与否,其大触须近基部处有明显的折曲,因此不能依此作为判定性别的根据。
二、生活史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海区长到成虾后,便离开浅水区,到离岸较远且水较深的海区生活,一般水深为70米左右。海水温度为26~28℃,盐度为34‰,成虾在此发育为种虾,然后交配、产卵。而卵孵化为幼体,从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到仔虾,均属于浮游性动物,也同样在这样稳定的水域中成长。
虾苗发育到仔虾后期,便开始向河口、港湾等浅水海域游动,并定居于近岸浅水海域。在近岸浅水海域,富含营养饵料,并且盐度、温度及各环境因子变化都较大,有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在近期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发育,就成为成虾,再次回到环境稳定的深水海域。性腺开始成熟,交配、产卵,完成整个生命交替的循环。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范围为1~72米,水温范围为25~32℃,盐度范围为28‰~34‰,pH值为(8±0.3)。成虾多生活于离岸较远的深水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河口地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和其他虾类一样,白天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南美白对虾蜕皮都在上半夜,即晚上9:00~12:00。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南美白对虾性情温和,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相互残食现象发生。
三、环境要求
人工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对水环境的要求为:
1、水温要求:南美白对虾为热带虾种,养殖适温为25~32℃。在逐渐升温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可忍受43.5℃的高温。但对低温的适应性一般,18℃以下停止摄食,9℃时开始出现死亡;
2、盐度要求: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其盐度适应范围为5‰~45‰,最适盐度范围为10‰~2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也可在盐度为0‰~2‰的淡水中正常生长;
3、pH值:在自然界,南美白对虾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7.3~8.6,最适pH为8.0±0.3,pH值低于7或高于9.5时,南美白对虾的活力下降;
4、溶氧:南美白对虾抗低氧的能力突出,它可忍耐的最低溶氧值为1.2mg/L。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水体溶氧值大于4.0mg/L、,不得少于2.0mg/L;
5、水色:水色以油绿色或红棕色为佳;
四、蜕壳与生长
虾类的生长速度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蜕壳频率,即每次蜕壳的间隔时间;二是成长增殖率,即每次蜕完壳后到下次蜕壳前所能增加的体重。
1、水温。南美白对虾的幼苗阶段,水温28℃时,需30~40小时蜕壳1次。南美白对虾的蜕壳与月圆月缺也有关系,农历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时,对虾会大量蜕壳。15克以上的大虾,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5日,蜕壳的数量为总数量的45%~73%。
2、环境因子与营养。南美白对虾蜕壳的主要原因与环境因子和对虾营养的摄取有关。就环境因子而言,低盐度及高水温会增加蜕壳的次数。而养殖环境的变化,或化学药物的使用,也会造成紧迫而刺激蜕壳。再者,营养供给是否均衡,亦关系到蜕壳顺畅与否。对虾每一次蜕壳都是对生长的一大考验,最常发生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当蜕壳体弱时被其他对虾所食;二是蜕壳时氧气吸收率较低,若稍有不顺畅时,则可能造成缺氧并发症而死亡。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180天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以达到40克,体长由1厘米增长到14厘米以上。
南美白对虾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卵巢不易成熟。但在自然海域中,头胸甲长度达到40毫米左右时,便有怀卵个体出现。
一般雌体成熟需要12周以上,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
五、食性
传统认为虾类为无所不食的腐食性生物,而最新的研究报告则说明对虾在自然界应是偏向肉食性的动物,以小型甲壳类或桡足类等生物为主食。由夏威夷实验室所作的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在完全清澈的实验室中,仅靠人工配合饲料供给的养殖环境的生长量仅是室外人工养殖的50%。因为室外养殖池的底质是壤土,水中富含藻类和微生物,所以,室外养殖池养殖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比实验室快。
南美白对虾对营养要求并不高,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能达到25%~30%就已足够,这比其他对虾优越。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生长反而差,因为对虾对蛋白质的吸收有一定能力,超出一定范围,不但增加体内负担,也影响环境。据研究,黄豆粉是饲养南美白对虾的适口性饲料成分,其用量可高达53%~75%。在用黄豆粉比例为53%和68%的饲料饲养南美白对虾时,其体重增加的速率要比含量只有30%的更好。
在喂食方面,自然界的野生南美白对虾虽不主动寻找食物,但实践表明,白天如果投饵,南美白对虾同样会摄食,其原因是因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研究也发现,在养殖池中,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与投饵次数有关,投饵次数多,对虾生长快。投饵时,白天投喂25%~35%,夜间投喂65%~75%,这种比例最为理想。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固化效率较高,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摄食量约占其体重的5%左右。但是在繁殖期间,特别是在卵巢发育中、后期,摄食量会明显增大,通常为正常生长时期的3~5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性原料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原料,从而大幅度地节省饲料开支,节约养虾成本。
六、生殖习性
1、繁殖特点。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较长,怀卵亲虾在主要分布区周年可见,但不同分布区的亲虾其繁殖时期的先后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厄瓜多尔北沿海的繁殖高峰期一般出现在4~9月。每年从3月开始,虾苗便在沿岸一带大量出现,延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左右。分布范围有时可延展到南部的圣帕勃罗湾,这一时期是当地虾苗捕捞的黄金季节,而南方的秘鲁中部一带沿海,繁殖高峰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
南美白对虾属于开放型纳精囊类型,其繁殖特点与闭锁型纳精囊类型者有很大的差别。
开放型(例如南美白对虾):
蜕皮(雌虾)→成熟→交配(受精)→产卵→孵化
闭锁型(例如中国对虾):
蜕皮(雌虾)→交配→成熟→产卵(受精)→孵化
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精荚容易脱落,育苗比较困难。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的产卵过程是先成熟再交配,而闭锁型纳精囊类型是先交配再成熟。所以,两种类型的虾交配和产卵形式略有差异。
2、交配。南美白对虾交配都在日落时,通常发生在雌虾产卵前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多数在产卵前2小时之内。交配前的成熟雌虾并不需要蜕皮。在交配过程中,先出现求偶行为,雄虾靠近雌虾,并追逐雌虾,然后居身于雌虾下方作同步游泳。然后雌虾转身向上,雌雄虾个体腹面相对,头尾一致,但偶尔也见到头尾颠倒的。雄虾将雌虾抱住,释放精荚,并将它粘贴到雌虾第3~5对步足间的位置上。如果交配不成,雄虾会立即转身,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交配成功。雄虾也可以追逐卵巢未成熟的雌虾,但是只有成熟雌虾才能接受交配行为。
新鲜精荚在海水中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在交配过程中很容易将它们粘贴在雌虾身上。在养殖条件下,自然交配成功的几率仍然很低,原因尚不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3、产卵和怀卵量。南美白对虾成熟卵的颜色为红色,但产出的卵粒为豆绿色。头胸部卵巢的分叶呈簇状分布,仅头叶大而呈弯指头,其后叶自心脏位置的前方出发,紧贴胃壁,向前侧方延伸。腹部的卵巢一般较小,宽带状,充分成熟时也不会向身体两侧下垂。体长14厘米左右的对虾,其怀卵量一般只有10 万~15万粒。
南美白对虾与其他对虾一样,卵巢产空后可再成熟。每两次产卵间隔的时间为2~3天,繁殖初期仅50个小时左右。产卵次数高者可达十几次,但连续3~4次产卵后要伴随1次蜕壳。
南美白对虾的产卵时间都在晚上9:00到凌晨3:00之间。每次从产卵开始到卵巢排空为止的时间仅需1~2分钟。
南美白对虾雄性精荚也可以反复形成,但成熟期较长,从前一枚精荚排出到后一枚精荚完全成熟,一般需要20天。但摘除单侧眼柄后,精荚的发育速度会明显加快。
黑暗(50勒以内)和低温(20℃以下)能有效地抑制卵巢的发育,特别是卵巢的发育正处于第Ⅲ期以前的更是如此。
未交配的雌虾,只要卵巢已经成熟,就可以正常产卵,但所产卵粒不能孵化。
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一、基础条件
1、产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捷,电力配套,3—5公里范围内无污染源的地方。
2、池塘要求。虾塘面积以5—10亩为宜,长方形,东西向,水深2.0米左右,池底平坦,塘堤宽度不小于2米,池塘两端设进排水渠。
3、机械配套。养殖池塘必须配好发电机和增氧机械,每亩池塘配套增氧机动力一般要求为1千瓦左右,即每只池塘应配套1.5千瓦或3千瓦的增氧机2—5台。配套的增氧机应以叶轮式、水车式或纳米管底部增氧等相结合为佳。
二、前期准备
1、整塘清淤。在冬季,清除池底杂草和过多淤泥,修整池塘,曝晒池底,使池塘底部干裂。
2、消毒杀菌。放苗前一个月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漂白粉15—20千克或茶籽饼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杀灭病菌、鱼卵等。清塘药物尤以生石灰为佳。
3、虾池进水。当清塘药物的药性消失以后,以及放养前10天左右,即可进水。但虾池进水前,还要观察池塘有否丝状藻类产生,若有则池塘先进水10厘米左右,再用清苔净进行全池泼洒,以杀灭丝状藻类。这样可达到更好的肥水效果。进水时还必须做好:
在进水口设置滤网。滤网采用60目锦纶网布或尼龙筛绢制成直筒网片,网长为2米以上,具体视进水泵口径大小而定。
把握进水尺度。首次进水以40—50cm为宜,以利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以后再逐渐提高水位,到放养时水位达到80—100厘米。
4、培养饵料生物。在养虾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基础饵料),是解决虾苗进池后的适口饵料,加速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生物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程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实践表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后成活高,生长快。虾池肥水的方法为:
用有机肥肥水: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发酵,用量视池塘底部环境状况而定,一般每亩用量为25公斤左右,具体用量视池塘肥瘦程度而定。但使用前最好用石灰进行拌和杀虫与消毒,以免产生虫害。
碳氨、磷肥肥水:用量为20公斤左右,碳氨与磷肥之比为3:1。
复配好的有机肥料肥水:如集凯南美白对虾专用有机肥。用量为为每亩20—40公斤,与复合肥结合使用,效果则更快更好。
其它品种:如市场上有售的生物肥料、活性肥水剂等。
说明:一般来讲,有机肥、化肥、生物肥料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最好。具体用量视池塘的基本状况、肥瘦程度和水源水质等而定。
肥水后,水色呈黄绿水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为好。
三、虾苗放养
1、虾苗选择。
选择良种虾苗。应选择仔一代或仔二代的苗种,不要选择品质退化的种苗,尤以选择SPF苗为佳。
选择健康虾苗。在育苗过程中,从未发生过病害和产生过应激反应,也就是从未出现过死苗现象,而且所选择的虾苗要求活力好、体质壮、附肢完整、体表及附肢清洁、体形正常、规格整齐、胃肠道饱满清晰的健康虾苗。
规格:1公分左右。
盐度:要求低于3‰以下,并与放养的池塘基本接近。
2、试苗。放养前必须先进行试苗。先将养殖池水放入试苗盆中,再将选定的淡化苗滤去水后放入其中,经12小时以上的观察,若未出现死苗现象则可放苗;若出现死苗现象则应从池塘水体的盐度、PH、氨氮、亚硝酸盐等几个方面查找原因。
3、放养时间。选择水温最好在23℃以上,即我区放苗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较为适宜。
4、放养密度。一般亩放4—6万尾为宜。放苗应选择在睛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太阳曝晒时放苗或在雨天放苗。
5、水质要求。
水色:以黄绿色或茶褐色为佳;
透明度:30—40厘米;
PH值,7.8—9.0;
盐度:池塘的盐度要与育苗池中的盐度基本接近;
水温:温差不能超过2℃,若差距较大,要设法加以调节。一般当虾苗运到虾池后,应将苗袋放入虾塘中10—15分钟,待其平衡水温后,再将虾苗袋打开放入池中,这有利于提高虾苗成活率。
四、投饲技术
1、饲料选择。选择无公害南美白对虾饲料。
2、饲料要求。南美白对虾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略有差异。6厘米以内的幼虾期,对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要求量较高,一般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达38%以上;6—10厘米的中虾期,可相应减少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可在36—38%之间;10厘米以上的成虾期,一般蛋白质含量为32 —36%则可。
3、投饵量的控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成活率、存塘量、残饵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虾苗放人池塘半个月以内,可少量投喂南美白对虾开口饲料或破碎饲料;
幼虾期:投喂1号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以上,尽食时间应控制在2—3小时;
中虾期:投喂2号饲料,蛋白质含量可在36—38%之间,尽食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
成虾期:投喂3号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2—36%即可,尽食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
3、投饵技巧。
坚持勤投少喂,每天投饵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若分两次饵,则投喂时间为:上午5—8点,下午4—6点;
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以上时少喂或停喂;
风和日暖时多喂,雷阵雨、暴风雨、寒流侵袭(降温5℃以上)时少喂或停喂;
虾大量蜕壳的当日少喂,蜕壳1天后多喂;
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或停喂。
五、水质管理
虾池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南美白对虾生长和生存,养虾就是养水。如果能有效地管理水质,使虾的生活环境良好,则虾体质健康、生长迅速。水环境污染物质超过对虾忍耐程度,轻者会引起生长不佳与慢性中毒,以及导致生理机能减低,诱发疾病,活动行为异常,中毒死亡等。因此,水质管理在养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水质的好坏,受水源、气候、水中生物、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等影响。这些影响有时不仅是单一作用,而且也有综合地相互作用,所以,对每一个影响因素必须加以注意控制,使水质安定良好,促使对虾健康生长。具体做好:
1、控制好水色: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理想水色是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中后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视水质肥瘦情况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最好每10—15天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有机生物含量,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有机物耗氧量。
2、调节好PH值:南美白对虾最适宜的PH值为7.8—8.6,偏低用生石灰进行调节,最好不要超过9.0。
3、改良好底质:随着虾的生长,饲料的增加,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到中后期,则底部环境相对较差,则需要进行底质改良。若水质过浓或过清,往往底部环境较差,则需要投放一些底质改良剂来改善底部环境,以减少对南美白对虾产生的不良影响。
4、关注池塘溶氧: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随着虾体的生长,对水中溶氧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养殖前期视水质状况采取间隙性开启增氧机。以后随着虾的生长应逐渐延长开机时间,以保证池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底层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必要时应投放底部增氧剂,以增加整个池塘水体的溶解氧。
5、适时开动增氧机:放苗一个月以内,通常在阴雨天及加水时开机2~3小时,可以更好培育良好水质;一个月后,每日晴天中午和夜间开机 2~4小时,随着虾的生长,逐步延长开机时间。阴雨天、水质不好等天气应延长开机时间或24小时开机,这样有利于保持水质稳定、良好,防止白对虾缺氧浮头。
6、做好水质测定:主要的测定指标为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透明度等。一旦某1个指标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六、防病技术
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十分复杂,在做好池塘清淤消毒、放养健康虾苗、合理投喂优质饲料等的基础上,同时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1、增强抗应激能力。池塘泼洒“应激王”和在饲料中添加虾用多维、“健力素”等,来增强南美白对虾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
2、解决池塘溶氧不足。开动增氧机、投放增氧剂等,来增加上下层水体的溶氧,防止南美白对虾出现浮头或暗浮头现象。
3、改良池塘环境条件。使用生物制剂与底质改良剂等,来改善池塘水质和底部环境,保持藻相和菌相平衡。
4、定期进行水质测试,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5、进行药物预防。水体消毒一般采用二溴海因、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内服药一般采用具有抗应激能力的药物,如虾用多维、泼洒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药物。
6、发现病虾、死虾应及时捞出,立即检查病因、死因,并进行对症下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七、收获
1、做好准备工作。养殖90天以后,规格达到120只/公斤左右则可起捕。起捕前应提前做好收虾的各项准备工作。
作好市场调查,摸清对虾销售的行情,联系销售渠道;
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近期的天气情况,气温变化情况等;
认真、全面检查养虾池内对虾的生长状况及养殖水体生物的负载能力;
准备好收虾工具。
2、捕捞。南美白对虾的捕捞方法有放置地笼诱捕、牵网牵捕和干塘起捕等方法,但要注意的是:
当南美白对虾达到商品规格时,要及时分期分批捕虾,实施捕大留小;
当台风来临之前,要根据虾的规格大小,最好进行一次轮捕,以减轻池塘载虾量;
当寒潮侵袭,气温突然降低(超过8℃)时,不能捕虾;
当水质突然变坏或者虾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要尽快提早捕虾。
南美白对虾的日常管理
南美白对虾的日常管理包括水质管理、饵料管理、巡塘管理、越冬管理。
一、水质管理
保持水位和换水。养殖前期及中期最好不换水,养殖前期每日少量添加水3-5cm,直到水位达到1.6m,保持水位。养殖中后期,根据透明度及藻相变化,如透明度低于20cm,或高于80cm,均需酌情换水,采取少量缓换的方式,缓慢加到池塘水上层,日换水量控制在5-10cm,并同时加入生石灰,每平方米水面10-12g。
使用增氧机。每0.1-0.15hm(平方)虾池配备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一部,增氧机的功能不单是为了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促进有机物的分解,而且由于水的搅动,也有利于池内有机碎屑、粪便、藻渣、残饵的集中、增加对虾的停留、索饵空间、便于虾类均衡摄食。一般情况下,放苗以后的30天内,每天开机两次,中午及傍晚开机1-2小时,养殖30-60天后可延长开机时间,最好在每天的黎明前增开机2-3小时。养殖60天后,由于对虾总重量增加,每天排泄的粪便过多,水题自身污染加重,基本上要全天开机,以确保水体容氧在5mg/L以上。
使用光和细菌。养殖过程中,每20天使用高浓度光和细菌一次,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4ML,可有效地防止底质恶化,预防病原微生物增加。最好是放光和细菌的时间安排在虾池消毒后的第3天进行,一则可以避免药物的毒杀,二则可以在施药后很快建立起适合虾类生长的微生物生态平衡。
二、饵料管理
投喂次数。放苗后30天内,因池水基础饵料丰富,日投喂2次;30-60天间的白对虾,日投喂3-4次;到后期由于虾个体达8g以上,日投喂增多,应分散投喂,可增加投喂到5次。
投喂数量。南美白对虾的日投饵量是按其体重的百分比例来计算,小虾(3g以下)7%-9%,中虾(3-6g)5%-7%,成虾(6g以上)3 %-5%。但是,影响对虾每日投饵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可以通过饵料台检验,投饵后1.5小时内吃完为宜、或投喂两小时后,随机捞取80-100尾白虾,以饱喂率70%为基准调理饲料,并掌握以下原则: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一天后多喂,阴雨缺氧、天气多变时少喂,晴天气候稳定时多喂,水色好时多喂水色有变化时少喂或隔餐喂。
三、巡塘管理
1 、检查虾池水环境变化及对虾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水质。
2 、检查饵料台的摄食状况,及时调整当日投饵量。
3 、观察有无缺氧浮头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加注新水及开启增氧机。
4 、检查是否有病虾出现,发现病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检查虾塘渗透情况,防止塌塘造成损失。
四、越冬管理
水质调控。根据南美白对虾对水质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应把池水的水色调控在绿色或黄褐色,这种水中含有绿藻和硅藻,是虾的天然饵料生物。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0-55cm,池水透明度过大或过小时,可用施肥或调水来控制。池水的ph值不能过高,容氧量应保持在5mg/L以上,底层容氧量在3mg/L 以上,最低不能低于1.2mg/L。容氧过低时,可开增氧机或水泵冲水。
投饵。要保证吃饱、吃好。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5%-6%,分4次投喂,早晨、中午各1次,傍晚2次。投喂方法为沿池边均匀投喂,白天可投的远一点,晚上投的近一点。
高考体检查出左眼弱视右眼正常,请问理科可以报考那些专业?
渔业水质标准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fisheries
(GB11607-89 1989-12-05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渔业水域水质污染测定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道和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淡水的渔业水域。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止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防止和控制渔业水域水质污染,保证鱼、虾、贝、藻类正常生长、繁殖和水产品的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淡水的渔业水域。
2 引用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68 水质 总汞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69 水质 总汞测定 高锰酸钾一过硫酸钾消除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0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1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2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4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钾酸钠分光光度法
GB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9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81 水质 氨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7482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GB7488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稀释与接种法
GB7489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GB7490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7492 水质 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8972 水质 五氯酚钠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9803 水质 无氯酚的测定 藏红T分光光度法
GB11891 水质 凯氏氦的测定
GB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11910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铜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1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2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 渔业水质要求
3.1 渔业水域的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见表1)。
3.2 各项标准数值系指单项测定最高允许值。
3.3 标准值单项超标,即表明不能保证鱼、虾、贝正常生长繁殖,并产生危害,危害程度应参考背景值、渔业环境的调查数据及有关渔业水质基准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表1 渔业水质标准
项目序号
项 目
标 准 值
1
色、臭、味
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臭、异味
2
漂浮物质
水面不得出现明显油膜或浮沫
3
悬浮物质
人为增加的量不得超过10, 而且悬浮物质沉积于底部后, 不得对鱼、虾、贝类产生有害的影响
4
pH值
淡水6.5-8.5, 海水7.0-8.5
5
溶解氧
连续24h中, 16h以上必须大于5, 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 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
6
生化需氧量(5天、20℃)
不超过5, 冰封期不超过3
7
总大肠菌群
不超过5000个/L(贝类养殖水质不超过500个/L)
8
汞
≤0.0005
9
镉
≤0.005
10
铅
≤0.05
11
铬
≤0.1
12
铜
≤0.01
13
锌
≤0.1
14
镍
≤0.05
15
砷
≤0.05
16
氰化物
≤0.005
17
硫化物
≤0.2
18
氟化物(以F-计)
≤1
19
非离子氨
≤0.02
20
凯氏氮
≤0.05
21
挥发性酚
≤0.005
22
黄磷
≤0.001
23
石油类
≤0.05
24
丙烯腈
≤0.5
25
丙烯醛
≤0.02
26
六六六(丙体)
≤0.002
27
滴滴涕
≤0.001
28
马拉硫磷
≤0.005
29
五氯酚钠
≤0.01
30
乐果
≤0.1
31
甲胺磷
≤1
32
甲基对硫磷
≤0.0005
33
呋喃丹
≤0.01
4 渔业水质保护
4.1 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最近渔业水域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4.2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严禁直接排入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及珍贵水生动物保护区。
4.3 严禁向渔业水域排放含病源体的污水;如需排放此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和严格消毒。
5 标准实施
5.1 本标准由各级渔政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与实施,监督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
5.2 在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如不能满足地方渔业水质要求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定严于国家有关污染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保证渔业水质的要求,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3 本标准以外的项目,若对渔业构成明显危害时,省级渔政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地方补充渔业水质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4 排污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不得影响鱼类洄游通道。
6 水质监测
6.1 本标准各项目的监测要求,按规定分析方法(见表2)进行监测。
6.2 渔业水域的水质监测工作,由各级渔政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渔业环境监测站负责执行。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试验方法标准编号
3
悬浮物质
重量法
GB11901
4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
5
溶解氧
碘量法
GB7489
6
生化需氧量
稀释与接种法
GB7488
7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滤膜法
GB5750
8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68
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69
9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5
GB7471
10
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5
GB7470
11
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高锰酸钾氧化)
GB7467
12
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GB7475
GB7474
13
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5
GB7472
14
镍
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
丁二铜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2
GB11910
15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7485
16
氰化物
异烟酸-吡啶啉酮比色法 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GB7486
17
硫化物
对二甲氨基苯胺分光光度法1)
18
氟化物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7482
GB7484
19
非离子氨2)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7479
GB7481
20
凯氏氮
GB11891
21
挥发性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7490
22
黄磷
23
石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1)
24
丙烯腈
高锰酸钾转化法1)
25
丙烯醛
4-乙基间苯二酚分光光度法1)
26
六六六(丙体)
气相色谱法
GB7492
27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GB7492
28
马拉硫磷
气相色谱法1)
29
五氯酚钠
气相色谱法
藏红剂分光光度法
GB8972
GB9803
30
乐果
气相色谱法3)
31
甲胺磷
32
甲基对硫磷
气相色谱法3)
33
呋喃丹
注:暂时采用下列方法,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渔业水质检验方法为农牧渔业部1983年颁布。
测得结果为总氨浓度,然后按表A1、表A2换算为非离子氨浓度。
地面水水质监测检验方法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1978年颁布。
附录A 总氨换算表(补充件)
附录A 总氨换算表(补充件)
表A1 氨的水溶液中非离子氨的百分比
温度
pH值
℃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5
0.013
0.040
0.12
0.39
1.2
3.8
11
28
56
10
0.019
0.059
0.19
0.59
1.8
5.6
16
37
65
15
0.027
0.087
0.27
0.86
2.7
8.0
21
46
73
20
0.040
0.13
1.40
1.2
3.8
11
28
56
80
25
0.057
0.18
1.57
1.8
5.4
15
36
64
85
30
0.080
0.25
2.80
2.5
7.5
20
45
72
89
表A2 总氨(NH4++NH3)浓度,其中非离子氨浓度(NH3)0.020mg/L (mg/L)
温度
pH值
℃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5
160
51
16
5.1
1.6
0.53
0.18
0.071
0.036
10
110
34
11
3.4
1.1
0.36
0.13
0.054
0.031
15
73
23
7.3
2.3
0.75
0.25
0.093
0.043
0.027
20
50
16
5.1
1.6
0.52
0.18
0.070
0.036
0.025
25
35
11
3.5
1.1
0.37
0.13
0.055
0.031
0.024
30
25
7.6
2.5
0.81
0.27
0.099
0.045
0.028
0.022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处提出。
本标准由渔业水质标准修订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
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2、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
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
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Ⅱ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