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产品的认证

国际上最著名的水产品认证当属于MSC 和 COC水产品认证。任何获得这两种认证的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往往会非常的高。因此,很多地方的渔业都希望获得这两种认证。

水产品的认证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国际非营利组织,旨在促进及奖励责任的海洋资源管理,并为可持续及妥善管理的渔业设立一套资源独立的认证准则。

MSC COC水产品认证就是MSC推出的一项已被认可的针对海洋渔业以及加工水产品的良好管理的供应链认证项目。经认证的符合条件的水产品可以使用MSC标志。

MSC的目标:

保护世界未来渔业供应,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

和各个利益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水产品捕捞者,零售商,消费者以及资源保护者;

在产品标签上以明确的标志来说明:

捕捞来源于良好的海洋环境

此产品可以持续捕捞

MSC标准的三大原则:

捕捞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不能过度捕捞,并且捕捞是在可持续的发展的基础上

经营应遵循保证维护渔业的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生物种多样性(包括生长环境,多物种相互生存)

渔业遵循有效的管理系统原则,遵守相应的地方、国家及国际法律和标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已有众多水产品获得了MSC认证:西澳大利亚大龙虾、泰晤士青鱼、阿拉斯加三文鱼、南非鳕鱼等。欧美众多国家的超市和餐饮机构都积极引入获得MSC认证的水产品。

综上所述,在人们对海洋环境日益关注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MSC认证正是符合了这一历史潮流!

一、世界及我国水产品产量与人均占有量

在近20年间,全世界的水产总产量一直保持低速持续增长,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9000万吨左右增长到2001年的1.3021亿吨;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2001年达到4406万吨(FAO2001年年报数),占世界水产品产量的32.46%,是位于第二位秘鲁的5.3倍,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尤其是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

2001年,全世界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不到20公斤;而我国2002年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达33.8公斤,超过了世界人均占有量,但人均食用量仍很低,不到13公斤。相对于水产消费大国而言,我国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很有限,如日本国1986年的人均占有量既已达92公斤等。我国水产品产量 世界水产品产量 人均占有量 2001年 44063216吨 130207388吨 33.1公斤 2002年 45868909吨 132989226吨 33.8公斤 二、国内的水产品流通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水产品因为他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被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使得其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尽管由于近几年产量增幅较大等原因,使得国内大宗水产品的价格稳中有降,但这也只是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消费总量仍呈大幅增长势头,而且高档水产品的需求量急剧攀升,价格大幅上涨,预计这种发展势头仍将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水产品市场发育,我国的水产品流通已呈现下列格局:

(一)批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已成为水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近几年,我国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发展迅速,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也较快。除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外,大多数大中城市也都相继建立起了适合本地特点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我国的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已有333个,其中主产区、主销区和主要集散地有13个农业部定点的专业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集冷藏、运输、批发、零售于一体,对水产品市场的繁荣直到发积极地推动作用。

此外,水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也较快,如全国水产商情网络、沿海国有海洋捕捞信息网络、长江流域主要城市水产品信息网络、14个大中城市水产品信息网络、全国水产品信息网络等,对水产品市场信息交流、扩大产品销售等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水产品零售业交易活跃,对批发交易起到了互补作用

我国的水产品零售除国有副食商店、个体水产商店和生产企业直销外,主要是遍及各地的城乡集贸市场。1998年,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9万多个,其中城市2.4万个、农村6.5万个;总交易量为1491万吨,交易额1659亿元,对水产品批发交易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也方便了消费者。

(三)区域水产品市场尚待发育,潜力巨大

四川、重庆、湖北两省一市是传统的水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尤其是淡水水产品的销量一直很大,这些地区素有吃鱼习惯,而且食法多样、独特。2002年,四川省的产量为65万吨、重庆市的产量为21万吨、湖北省的产量为272万吨,这些产品的80%以上都是在本地区销费,且集中消费于大中城市,只有小部分产品销往外地。上述两省一市人口众多,合计有1.5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不足25公斤,远远低于全国的人均占有量。如果要达到2002年(36.05公斤)全国人均占有量的水平,尚有100万吨的发展空间,若其农村市场继续开发、周边市场继续拓展,以及人口增长因素一并考虑,生产空间会更大。

(四)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因区域资源、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问题,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农村的水产品市场很不发达,人均水产品的占有量和消费量都很有限。目前我国农村人均鱼虾消费量只有4公斤左右,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农村的水产品市场会得到进一步发育,9亿多的农民,若达到年人均10公斤水产品的消费量,将有500多万吨的消费空间。

池塘水质变坏怎么办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水体颜色、氨氮含量、底泥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1.红水 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通常情况下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便会产生毒素而致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洒1遍,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

2.黑水 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如残饵、动物残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动物健康,使其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侵染,甚至发生鱼泛塘现象。一旦发现此种黑水时,第1天~第2天分别施用1次双氧氯等含氯药物,氧化过多有机质,待3天后,用百丰活力净水王全池泼洒1次。

3.白浊水 当池水呈白浊色时,表明池塘有机耗氧物质过多,相对而言,将大型有机质分解成营养盐类的微生物较少,致使浮游植物得不到营养盐类而大量死亡,从而使池中物质循环被破坏,池水接近老化,且严重缺氧,这种池塘内的鱼一般在凌晨至天亮太阳升起前易出现浮头。发现池水为白浊色时,第1天施用“水宝加氧包”,使有机质在絮凝后得到及时氧化,第2天全池施用百丰水产宝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水体物质循环。

4.氨氮含量过高的水 投喂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鱼塘,如螃蟹池、对虾池、乌鳢池、鳜鱼池等,如果在平时养殖管理中投入较多高蛋白的饵料后,新陈代谢产物中氨氮含量过高,影响水产动物摄食生长,使其免疫力降低,极易造成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因此,以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塘,每隔10天~15天施用氨净或池底净1次,及时降解氨氮。如果通过水质检测,发现池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时,应及时向池中施用氨净、氧宝,第3天再用肥水素、肥水宝之类泼洒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增强水体的物质循环能力。

5.臭水 由于池水腐殖质沉积,动物残体、残饵、粪便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从而极易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极易对生活于中下层的水产动物造成威胁,如鲫鱼、草鱼、青鱼、螃蟹、虾类、鳜鱼等品种。情况严重时池塘中下层的水产动物常浮于中上层,不愿到正常生活水层。如出现上述情况,每隔10天~15天要施用1次百丰水产宝,以增加有益微生物,加速沉入池底的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避免底泥发黑、发臭及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发现池塘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应立即采取换水措施,在换水后,第1天施用活力净水王,第2天施用速效肥水宝来调节水质。

三、国际水产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世界鳗鱼养殖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陆、台湾省、日本和韩国,近几年的总产量基本稳定在23万吨左右,我国大陆的养殖年产量占世界养殖年产量的70%多。世界鳗鱼出口量约为13——14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约为10——11万吨、中国台湾省1.5——2万吨、欧洲1.5万吨,我国大陆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75——83%,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为85%以上。

鳗鱼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港澳、东南亚、美国及加拿大。日本市场上的年销售量达13——14万吨,其中进口11——12万吨,且市场基本稳定;韩国市场上的年销售量约为1——1.3万吨,呈连年上升趋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欧洲市场上的年销售量为2万吨左右,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港澳和东南亚市场的年销售量为烤鳗1000多吨、活鳗3000多吨,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年销售烤鳗2000——4000吨,有待开拓。我国国内的活鳗年销售量为3——4万吨,人均不到30克,而我国的台湾省人均年消费量为60克,日本则高达1000克以上,可见国内的鳗鱼市场还很大。 因资源短缺,国际市场上的传统鱼片如狭鳕、青鱼、鲽鱼等供应明显不足,而罗非鱼以其无肌间刺、易于繁殖和养殖,适合于加工等特点而成为首选替代品种,成为国际市场上最活跃的水产品贸易对象。1998年我国罗非鱼的出口量仅473吨;2001年则增长到13590吨,2002年又猛增到3.2万吨。美国市场对罗非鱼的需求量仍在上长。

虾类及其加工产品 虾类及其产品贸易额占世界水产品贸易额的20%。世界虾类的出口主要依赖于其养殖业,2000年世界养殖总量为80多万吨。泰国为22万吨,我国为21万吨。我国的虾类出口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因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贻贝、扇贝、牡蛎、蛤类等)

1999年世界贝类的贸易量为47.5万吨,其中我国占26%(12.2万吨).其次是荷兰(5万吨)。日本和法国是主要进口国,1999年法国的进口量为6.7万吨位。2002我国的出口量为6.9万吨,创汇额为1.1亿美元。我国贝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货源充足,生产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具有明显的出口价格优势。但因我国海域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 2002年我国头足类产品出口量为37.7万吨,出口额7.7亿美元;其中45%为来料加工贸易,55%为一般贸易。头足类主要是资源类产品,近100%为捕捞产量。

海产底层鱼类 因国内资源问题,我国出口的鱼片主要是来料加工,其中以鳕鱼为主。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进口国。1999年进口量为63万吨,3.7亿美元;2002年进口量增长为95.8万吨。

此外,欧盟市场对淡水小龙虾的需求量、东南亚市场对河蟹的需求量、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对鱼糜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有:

(1)药物残留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出口的首要问题,成为国际对我国出口水产品限制的主要理由。

(2)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程度低,2000年国际水产品贸易额552亿美元,我国仅占7%。

(3)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尽管我国水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4个国家的总量就达出口总量的85%。

(4)出口结构不合理,产品多样化开发不足,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为鳗鱼、对虾、低价值冻鱼和冰鲜鱼类。

(5)水产品季节性生产和国际市场均衡需求矛盾突出。

(6)行业的组织化程度低,恶性竞争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从世界范围考察,渔业生产和水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未多集中于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品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在世界渔业各国中都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70%以上,可养殖水域和渔业劳动力资源都非常丰富,生产成本低,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占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具有继续发展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巨大优势。

四、精深加工的水产品市场极具开发潜力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对支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渔业资源的附加值,也为涉渔产业拓展了发展空间,还为渔农民就业提供了发展途径。

我国已能生产水产加工品数百种,如烤鳗、鱼糜制品以及传统的薰制品、糟制品等。据FAO统计,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而我国如今的加工比例仅占产量的30%左右,其淡水水产品加工的比例更低,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0%多的淡水产品中,加工的比例不足5%,而鲜销的比例高达95%。

水产品通过加工后上市,可集中回收利用水产品加工废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增加的水产品食用的快捷性、方便性、多味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等。另外,水产品还有一些特异性和功能性作用,如今的研究已经发现在水产品中有200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保健性食品、功能性食品以及药品的加工原料,通过加工可消耗掉大量的水产品原料,从而为水产养殖生产和水产品产量的增加提供发展空间。

五、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在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产品的品种结构中,适合出口和加工出口的种类不多,在2002年1900多万吨的淡水产品中,鲢、鳙和鲤鱼就占了730多万吨,占38%多,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又适合加工出口的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的产量不到8万吨,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另外,江团、中华倒刺鱼巴、鳜鱼、鲫鱼、河蟹、淡水小龙虾、银鱼、池沼公鱼、鲴鱼、香鱼以及许多冷水性鱼类的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因此,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种类的养殖生产,可谓市场前景广阔。

在海水养殖业中,继续扩大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养殖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会继续放大国内外市场空间。

院校专业: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于 1999年4月,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并获得最高等级评价。2010年,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8年7月学院顺利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2019年9月,学院整体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迁址到慈溪市办学。2021年,学院位列武书连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6名。,学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法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材料化学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基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2万余名。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累计为社会发展输送四万多名优秀学子。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各类学科竞赛成果、英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等连续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奖,斩获两金一银的佳绩;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金奖总数位列全国所有高校第八、全国独立学院第一。2021年,学院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金一银,是全国独立学院的唯一金奖。,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自迁建慈溪办学以来,更加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积极探索实践 “双轮驱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即通过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和高水平接地气研究院为应用型建设提供驱动力,统筹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地方服务等各项工作。学院相继成立了“公牛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新海学院”“小家电新电商学院”等产业学院以及“长华班”“力玄班”“方太电商精英班”等产业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和应用型转型新路径。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成果被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学院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并与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慈溪市金喜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地方服务等方面持续深化多方位、多层次的校政企合作,形成了共赢的局面。,学院坚持开放办学,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学院与美国朱尼亚塔学院合作举办了获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广告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共建了宁波市 “一带一路”西班牙语言文化中心;与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研修院共同成立了宁波市首个国际汉语考培中心。学院还与英国、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泰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34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本硕连读、学分互认等各类交流学习项目。学院连续2019年、2020年在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中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当前,学院正处于深度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体 “科院人”将继续秉持“追日、唯实”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朝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其他信息:

宁波大学专业有应用心理学、工业设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海洋药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英语、小学教育等。 宁波大学招生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心理学、工业设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海洋药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英语、小学教育、经济学类、法学类、新闻传播学类、英语、地理科学、科学教育、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阳明创新班(人文)、阳明创新班(理工)、通信工程、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德语、日语、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水产养殖学、通信工程、工程管理、生物技术、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英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CPACanada)、会计学(ACCA)、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宁波大学介绍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宁波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有7个省一流A类学科、6个省一流B类学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