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分类标准

国内外食品安全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有化学比色分析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技术、免疫学分析检测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分类标准

(l)化学比色分析检测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常用的如纸片法、试剂盒(卡)等方法,与一般的仪器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价格低、操作相对简便、结果显示直观、一次性使用、不需检修维护、专一性等优点,但方法灵敏度较低。

(2)酶抑制技术测定样品和农药的种类有限,主要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欧美将酶法作为普查农残和田间实地检测的基本手段,但酶法的假阳性、假阴性率也较高。

(3)免疫分析技术较好地测定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几十种农药,这也是国外发展的主流技术,特别是对于兽药残留的检测.所用仪器和试剂盒(卡)一半以上依赖进口,价格较高,而国产产品的质量与价格都不具备明显优势,推广受到限制;用于毒素的测定,包括侧流式免疫吸附法和ELISA,后者是国外的主流技术,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在国内应用较少,非常有必要发展重要毒素的免疫分析技术。

(4)生物化学快速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大肠菌群的检测,应用领域涉及到鲜乳中菌落总数快速测定、畜禽产品大肠菌群快速测定技术规范等: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的主流技术大多为国外技术。

(5)纳米技术2003年以后才逐渐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应用,但其发展迅速。纳米技术与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结合应用于食品快速检测是研究趋势。 分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毒素、添加剂及化学品、包装材料等的检测。

(l)农药检测 农药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的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因为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使得害虫的抗药性大大增强。研究表明,至少有500多种昆虫对一些农药具有抗药性。近几年的检测结果显示,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抽查结果最为引人关注,有资料显示,全国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有47. 5%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其中包括非法使用国家禁用和限用的农药,如鲜活水产品中的有机氯残留、茶叶中的有机磷残留等。

(2)兽药检测 习惯上将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称为兽药。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积蓄或储存在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 1987年第32次会议将兽药残留分为七类: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镇静剂类和l3一肾上腺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

(3)重金属检测 重金属指相对原子量较大的金属元素,比如汞、铅、镉等,砷也可算重全属,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金属。通常来讲,重金属对人都有毒害作用。由于水域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造成种植、养殖业的农副产品的污染。

(4)生物毒素检测 生物毒素是由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 估计有毒的海洋生物大约在1000种以上,但充分阐明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和毒理作用的仅几十种。毒素本身可能是生物体有意合成的生物合成产物,也可以是体内代谢过程的废弃物,还有是从其食物中吸收、蓄积或改造而成的。学术文献中所称的生物毒素主要是指各种霉菌产生的毒素如由镰刀菌、黄血霉菌、黑曲霉菌产生的毒素。这些毒素可以在植物上生长繁殖而且往往深入其内部,用浸泡、清洗、去皮等办法均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5)添加剂检测 添加剂泛指为提高化工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效果的配合料或辅助料,添加到产品主要原料当中,从而改善产品性能。主要用于印染、食品、饲料等行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也就是说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特别是非法使用国家禁用或限用的添加剂对人体有很大危害,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饲料添加剂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在饲料中加入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6)包装材料检测 包装材料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既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涂料、黏合剂、捆扎带、装潢材料、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当前国际上把添加剂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允许使用的助剂的“许可名单”,二是禁用助剂的“禁用名单”。经过多年实践之后,发现“禁用名单”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缺少对新物质的约束力。当一种新物质出现时,因为它不在现有的“禁用名单”之列,因此可以随便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当中,法规无法管理,因此原来制定“禁用名单”的日本和韩国纷纷转向“许可名单”制度,欧美和中国都采用“许可名单”制度。

我也是转的啦。

1、高毒性固体

很少量就能使人迅速中毒甚至致死。

名称 TLV(mg/m3) 名称 TLV(mg/m3)

三氧化锇 0.002 砷化合物 0.5(按As计)

汞化合物

(特别是烷基汞) 0.01 五氧化二钒 0.5

砣盐 0.1(按Tl计) 草酸和草酸盐 1

硒和硒化合物 0.2(se计) 无机氰化物 5(按CN计)

2、毒性危险气体

名称 TLV(ug /g) 名称 TLV(ug /g)

氟 0.1 氟化氢 3

光气 0.1 二氧化氮 5

臭氧 0.1 硝酰氯 5

重氮甲烷 0.2 氰 10

磷化氢 0.3 氰化氢 10

三氟化硼 1 硫化氢 10

氯 1 一氧化碳 50

3、毒性危险液体和刺激性物质

长期少量接触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其中许多物质的蒸气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强刺激性。

名称 TLV(ug/g) 名称 TLV(ug /g)

羰基镍 0.001 硫酸二甲酯 1

异氰酸甲酯 0.02 硫酸二乙脂 1

丙烯醛 0.1 四溴乙烷 1

溴 0.1 烯丙醇 2

3-氯丙烯 1 2-丁烯醛 2

苯氯甲烷 1 氢氟酸 3

苯溴甲烷 1 四氯乙烷 5

三氯化硼 1 苯 10

三溴化硼 1 溴甲烷 15

2-氯乙醇 1 二硫化碳 20

4.其他有害物质

(1)许多溴代烷和氯代烷,以及甲烷和乙烷的多卤衍生物,特别是下列化合物:

名称 TLV(ug/g) 名称 TLV(ug /g)

溴仿 0.5 1,2-二溴乙烷 20

碘甲烷 5 1,2-二氯乙烷 50

四氯化碳 10 溴乙烷 200

氯仿 10 二氯甲烷 200

(2)芳胺和脂肪族胺类的低级脂肪族胺的蒸气有毒。全部芳胺,包括它们的烷氧基、卤素、硝基取代物都有毒性。下面是一些代表性例子:

名称 TLV 名称 TLV(ug /g)

对苯二胺(及其异构体) 0.1mg/m3 苯胺 5

甲氧基苯胺 0.5mg/m3 邻甲苯胺(及其异构体) 5

对硝基苯胺(及其异构体) 1ug /g 二甲胺 10

N-甲基苯胺 2 ug /g 乙胺 10

N,N-二甲基苯胺 5 ug /g 三乙胺 25

(3)酚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名称 TLV(mg/m3) 名称 TLV(ug /g)

苦味酸 0.1 硝基苯 1

二硝基苯酚,二硝基甲苯酚 0.2 苯酚 5

对硝基氯苯(及其异构体) 1 甲苯酚 5

间二硝基苯 1 5、致癌物质

下面列举一些已知的危险致癌物质:

(1)芳胺及其衍生物

联苯胺(及某些衍生物) β-萘胺 二甲氨基偶氯苯 α-萘胺

(2)N-亚硝基化合物

N-甲基-N-亚硝基苯胺 N-亚硝基二甲胺 N-甲基-N-亚硝基脲 N-亚硝基氢化吡啶

(3)烷基化剂

双(氯甲基)醚 硫酸二甲脂 氯甲基甲醚 碘甲烷 重氮甲烷 β-羟基丙酸内酯

(4)稠环芳烃

苯并[a]芘 二苯并[c,g]咔唑 二苯并[a,h]蒽 7,12-二甲基苯并[a]蒽

(5)含硫化合物

硫代乙酸胺(thioacetamide) 硫脲

(6)石棉粉尘

6、具有长期积累效应的毒物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不易排出,在人体内累积,引起慢性中毒。这类物质主要有:

(1)苯。

(2)铅化合物,特别是有机铅化合物。

(3)汞和汞化合物,特别是二价汞盐和液态的有机汞化合物。

在使用以上各类有毒化学药品时,都应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避免吸入其蒸气和粉尘,不要使它们接触皮肤。有毒气体和挥发性的有毒液体必须在效率良好的通风橱中操作。汞的表面应该用水掩盖,不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装盛汞的仪器应放在一个搪瓷盘上以防溅出的汞流失。溅洒汞的地方迅速撒上硫磺石灰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