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辣椒漂浮育苗是生产上应用较多的育苗方式,具有成本低、简单易学,是椒农较适用的一种新型育苗技术。漂浮育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辣椒生产中。以下是关于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内容分享。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1

  一、建棚

 依据漂浮盘规格(160穴,51.3cm×32.5cm×6cm),20盘/亩标准设计育苗营养池大小。

 (一)大棚:棚规格

 (二)中棚:棚规格

 (三)小棚:棚规格12m× 1.3m×0.8m,育苗池尺寸(内空)长l1m、宽1m、埂高l1cm(池埂用空心砖长24cm ×宽12 cm×高11cm做成),底膜规格长l2m、宽l.4m、厚度6丝,每厢育苗60盘,可供面积3亩;拱架尺寸长l1 m、底宽1.5 m、高80cm,盖膜规格长13m、宽2m、厚度4丝,每棚之间走道宽60cm,支撑骨架选用小竹竿、竹条。

  二、播种

 (一)装盘:旧盘先用0.1%硫酸铜液浸泡30分钟,再用0.4%漂白粉液(漂白粉200g加水50kg)漂清洗晾干后装盘,同时要检查浮盘底孔是否堵塞,有堵塞的须先钻通,用辣椒漂浮育苗基质装盘,基质要将漂盘孔穴装满、压平、打穴。

 (二)播种:常规种每穴2-3粒,杂交种每穴1粒,播种后,盘面均匀筛(撒)盖少量基质覆盖种子。

 (三)添加池水和营养液:营养池于放盘前一天灌入清洁、无污染的流动水,水深8cm-10cm,按标准(每盘10g)向池内放入辣椒漂浮育苗专用营养液和添加硫酸铜防止绿藻。

 (四)浮盘入池:当水温、气温均稳定超过10℃时,将播好种的漂盘整齐平放入营养池中。入池一天后检查漂盘,如孔穴不吸水,用细铁丝钻通,确保基质种子吸水充分。

  三、管理

 (一)温湿度管理:出苗前,必须盖严农膜严格保温,促进种子的萌发,遇到大晴天,中午时段(上午l0:00至下午4:00)棚内温度会骤增,湿度变得很高,要及时揭开棚膜两端进行通风排湿,防止高温烧苗,减少绿藻的滋生。

 (二)追肥:在椒苗4-5片真叶后,按20g/盘标准向营养池内追施第二次辣椒漂浮育苗专用肥,同时按lg/盘的用量标准,在苗池里加入硫酸铜防止池内产生绿藻。将肥料溶解于桶中,取出浮盘将营养液注入池内搅匀,然后加清洁水至6~8cm。

 (三)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育苗棚内禁止吸烟,进行各项农事操作之前,要用肥皂水洗手,以防止病害的传播。发现苗床出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处理,着重预防苗期猝倒病、灰霉病、病毒病、蚜虫等。

 (四)炼苗:移栽前7-10d,断水、断肥炼苗2-3次,以椒苗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复为宜。移栽前两天停止炼苗,把苗盘放入营养池内,让椒苗充分吸足水肥,再移栽到大田。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2

  一、育苗前准备工作

 1、育苗池的建设:根据育苗需求,可针对性的采用小拱棚、简易大棚和设施大棚育苗,散户种植大多以小拱棚和简易大棚为主,大型基地多数以设施大棚育苗,根据种植面积,选择不同的棚型育苗。

 育苗池底部按照长方形布局,深度(或高度)为15-20cm,四周用土或砖头堆砌,宽度根据摆放育苗盘的数量来定;然后平整池底,清理杂物,使用国光多菌灵+毒箭灭菌防虫;再铺设农膜,灌水,喷洒消毒液,预防藻类滋生。同时,池与池之间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便于农事操作。

 2、育苗盘消毒:育苗漂盘由轻质材料(泡沫)制成,辣椒常用72孔育苗盘育苗,育苗盘需经消毒处理,可使用重茬宝、国光多菌灵或高锰酸钾兑水稀释后浸泡或喷淋消毒,防止病原菌通过育苗盘传播。

 3、营养土处理:在将营养土混匀的过程中,使用毒箭+国光多菌灵兑水稀释后喷雾营养土,杀菌灭虫、润湿营养土。

  二、播种期管理

 1、种子处理:播种前先晒种、浸种、催芽后,再播种。

 2、装盘:在地上平铺一层干净的薄膜,将处理过的营养土装入育苗盘,填满穴孔,震动压实,使用竹片刮去穴孔外多余营养土,然后用压孔板压出播种孔穴,孔穴深度约为1cm。

 3、播种:将处理过的种子点入压出的孔穴中,每个穴孔中央点播1-2粒种子,播完后覆盖一层营养土,刮平;将育苗盘平铺在大棚内,使用薄膜覆盖育苗盘增温,以利于种子萌芽,出苗后及时揭膜。

  填装营养基质土

  育苗穴盘内播种

 3、育苗池施肥:根据育苗池蓄水量来决定施肥量,育苗盘入池前,每立方水加入松尔肥(15-15-15)1kg(二次稀释,兑水稀释后,通过多点泼水的方式将池内水混匀),满足幼苗出苗后的养分需求。

 4、育苗盘入池:待单个苗盘有1/5以上幼芽出土后,即可放入育苗池内,注意检查穴盘内基质吸水情况,如基质上部未有水浸润,需疏通下部孔穴,促进基质吸水。

 出芽后将育苗盘放入育苗池

  三、入池后的管理

 1、温、湿度控制:合理控制温度、湿度是入池后管理的.关键。温度过高易烧苗或旺长,温度过低会导致僵苗。通常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温15-18℃。晴天棚内温度过高时,应及时揭开棚膜通风降温,揭膜应循序渐进,不宜直接开大风口;温度过低时则需关闭棚膜保温。湿度管理主要根据棚内水汽状况而定,有严重水雾或水滴时需开棚排湿。

 2、间苗与补苗:当幼苗有 1-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或补苗。将多余的幼苗带根取出,用作补苗;补苗应选择大苗,促进幼苗长势整齐。

 3、追提苗肥: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可进行2次追肥,间隔期10-15天。若育苗池内水位降低明显,需加水补充至原有高度后再补肥;若略有降低,则直接补肥,追肥量根据池内水量来定,按照每立方水加入松尔肥(15-15-15)1-1.5kg(二次稀释,兑水稀释后,通过多点取盘,在取盘部位泼水搅匀),满足该时期幼苗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4、青苔防治:育苗池内未大面积出现青苔前,在育苗池内分散多点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效防治青苔,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5、病虫害防治:播种前严格消毒和操作规范,病虫害发生较少。当棚内出现染病植株或虫害时,应及时对症用药防治。根腐病、立枯病可使用根宝套餐进行防治;灰霉病可选用腐霉利进行防治,疫病可选用氟吗啉、艾德等进行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选用易成、稼卫等药剂进行防治,或在棚内悬挂杀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要点3

  贵州辣椒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

  (一)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耕地零碎并多少坡耕地,土壤粘重、土壤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含量少,同时农作人员又多是老弱妇,劳动力匮乏等现实问题,同时也针对技术的具体使用者、操作者为农民特别是现农作主要群体的高龄化农民,在影响辣椒产质量的育苗、移栽定植和田间肥水技术熟化创新研究总结上,进行轻简、省力、高效实用技术的提炼总结推广,实现了技术的有效转化。通过该技术,解决了育苗种子浪费严重、出苗率低、苗期病虫害肆虐的问题,并提高了椒苗移栽成活率,缩短了缓苗时间,提高椒苗抵抗干旱的能力,降低了辣椒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提高辣椒产量。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辣椒轻简化栽培技术在2017-2019年,在全省9个市州72个县市区累计推广674.4万亩,亩均增产增收200元以上,亩均降低劳动力投入560元以上;核心技术平均推广度44.96%,覆盖全省多个贫困县、乡(镇)、村,惠及带动8810名贫困人口增收,培训农民1.71万人次。

  (三)提质增效情况

 辣椒轻简化栽培技术在2017-2019年,在全省9个市州72个县市区累计推广674.4万亩,新增总经济效益110867.76111万元,亩均增产增收200元以上,亩均降低劳动力投入560元以上;核心技术平均推广度44.96%,提高了椒农的种植水平和生产能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效,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推广,还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生态效益显著。

 其中,辣椒漂浮育苗技术在全省9个市州72个县市区累计推广412.2万亩,总经济效益56655.15万元,新增纯收益218.63元/亩,同时惠及带动8810名贫困人口增收。

 辣椒喷雾器点灌技术在全省9个市州66个县市区累计推广181.7万亩,总节省劳动力成本46022.28万元,节省劳动力投入402.48元/亩。

 辣椒机械打孔定植移栽技术在全省7个市州55个县市区累计推广80.5万亩,总节省劳动力成本8190.32万元,节省劳动力投入161.99元/亩。

  (四)技术获奖情况

 辣椒轻简化栽培技术获得贵州省2020年度农业丰收奖。

打槟榔树农药在上午几点打

农药必须要合理安全地使用,使用农药时必须从农药、防治对象以及周围的环境综合考虑,掌握各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选择合适的时间、正确的施药方法、合理地使用农药。

由于农药是有毒的,必须安全使用,所以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毒害;农药的使用,除了对病菌、害虫、寄生植物以及各种杂草有直接或间接的防治效果外,对周围其它的生物群体也会产生一定的伤害,特别是一些对作物生长有益、害虫和病菌的天敌、授粉昆虫以及一些微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害虫或者病菌的天敌受到影响 ,有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爆发;

为了避免使用农药产生这些不良后果,必须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严格控制农药用量、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施药方法,尽量避免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毒害;还有一种方法是选择性地使用农药,选择对害虫高效,最有益生物没有效果的农药 ,

像农药敌百虫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有益的生物比较安全,如棉花枯萎病病害发生初期,选用杀菌剂灌根施药防治,甜夜蛾、稻飞虱等害虫要在幼虫期或卵孵盛期防治。

2、农药对植物的药害;农药可以防治病害、虫害以及杂草对作物的危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但如果农药使用不当,也会使作物产生药害,药害严重会致使果实失去固有的味道,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打个比方,如果合理使用烟雾剂类农药防治松树落针病,能有效防治落针病,还能某校的促进松树针叶生长发育;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发挥药效的作用,还会对松树造成一定程度的药害;

如棉花枯萎病病害发生初期,用杀菌剂灌根防治效果好,甜夜蛾、稻飞虱等一般在低龄幼虫期或卵孵盛期容易防治效果;所以在使用农药时,必须了解作物的习性,分析作物对农药的反应,选择合适的农药对症下药。

3、农药对人畜的毒害;有些农药毒性很强,对人和牲畜都有很大的毒害;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人畜中毒,严重的有可能死亡;

剩余的农药一定要密封好,放在牲畜、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施药后,盛放农药的器皿、包装袋,不要随地乱扔,要收拾起来统一处理;施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工作;特别是喷撒粉剂类农药时,由于粉剂类农药漂浮性大,施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做好防护工作、防止中毒。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药,一定要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防止毒害发生,确保粮食的优质高产。

(1)夏天高温季节,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十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

(2)春秋凉爽季节,应该选择在上午十点以后下午两点之前。

(3)冬春季的大棚,最好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打药。

2、根据湿度及其变化趋势确定打药时间

(1)空气湿度小,药滴里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到空气中,甚至等不到药液铺展在靶标上,这当然会降低药效,甚至出现灼烧性药害斑。

(2)空气湿度过大,沉积在植株表面上的药液,尤其是大雾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并二次受重力影响植株下部沉积,也会产生药害

因此,一天中的打药时间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空气湿度略显干燥,一个是打药后药液在日落前能够在靶标表面形成干涸的药膜。

3、打药常见的三大错觉

(1)仅仅按稀释倍数确定每桶水中的药剂数量

大多数人习惯于按稀释倍数计算每桶水中兑多少药剂,其实这并不太靠谱。之所以要控制和计算药箱中添加多少药剂,是因为要计算好单位面积中的植株需要多大剂量的药剂,以保证良好的药效,和对植物和环境的安全。特别提醒:按稀释倍数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药剂以后,还要计算每亩地需要几桶水、喷洒行进速度等细节。

目前,受劳动力的制约,很多人往往是往药液箱中加量兑药,快步喷洒,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最合理的举措是选择喷雾性能更好的器械,或者按产品说明书兑药,仔细喷洒。

(2)喷头距离靶标越近药效会越好

药液从喷头喷出以后一边和空气对撞而破裂成更小的液滴一边前冲,一路跌跌撞撞的结果是雾滴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离喷头越远,雾滴越小。小雾滴更容易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所以,并不是说喷头紧贴着植株药效就会更好。

一般来说,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50公分的距离,机动喷雾机则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离,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摆动喷头让药雾飘落在靶标上,药效会更好。

(3)雾滴越细小就一定会有更好的药效

雾滴并非越小越好,雾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的分布、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有关。如果雾滴过于细小就会漂浮在空气中而难以沉积在靶标上,这肯定会造成浪费;如果雾滴太大,滚落在地面上的药液也会增加,也是浪费。

因此,要根据防治对象及其所处的空间环境选择合适的喷雾器械和喷头,在相对密闭的棚室中防治病害和白粉虱、蚜虫等微小的害虫时可以选择烟雾机,在露地防治这些病虫害的时候就得选择雾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喷头,烟雾机显然不合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