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灌区主要作物灌溉需水量

作物灌溉需水量指通过灌溉补充的士壤原有储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蒸发蒸腾、冲洗盐碱以及其他方面要求的水量(陕西省水利水士保持厅,1992)。对于旱地作物,灌溉需水量等于作物蒸发蒸腾量加上创造良好农田生态环境所必需的冲洗压盐水量,减去有效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和生长期内的士壤水分利用量(段家旺等,2004)。如果不要求盐碱化冲洗和地下水补给量忽略时,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溉需水量近似等于作物蒸发蒸腾量减去有效降水量。因此,作物需水量是灌溉需水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灌区主要作物灌溉需水量

一、作物系数Kc的确定

作物系数指作物不同生育期中需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值。作物系数Kc是农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群体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密切相关(陈玉民等,1995)。根据各月田间实测需水量和利用同一时段的气象因素计算的参考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即

灌区农业节水对地下水空间分布影响及模拟

式中:Kc为作物系数;ET0为参考作物腾发量;ETc为作物需水量。作物系数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测作物需水量的精度,根据灌区灌溉试验站历年的实测需水量资料分析,经筛选之后得出灌区冬小麦、夏玉米等4种主要作物历年各月Kci和全生育期总Kc,然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出历年平均各月的作物系数和历年平均全生育期总作物系数,其结果见表4-1。

表4-1 泾惠渠灌区历年平均作物系数Kc值 Table4-1 past years average crop coefficient Kcvalues in Jinghui Canal Irrigation District

(据陈玉民等,1995)

二、参考作物需水量ET0计算公式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采用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彭曼-蒙蒂斯公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8)提出的最新修正彭曼公式,并已被广泛应用且已证实具有较高精度及可使用性(阮本清等,2007)。该公式以及计算中需要的参数如表4-2所示。

表4-2 彭曼公式各参数项的确定 Table4-2 Each parameter definition of penman

三、参考作物需水量ET0影响因字分析

根据灌区1950~2005年气象资料,采用通径分析原理分析研究泾惠渠灌区ET0主要气象影响因素,主要气象因子包括:最高气温(X1)、最低气温(X2)、平均气温(X3)、相对湿度(X4)、风速(X5)和日照时数(X6)等(表4-3)。通径分析理论于1921年由SewallWrixht提出,并经遗传和统计工作者不断发展完善,已证明在几乎所有的相关变数系统中作因果分析都是有效的(蔡甲冰等,2008;赵伟霞等,2009)。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解决许多复杂的相关分析问题提供了一个简捷而灵活的方法。通过通径系数绝对值的大小,直接比较各自变量在回归方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多变量的系统中抓住关键因子,改变依变量的反应量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郑健等,2009;蔡甲冰等,2011)。在多变量的研究中,通径分析比相关分析更加全面,更加细腻。

表4-3 泾惠渠灌区气象因子与参考作物需水量的通径分析 Table4-3 path Analysis betwee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ET0-pM in Jinghui Canal Irrigation District

注:Xi(i=1,2,3,4,5,6)分别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

从表4-3中可知,灌区各气象因子对参考ET0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各气象因子对ET0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分析,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对ET0的影响明显比其他气象因子影响作用大。最高气温对ET0的直接作用系数、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2.1012和-1.4676;最低气温对ET0的直接作用系数、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7.7622和-7.1028;平均气温对ET0的直接作用系数、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8.7018 和-8.054;相对湿度对ET0的直接作用系数、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895和0.2344;其他气象因子对ET0的直接作用系数、间接作用系数相对较小,说明在泾惠渠灌区影响ET0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通过各气象因子的间接作用分析,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相对湿度通过平均气温对ET0具有较强的作用,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8.6541,-8.6129,-8.1727。风速和日照时数通过气温对ET0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钱正英.中国水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2.中国水利百科全书(1—4卷).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上、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4.熊运章,朱树人.灌溉管理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5.康绍忠,蔡焕杰.农业水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6.刘肇讳、雷声隆.灌排工程新技术.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7.郭元裕.农田水利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8.郭元裕.农田水利学.第2版.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9.郭元裕.农田水利学.第3版.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10.康权.农田水利学.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90

11.武明仁.灌溉排水.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12.黎庆怀.土壤与农作.J[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13.陈亚新,康绍忠.非充分灌溉原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14.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s 24.Crop Water Requirements.Rome,1977

15.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s 33.Yield Response to Water.Rome, 1979

16.康绍忠等.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17.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土壤水动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18.D.希勒尔著,华孟,叶和才译.土壤和水一物理原理和过程.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19.康绍忠等.陕西省作物需水量及分区灌溉模式.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20.粟宗篙.灌溉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21.《喷灌工程设计手册》编写组.喷灌工程设计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22.傅琳等.微灌工程技术指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23.陈大雕,林中卉.喷灌技术.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4.郑耀泉等.喷灌与微灌设备.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25.王彦军等.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渗灌.节水灌溉,1997(2)

26.I.维尔米林.联合国粮农组织灌溉与排水丛书36分册.局部灌溉.罗马,1980

27.王文焰等.波涌灌溉试验研究与应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28.王智.长畦分段灌溉法灌水技术的研究.灌溉排水,1986(4)

29.林性粹.旱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l

30.米孟思.膜上灌节水技术.节水灌溉.1998(2)

31.林性粹等.农田灌水质量指标的分析与评价.水利学报.1996(11)

32.A.H.考斯加可夫著,陈益秋译.土壤改良原理.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

33.J.K.Rydzewki,C.F.Ward.Irrig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Fenthch Press, 1989

34.水利电力部.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SDJ217—84) (试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35.水利电力部.灌溉试验规范(SL13—90),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1996

37.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建筑法规.土壤改良系统和建筑物.1993

38.日本国农林水产省构造改善局.日本土地改良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1)旱地灌溉规划,1982

(2)滴灌,1987

(3)管道输水工程设计,1988

(4)大面积水田规划,1998

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1994年译印。

39.姜永吾.水利工程.台北:三民书局,1982

40.黄毓高.排水工程.台北:银乐出版社,1982

41.高肇藩.给水工程.台北:三民书局,1985

42.施嘉昌.排水工程.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印行,1988

43.施嘉昌.灌溉排水原理.台北:中央图书出版社,1988

44.水利电力部水利建设司.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45.水利部科教司.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l

46.魏永耀,林性粹.农业供水工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47.严煦世,赵洪宾.给水管网理论和计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8.Y.Iabye etc.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s 44.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Irriga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s. Rome, 1988

49.Ait-Kadi,Mohamed.U.M.I.Optimization of Irrigation Pipe Netwprk Layout and Design.Dissert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1986

50.李龙昌等.管道输水工程技术.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51.李晓等.管道灌溉系统的管材与管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2.张蔚傣等.农田排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5

53.袁宏源,陈大雕,叶自桐.农田灌溉与排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89

54.国际土壤改良研究所著,朱厚生等译.排水原理和应用.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55.简·范席福加德主编,胡家博译.农田排水.北京:水利电力出版让,1982

56.沙金煊.农田底下排水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57.沈容开,张瑜芳,黄冠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农田非充分灌溉研究述评.水科学进展,1995

58.戴同霞、李锡录,张兰亭.打渔张灌区暗管排水试验.水利学报.1982(10)

59.罗怀彬.稻田暗管排水.水利学报.1982(4)

60.丁福棠.早囚暗管排水试验及效果.1982(4)

61.余安仁.武汉市郊潜育化稻田暗管排水改良的田间试验.水利学报,1984(11)

62.Daniel Hillel.Advances in Irrigation.Volume 2.Academic Press, 1983

63.许志方.灌溉计划用水.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64.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水电局.灌溉用水.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7

65.汪志农,熊运章.灌溉渠系配水优化模型的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

66.汪志农,熊运章.适用半干旱灌区某次配水的优化模型.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3(6)

67.汪志农,熊运章.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6)

68.范逢源.环境水利学.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69.张六曾著.河山百划录.第1版.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

70.李宝庆等.水资源开发与环境.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71.水利部水利管理司.水利工程供水水价理论与核定方法.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72.许志方,沈佩君.水利工程经济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73.吴恒安.实用水利经济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