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定额有啥区别
作物需水量:
作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消耗的水量。
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农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
一般以可能蒸散量表示,即为植株蒸腾量与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以毫米或立方米/亩计。
作物需水量是研究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水分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分析和计算灌溉用水量等的依据之一。 作物需水量影响田间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土壤性质和农业措施等。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作物需水量就大;生长期长、叶面积大、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以及蛋白质或油脂含量高的作物需水量就大;就生产等量的干物质而言,多数碳3作物需水量大于碳4作物。
灌溉定额:
是指作物全生育期历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定额是指某一次灌水时每亩田的灌水量(立方米/亩),也可以表示为水田某一次灌水的水层深度(mm)。、
这是一个与作物,土壤持水量、灌溉面积和可利用的灌水时间有关的变量。
作物不同,作物的根系活动层深度不同灌水量可能不一样。土壤持水量决定一次灌水不能太多,太多作物不能充分吸收,造成浪费,也可使作物根部空气的孔隙减少。灌溉面积不同,常常由于水源水量有限,要求灌水时间要短,这时,需要调整灌水定额,使得所有的灌溉面积上的作物都能得到一次充分地灌溉。有时候直接的原因就是每天可能开机工作的时间有限,要求灌水量相对大些,以便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灌溉任务
农业用水量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林业、牧业、渔业及相关辅助性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约为40%,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用水目前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约为60-65%,相对欠发达的国家的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为80-85%,我国的比重约为55%,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层次。
一、农业用水量主要用于什么林业牧业渔业相关辅助性活动
1、农业用水量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林业、牧业、渔业、相关辅助性活动。
2、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每立方米不到1.2公斤,而1立方米的水源质量为1000公斤,经过换算后可得知我国生产1公斤粮食需消耗800公斤左右的水源。
3、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其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有所差异。发达国家,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约为40%;发展中国家,农业用水目前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约为60-65%;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为80-85%。
4、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量的比重约为55%,基本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层次。
二、农业用水量占比
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比如下:
1、2019年,我国用水占比最大的产业为农业用水,用水总量为3675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量的61%。
2、2019年,我国的工业用水量仅次于农业,用水总量达到1237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量的21%。
3、2019年,我国的生活用水量排在工业之后,用水总量达到877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量的15%。
4、2019年,我国的生态用水总量为202亿立方米。预计未来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占比会慢慢提高,工业用水的占比会慢慢降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