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种植多久可以上市
1、准备原料:木屑38公斤、麦麸10公斤、糖1公斤、石膏0.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以及多菌灵35g。2、制作栽培基质:将木屑用2%石灰石浸泡12小时,随后把原料混合均匀并按照1:1.3的比例加水,搅拌后再建堆进行腐熟,腐熟完成的培养料需进行2次消毒,第1次在进菇房之前,第2次在进菇房后。
一、香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1、准备原料
木屑38公斤、麦麸10公斤、糖1公斤、石膏0.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以及多菌灵35g。
2、制作栽培基质
(1)可用2%石灰石将木屑浸泡12小时,也可选用0.2-0.3%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一般浸泡12个小时左右。
(2)将原料混合均匀,接着按照1:1.3的比例加水,随后搅拌建堆,堆宽1.2-2m,高1-5m,形状呈梯形,长度则根据培养料的数量以及场地大小而定,一般需堆26天左右进行腐熟,在堆积期间需翻堆4-5次。
(3)在进菇房前,需将腐熟完成的培养料进行第一次消毒,进菇房后进行第二次消毒。
3、装袋消毒
(1)用筒状的透明薄膜袋装料,在袋口需要留1个直径为3cm的圆口并塞好棉花塞,方便接种。
(2)用蒸锅消毒袋料,当温度冷却至35℃左右时,便可移入接种室接种香菇菌种。
4、日常管理
(1)把接种完成的袋料放入培养室中培养香菇菌丝,室温为25℃,相对湿度为60-65%。
(2)当袋料变成**时,代表在袋料中有40%左右的表面菌丝已转变为褐色,随后便可脱袋,上架催菇。
(3)在催菇期间,可使用揭膜的方法加大昼夜温差,利于香菇子实体的形成。
(4)当香菇子实体开展至70-80%时,便可采摘。
(5)在采摘时,需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周围的小菇和菌块,从而影响后续出菇。
二、香菇种植多久可以上市
1、香菇一般需要种植5-6个月左右才可上市,但是因为香菇品种、栽培方式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香菇上市的时间也各有不同,比如短菌龄品种一般需要种植4-5个月才可上市,而长菌龄品种一般需要种植6-8个月才可上市,因此香菇具体的上市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为了保证香菇可以正常上市,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栽培香菇,如果该场地是第一次种植香菇,便需要通过用石灰水洗刷墙面等措施进行消毒,而老菇场可用熏蒸的方式进行消毒,比如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进行熏蒸。
3、如果有虫害便需要先将害虫用杀虫剂消灭,随后再进行消毒,而且还需保证菇场中一定的空气湿度,但是湿度不宜过大,如果为了增加湿度而盲目的提高喷水量,易导致小菇闷死,而一些正在生长的菇也会被多余的水渍所影响,因此需要合理的控制空气湿度,不宜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潮湿,保证香菇可正常上市。
一、前期准备篇
选地与作畦:
1、栽培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未受污染、周围300米无各种污染源、东西依山、光照较短、昼夜温差大的有山垄田。水源最好是山泉水或水库存水,地势需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2、常遭冰雹袭击,易遭洪水淹没的田块不选做菇场。
3、东西走向作畦,可偏南或偏北,地势较高的地块或坡地应做低畦,地势低洼的地块应做平畦或高畦。
菌袋制作方法
配方:
1.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
2.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45%、杨木锯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
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拌料:
将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将木屑、麦麸、石膏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翻动4~5次,再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分别喷入干料中。
一边浇水,一边将料拌均匀,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60%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时)。
装袋:
采用低压聚乙烯膜、大袋规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大袋可装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装干料1.5公斤左右。
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用手把着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
二、灭菌处理
1、建造土蒸锅:
选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砌成长×宽×高为2×2×2.5米,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土蒸锅。
每锅壁内外用高号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铁筋制成直径1.7米的帘子,放在锅面上,上面铺麻袋,以防刺破料袋。
再用厚度为1.5毫米的镀锌板制成直径为2.1米的锅盖,蒸料锅建好后备用。
2、加水装锅:
烧火灭菌前要往锅内加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帘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在蒸锅内的帘子上。
3、起火加温灭菌:
装锅前先起火,大火先攻头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三、接种方法
1、消毒房间:
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把每个房间用硫磺点燃后熏蒸房间。
2、接种时间:
当料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
3、接种程序:
以4个人为宜,做好分工,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菌种打孔,取菌种,拌袋扎口点菌种,封口。
接完的菌袋“井”字形堆放,每堆5层。
4、发菌培养:
保持室内暗光,室温控制在25℃左右。
接种16~20天,用牙签在接种穴上扎10~20个深0.5~1.0厘米的孔。第二次用毛衣针,第三次用筷子,每隔10天刺一次,逐渐加大加深。
四、出菇的管理
催菇:
菌筒经过转色期的浇水管理后,停止浇水4-5天,然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催菇。
或把水高高浇下落到菌筒面上2-3次,即可产生大量的小菇。
为保护菌筒,促进多产优质菇,必须疏去多余的菇蕾。
前期管理:
覆土地栽香菇大都采用反季节栽培,填补夏季鲜菇市场需求,脱袋后发生的第1批菇一般在5-6月上旬,此期气温由低向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且是雨季,湿度大,对子实体分化有利。
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应加强通风,把薄膜挂高,不让雨水淋菌筒,当第1批香菇采收结束之后,放去畦沟水,并停止浇水,降低菇床湿度,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
待采菇凹陷处的菌丝已恢复长白,可灌畦沟水并加强浇水刺激下一批子实体的迅速形成。
中期管理:
这期间为5月下旬-7月下旬,为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出菇较少,覆土地栽香菇均靠自然气温生长,结合人为调控。
中期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温度为主,促进子实体的发生。一般引灌山泉水或水库水,加大水的流动量,并增加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筒。
后期管理:
这期间为8月下旬-9月底,气温有所下降,菌筒已经前期、中期出菇的营养消耗,菌丝不如前期生长那么旺盛,因此这阶段的菌筒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烂筒和烂菇。
五、脱袋转色覆土
脱袋:
覆土地栽香菇在菌袋培养90-110天后可进行脱袋。
用锋利的刀片划割菌袋,先剥去菌袋两端,再将菌袋剥离随即平排于畦面。
菇畦消毒:
菇畦清理干净后,按每千袋畦面用6千克漂白粉或50千克石灰水喷洒,2-3天后再用2千克左右硫酸铜喷洒于畦面。
盖好薄膜,消毒3天,然后揭膜,畦面铺盖2厘米细沙,用1瓶辛硫磷、2.5千克甲醛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再盖膜3天,将膜揭开后再用0.5千克高锰酸钾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然后洒上一层石灰水后即可排筒。
转色:
菌袋排于畦面后及时盖薄膜,做到边脱袋边排筒,边盖膜,盖膜3天后,第4天必须全部揭开薄膜,此时发现杂菌要及时清理,清理后撒上石灰粉覆盖薄膜。
第5天早晚各加强通风1次,并用干净的水冲洗菌筒。以后保持转色期适温为18-22℃,完成转色成熟需20-30天。
菌筒覆土:
覆盖菌筒的泥土需选用表土,30厘米以下的沙质土在烈日下暴晒2天,不过筛,去碎石杂物,拌入10%的石灰粉或火烧土,草木灰,待菌筒80-90%转色,停止浇水4-5天,填入调好的覆盖土稍加压实。
直至菌筒面覆盖3厘米,使菌筒全部覆盖住,白天不盖膜,晚间盖膜,浇水次数增加,无论晴天还是阴天都要浇。
田间畦沟内引灌入流动的小溪水或山泉水、水库水,最好每天换1次,此时雨天盖膜,晴天不盖膜。
六、出菇期管理
菇棚建造:
可利用现有的大棚,或暖棚。
若新建大棚,可选向阳背风、地势干燥、平坦不积水、环境清洁卫生,水源充足,进出料方便,如庭院内、房屋前后、村屯附近、果园、树林间空地均可。
大棚薄膜覆盖稻草帘或遮阳物。
菌袋排放:
横排在床架上,袋距4厘米左右。每层可排入大袋42~44个菌袋。为方便菌袋补水用,一个小棚附近最好建一个浸水池。
变温催菇:
棚内必须达到昼夜温差10℃以上,才能刺激菇蕾的形成。保持棚内的湿度85%,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催花菇的办法,多出花菇,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七、香菇采收
去劣留优:
1、幼菇若生长过密要适当摘一些,保持较均匀距离。
2、早春或晚秋可以用炉火加温,提早或延后出菇。冬季天气寒冷时可将菌袋堆积在一起越冬。待来年气温升高时再出菇。
3、采收的香菇,可以鲜销,也可以制成干品后出售。采收后要让菌筒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养分条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