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马铃薯一天浇几次水

马铃薯种植不需要每天都浇水,土壤水份含量在50~60%左右即可。如干旱可浇水灌溉一次,灌溉时间在早6点或下午5点为易,避免高温蒸发。

马铃薯一天浇几次水

环境条件

1、温度:马铃薯在4℃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在0℃以下块茎受冻。马铃薯块茎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4℃。马铃薯喜欢冷凉气候,块茎上芽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2℃-16℃,18℃-25℃时发芽迅速,但长成的幼苗苗体弱小。块茎发育的适宜土温是16℃-18℃,以不超过21℃为好,高于25℃时不利于块茎膨大。高温会使块茎停止生长。

2、水分: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所以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

3、光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1-13小时日照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4、土壤: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稻土(壤土)、沙壤土等。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

三、把好几个关键点

影响马铃薯高产的几个关键因素概括的讲主要是种薯(包括品种、种薯质量)和栽培措施(包括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两个内容。所以我们获得高产,要把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种薯

(1)品种选择

品种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你种植的目的进行选择,比如:

用途

品 种 选 择

高产系列

紫花白、克新1号、底西芮等

早熟系列

费乌瑞特、早大白等

油炸加工系列

大西洋、夏波蒂等

淀粉加工系列

延薯3号、克新12号、坝薯10号等

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还有彩薯系列。

(2)种薯质量

简单的讲就是选用合格脱毒种薯,一是本身健康,不带病毒和真菌;二是生活力特别旺盛,抗病、抗逆性强;三是增产效果显著,一般增产30%—80%。

选择种薯标准为: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嫩的幼嫩薯块,剔除烂薯,淘汰尖头、有裂痕、畸形、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薯块。

这两个关键点是马铃薯高产和高效(节约施用农药等的费用)的基础。

2. 栽培措施:

选地整地、合理轮作、播种质量(播期、播深、密度及合理的株行距结构、覆土等)和水肥管理四个关键点。

(1)选地整地

首先是选择种植地点要能够满足种植品种生育期需要;

其次要尽量选择没有洪水经过、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性好的弱酸性轻质壤土或沙壤土地;

第三整地耕深30cm左右,结合深松,把地块中的石头等尖锐杂质清理出去,以免对滴灌带造成破损。

第四要对耕地的水源进行评估,评估的时间主要以作物需水量较大的7-8月为主要评估时间,一般喷灌500亩出水量达到125T/h,滴灌300亩出水量达到40T/h基本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2)合理轮作

马铃薯最好实行3-5年的轮作,不宜与茄科作物(如番茄、烟草、茄子、辣椒等)或块根作物(甜菜)以及胡麻(因为胡麻枯萎病和马铃薯枯萎病是同一种病菌导致病害发生)等作物轮作。适宜与谷类、豆类等作物轮作。

3. 播种质量

(1)播期

当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左右时即可播种。一般播期选择在4月下旬-5月上旬为好。滴灌马铃薯应掌握在充分成熟的前提下,提早播种不受冻害的原则。

(2)播深

播种深度一般8—10cm左右即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种薯大小来确定,播种时必须先对播种机械进行调节,使作业完成达到要求播深、密度,在播种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随时在田间进行播种质量检查)不覆膜时,滴灌带使用播种机上自带铺管设备埋到土中,埋设深度5cm即可,保证铺于种薯之上。

(3)密度及株行距结构

目前我们喷灌圈的密度和株行距结构是:行距90cm×株距18-20cm,3700-4100株/亩;

膜下滴灌一般亩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即可(密度不宜超过5000株/亩,但不低于3000株/亩,播种过程中根据播种机械规格对株距做适当调整,以达到计划密度)。把我们老百姓习惯种植的行距50cm×株距50cm-70cm(亩株数1900-2660株)的大行距扩大到75-80cm(但不超过90cm,根据机械等实际情况可以调整一些,如种薯生产宜密,商品薯生产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微型薯宜密,块薯宜稀),小行距35-40cm, 株距30-33cm(但不要低于23cm),115-150cm覆一膜,亩播种量150公斤左右,也就是我们提出的扩垄缩株增密栽培技术。

在播种时随时对播种质量进行把关,避免因播种引起田间缺苗断垄影响产量。播种之前如发现地块中有地老虎、田鼠等需设法进行灭除,以免咬食滴灌带。

(4)覆土

播种时可采用先播种少覆土,等出苗前7天左右覆土,或者播种时直接把土覆盖到下籽处。(第一种方法好处是膜面宽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作用,缺点是需两次作业增加人工和成本;第二种方法缺点是膜面覆土面积大影响地膜的采光增温,优点是一次作业完成,节约人工和成本;此两种方法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

(5)催芽

挑选的种薯放在具有散射光条件的室内12-15℃的较大空房内催芽,此期间注意防止低温冻害。一般10天左右即可萌芽,当芽长1-1.5cm时进行切块播种。切忌催芽不能直接放在光下,不能装在袋子里堆在一起,小心处理防止断芽,保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6)科学切块

切块前每个人准备切刀两把,75%的酒精或0.5%高锰酸钾消毒液一盆,将切刀浸入消毒液消毒,切块时每把刀切完一个种薯后浸入消毒液消毒,换用另一把刀切下一个种薯,两把刀轮换消毒使用。切块时要尽量利用顶芽优势并切成方形减少伤口面积,保证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眼,重约40-50克。

4. 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

全生育期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滴灌10次(但也要根据当时降雨等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次数)。按土壤最大持水量表示:全生育期平均保持在80%左右为最理想。

一般苗期达到田间持水量达到60%为宜,块茎形成期经历块茎增长期到淀粉积累期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收获期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

在整个生育期间的灌水要避免过量灌溉,一般使土层深度30cm保持湿润即可(过量灌溉不但浪费水,严重的是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浪费肥料,作物减产)。时常观测滴头出水情况,防止堵塞。

(2)养分管理

马铃薯各个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要量表现为:

幼苗期需肥较少,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此时喷施氮肥可快速提苗,及时封垄促壮苗,对抑制杂草、抵抗病害都有积极作用;

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需肥最多,约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50%以上;

淀粉积累期需肥又减少,约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

膜下滴灌马铃薯最好采用液体肥料,但由于成本较高,所以建议一半用固体专用复合肥作基肥或种肥,另一半用液体肥或水溶性肥料作追肥。

在实际操作中最好采用测土施肥,亩施用农家肥2500-5000公斤加50-80公斤马铃薯专用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均匀撒施到播种田,然后将肥料和0-30cm土层均匀混合;或者将马铃薯专用肥作为种肥施入。追肥施用马铃薯专用液体肥(13-4-13),(含螯合态铁、锰、锌及水溶性硼0.5%,含黄腐酸、氨基酸20%),每亩追施液体肥65公斤,(成本约500元/亩),追肥全部通过滴灌施用。

也可每亩追施19公斤尿素,过磷酸钙18公斤,硫酸钾17公斤。(但一定要注意肥料的溶解程度,在滴灌条件下要采用可溶性肥料进行滴灌追肥,滴灌管融肥时一定要将可溶性肥料充分溶解之后再注入滴灌系统,以免造成滴头堵塞。)

追施化肥要先浇清水1小时左右,待土壤湿润后开始追肥。(放施肥罐的化肥不要超过施肥罐体积的三分之二,并且要关注化肥的溶解)一般亩追施15-20公斤化肥不超过2小时。施肥结束后再浇1小时清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