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兴田镇的行政区划

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001_兴田镇居委会、~201_兴田村、~202_枫坡村、~203_西郊村、~204_黄土村、~205_仙店村、~206_南岸村、~207_南树村、~208_城村村、~209_大渚村、~210_汀浒村、~211_汀前村、~212_虹桥村、~213_双西村、~214_南源岭村。 兴田村位于武夷山市南部,地处兴田镇镇区,与建阳地界毗邻,周边与枫坡、城村、南岸等村相接,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22000余亩,其中耕地3900亩,园地1317.8亩,林地12063.8亩。兴田村有3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689户,2956人,其中劳动力1651人。

兴田镇的行政区划

历史以来,村民在从事基础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渐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村里村民在外经商、务工,以及在本地做生意的较多,大约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其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和食用菌种植和鸡鸭养殖为主。08年烟叶种植面积555亩,茶叶种植面积725亩,水稻种植面积3900亩,鸭子数量1.8万羽,产值54万元,纯收入16万元。2007年村财收入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4元。

兴田原名黄亭,曾经是北进中原、南下闽越的水陆码头。北宋诗人陆游游历兴田,有感于码头的繁华,写下了咏叹兴田的名诗《黄亭》。故兴田村又名黄亭。兴田文化体育站就建有黄亭书院。 枫坡村地处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武旅游公路边,是典型的村庄集中为主的行政村,离镇区约20公里,距市区约30公里,周边与兴田、黄土、城村、西郊四村相邻,下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67户,总人口1692人,其中劳动力811人。全村总面积17800亩,其中耕地3778亩,园地967亩,林地10954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种植为辅。08烟叶种植面积1000亩,产值2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1180亩,产值96万元;水稻种植面积3778亩,产值370万元;家禽养殖存栏数量1.2万羽,产值36万元,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4元。

据考证,枫坡村内流传着一种很独特的民俗活动——“拔烛桥”。这项民俗活动始于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村民为了征服村尾火焰山的火灾而采取的一种“以火制火”民俗活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这项活动已成为枫坡村民的共同文化,每年的正月期间,都会组织社区村民开展“拔烛桥”活动,并且逐渐演变成既能躯邪除恶,又可丰富村民生活、团结村民、锻炼身体作用的民俗活动。2007年,在市、镇文化部门的领导下,对“拔烛桥”这项民俗活动开展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黄土村位于兴田镇中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横南铁路和南武公路贯穿本村,浦南高速公路互通口,离本村只有2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82户,192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全村总面积27915.4亩,其中耕地3600亩,园地1064亩,林地22251.4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茶叶、烟叶、其他农业等三产业为主。08年,烟叶种植面积1032亩,产值200万元;茶叶面积1150亩,产量72吨,大小茶厂5家,产值160万元,;水稻面积3600亩,产值390万元;养殖存栏数量1.3万羽,产值40万元。2008年,黄土村村财收入约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9元。 西郊村位于兴田镇政府西侧9公里处,全村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33户,1924人,其中劳动力1335人,在外务工和经商668人。全村总面积34036.4亩,其中耕地3540.4亩,园地760亩,林地27329.5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08年,种烟面积1470亩,产值261万元;水稻种植面积3403亩,产值370万元;2007年,西郊村村财收入约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2元。 仙店村位于兴田镇以北15公里处,武夷山市创业生态园即位于该村。全村有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563户,2073人,其中劳动力1011人.全村总面积44743.6亩,其中耕地4892.6亩,园地2422.5亩,林地34383亩。2008年,仙店村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

随着仙店工业园区的开发,大量的仙店村民就近务工,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工厂务工,加上原来在外务工人员,全村在非农产业务工的从业人员达到村劳动人员30%左右,务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其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瓜果为辅。种烟户达36户,烟叶面积450亩,产值110万元;茶叶面积2180亩,产量1.5吨,大小茶厂5家,产值225万元;其他农业总产值500万元,纯收入312万元,人均纯收入1505元。其中,水稻面积4892亩,纯收288万元;养殖家畜存栏数量1.2万羽,产值36万元。 南源岭村位于兴田镇东北部,离镇区所在地20公里,离度假区1.8公里。全村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6户,735人。其中劳动力399人。全村总面积19281亩,其中耕地1397亩,园地350亩,林地15725亩。

南源岭村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茶、葡萄为主。水稻面积1397亩,产值157万元;茶叶面积1190亩,产量70吨,产值186万元,纯收入140万元;葡萄种植70亩,产值40万元;2007年村财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8元。 大渚村位于兴田镇以北方向,离镇区约15公里,距市区约60公里,辖1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320户,1280人,其中劳动力600余人,在外务工和经商130人。全村总面积39886.9亩,其中耕地2950亩,园地367.7亩,林地34171.8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水稻种植面积2950亩,产值324万元;种烟面积750亩,产值180万元;养殖存栏数量4800羽,产值14.4万元。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 南岸村位于兴田镇南部,与建阳市将口镇的南台村、横塘村交界。全村辖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35户,1868人,其中劳动力850人,在外务工和经商200人。全村总面积27645.5亩,其中耕地4405.7亩,园地2327.4亩,林地18947.6亩。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茶叶、烟叶、其他农业等三产业为主。茶叶方面:全村茶叶面积4000余亩,户均茶叶面积2.14亩,产量240吨,各种规模茶厂27家,年产值2000万元;2007年,通过成立“裕茗茶叶有限公司”,将全村20多家规模以上茶厂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宣传的管理目标,茶叶种植真正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茶农收入得到全面提高。烟叶方面:全种烟户达39户,烟叶面积1100亩,产值270万元,纯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0元;同时,该村加大烟叶基础设施投入,在市、镇支持下,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千亩烟田示范基地,并配套建成烟苗培育基地和2个密集式烤房群,使烟叶种植成为该村收入的第二大产业。其他农业总产值450万元,纯收入250万元,人均纯收入1660元。其中,水稻面积4405亩,产值440万元;鸡、鸭养殖数量1.4万羽,产值42万元。2008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0元。 南树村位于兴田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辖1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604户,2260人,其中劳动力1294人,在外务工和经商280人。全村总面积50293亩,其中林地38890亩,园地264亩,耕地7672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稻、烟为主,食用菌、瓜果为辅。全村水稻种植面积5500亩,产值530万元,纯收330万元;烟叶面积1200亩,产值300万元,纯收入230万元;养殖家畜7600羽,产值30万元。2008年,南树村村财收入约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3元。 双西村位于兴田镇西部,距市区45公里,离兴田镇政府25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村,342户,1268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369亩,林地面积2。7万亩,其中国有林场林地面积2。1万余亩,武夷山市林委试行林2200亩。经过2005年林改林权落实到户的山地面积4300亩。

全村共有劳动力712人,外出务工145人,双西村发展烤烟生产,2008年种植烤烟700亩,产值160余万元。2008年全村村财收入10元,人均纯收入4521元。 汀浒村位于兴田镇西北部,距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13个自然村,485户,1864人,总耕地面积:403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964亩,林地面积2.3万亩(其中:国有林场1.2万亩,村办林场1.0万亩,村民自留山0.1万亩)。

自06年下半年村两委换届之后,经多方努力争取资金,全村基本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现剩2个自然村还未道路硬化,争取07年底完成,全村13个自然村都已完成通讯设施、闭路电视尚有4个自然村没有,由于路线较长,经费大,村财薄弱之所以没有安装。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挖掘潜力,全村以烤烟生产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800余亩,次导以种粮为主,人均纯收入约3300余元,至今全村距宽裕型生活水平甚远,为此在新的一届支部与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深挖潜力,广开思路,与时俱进,争取在三年中使村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种茶叶的产地江苏什么地方

201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略增,西南茶区保持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地位。茶叶上游产业的良好发展为中游、下游及后市场的前景提供了坚固的后盾。

1、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已超4500万亩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我国共有18个主要产茶省(直辖市,地区),由于我国主要茶叶种植地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因素、行业景气度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等因素均会对茶园面积产生影响。2018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下降到4396万亩。

2019年国茶园种植面积恢复增长态势,并增长至4598万亩,较2018年同比增长4.6%。预计2020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将增长到4754万亩。

2、西南地区是我国茶叶种植主要区域

从经纬度上来看中国茶叶种植区域,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岸到东经94度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的区域,都有茶树种植栽培,南北纬度跨越20度达到2100千米,东西经度跨度28度,纵横2600千米的广大区域。

从种植的具体省份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甘肃、西藏、新疆和台湾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种茶。这里面既有海拔达到2600米的高山茶园,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园。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云南、贵州茶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四川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

3、各品种茶叶种植区域分布

我国的许多的省份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基本分布在东经94--122度、北纬18--37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苏、闽、湘、鄂、皖、川、渝、贵、滇、藏、粤、桂、赣、琼、台、陕、豫、鲁、甘等省区的上千个县市。

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形成了一定的、颇为丰富的茶类结构。

(1)红茶生产区域分布

从产量方面来看,由于各种茶类的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茶种的主要产地不同。对于红茶生产来说,产量比较靠前的是云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三者红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红茶产量的22.86%、21.01%和14.32%。

(2)绿茶生产区域分布

对于绿茶来说,我国生产绿茶数量最多的是云南省、四川省和湖北省,这三省绿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绿茶总产量的15.9%、14.37%和13.57%。

(3)其他茶类生产区域分布

对于除红茶、绿茶外的其他茶种来说,其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福建省、湖南省和云南省,三者的其他茶产量分别为37.84%、15.07%和14.68%。

4、中国茶叶种植发展趋势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种植生产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未来我国茶叶种植领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增大、单产增多;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体系日益完善;组织化程度提高。

1、茅麓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是全世界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素有江南茶乡之称。

2、茅麓茶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品种在不断更新。解放前纪征钢先生创办茅麓茶叶公司时,也只有800多亩茶园,现在仅茅麓茶场就有茶园4000多亩,是那时的5倍多。除茅麓茶场外,各村办茶厂,村民个体的小茶园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茅麓镇全镇的茶田面积已达1.8万亩。金坛区茶田总面积是3.6万亩,其中茅麓镇就占了一半,茅麓茶也就成了金坛区茶业系统的支柱企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