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仙源镇的行政区划

民国二十九至三十五年(1940~1946),仙源镇辖复兴、民族、民权、民生、和平、履江、麟凤、水东、信义、四维、岘阳、麻川、五里、麟瑞14保。

仙源镇的行政区划

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46~1949),仙源镇辖一保(横街)、二保(大成)、三保(水东)、四保(城南、麻川)、五保(安仁、城西、岘阳)、六保(五里、麟瑞)。

建国后,1950年2月,撤仙源镇改设行政村,镇境分为解放村、和平村、南关村、水东村,属三口区。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城厢镇辖水关村、麻村村、水东村、城关村、岘阳村、五瑞村、越山村、麟凤村及居民社区。

1960年6月,成立龙山城镇人民公社,辖居民大队、仙源大队、麻村大队、水东大队、越山大队、叶家大队、弦瑞大队、岘村大队。

1961年12月,设城关人民公社,居民大队、仙源大队、麻村大队、水东大队。

1965年12月,复设仙源镇,辖仙源大队、水东大队、麻村大队、居民大队。1983年4月,恢复村建制,大队改村或居委会。

1992年11月,撤区并乡,三口乡及弦瑞乡的3个行政村并入,镇境辖仙源居委会、仙源村、麻村村、水东村、越山村、岘村村、叶家村、湘潭村、汪家桥村、刘联村、巷里村、三口村、竹园村、联中村。

1994年9月,复设三口乡,镇境辖仙源居委会、仙源村、麻村村、水东村、越山村、岘村村、叶家村。至此,镇境行政区划得以稳定。 木材类有:杉、松、檀、枫、乌桕等。

竹类有:水竹、苦竹、乌竹、毛竹等。

牧草类主要有竹节草、蓬蒿草、黄背草、知风草、野荞麦、野芝麻、马兰头、荠菜、小青草、野黄豆、辣蓼、珍珠菜、蕨、葛、芭茅、白茅、丝毛草、兔耳菜等。

水生类主要有水葫芦、水浮萍、慈菇、莲藕、荸荠、菱角、芦苇、水草等。

食用菌类(含药用)主要有香菇、木耳、长裙竹荪、马勃、灵芝、茯苓、竹黄等。

中草药类有千余种,常见有黄芪、白芍、金银花、百部、望春花、野菊花等。 2012年,仙源镇已建黄山杜鹃花科技产业园1个400多亩,花卉基地1处50亩,连片大棚蔬菜基地2处600多亩,露地蔬菜基地600亩,规模鸡场3个年存栏50000羽,规模养猪场3个年出栏2000头,特种水产养殖场1个,1000亩油茶基地1处,瓜果种植面积1000亩。基地年产蔬菜100多万公斤,总产值500多万元。 仙源镇水稻播种面积9500亩,产量预计达到4700吨。

2014年,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有7家,经营面积500多亩,形成年产水稻100多吨、无性系茶苗400多万株,年养殖湖羊500多只、生猪1000多头、蛋鸡3万多只的能力。

2015年,流转荒山坡地100亩,用于发展香榧林基地。 2015年,仙源镇有区第三中学和仙源中心小学等学校。

2015年,仙源镇有仙源中心小学和中银仙源小学2所,小学专任教师53人,小学在校学生376人,托儿所、幼儿园3所,图书馆、文化站3所。 仙源镇拥有综合文化站、5个村居文化活动室、8个大型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及多个小型文化活动广场,设置了图书及电子阅览室、教学培训室、书画室、非遗传承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多功能活动厅等公共免费开放活动场地。

轩辕车会是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而流传千年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2004年仙源镇政府组织人员,整理恢复了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轩辕车会参加黄山市第六届“中国国际民国艺术节”开幕式表演并首演获奖,2005年春节前夕,在黄山区第一届民间艺术节表演中又获特等奖。

轩辕车会这个节目还先后参加了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黄山区分会场活动、第34届世界洲际**选美大赛活动。2004年春节期间,安徽省电视台专题报道了滚车表演活动盛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也报道了这一表演活动。在黄山市“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上,大会组委会总导演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赞“轩辕滚车”表演节目,不仅是黄山市黄山区而且也是全国唯一的一种表演形式,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亮丽的明珠。

2006年8月11日,黄山区文体局、电视台和仙源镇联合拍摄录制了“轩辕车会”活动的全过程,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5年,仙源镇大型历史民俗活动—“轩辕车会”亮相乙未清明黄山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活动。 安徽省黄山区仙源镇卫生院位于仙源镇老街,收治住院病人155人次,同比2012年增长16%。12月15日,完成业务总收入70.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25.8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药品收入39万元。

2015年仙源镇卫生院等,共开展义诊活动5场次,义诊350人次,免费发放高血压、糖尿病药200余瓶。

(一)地理位置

乌石村地处黄山区乌石乡政府所在地,首府村,太平湖东岸,被列为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

乌石村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乌石乡集镇所在地,距铜黄高速太平湖站5公里,距县城35公里,南邻焦村镇,东邻长芦村,西邻舒溪村、北邻夏村村。

(二)行政区划

乌石村原由乌石村和杨村村合并而成,2008年3月实施村级规模调整后,乌石村与杨村村合并为乌石村。乌石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落,共632户2068人,其中移民人口109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4%。15个村民组分别为:垅墩组、后村组、柿树坦组、杨村组、徐东组、徐西组、长路组、鲍家田组、定村组、郑家组、跃进组、秀石组、秀丰组、齐心组、沙村组。全村共有党员57人,其中女党员10人,村民代表50人,村两委班子6人,另聘请1名计生专干。2010年度在全乡村际目标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红旗村”的称号。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6700元。村内五保对象17人,低保对象72人。

(三)自然条件

乌石村属于典型的太平湖移民后靠村,生态环境良好,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为77%。因处太平湖周边,小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日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2.5摄氏度,年降水量1702毫米,无霜期超过225天。

乌石村南面靠山,地势东高西低,境内的太子河由东向西注入太平湖。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广袤的土地资源孕育了众多品质优良的农林产品,茶叶、吊瓜、家禽家畜和清水河鱼、河虾等也是远近闻名。

(四)资源条件

乌石村耕地面积2565亩,其中水田面积2046亩,有林地面积426公顷,茶园面积230亩,水域面积达到30公顷,生态环境极佳。典型湿地风光等众多山水、人文旅游资源。

(五)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乌石村两委突出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重点,紧扣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两项根本任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1、交通现状

2000年实施的县乡公路(桃和油路),形成了太平湖-宏村—西递黄金旅游线要道,2007年在县、乡、村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乌夏公路长2.6公里和徐村路,宽3.5米的道路硬化工程。另15个村民组道路硬化率达80%。

2、水利资源利用现状

境内拥有小(二)型水库2座,当家塘15座,河沟遍布,主要采取的是自流式灌溉,

3、饮用水设施现状

全村饮用水均采用自流水方式,已建成的饮水工程由于当时投资有限,工程建设标准低,再加上历年洪水破坏,如秀丰、齐心、鲍家田组饮水设施已难以正常供水,急需修复和完善。

4、村庄建设现状

全村15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落居住比较集中,其中杨村、后村、跃进几个村民组分布在集镇所在地,农民住房大多数都是移民时倚山而建或就地后靠,建筑零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5、公共设施现状

乌石村有区级达标卫生室,2个,建筑面积158平方米。

6、产业发展现状

林业是乌石村现有的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林达2100亩,国家公益林有1110亩,养猪场3个;种植业以水稻、油菜为主,近年引进吊瓜种植达30亩;另外民办砖厂2家。

乌石村附近有黄山、黄山虎林园、芙蓉谷、九龙瀑、太平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太平猴魁、黄山“臭”鳜鱼、黄山石耳、方腊鱼、黄山弥猴桃等特产。乌石村旅游指南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8岁时,彭德怀母死、父病,家贫如洗,“几间茅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