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镇的城镇建设
夏云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进程依然缓慢,夏云镇党委书记冉玉和道出了其中原因:一是政策措施不配套。乡镇机构改革中撤消了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在开发建设中产生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均由县收取。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夏云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南小镇,开发时间晚,基础相对薄弱,财力紧张,加之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缺乏,严重制约城镇化进程。三是产业支撑力度弱。夏云工业园区尚在建设和开发中,缺少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工业化进程慢;农业产业化尚在形成、规模效应不大,市场功能尚不健全”。
对此,该镇按照“工业强镇、商业富镇、农业稳镇、旅游活镇、生态立镇”方针,一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以《平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平坝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营造良好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协助县高新区管委会引进、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已入驻园区的企业有49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户;占地1万亩的二期工程已启动,来自天津、上海等地的17家入驻企业,合同引资总额6.43亿元,已投产企业7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二是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着力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一镇多特”、拓展“一村一品”,主要是抓好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园、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烤烟种植园、葡萄种植园、高产玉米种植园和夏云农场态茶叶园等“六园”示范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满足城镇化建设的“菜蓝子”与“米袋子”需要,培育成贵阳经济圈的“后菜园”。三是抓好与繁荣市场相结合,推进商业活镇,先后投入了60余万元,加强集镇“脏、乱、差”治理,营造良好市场秩序,改造老农贸市场、平整露天农贸市场。四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该镇充分利用集镇周边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的天然优势,沿清黄、贵黄、贵烟公路发展了8家农家乐乡村旅游点,2009年7月成功举办了“农家美食节”,有效地拉动了食宿餐饮业提速发展。五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按照红枫湖、百花湖“两湖”流域保护要求,加强环境治理与城镇绿化,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让入住业主住得下,放得心,留得住。
此外,该镇紧紧抓住区位优势,在城镇发展思路上,抓好三条发展线的衔接,拓展城镇建设空间。一是与周边厂场、工业园区衔接,按照国家征地的相关政策,引导红湖厂、平水厂等的生活区、商住楼向城镇内发展,使镇区与厂场、园区融为一体,实现中央、省属厂场和工业园生活区10000余人向城镇转移。二是与周边村寨结合部衔接,将镇区周边的桥上、界首、毛栗园等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与镇区规划紧密结合,实现结合部16个自然村寨5000余户1万余人融入城镇生活区。三是沿清黄、贵黄、贵烟公路与县城衔接,向县城沿路建镇,有效拓展小城镇外围空间。同时,抓好夏云农场、夏云工业园区清黄路过境段建设,开发沿线的黄龙村、叶坪村,扩大城镇规模,促进物流业、经贸业的发展。
夏云镇投入340万元完成夏云新区主干道建设800米、沥青铺设路面10637平方米、铺设人行道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斜灯4盏、栽行道路500株,埋设雨污管道2800米,投入250万元完成镇区供水管网改造;建成占地14.98亩的夏云新区综合农贸市场;在完成涉及36480平方米(含商铺)248套住房的云都兴隆花园商住小区建设;已完成占地8亩的客运站征地工作,计划在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大新区土地开发力度,并挂牌出让占地31亩的农特产品批发市场。夏云镇还将城镇建设与沪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结合起来,将公路沿线打造成生态走廊、文化走廊、景观走廊、经济走廊和民生走廊,提升对外窗口形象,并以建钱多日子好的殷实新农村、建树多环境美的绿色新农村、建情多民风纯的和谐新农村为载体,着力打造建筑规范有序,景观自然和谐,体现黔中平坝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南安翔云简介
2007年,官庄畲族乡实现农业总产值2807万元(1990年不变价),与上年持平。财政收入345万元,比增7.48%。农民人均纯收入4324元,比增10.05%。
粮食播种面积31566亩,粮食总产10488吨,比增2.03%。种植烤烟400亩,烟叶产量100吨,比减66.67%。种植蔬菜850亩,食用菌产量28吨,比增7.69%。生产松脂135吨。果园面积307亩,水果产量252吨,比增7.23%。水产面积2794亩,水产品产量226吨,比减3.83%。茶园面积6亩,茶叶产量1吨,与上年持平。年末,耕牛存栏1700头,羊存栏10头;生猪存栏20340头,出栏生猪27980头;家禽存栏87490万羽,禽畜肉类产量2311吨,与上年持平。
乡镇企业(含个私)1088家,从业人员8710人。乡镇企业总产值55893万元,比增4.19%。 本年,实施集镇长800米、宽8米的东环路硬化,完成回龙至朱堡和七里、贵和、新民等村村道拓宽改造工程;新建、改建下濯、龙角、朱堡、官庄、福泉、璜头、德康、树人等8个村村部;新建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2幢及附属设施,修建官庄民族中学围墙,完成校园排污管道工程;实施回龙、曾泗等10个村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全乡有线电视入户3700多户,电视覆盖率98%;官庄卫生院新配置B超1台、更新500毫安x光机1台,市卫生局为官庄配备救护车1辆。
年末,总户数6939户,总人口30519人。本年出生432人,出生率14.19‰,其中政策内生育399人,计生政策符合率92.36%,人口自然增长率10.61‰,落实节育措施131例。
官庄畲族乡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发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鼓足干劲,求实创新,不断进取,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新路。农业方面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做好“山、水、田”文章,积极发展种植各种收益高、产量大、销路好的经济作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效。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通过体制创新和政府服务,积极实施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工程,“引”和“改”内外结合,多管齐下,乡镇企业步入健康运行的“快车道”。该乡现有企业总数802家,其中集体企业7家,个体企业779家,私营企业16家,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如奥克尔照明电器厂、勤耕农机制造公司,福荣福利水泥厂等效益较好。2002年,该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12592万元。同时,劳动力开发、体制创新、乡镇建设、计生、文教、卫生等也协调发展。
官庄畲族乡加快农业调整步伐,逐步形成以烤烟、板栗、油茶、花生、小米椒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形成区域化、一村一品布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324元。曾泗村已规划种植油茶413亩,已育茶苗1700多株。 官庄畲族乡深化招商引资,使工业发展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07年,该乡实施项目储备17项,在建项目10项,项目总投资9600万元。市“三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0565亿元、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回龙水电站已经投产,2008已实现发电。该乡现有乡镇企业1090家,从业人员 7650 人。
该乡有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2560千瓦,有3.5万千瓦官庄变电所一座,总装机1.2万千瓦的回龙水电站正在建设中。有一定规模工业企业25家,其中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官庄奥克尔照明电器厂有员工400多人;有农机企业3家 ,水泥厂2家,重钙厂5家以及建筑、木材加工、竹凉席加工等企业。
在市民宗局的扶持、引导下,上杭县官庄畲族乡大力发展油茶种植。2009年,该乡共种植油茶3000多亩,使油茶种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市民族宗教局积极帮助、引导民族乡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引进推广种植优特新品种,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经济,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优势农业、经济林果业、畜牧水产业。在市民宗局的扶持、引导下,上杭县庐丰畲族乡大力发展烤烟种植,2008年该乡收购烤烟200多万公斤,烟农收入2900多万元,该乡丰康村被评为“国家级烤烟生产示范片”。长汀县馆前镇黄湖村的毛竹种植,上杭县珊瑚乡华竹村和漳平市双洋镇中村村、桂林办事处山羊村的茶叶种植已初具规模,并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市民宗局在用好、管好民族补助款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对民族乡村的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较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民族工作部门共争取各方面扶持资金4500多万元,投入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中:对居住在恶劣环境下的421户少数民族群众2180人进行异地搬迁,为3660户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小额贷款645万元,为少数民族群众7221人(次)协调解决“低保金”等。 2007年,官庄畲族乡实施8个新开工项目,项目总投资96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7000万元。新开工项目分别是官庄新村建设二期工程,该工程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宏发竹制品生产线,年加工毛竹130万根;中天制衣厂,年加工各类服装5万多套;官庄洪发石板竹制造厂,年生产加工石板材5000立方米;珠宝家俱制造厂,生产中高档各类家俱;官庄大理石露采开发,年开发大理石60万吨;杭峰石板材厂,年制作石板材2万立方米;龙角木材加工厂,生产加工木线条、各类模具,年产值上百万元。
2008年,官庄畲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分别达到1.51亿元,乡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较大提高。
[建立千亩水稻免耕栽培示范片]
2007年,官庄畲族乡在新风村建立千亩水稻免耕栽培示范片,并按水稻免耕栽培新技术进行全程植保管理和科学施肥,获得增产增收。7月,市农业局组织农技专家对新风村水稻免耕示范片进行核产验收,将水稻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免耕比常规耕作亩增稻谷15.8公斤,平均每亩节约成本增效80.5元。
翔云,俗称"象运",位于南安西隅,东连英都,西抵安溪龙门,南接厦门同安,北通安溪凤城,是古时安、南、同三县商贾云集之地。面积69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多人,旅居海外侨亲及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
翔云属内陆山区,地形以中山为主,平均海拔600多米,境内梯田遍布,常年云雾缭绕,境内西南云顶山海拔1175米,为全市最高峰,主要溪流有黄田溪、翔云溪、赤溪,水资源蕴藏丰富。翔云种植加工茶叶具有悠久历史,椒岭茶叶名闻遐迩,主要特产还有岩葱、酸笋、茭白等。
翔云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荟萃,景点众多。境内有佛教胜地龙须岩,供奉清水祖师,是著名的朝圣胜地。石碑岩也是重要的朝圣胜地,周边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游玩。翔云境内山峰连绵不断,风景秀丽。
近年来,翔云镇因地制宜,发挥山区区域优势,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在全镇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以优质水果品种为主的千亩现代新优果树示范基地、以香菇为主的新优食用菌种植基地、以牛蛙为主的养殖业基地、以铁观音为主的优质名茶生产基地、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绿色作物生产基地、以家禽家畜为主的庭院养殖基地等六大基地,食用菌、牛蛙、新优水果、绿色作物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村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翔云镇水资源蕴藏丰富,大力发展小水电,现有水电站12座,装机容量506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十八弯工业小区引进多家以针织、制衣、鞋业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翔云镇目前交通还不够发达,交通不便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镇村建设上,到2005年实现村村公路水泥化,继续抓好"小镇大镇区"建设,筹建金安沿溪商住楼,不断扩大镇区规模,围绕提高镇区绿化、亮化、净化档次,切实提高镇区的集聚功能,使人口、生产要素向镇区集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