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叶碧玉爱好水吗,多久浇一次水
豆瓣绿又名碧玉、小家碧玉、 椒草,为胡椒科常绿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豆瓣绿原产委内瑞拉,喜暖和湿润半阴环境,不耐寒冷、强光与干旱。
1.基质:喜生长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在粘土中生长势差。一般配制基质可用腐叶土+河沙+少量腐熟的有机肥料混合即可,有条件的可选择泥炭土与珍珠岩混合栽培。
2.光照:喜半阴或散射光照,除冬季需要充足的光照外,其他季节需要稍加遮阳,特殊是夏季更需遮阳。假如置于荫蔽的环境下,易徒长,枝间增长,观赏性降低,也是不可取的。在半阴条件下,叶色更明亮,光泽更佳,特殊是斑叶品种,对阳光的需求稍高一点。
3.温度:喜温暖环境,生长适温为20-30℃之间,越冬温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10℃以下停止生长,5℃以下易冻害。
4.湿度:喜湿润的生长环境,在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茂,叶色鲜艳,气温高时或崆气干燥时要加强叶面喷水或在生长环境中洒水,以保持较高的崆气湿度,对植株的生长极为有利。它也能适应短暂的干燥环境,但不宜长久,一般应保持在70%左右。
5.浇水:比较喜水,不耐干旱,在生长期中要勤浇水,气温高于25℃或崆气干燥时要多浇些水,但也要防止涝渍,气温低于25℃时要以盆土表面干燥时再浇透,气温低于10℃时,可干燥数日不浇水也可耐受。
6.施肥:气温高于18℃时,就需要少量施肥,气温低于18℃或高于30℃时少施或不施为宜,施肥最好少量多次进行,以稀释的肥液代替清水灌溉最佳,不耐生肥与浓肥,很轻易造成肥害。也可进行叶面喷施肥液进行施肥,效果良好。肥料以氮肥、钾肥为主,磷肥为次。
7.修剪与繁殖:新生繁殖的小苗,在苗高10厘米左右就要摘心增加枝条的数量,这样的株型更丰满,欣赏价值也更高。大株的修剪一般根据长势而定,短截徒长枝,可作为扦插材料,易生根,可插于干净的河沙或蛭石中,也可直接插于砂质的土壤中。繁殖也可用叶片扦插及分株来进行,一般繁殖需要的环境温度为20-25℃之间,叶插需要带有叶柄,竖立或稍倾斜插于河沙中,入沙深度为叶柄的1/4-1/3,保持基质的湿润和较高的崆气湿度,2-3周即可生根和生出不定芽。小芽稍大后即可移植。
8.豆瓣绿的病虫害较少,一般出现的病害皆为护理不当及环境不适所致,可调整下即可逐渐恢复。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危害,但保持较高的崆气湿度时能防备,发生时可通过湿布擦拭叶片或喷施专杀药剂进行防治。满意望采纳本答案,感谢匿名 | 来自手机知道 朋友的鼓励。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水利部负责人解读水资源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于文静)今年的3月22日是第23届“世界水日”,也是第28届“中国水周”第一天。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当前,我国水资源利用是否逼近“天花板”?节水面临什么挑战?如何拧紧“水龙头”?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水利部相关负责人。
水资源开发逼近红线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水资源短缺加剧、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损害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全国用水总量正在逐步接近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106%、82%、76%,西北内陆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巡视员颜勇表示,水资源开发利用逼近红线。
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另一方面,用水方式较为粗放。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低于0.7至0.8的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倍左右,国内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节水优先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先导作用和刚性约束。
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开展
水利部政法司司长李鹰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加大治水兴水工作力度。确定了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57项,今年再开工27项;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2013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183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4%,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63%。
农业是用水大户。我国大力加强农业节水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自2000年以来,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占全社会用水的比例从63%降低到55%,积极实施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推进东北节水增粮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启动水权试点,在27个省份80个县启动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我国节水灌溉尚处在加快发展阶段,在倒逼机制等方面还需完善。”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倪文进表示,节水灌溉发展总体偏慢,截止2013年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尤其是喷灌、微灌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1%;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尚未全面推行,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尚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支撑等有待完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