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菜的种植方法
1、地域选择
紫甘蓝比较适合在比较温和的气候中生存,它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同时也能经受一定的温度,但是种植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五到八度,最高温度不能高于三十五度,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上紫甘蓝比较少见的原因。那么我们在选择种植地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些问题,选在温差变化比较小的地方进行种植,种植地要比较平坦、肥沃、排水排灌方便同时要在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的地方。
2、播种育苗
紫甘蓝一般是在每年的八到九月份进行播种,当然这期间也种植地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可根据温度来合理的安排播种的时间,同时在少部分地区还可在每年的三月份左右进行播种。紫甘蓝种植通常都是需要先育苗然后在进行移栽定植的,而苗床的地势要较高,然后土质要较细,在播种前需将苗床浇透,这样有利于种子的出芽,如果担心温度太低,可以在最后盖上一层地膜来进行保温。
3、育苗管理
紫甘蓝在播种之后大概五天左右就会出苗,如果在播种的时候有覆盖地膜那就需要及时的将地膜揭开,然后查看紫甘蓝苗生长的情况,如果苗床上的土壤比较干燥,那就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这样有利于紫甘蓝苗的生长,同时我们还需要查看苗床中杂草的生长情况,同时用手将杂草清除,以免影响到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4、合理密植
一般十天左右紫甘蓝苗基本上就可以长出五六片真叶,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移栽了,那么在次之前我们就需要将种植地进行整地,尽量的整拼争,将田间有洼地的地方要用土填平,然后撒上充足的肥料,再做垄起沟进行栽种,一般保证每亩可栽种两千株紫甘蓝,所以最好的栽种间隔就是行间距六十厘米、株间距五十厘米左右,同时还可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来进行植株间隔调整。
5、田间管理
在定植之后田间的温度要保持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这样才能保证紫甘蓝的正常生长,其次就是要及时的进行浇水,这样有利于紫甘蓝根系的生长,由于紫甘蓝的生长是需要大量的养分的,所以处理基肥外至少还需要见你个三到四次追肥,可以使用有机肥、氮肥以及粪尿水等促进它的生长,但在包心的时候就需要适量的添加一些钾肥了,同时还要避免土壤缺钙,还需适量补充含钙的肥料。每次施肥的时候可以结合中耕和浇水进行,这样可以促进养分的吸收。
6、病虫害防治
紫甘蓝最常见的病害有黑腐病和软腐病,这两种病害均是由于田间水分管理不当所造成的真菌感染性病害,严重影响紫甘蓝的质量,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新植霉素进行治疗,有时还会出现霜霉病和菌核病,这两种病害基本上多发于夏季高温多雨时,可以分别使用百菌清和菌核净进行治疗。最后就是还清唱会出现一些危害紫甘蓝叶片的害虫,比如说蚜虫、菜青虫,可以使用杀灭菊酯3500倍液防治。
颜色好看,营养成分高,值得一种。
紫土豆是传统马铃薯的一个变种。紫土豆对光不敏感。所以它做成了炸土豆片之后不再变色。紫土豆的紫是因为体内有大量的花菁素。花菁素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
在土豆的主栽区、次栽区都可以栽培。
可引种,少量试栽,积累经验,寻找市场,找销路,然后在大面积栽培。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摘自百度百科“紫土豆”):
紫土豆栽培
1、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深翻基础的地块。避免与黑土豆、甜菜、萝卜、大白菜、西瓜重茬和前作施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2、整地
深耕25~30厘米,伏秋翻后耙耢,起垄镇压或不起垄,达到播种状态。
3、播种前准备
(1)品种与种薯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
(2)催芽。播种前15~3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平铺2~3层进行催芽。当芽长至0.5~1厘米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天翻动一次。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3)切块前准备。计算种薯量。切块之前最好准备好规格一样的切刀、经过消毒的垫板和消毒剂(如漂白粉,每20公顷地块需要大约50公斤漂白粉,漂白粉:水=1:100)。切块原则,切块大小均一,一般在40-50克;切块方法,35-60克的种薯为整薯栽培;70-120克切一刀,每个块为一个切面;100~240克切两刀,切块为一个、两个切面;210~480克需要切三刀、四刀,切面为两个、三个、四个,切块后处理。切好的块茎用包衣剂或杀菌剂(如:甲基托布金、多菌灵、克露、安克锰锌、甲霜灵等)(540~600克/吨块茎)加石膏粉(12~15公斤/吨块茎)拌种,然后贮藏在适宜条件下(10~12.5℃、高湿、通风良好)2~3天,薯堆不能超过1.5米,保证切块不暴露于干燥的阳光下。
4、播种
(1)播种时间。当土壤深度15厘米处,地温保持7℃以上持续时间3天的情况下,即可播种。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为6~10厘米(从块茎上部到地表平面)。
(3)垄距和株距。垄距65~70厘米,株距20~26厘米。
5、施肥
坚持测土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料可基施。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农家肥。农家肥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施。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每生产1000公斤的黑土豆需肥量:氮肥(N)5~6公斤,磷肥(P2O5)1~3公斤,钾肥(K2O)12~13公斤。
6、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2)追肥。视苗情及时追肥。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水或喷水。
(3)培土。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浅培土,现蕾期高培土,封垄前最后一次培土,培成宽而高的大垄。
(4)灌溉和排水。在整个生长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不能缺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7、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前期防治丝核菌溃疡、早疫病,中后期预防晚疫病等。注意进行田间监测,当田间湿度较大,温度在10~25℃之间,保持48小时,注意晚疫病发生,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掉,用密闭的容器把病株带出地外深埋,要在病株3米周围喷药。
晚疫病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在晚疫病发生前,要使用百菌清、大生保护剂进行预防,当晚疫病发生时应交替使用安克锰锌、克露、杀毒矾等系统性杀毒剂。
(2)害虫的控制。播种时施加适乐时、乐斯本杀虫剂,预防地下害虫。出苗时检查田间跳甲和椿象,一经发现,立即喷施高效氯氰菊脂、功夫、田虫杀类的杀虫剂。7月初注意预防蚜虫和草地螟的发生,发生后,要交替喷施阿克泰、抗芽威、功夫、高效氯氰菊脂。8月中、后期加施阿克泰。8月末9月初,发生夜蛾害虫,立即喷施万灵或安打。
8、收获
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10天左右杀秧。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
山东莱阳一品蔬菜开发中心 提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