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阿克苏市新河县..谁对那了解联系我下呗...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隔渭干河与库车县相望,北隔勤格山与拜城县相邻,南连沙雅县。东西长136公里,全县总面积为82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5万亩,林地 48.86
万亩,草场174万亩,水面2.8万亩,沙地199.29万亩,沼泽洼地5.74万亩,山地160.74万亩,其它596.07万亩。县辖六乡两镇,一个农场,总人口16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历史文化新和历史悠久,是古“龟兹国”的“繁锦之区”,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314国道穿城而过,南疆铁路横贯县境,总投资三千万元库车县飞机场离新和40公里,阿克苏民航飞机场200公里,民航直达乌鲁木齐。新和县金融、商贸、宾馆、文化、娱乐、医疗、电力、邮政、电讯等设施齐全,能满足各地投资客商需求。县乡程控电话、与全国联网移动电话、微波通讯覆盖全县,轻击电脑键盘,便可宽带畅游因特网。县境内电力充裕,有110千伏变电所1
座,全县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可保证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电需求。中小学教育健全,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完善,调频广播全面开通,无线、有线电视覆盖全县、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自然资源新和县水、土、光、热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属传统的农业灌溉生产区,既是全疆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又是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县,盛产棉花、小麦、玉米、瓜果等农作物。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棉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优质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县已在铁路两侧搭建116公里葡萄长廊,种植了一万亩优质杏和香犁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以畜物业和乡镇企业为支柱的现代高效农业,依托大农业和资源优势,带动全县工业、加工业、商贸的发展。
新和县是瓜果之乡。木纳格葡萄粒大味甜,耐储耐运,远销全国各地;优质香犁皮薄肉细、香甜可口,畅销全疆各地;薄皮核桃皮薄如纸,露仁核桃核桃仁外露,为广大顾客所称道;安息茴香、红花因品质优良远销全国和海外;格吉木头巾等民族特需品为各族少数民族妇女所喜爱,并远销日本、独联体及阿拉伯国家。
新和县各类资源丰富。石油物探队伍80年代进驻新和县,目前已钻井29眼,有日产原油400吨至500吨左右的羊达克YD5井和英买力YM9井。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在新和县也有重要部署,新和县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950亿立方米,其中英买力、羊达克玉东三个构造带储量1200亿立方米,沙山84构造带储量750亿立方米,西丘构造带正在勘探中,还有盐山、石膏矿、铜矿等资源尚待开发。全县现有林地39.4万亩,水库一座;渠道5528公里,地表水径流量21.9亿立方米。
经济发展新和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在21世纪曙光升起之际,他敞开胸怀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新和县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气东输的历史机遇,以最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舒适的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和高效的工作方式,热情欢迎四海宾朋、五湖客商及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开发、共同建设,携手共绘新和县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科技为发展赋能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2015年,阿克苏市地方生产总值(GDP)1727801万元,比2014年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8866万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473417万元,增长13.1%,其中:工业增加值287896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518万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重为12.1:27.4:60.5。三次产业对阿克苏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41.9%、48.4%。
按常住人口(去除行政区域内兵团)计算,人均地方生产总值36505元,比2014年增长9.39%(可比价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简称CPI)99.9%,其中,食品价格指数97.8%,居民居住类价格指数101.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7.9%。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简称SCPI)99.4%,同比累计下降0.6%。 2015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1399万元,比2014年增长9.88%,其中:农业产值368457万元,增长7.69%;林业产值4045万元,增长5.17%;畜牧业产值98938万元,增长20.14%;渔业产值3851万元,增长2.28%;农业服务业产值1610万元,增长8.59%。
农作物播种面积133.4万亩,下降11.4%,其中:粮食作物(含薯类)播种面积22.93万亩,比2014年增长3.14%;棉花96.91万亩,比2014年下降5.2%;甜菜4.05万亩,增长173.6%;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6.44万亩,下降15.0%;瓜类播种面积3.21万亩,增长24.9%;苜蓿播种面积1.66万亩,增长34.9%。
林果业总种植面积80.25万亩,其中:水果种植面积62.92万亩,在水果种植面积中,红枣种植面积38.74万亩;苹果种植面积16.58万亩;梨种植面积6.72万亩,坚果类(核桃)种植面积17.33万亩。
全年粮食(含薯类)产量11.95万吨,比2014年增长4.18%;棉花产量12.04万吨,增长10.01%;甜菜产量15.45万吨,增长174.9%;蔬菜(含菜用瓜)产量23.15万吨,下降9.9%;瓜类产量10.48万吨,增长25.8%;苜蓿产量2.98万吨,增长12.07%。
水果类产量42.8万吨,其中:红枣产量11.91万吨,下降11.37%;苹果产量13.97万吨,下降6.07%;梨产量13.88万吨,增长5.24%。坚果(核桃)产量2.42万吨,增长15.78%。
截止2015年年末牲畜存栏头数68.53万头(只),比2014年增长5.1%。全年牲畜出栏头数97.55万头(只),增长8.7%。肉类总产量66000吨,比2014年增长1.9%,其中:牛肉产量10856吨,增长2.9%;羊肉产量12069吨,增长3.%;猪肉产量17427吨,增长4.01%;奶类(牛奶)产量28201吨,增长2.99%。禽蛋产量32037吨,增长5.7%。水产品养殖面积1.44万亩,产量2378吨,增长2.2%。
截止2015年年末阿克苏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5.97万千瓦,比2014年增长2.81%;大中型拖拉机6133台,同比增长9.1%,小型拖拉机4650台,下降13.2%。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61万亩,比2014年增长5.8%。 2015年,阿克苏市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252744万元,比2014年增长9.3%。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87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967995万元,比2014年增长16.98%;重工业增加值191097万元,比2014年增长7.44%。全口径工业增加中,纺织业实现增加值26723万元,同比增长7.01%;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9356万元,同比增长23.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43834万元,同比增长34.0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15148万元,同比增长1.4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7845万元,同比增长48.41%。2015年年末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比2014年增加8家,增长15.4%,实现工业增加值262876万元,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按隶属关系划分,国有企业11950万元,下降19.4%;股份制企业229145万元,增长1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1781万元,下降129%。在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16.3亿千瓦时,下降20.6%;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5.9万吨;水泥产量174.9万吨,下降21.0%;纱产量6.1万吨,增长6.0%;食用植物油产量4.3万吨,下降20.0%;商品混凝土产量107.6万立方,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039958万元,产品销售率97.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阿克苏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7235万元,同比下降30.1%;实现竣工产值171259万元,增长1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2万平方米,下降37.7%,其中:新开工面积52.71万平方米,下降29.5%;竣工面积54.34万平方米,下降12.8%。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3亿元,比2014年增长61.5%,其中,住宅投资28.5亿元,增长38.2%。商品房房屋施工面积327.7万平方米,下降8.4%,其中,2015年新开工154.7万平方米,增长13.0%。本年商品房房屋竣工面积50.2万平方米,下降31.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2万平方米,住宅竣工套数3568套。商品房销售面积50.5万平方米,下降2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0.7万平方米,下降28.0%。商品房销售额19.0亿元,下降29.3%。商品房待售面积45.1万平方米。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567万元,比2014年增长9.9%。
截止2015年年末,阿克苏市星级宾馆13家,与2014年持平,客房1400间。旅行社总数3个,AA级景区2个,星级农家乐8个。
2015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3万人次,同比增长8.2%,其中:外国人及港、澳、台华侨旅游953人次。旅游总收入6.6亿元。
科技为发展赋能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科技为发展赋能 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位于黄河“几字弯”最顶端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属黄河冲积平原,总耕地面积279万亩,是农牧业大旗,但受耕地细碎化和节水灌溉工程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
达拉特旗深入推进鄂尔多斯市“一产重塑”行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入先进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技术,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先行试用,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积极探索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实施智能灌溉,推动农田节水增效。在侯家营子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推行引黄灌溉和农业灌溉节水的井黄双控双灌智能灌溉,通过新建输配水管网,将黄河水与地下水资源汇聚到6处均为1647立方米规格的储水罐集中管理,依托小流量滴灌节水技术紊流性好、流量小、出水均匀、抗堵塞性强的特点,将水肥持续精准运送到农作物根部,提供“少食多餐”的“科学喂养”,实现浅浇勤灌,减少深层渗漏,有效降低亩均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地下水位稳步回升。项目区农田预计亩均可节水150立方米、节肥35公斤以上,折算后预计亩均种植成本可降低200元左右。
搭建智慧平台,数字赋能农业发展。侯家营子项目区运用物联网设备、无人机及遥感卫星等,搭建智慧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农田种植、灌溉、田间管理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现远程自动灌溉和施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农田生产基础数据、气候气象、病虫害等信息,并根据指标变化提供科学种植管理方案,保障农作物稳产增产。以种植玉米为例,预计亩均增产8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200元左右。
强化示范带动,全域推广节水技术。高标准农田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阵地,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关键。达拉特旗依托“统种共富”新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2.5万亩,占全旗基本农田的67%。
下一步,达拉特旗将整县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吸收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高标准数字智慧示范农田经验,推广应用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技术,将全旗所有基本农田都打造为“高效节水、高产低耗、生态智能、技术集成”的高标准农田,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达拉特力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