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学生养猪创业

大学生养猪创业

大学生养猪创业

如果发一份就职调查问卷给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人也许都会选择当公务员或去大城市的外企、事业单位做白领,去乡村养猪绝对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项。然而这位名叫郭亚洲的东北小伙子却和自己的妻子一起,自大学毕业后起就在远离萧山城区的农业园区养着猪,一养就是三年。

 2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围垦十八工段的一处养猪厂,见到了这位朴实干练的小伙子。郭亚洲一米八左右的个头,穿着白大褂,身材显得很壮实,白皙的肤色和鼻梁上的近视眼镜透露出一股子书生气。

 ?现在我们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系统养猪,存栏数42000头左右,年出栏数15万头,规模可以说比较大了。我在这里主要负责原料的检验,生产流程的监督等工作。?小郭介绍道。

 谈到当初自己选择投身养猪事业的初衷,小郭不禁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2008年专业为食品科学的小郭从吉林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假期中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长三角旅游,一下子爱上了江南水乡这片沃土,决心在这里寻找发展的机遇。随后他和女友一道来到杭州,在人才市场与一家水产饲料厂谈妥了协议。

 ?2008年的时候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且我们发现许多用人单位都不想同时招收小俩口,而当时与我们签订协议的水产饲料厂却正是看中了我们这一点,觉得年轻人两个人一起的话会比较安定,我们看到有愿意同时要我们的企业,也没提多高的薪金要求就答应来了。?

 然而小郭正准备前往该水产饲料厂报到时接到了厂长的.一通电话,原来这位厂长被萧山一家养猪企业挖走了,打算带小郭他们一起走,年轻的郭亚洲想也没想就跟着一道来到了现在的养猪厂。

 对于选择养猪事业,小郭表示并不后悔。他笑着说:?我知道可能我们这代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接受养猪这种事业,又脏又臭的,但是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觉得既然我从事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我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

 郭亚洲工作的养猪厂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果园和鱼塘,一片田园风光。从这里驱车前往萧山市中心的话要花近一个小时,郭亚洲和他的妻子平时就住在厂区里与猪为伴,很少出门。

 ?年轻人嘛对于繁华的都市生活还是很向往的,我也一样,?郭亚洲笑着说,?但是从事了这份工作之后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没什么时间去想玩的事情。现在短短三年我已经成为了公司行政部的副经理,个人发展也不错。另外,我在去年和女朋友结了婚,过半年孩子也快出生了,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

提起自己的梦想,刚才还幸福满面的小郭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说:?我很敬佩我的老板,他曾说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培养100个职业经理人,我希望我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

 宁静的田园让郭亚洲的生活少了娱乐休闲的部分,多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郭亚洲也有自己的看法。?近两年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另外一块地方正准备新建一处规模更大的厂区,这种发展势头很让人兴奋,但是我觉得隐忧还是存在的。对于我们这种小规模起步的公司来说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发展过快扩张过猛的话可能会遇到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一到市场环境不佳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

?

;

中国生猪产业“种业振兴”,必然导致养猪场户逐渐减少,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下,种业振兴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种业振兴”的背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根据最新统计,中国有14.12亿人口,但我们的耕地面积却只有19.18亿亩,这意味着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

但我们却仍不是农业强国,无论是畜牧业还是种植业,我们的种质资源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巨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们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生产一头猪、一斤粮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力与资源。

例如,以国人消耗最多的生猪来说,我们每年消耗7亿头猪,但其中超过90%的猪都有国外血统。

放眼全球“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猪、汉普夏猪、巴克夏猪”主流种猪,没有一个是咱们国内本土猪,我们过于依赖进口。

因此我们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并非顶尖的种猪回国。

据观研报告网《中国种猪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21年我国种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20亿元;从国外引进种猪24462头,同比增加60%,其中37%来源于美国、33.2%来源于丹麦、25.6%来源于法国、4.2%来源于英国。

然而,我们每年花数亿元从国外购买种猪,人家卖给我们的却并非“最优秀产品”。

这样影响着我国母猪的PSY水平,迟迟追不上国外先进水平。

因此国家推动“种业振兴”,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培育具备自主知识产业的顶尖种猪。

“种业振兴”与人口老龄化如果只看今天,无论是从产能还是肉质,中国现有的生猪产业已经能满足国民所需,甚至还有绰绰有余!并且必须要重视的是——随着养猪技术越发达,养猪人会越来越少!因为在有限的资源与需求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将导致“生产者”不断减少。

以能繁母猪为例,当PSY水平不断提升,在我们全国每年仍旧吃掉7亿头猪的基础上,所需母猪数量一定会不断减少。

最终也会反馈为,养猪的人越来越少!少量的优质种猪,一定是掌握在为数不多的企业手中。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干这件事呢?

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将来“种猪”像“芯片”那样受制于人,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全国人口资源不断减少,我们必须要有更先进的生产力来完成生产,以期将有限的人口资源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保障国计民生的稳定与发展。

众所周知,2022年我们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这是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亦是我国经济腾飞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放眼未来,总人口还会不断减少,这是在当今全球大多数富裕国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有钱了,但是人少了!

这将直接导致人口老龄化,表现为“我国劳动的生产者数量会不断减少,但需要被赡养的老人却不断增加”。

简单来说,将来的年轻人无论家中有没有老人,他们都有更沉重的社会负担,需要产出更多的资源推动社会平稳前行。

因此,有限的人口资源,必须要能发挥出更大的生产效益。

另一方面我们确实经历着,养猪场户的数量直线下降——2007年全国生猪养殖户共有8235万户,但到2021年全国已经只剩2000多万散户,外加约五十万家猪企。

也许在我们看来,这是“规模场”挤压了散养户的生产空间,但往更深处看,本质是生产力的提升淘汰了弱势产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的不止是散养户,那些生产力落后的规模猪场也同样被淘汰!同时,一些优秀的散养户也最终变成了“猪企老板”!

要知道,秦英林也只是从养22头猪的农民干起!并且我们也必须看到,那些在生猪市场退出的人,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与事业,不养猪以后许多人的人生因此转折。

将合适的劳动力,放到最恰当的生产方式中,形成最优生产力,这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将来随着“种业振兴”,必将迅速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减少散养户和猪企的数量,但反而会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和就业,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升。

“种业振兴”的历史意义那么在将来,我们将只需要多少母猪呢?

据微猪科技的《猪业2022数据年报》显示,我国目前平均PSY水平是21.13,较上一年提升2.56。

那么按照这样的PSY水平,我们年产7亿头猪,只需要能繁母猪3312.82万头!当然,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原因损失的生猪,业内一般说断奶后的死淘率是10%,也就是说总共还是需要生产7.7亿头猪,那最终需要的能繁母猪也不过3644万头左右!

但很多人说不对啊,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足足有4390万头。

那换一种说法,我们算上死淘每年需要年7.7亿头猪,按4390万头能繁母猪计算,那我们的PSY水平是17.53。

相较而言,您更倾向于相信哪一种数据?其实我更倾向于两种数据折中,一方面是能繁母猪肯定有一些是没有充分生产的,另一方面我国平均PSY是否达到21.13,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定会迎来PSY超过21甚至25、26的那一天!目前美国的PSY水平是26以上,哪怕我们将来只是达到25,那么年产7.7亿头猪(含死淘),也将只需要3000多万头能繁母猪!

这意味着,我们还将减少一千多万头母猪!

这就是“种业振兴”的一大历史意义,用更少的人、更少的地、更少的粮食,养出更好的种猪、更多生猪!因此早在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对种业振兴做出了顶层设计。

目前全国多省对引进种猪给出了政策补贴,对自主培育种猪更是全力支持!

跳出行业看行业,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生猪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是历史必然,不以人为意志而转移。

而要想更好的实现这一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是基石!

遗憾的说,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热爱养猪的人退出行业,但也敬请相信,每个人的热爱与奉献都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价值,并且随着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民族腾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迎来更真切的美好。

我们在失去中得到,亦在曲折中前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1908.html